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03)
- 2023(16121)
- 2022(13728)
- 2021(12791)
- 2020(10471)
- 2019(24173)
- 2018(23718)
- 2017(45226)
- 2016(24521)
- 2015(27596)
- 2014(27391)
- 2013(27484)
- 2012(25494)
- 2011(23361)
- 2010(23156)
- 2009(21342)
- 2008(20556)
- 2007(17861)
- 2006(15920)
- 2005(14457)
- 学科
- 济(118175)
- 经济(118066)
- 管理(68263)
- 业(63702)
- 企(50540)
- 企业(50540)
- 方法(48868)
- 数学(42918)
- 数学方法(42522)
- 中国(30552)
- 农(28041)
- 地方(24667)
- 学(24310)
- 财(24050)
- 业经(23261)
- 贸(20323)
- 贸易(20310)
- 易(19703)
- 农业(19333)
- 制(17994)
- 和(16925)
- 环境(16924)
- 理论(16219)
- 融(15430)
- 金融(15428)
- 银(15320)
- 银行(15267)
- 地方经济(15106)
- 行(14683)
- 技术(14527)
- 机构
- 大学(361326)
- 学院(355804)
- 济(156459)
- 经济(153505)
- 管理(139093)
- 研究(128162)
- 理学(120382)
- 理学院(119011)
- 管理学(117147)
- 管理学院(116503)
- 中国(95340)
- 京(77693)
- 科学(76755)
- 财(67455)
- 所(64622)
- 研究所(59010)
- 农(57775)
- 中心(56004)
- 财经(54714)
- 业大(52523)
- 江(50222)
- 经(49973)
- 北京(49711)
- 经济学(48789)
- 范(46911)
- 师范(46512)
- 院(45940)
- 农业(45221)
- 经济学院(43793)
- 财经大学(40732)
- 基金
- 项目(241515)
- 科学(190420)
- 基金(177522)
- 研究(175975)
- 家(155510)
- 国家(154300)
- 科学基金(131772)
- 社会(113542)
- 社会科(107837)
- 社会科学(107808)
- 基金项目(93378)
- 省(90720)
- 自然(84395)
- 自然科(82439)
- 自然科学(82421)
- 自然科学基金(80976)
- 教育(79712)
- 划(77156)
- 资助(73738)
- 编号(69829)
- 成果(56999)
- 部(54478)
- 重点(54047)
- 发(52183)
- 创(49141)
- 国家社会(47919)
- 课题(47893)
- 教育部(46856)
- 创新(45995)
- 科研(45795)
- 期刊
- 济(171958)
- 经济(171958)
- 研究(111647)
- 中国(67196)
- 学报(57040)
- 科学(52464)
- 农(51971)
- 管理(51716)
- 财(49203)
- 大学(43373)
- 学学(40350)
- 教育(37227)
- 农业(36626)
- 技术(30344)
- 融(28939)
- 金融(28939)
- 经济研究(28894)
- 财经(27487)
- 业经(24459)
- 经(23737)
- 问题(22226)
- 图书(20102)
- 业(19583)
- 技术经济(19090)
- 贸(18290)
- 世界(17762)
- 理论(16854)
- 科技(16409)
- 国际(16147)
- 统计(16104)
共检索到530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春雨 王平 安树伟
经济增长从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增长转型是必然之趋,国内外学者在不同阶段、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选择从效率视角出发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要素配置效率两个维度分析了生产率增长、要素重置与结构变迁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实现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路径选择。文中按照文献的发展脉络与逻辑关系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评论,最后评述了当前在这一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春雨 朱承亮 安树伟
本文使用跨产业面板数据,对1999—2009年间中国经济总体8大部门和工业18个分行业的生产率增长,以及劳动、资本要素的配置效率进行了测算、对比和分析。发现经济总体全要素生产率(TFP)在2008年后呈下降趋势,劳动要素的配置效率伴随着生产率增长而增长,但资本要素配置效率却为负数。工业行业绿色TFP在2005年后下行趋势明显,劳动、资本要素的配置效率均为负值。在构建回归模型对TFP增长、要素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估算后发现,TFP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效应,要素重置效应的贡献则为负。充分说明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技术进步与结构变迁作为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生产率增长 要素重置 结构变迁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翼 何有良
笔者应用偏离-份额法(SSA)将要素重置效率从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研究了1978年~2008年中国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要素重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利用分行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别对1990年~2008年中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迁的要素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要素重置效应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时间的变动呈现出三阶段的变化趋势;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变迁过程中,轻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要素重置效应更为明显。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志刚 郭帅
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是一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条件。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理论研究认为,金融发展通过提供有效的风险分散与流动性供给,以及改善信息不对称及其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技术进步,进而推动TFP增长。以国家、产业与企业层次的时间序列或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经验研究总体上支持了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金融发展可以促进TFP增长的理论预期。本文对上述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在加深人们对金融功能的理解,加快提升中国TFP、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京文 龚飞鸿 明安书
一、中国经济增长分析(1953-1995) 新中国建立之后,经过3年经济恢复,整治了由于长期战争和半殖民、半封建统治带来的经济不发达,在1952年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农业就业人员占83.5%的典型农业国基础上,在当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援下,从1953年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金营
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角度分析,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需要物质资本的高增长投入,而且更需要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和包括技术进步在内的总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现代经济增长依赖于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因此,保持未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首要需求的是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易纲 樊纲 李岩
针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仅仅依赖于投入驱动的观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随后提出了四点中国经济存在效率提升的证据。接着在回顾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新兴经济在测算全要素生产率上要与发达国家不同 ,并指出了具体方法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新兴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姚战琪
本文使用跨产业面板数据,对1985—2007年中国经济总体和工业部门的生产率增长和要素再配置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估,并剖析了影响要素再配置效应的主要因素。本文分析和论证了:(1)无论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还是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都得出相似的结果,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经历了改革后到1993年的剧烈波动,在1993—2007年期间出现下降趋势。(2)要素再配置效应作为生产率增长的一个来源,在改革后的表现差强人意,在经济总体6部门和工业部门都表现为要素再配置的贡献效应较低。劳动要素的结构变化伴随着经济6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但工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总配置效应为负值。(3)工业部门和经济总体的资本生产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林春
中国正处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关键期,财政分权改革对其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无疑被提升到了战略性的高度。本文利用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采用SYS-GMM计量分析方法,研究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得出结论如下:无论从全国层面还是从地区层面来看,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质量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会因地区的不同而导致促进效果的差异化。其中,西部促进效果最大,中部促进效果适中,而东部促进效果最小。中央转移支付在财政分权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中西部的作用效果要好于东部,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林春
中国正处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关键期,财政分权改革对其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无疑被提升到了战略性的高度。本文利用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采用SYS-GMM计量分析方法,研究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得出结论如下:无论从全国层面还是从地区层面来看,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质量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会因地区的不同而导致促进效果的差异化。其中,西部促进效果最大,中部促进效果适中,而东部促进效果最小。中央转移支付在财政分权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中西部的作用效果要好于东部,折射出地区转移支付制度优化和调整的必要性。最后,依据实证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国培 王伟斌
一、引言在经济增长的贡献上,除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外,全要素生产率(TFP)或者说技术进步的提高是重要的因素。许多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主要有增长核算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随机前沿模型(SFA)方法等。此外,由Dale W.Jorgenson提出的KLEMS方法为TFP的估计与国际比较提供了新的思路。但目前并没有哪种方法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各方法也均存在一定的不足。除估计方法外,基础数据的选择也有重要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贺京同 何蕾
基于国民经济全行业的视角,从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及全要素生产率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了2002—2013年间,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行业间要素配置对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结构红利",劳动力的行业配置可以解释劳动生产率提升的18.4%;相反,资本生产率具有明显的"结构负利",资本配置效应可以解释资本生产率下降的77.4%;对于全要素生产率而言,劳动结构效应持续为正,而资本结构效应则以负值为主;2008年以来,资本结构效应的严重下滑,解释了TFP增速下降的近50%,且年均降低GDP增长率的7.5%。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启超 王兵 彭睿
人才配置"脱实向虚"倾向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关键问题。文章基于金融业-制造业人才配置的角度,使用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检验了人才配置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城市和企业变量的前提下,人才配置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倒U形"影响,金融业-制造业人才配置的拐点是1.10。对于中国283个地级市来说,有273个城市人才配置过度偏向金融业,有限的人才资源过度配置到金融业显著降低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在考虑遗漏变量、反向因果以及行业门槛导致的核心解释变量测度误差带来的内生性问题,并使用房地产—制造业人才配置进行回归和安慰剂检验后,主要结论仍稳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把高质量的人力资本配置到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可以继续增长2.7%,这一结果具有经济显著性。此外,行业异质性分析表明,人才配置偏向金融业对高技术制造业和非高技术制造业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且高技术制造业人才配置拐点左移。据此,文章建议,政府应重视人才配置过度偏向金融业的现象,可以根据高技术制造业和非高技术制造业的异质性来确定不同的子目标,以实现招才引智振兴实体经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京文
一我院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中、美、日生产率与经济增长比较研究》是由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在国家统计局平衡司的配合下与被誉为“美国生产率之父”的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前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数量经济学会上任理事长乔根森(Dalc W.Jorgenson)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以及日本庆应大学产业研究所所长黑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谭洪波 郑江淮
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服务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都在不断上升,而中国则不同,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本文在Baumol、Oulton和Sasaki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两部门模型来解释中国这种与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不同的发展模式并寻找其原因所在。模型证明了这种状况是由于中国服务业特别是高级生产者服务业的TFP增长率为零造成的,随后的实证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而且与日、美、德、法相比,中国服务业TFP增长率显著低于这几个国家的服务业TFP增长率。由于服务业中的生活服务业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属于真正的"滞后部门",因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