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27)
2023(14422)
2022(12384)
2021(11665)
2020(9656)
2019(22628)
2018(22157)
2017(43095)
2016(23250)
2015(26103)
2014(25683)
2013(25631)
2012(23556)
2011(21337)
2010(20908)
2009(19028)
2008(18354)
2007(15589)
2006(13588)
2005(12019)
作者
(66257)
(55297)
(54724)
(52289)
(35058)
(26383)
(24801)
(21702)
(21008)
(19338)
(18781)
(18738)
(17414)
(17323)
(17040)
(16912)
(16347)
(16173)
(15718)
(15560)
(13537)
(13490)
(13159)
(12380)
(12356)
(12200)
(12033)
(11937)
(11094)
(10825)
学科
(97948)
经济(97847)
管理(63194)
(61542)
(48456)
企业(48456)
方法(46879)
数学(41791)
数学方法(41422)
中国(27142)
(26171)
(22982)
业经(20113)
(20050)
(19283)
贸易(19273)
(18794)
地方(18081)
农业(17930)
(16090)
环境(15194)
技术(14327)
(14225)
(14033)
银行(13982)
理论(13876)
(13847)
财务(13785)
财务管理(13765)
(13697)
机构
大学(331940)
学院(327369)
(140615)
经济(138052)
管理(130854)
研究(114782)
理学(114487)
理学院(113238)
管理学(111435)
管理学院(110860)
中国(85502)
(70632)
科学(69822)
(60837)
(57192)
(54467)
研究所(52723)
中心(50768)
财经(50111)
业大(49963)
(46071)
北京(44811)
(44199)
经济学(43946)
农业(42891)
(42218)
师范(41827)
(41388)
经济学院(39906)
财经大学(37779)
基金
项目(231251)
科学(182964)
基金(171203)
研究(167615)
(150488)
国家(149320)
科学基金(127915)
社会(108208)
社会科(102800)
社会科学(102774)
基金项目(90557)
(86642)
自然(82777)
自然科(80897)
自然科学(80877)
自然科学基金(79467)
教育(75997)
(74063)
资助(70903)
编号(66074)
成果(52984)
(52538)
重点(51827)
(49230)
(47724)
国家社会(45983)
教育部(45163)
课题(44970)
创新(44607)
科研(44222)
期刊
(143991)
经济(143991)
研究(98187)
中国(58397)
学报(53251)
科学(49345)
(48875)
管理(46284)
(43434)
大学(40466)
学学(38107)
农业(34931)
教育(32956)
技术(26657)
(25785)
金融(25785)
经济研究(24776)
财经(24200)
业经(21594)
(20832)
问题(19078)
(18957)
技术经济(16350)
图书(16245)
(16151)
世界(15656)
科技(15641)
理论(15460)
(14477)
资源(14364)
共检索到467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姚战琪  
本文使用跨产业面板数据,对1985—2007年中国经济总体和工业部门的生产率增长和要素再配置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估,并剖析了影响要素再配置效应的主要因素。本文分析和论证了:(1)无论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还是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都得出相似的结果,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经历了改革后到1993年的剧烈波动,在1993—2007年期间出现下降趋势。(2)要素再配置效应作为生产率增长的一个来源,在改革后的表现差强人意,在经济总体6部门和工业部门都表现为要素再配置的贡献效应较低。劳动要素的结构变化伴随着经济6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但工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总配置效应为负值。(3)工业部门和经济总体的资本生产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正兵  
基于中国大陆31个省区市1997~2011年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实证研究发现,金融中介规模扩张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中间渠道具有负向影响,金融效率提升和结构改善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金融发展主要通过技术效率作用于生产率增长,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金融发展促进生产率提高的中间渠道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来源不匹配,因此政策上要着力引导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协同发展。金融发展的要素再配置效应较弱,尤其是对资本生产率的再配置效应影响为负,这可能源于资本总量的软约束和结构的刚性约束,同时国有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对贷款分配的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也制约了金融效率的提升,影响了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恕立  滕泽伟  
本文使用服务业分行业面板数据,对2004-2012年间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的再配置效应进行测算和分析。发现服务业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较大的行业异质性,且资本、劳动力要素的再配置贡献效应偏低。实证结果表明,服务业FDI通过资本要素再配置效应对中国服务业产生显著的正向生产率溢出;而劳动力要素在服务部门间配置的扭曲使得服务业FDI的劳动力再配置效应并不显著。此外,研发创新并没有推动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人力资本也没有起到其应有的强化吸收能力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建新  
采用转换份额分析方法和随机前沿方法,分析了1978~2010年省际要素配置效率对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并利用要素边际产出探讨了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原因。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要素配置效率对生产率的贡献较小,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影响;劳动配置效率的贡献要高于资本配置效率,其原因是劳动与资本配置机制存在差异;我国地区间的要素边际产出差异依然巨大,要素配置效率较低。因此,改善要素配置机制,消除要素流动障碍,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的主要途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春雨  朱承亮  安树伟  
本文使用跨产业面板数据,对1999—2009年间中国经济总体8大部门和工业18个分行业的生产率增长,以及劳动、资本要素的配置效率进行了测算、对比和分析。发现经济总体全要素生产率(TFP)在2008年后呈下降趋势,劳动要素的配置效率伴随着生产率增长而增长,但资本要素配置效率却为负数。工业行业绿色TFP在2005年后下行趋势明显,劳动、资本要素的配置效率均为负值。在构建回归模型对TFP增长、要素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估算后发现,TFP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效应,要素重置效应的贡献则为负。充分说明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技术进步与结构变迁作为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宇洋  陈师  
文章使用以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为基础的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将TFP增长率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率、资源配置效率变化率、规模报酬收益率和技术效率变化率,重点考察各区域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化情况及其对TFP增长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TFP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各区域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在投入要素方面,资本要素配置不断优化,劳动要素存在明显的错配;在贡献度方面,虽然前沿技术进步率对TFP增长贡献最大,但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也对TFP增长贡献了很多;规模报酬收益率的持续下降对TFP的增长有很大的不利影响,而技术效率的变化对TFP的增长影响很小。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贺京同  何蕾  
基于国民经济全行业的视角,从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及全要素生产率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了2002—2013年间,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行业间要素配置对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结构红利",劳动力的行业配置可以解释劳动生产率提升的18.4%;相反,资本生产率具有明显的"结构负利",资本配置效应可以解释资本生产率下降的77.4%;对于全要素生产率而言,劳动结构效应持续为正,而资本结构效应则以负值为主;2008年以来,资本结构效应的严重下滑,解释了TFP增速下降的近50%,且年均降低GDP增长率的7.5%。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静  彭飞  毛德凤  
运用1998—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测算资本、劳动配置扭曲指数及企业个体、总体扭曲指数,分析企业要素配置扭曲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并检验要素配置扭曲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资本配置扭曲指数基本呈上升态势,劳动配置扭曲指数基本保持不变,总体企业扭曲指数略有上升;制造业的要素配置扭曲指数高于其他工业行业,国有、集体企业的要素配置扭曲比其他企业严重,东部地区要素配置扭曲指数高于中西部;如企业能够有效消除要素配置扭曲,则工业企业总体TFP可提高25.56%,东、中、西部地区可分别提高27.3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先峰  张浩阳  
结构调整与要素再配置对生产率提高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对中国案例研究发现,1985~2007年间中国工业行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在水平值与增长率上都存在系统性差异。工业整体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工业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贡献度达到94.79%。而行业之间的劳动力再配置对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其中静态资源再配置效应为0.81%,动态资源再配置效应为4.39%。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荣杰  张磊  赵领娣  
提高碳生产率成为实现二氧化碳减排与经济可持续增长双赢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将能源和人力资本引入C-D生产函数推导碳生产率决定方程,使用省级面板数据检验清洁能源使用与要素配置结构的碳生产率效应。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清洁能源使用对于碳生产率的改善效应业已显现,且在清洁能源发展不同水平地区存在不容忽视的差异;要素配置结构是影响碳生产率的重要因素,资本-能源比和劳动-能源比的提高将有利于碳生产率增长,近年来中国劳动-能源比持续下降对碳生产率造成的不利影响需引起重视;教育水平提升促进了碳生产率增长,但其贡献程度较小;"干中学"并未如理论预期对碳生产率增长产生正向影响。本文研究意味着逐步扩大清洁能源使用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豪  张一弛  张建华  
传统经济增长核算方法忽视了行业间的相互影响,实际上行业与行业之间往往彼此关联,甚至相互依存。鉴于此,文章基于行业间TFP溢出效应的视角,利用1995-2015年中国10大部门数据,测度其全要素生产率、资本与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以及行业间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0大行业TFP增长率增速最快的为采矿业,最慢的为房地产行业;我国经济总体而言是基于要素驱动,TFP贡献不足;行业间确实存在TFP溢出效应,其中制造业溢出比例最大,批发零售业最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豪  张一弛  张建华  
传统经济增长核算方法忽视了行业间的相互影响,实际上行业与行业之间往往彼此关联,甚至相互依存。鉴于此,文章基于行业间TFP溢出效应的视角,利用1995-2015年中国10大部门数据,测度其全要素生产率、资本与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以及行业间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0大行业TFP增长率增速最快的为采矿业,最慢的为房地产行业;我国经济总体而言是基于要素驱动,TFP贡献不足;行业间确实存在TFP溢出效应,其中制造业溢出比例最大,批发零售业最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豪  张一弛  张建华  
传统经济增长核算方法忽视了行业间的相互影响,实际上行业与行业之间往往彼此关联,甚至相互依存。鉴于此,文章基于行业间TFP溢出效应的视角,利用1995-2015年中国10大部门数据,测度其全要素生产率、资本与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以及行业间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0大行业TFP增长率增速最快的为采矿业,最慢的为房地产行业;我国经济总体而言是基于要素驱动,TFP贡献不足;行业间确实存在TFP溢出效应,其中制造业溢出比例最大,批发零售业最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启超  王兵  彭睿  
人才配置"脱实向虚"倾向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关键问题。文章基于金融业-制造业人才配置的角度,使用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检验了人才配置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城市和企业变量的前提下,人才配置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倒U形"影响,金融业-制造业人才配置的拐点是1.10。对于中国283个地级市来说,有273个城市人才配置过度偏向金融业,有限的人才资源过度配置到金融业显著降低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在考虑遗漏变量、反向因果以及行业门槛导致的核心解释变量测度误差带来的内生性问题,并使用房地产—制造业人才配置进行回归和安慰剂检验后,主要结论仍稳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把高质量的人力资本配置到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可以继续增长2.7%,这一结果具有经济显著性。此外,行业异质性分析表明,人才配置偏向金融业对高技术制造业和非高技术制造业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且高技术制造业人才配置拐点左移。据此,文章建议,政府应重视人才配置过度偏向金融业的现象,可以根据高技术制造业和非高技术制造业的异质性来确定不同的子目标,以实现招才引智振兴实体经济。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建新  钟玲  
采用随机前沿方法分析了中国1978-2010年间地区要素配置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与张军等(2009)的研究做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规模报酬的影响较小。(2)要素配置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确实有较大的影响,要素配置效率的贡献为负值,在资本增长率大于劳动增长率的条件下,这一结论符合我国实际劳动报酬低于其真实贡献的事实。(3)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要素配置非效率的原因是要素价格扭曲、资本对劳动的过度替代以及政府的干预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