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11)
2023(12013)
2022(10601)
2021(9931)
2020(8296)
2019(19326)
2018(19149)
2017(37308)
2016(20224)
2015(22423)
2014(22347)
2013(22202)
2012(20302)
2011(18027)
2010(17733)
2009(16086)
2008(15569)
2007(13460)
2006(11513)
2005(9917)
作者
(58705)
(48766)
(48318)
(46119)
(31042)
(23386)
(21952)
(19003)
(18363)
(17279)
(16650)
(16379)
(15388)
(15302)
(14981)
(14965)
(14638)
(14554)
(13868)
(13799)
(12096)
(11856)
(11757)
(10988)
(10922)
(10838)
(10676)
(10653)
(9773)
(9610)
学科
(80036)
经济(79956)
管理(58975)
(57749)
(48722)
企业(48722)
方法(39864)
数学(34675)
数学方法(34304)
(21855)
(20808)
中国(19386)
(18818)
业经(18038)
地方(15618)
(15205)
财务(15142)
财务管理(15121)
企业财务(14459)
(14249)
农业(13759)
(13758)
贸易(13749)
理论(13302)
(13210)
技术(12922)
(12805)
环境(12065)
(11511)
银行(11467)
机构
大学(285974)
学院(284117)
管理(115138)
(111502)
经济(109167)
理学(101161)
理学院(100031)
管理学(98278)
管理学院(97780)
研究(93835)
中国(67910)
(60795)
科学(60457)
(50031)
(47496)
(47168)
业大(45000)
研究所(43524)
中心(42027)
财经(41264)
(39318)
北京(37829)
(37660)
农业(37517)
(36784)
师范(36377)
(34234)
经济学(33556)
(32369)
财经大学(31127)
基金
项目(203327)
科学(160112)
基金(148847)
研究(145555)
(130747)
国家(129724)
科学基金(111575)
社会(91515)
社会科(86817)
社会科学(86792)
基金项目(79774)
(79130)
自然(74592)
自然科(72892)
自然科学(72873)
自然科学基金(71599)
(66783)
教育(66239)
资助(61680)
编号(58238)
成果(46005)
重点(45474)
(44836)
(42607)
(42310)
课题(39550)
创新(39506)
科研(39466)
教育部(38236)
大学(37498)
期刊
(115959)
经济(115959)
研究(82067)
中国(48565)
学报(48183)
科学(43781)
(41820)
管理(40753)
(37354)
大学(35951)
学学(34063)
农业(29491)
教育(28301)
技术(23467)
(20906)
金融(20906)
经济研究(20143)
业经(20099)
财经(19526)
(16616)
(15173)
问题(14956)
图书(14349)
科技(14344)
技术经济(14030)
理论(13971)
商业(13588)
(13479)
实践(12902)
(12902)
共检索到394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晓慧  
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在TFP分解视角下考察2004-2015年我国流通业内部结构演化及行业发展异质性。研究表明,我国流通业TFP增长的主导力量是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配置效率改进低下。流通业内部结构演化中各行业发展异质性特征明显,TFP及技术进步在各行业间异质程度呈微弱扩大趋势,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异质程度明显上升,配置效率差异程度有所下降。体制改革进程及信息技术资源配置是各行业异质化演化的主导机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敏  魏修建  
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随机前沿模型,在TFP分解下考察1990~2013年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化及内在机制,并对新常态下服务业可持续发展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TFP增长核心逐步转变为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改进整体低下。行业间规模效率改进异质性程度整体浮动较大,配置效率改进差异指数在2012~2013年快速上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进整体平稳,TFP差异指数自2005年明显扩大,服务业渐进式改革及信息技术资源配置是其主导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崔敏  赵增耀  
基于1990-2017年行业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服务业各细分行业TFP增长率进行分解和测度,揭示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生产率演化进程及其异质性现象,并采用可导性对数方差分解法、VAR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VECM)考察TFP及其构成部分对服务业行业发展差距的贡献度,评估其异质性作用于行业发展差距的长短期效应。研究发现,在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化过程中,TFP、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进呈逐步下降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是推动TFP增长的核心,规模效率改进发展水平一直滞后,配置效率改进在服务业发展初期较为滞后,但水平逐步提升;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行业间TFP及构成部分异质性在演化过程中呈下降趋势,且生活性服务业行业间异质性程度要小于生产性服务业,行业间异质性变化幅度最大的是规模效率改进,技术效率改进异质性波动程度最小;TFP异质性是造成行业间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其中技术效率改进是主导因素,且该效应的发挥只有在长期具有显著性。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永琴  尹丽琴  
利用2003—2016年我国制造业28个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时变技术效率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我国制造业各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并分析了各分行业TFP发展存在的异质性及其对成长能力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各分行业在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改进、规模效率改进、配置效率改进以及TFP指数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制造业异质性对成长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崔敏  魏修建  
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测度1990年以来中国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生产率及技术状况,采用DFA分析中国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化及各行业发展异质性。研究表明,技术进步是目前推动我国服务业向集约化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技术效率的改进是主导TFP变化的核心因素;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对产值贡献度较大,并且其技术效率要高于生活性服务业;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化存在明显异质性,新型生产、生活性服务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形成和不断发展,消费资料型服务发展逐渐壮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英  李亚新  
本文基于2010-2021年我国流通产业面板数据,构建非参数DEA模型探讨流通服务业内部结构的演化轨迹,运用对数方差分解法检验异质性TFP对内部结构差异化的贡献度,并检验流通服务产业TFP内部差异的收敛性。研究表明:TFP增长在流通服务产业内部结构演化初期对技术效率的依赖高于技术进步,其中以批发零售业最为明显,技术进步随演化水平的提升成为后期推动TFP增长的主导力量,技术效率改进和配置效率改进在考察期内的水平偏低;生产性和生活性流通服务业的TFP增长率均十分稳定,但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规模效率增长均存在异质性;要素投入对流通服务产业内部结构的差异性存在“U”型影响,TFP存在倒“U”型影响;生产性流通服务业的TFP变异系数存在间断性的σ收敛,生活性流通服务业存在稳态σ收敛。流通服务产业内部结构TFP增长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生活性流通服务业的收敛速度更高。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路美弄  
人力资本结构是决定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因素,为了实证检验企业异质性条件下人力资本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制约与促进,文章以我国1995—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人力资本模型的构建,将人力资本分为四个类别,考查企业异质性、人力资本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出口类型企业中,人力资本投资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更高;四个维度的人力资本中,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促进效应的是知识人力资本、技能人力资本、基础人力资本的积累,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明显制约效应的是制度人力资本积累。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路美弄  
人力资本结构是决定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因素,为了实证检验企业异质性条件下人力资本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制约与促进,文章以我国1995—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人力资本模型的构建,将人力资本分为四个类别,考查企业异质性、人力资本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出口类型企业中,人力资本投资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更高;四个维度的人力资本中,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促进效应的是知识人力资本、技能人力资本、基础人力资本的积累,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明显制约效应的是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畅  吴立力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长江经济带流通业及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及技术进步的增长情况,通过离差指标对全要素生产率行业异质性及趋势进行考察。结果表明:2004—2013年长江经济带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5%,技术效率为-0.8%,技术进步率为-1.7%,其发展主要靠要素驱动,非效率提升;流通业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增长平均差异程度分别为-0.018 7、-0.020 1、-0.008 4,行业异质性明显。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畅  吴立力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长江经济带流通业及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及技术进步的增长情况,通过离差指标对全要素生产率行业异质性及趋势进行考察。结果表明:2004—2013年长江经济带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5%,技术效率为-0.8%,技术进步率为-1.7%,其发展主要靠要素驱动,非效率提升;流通业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增长平均差异程度分别为-0.018 7、-0.020 1、-0.008 4,行业异质性明显。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段炼  
本文通过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的相关计量经济分析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变动对GDP总量的增长有显著影响。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六个行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研发)、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信息服务)三个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明显的。从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整分析结果看,生产性服务业六大行业的就业人数不仅是各自产业产值的重要影响因素,更重要的是,各行业的产值与就业人数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产值与就业之间存在一个稳定的长期关系,即使在未来某时间产值偏离二者的稳定关系,也仍会通过一个内部的调整,重新回复到稳定的状态,本文提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具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梁琦  李晓萍  简泽  
本文在融入企业异质性的空间经济学理论框架下,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微观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检验异质性企业的空间选择与产业集聚效应对地区(企业)生产率差距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异质性企业的定位选择行为在中国显著存在,并且是影响地区(企业)生产率差距的另一重要的微观机制;在中国,地区产业集聚并没有对本地企业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即集聚效应并不明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月玲  叶阿忠  陈泓  
文章基于我国要素禀赋非均衡分布的客观现实,从前沿技术结构与技术进步方向演进相融合的视角,采用1996-2011年我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区域异质性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用以分析人力资本结构与技术选择的动态适配性及其对区域TFP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1)东部地区偏向资本密集型的、由前沿技术结构决定的技术水平已经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导致东部地区虽然选择了适宜的技术进步方向,但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结构的动态适配性却逐渐走低,从而TFP增长率提高缓慢;(2)中部地区偏向技能劳动密集型的、由前沿技术结构决定的技术水平高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尽管中部地区选择了适宜的前沿技术,但较低的要素禀赋结构水平致使赶超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逯进  李婷婷  
文章在核算各省2000~2018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引入有限混合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且存在显著的省际差异。(2)根据影响的差异性特征,可将所有省份划分为"领先型""追赶型"和"落后型"3种模式。"领先型"模式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最高,其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也最大,另两种模式依次递减。"领先型"模式的人力资本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后,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落后型"模式劳动力数量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后,反而会阻滞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3)2000~2018年近一半的省份从"追赶型"和"落后型"转变为"领先型",人力资本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是促使这些省份发生模式转换的关键因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詹浩勇  冯金丽  袁中华  
由制造业内部结构决定的对生产性服务需求的异质性程度是影响城市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的基本因素,但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现实模式还需结合其高端服务要素禀赋状况做进一步判断。基于2006-2012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和分组检验结果支持上述机理。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以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的城市应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以不同类别制造业均衡发展的城市应围绕重点功能需求提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以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的集聚经济圈核心城市应发展高级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以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的中西部城市应发展与特定制造业集群体系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