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49)
- 2023(14316)
- 2022(11704)
- 2021(10799)
- 2020(9050)
- 2019(20608)
- 2018(19868)
- 2017(38062)
- 2016(20470)
- 2015(22823)
- 2014(22054)
- 2013(22454)
- 2012(20569)
- 2011(18510)
- 2010(18377)
- 2009(17416)
- 2008(17587)
- 2007(15587)
- 2006(13762)
- 2005(12721)
- 学科
- 济(101850)
- 经济(101742)
- 业(88781)
- 企(79507)
- 企业(79507)
- 管理(73861)
- 方法(49045)
- 数学(40808)
- 数学方法(40615)
- 财(31627)
- 业经(30340)
- 农(30010)
- 中国(25879)
- 贸(22622)
- 贸易(22610)
- 务(22237)
- 财务(22230)
- 财务管理(22207)
- 易(22092)
- 农业(21151)
- 企业财务(21132)
- 制(19333)
- 技术(18431)
- 划(16376)
- 策(16202)
- 和(15246)
- 体(14670)
- 融(14555)
- 金融(14555)
- 银(14218)
- 机构
- 学院(307057)
- 大学(304729)
- 济(145526)
- 经济(143517)
- 管理(124498)
- 理学(107618)
- 理学院(106626)
- 管理学(105454)
- 管理学院(104899)
- 研究(103051)
- 中国(84317)
- 财(65759)
- 京(62951)
- 科学(58413)
- 农(56275)
- 财经(53263)
- 所(51788)
- 经(48867)
- 研究所(46662)
- 经济学(46431)
- 中心(46175)
- 业大(45462)
- 农业(44662)
- 江(44545)
- 经济学院(42186)
- 财经大学(39754)
- 北京(39508)
- 商学(36516)
- 院(36232)
- 商学院(36201)
- 基金
- 项目(201762)
- 科学(161891)
- 基金(153709)
- 研究(142953)
- 家(134817)
- 国家(133695)
- 科学基金(116142)
- 社会(98025)
- 社会科(93404)
- 社会科学(93381)
- 基金项目(80406)
- 省(75405)
- 自然(74758)
- 自然科(73179)
- 自然科学(73158)
- 自然科学基金(72029)
- 教育(63470)
- 划(63384)
- 资助(63268)
- 编号(52709)
- 部(46523)
- 重点(45047)
- 创(44886)
- 业(44340)
- 发(42977)
- 国家社会(42817)
- 创新(41289)
- 教育部(40359)
- 成果(40223)
- 人文(39210)
- 期刊
- 济(156438)
- 经济(156438)
- 研究(90862)
- 中国(55450)
- 财(53467)
- 农(50732)
- 管理(50655)
- 学报(46419)
- 科学(45392)
- 大学(35683)
- 农业(34502)
- 学学(34442)
- 融(31765)
- 金融(31765)
- 财经(28373)
- 经济研究(26719)
- 技术(25748)
- 业经(25541)
- 经(24484)
- 业(22164)
- 问题(21177)
- 贸(20707)
- 技术经济(19004)
- 世界(17950)
- 国际(17890)
- 教育(17206)
- 统计(15689)
- 商业(15514)
- 策(14663)
- 现代(14659)
共检索到458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慧 綦建红
本文以出口企业的市场进入次序为落脚点,利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海量匹配数据,对出口企业的市场进入次序与企业生产率的增速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生产率企业更倾向于充当开拓者,而低生产率企业倾向于充当跟随者,这种自选择作用在制成品出口中得以彰显,但在初级产品和农产品出口中并不显著;短期内跟随者的生产率增速高于开拓者,但在长期开拓者的先发优势愈发显著,其生产率增速明显优于跟随者。
关键词:
企业生产率 开拓者 跟随者 自选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慕绣如 李荣林 田朔
文章首先通过核密度图简要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TFP)在出口企业和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中的差异,然后梳理了出口和OFDI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并通过2003年到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分别运用工具变量法的Probit模型和系统GMM模型对出口和OFDI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呈现相互促进的关系。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慕绣如 李荣林 田朔
本文运用2003-2007年的工业企业微观数据,首先通过一阶随机占优K-S非参检验方法对生产率在企业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OFDI)中的作用进行了检验,其次通过Probit模型检验了出口对OFDI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第一,生产率是影响企业国际化形式选择的重要因素,生产率最高的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参与国际市场,生产率次之的企业出口;第二,出口对OFDI表现为促进作用,具有出口经验的企业更容易对外直接投资,且出口会通过提高生产率的方式进一步促进企业的投资活动。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K-S检验 OFDI 出口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慕绣如 李荣林 田朔
本文运用2003-2007年的工业企业微观数据,首先通过一阶随机占优K-S非参检验方法对生产率在企业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OFDI)中的作用进行了检验,其次通过Probit模型检验了出口对OFDI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第一,生产率是影响企业国际化形式选择的重要因素,生产率最高的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参与国际市场,生产率次之的企业出口;第二,出口对OFDI表现为促进作用,具有出口经验的企业更容易对外直接投资,且出口会通过提高生产率的方式进一步促进企业的投资活动。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K-S检验 OFDI 出口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蔡卫星
本文在充分考虑中国信贷市场本地竞争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手工收集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独特数据构造了城市层面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指标,并将其与2002-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合并构造基础数据库,考察了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一个更具竞争性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显著提高了企业生产率,这支持了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市场力量假说";其次,从影响机制来看,一个更具竞争性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更有利于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最后,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在那些面临更多融资约束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小企业、非国有企业、新企业和高技术行业的企业从银行业竞争中获益更大。
关键词:
银行业 市场结构 企业生产率 融资约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卫兵 张凯霞
本文将多种空气污染物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匹配,首次通过断点回归方法考察空气污染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对现有文献较少涉及的潜在影响机制进行探讨。本文借助秦岭—淮河分界线以北冬季供暖政策带来的空气污染空间不连续性,有效分离出空气污染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空气污染会显著降低企业生产率,PM2.5每上升1%,企业生产率会下降0.692%。(2)空气污染的生产率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会被放大,高技术劳动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空气污染带来的企业生产率损失,并且市场竞争度较高的企业以及高污染企业受到空气污染的负向冲击更严重。(3)空气污染可能通过增加人体健康风险、挤占研发资金、引发资源错配、减少劳动力供给等途径对企业生产率造成负向影响。本文从企业发展角度揭示了当前环境治理的迫切性,并为企业如何提高竞争力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浩 吕锦莎
利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检验了集群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运用Heckman选择模型对集群内外企业的出口行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集群内企业出口参与决策"生产率悖论"的存在;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该悖论的原因来自于产业集群引发的出口溢出效应,其中示范/模仿效应和人力资本流动效应对集群企业出口的二元边际均有改善作用;出口信息溢出效应则只提高了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而对集约边际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出口溢出 扩展边际 集约边际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平丽 张建民
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分析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进出口贸易用进出口贸易额或贸易强度表示,中国企业OFDI显著促进了母国出口,而对进口的影响不显著,总体上显著促进了母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投资至发达国家的OFDI对其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与总样本结论一致,投资至发展中国家的OFDI的各种贸易效应均不显著;商贸服务类OFDI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出口、进口和进出口贸易,技术研发类OFDI的各种贸易效应均不显著;当地生产类OFDI显著减少了企业进口,资源开发类OFDI显著促进了企业进口,这两类投资的出口效应和总的贸易效应均不显著。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进出口贸易 倾向得分匹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璇 王凯丽 司海涛
僵尸企业对社会资源的挤占扭曲了资源配置,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本文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利用改进后的CHK方法对僵尸企业进行识别,考察僵尸企业对城市行业层面TFP的影响及机制。结果发现:僵尸企业资产占比和数量占比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城市行业层面的TFP水平。在进行变换僵尸企业识别方法和TFP度量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以及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样本进行估计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僵尸企业的资产占比和数量占比越大,城市行业层面上资源错配所导致的损失就越大。主要体现在:一是僵尸企业对资源的挤占降低了要素边际报酬,导致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低下;二是僵尸企业占比的增加降低了正常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导致其投入要素边际成本增加。因此,积极合理处置僵尸企业是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华 许和连 杨晶晶
文章基于"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中学"效应假说,利用中国企业面板数据,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出发,纳入出口状态变量,分别采用固定效应估计、系统广义矩估计和Olley-Pakes半参数估计法克服潜在的同步性偏差和选择偏差问题,在从微观角度充分控制企业异质性的背景下,深入考察出口行为与我国企业生产率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出口企业的生产率相对非出口企业高出20%-30%左右,我国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出口中学"效应;而对"自我选择"效应的检验结果警示,本土企业以低劳动力成本而非高生产率作为出口竞争优势切入全球价值链低端,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是保证中国开放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静文 谭静 蔡晓慧
1998年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房价经历了快速增长,房地产部门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却在下滑。作为供给面的重要因素,全要素生产率是决定潜在经济增长的根本性力量。利用匹配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35个大中城市宏观数据,本文探究了高房价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尝试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分析高房价与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的关联。研究发现,首先,高房价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负面影响,房价收入比提高10%,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2.56%,这说明高房价并没有通过流动性效应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反而导致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加大;其次,高房价通过拉高房地产投资收益,挤出了企业研发部门的资源投入,抑制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进而制约潜在经济增长。本文研究结果为房地产过度繁荣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叶蓁
已有的研究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企业拥有高生产率的原因归结为显著的"出口中学效应"。中国出口企业的实际情况则更有可能是在提供了清晰产权激励后,通过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生产而获得较高的生产率。不仅如此,中国出口企业的"出口中学效应"还受其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这一问题的解释提出了一个简要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利用江苏省的微观企业数据进行验证,结论显示产权制度安排、市场规模、集聚效应和专业化分工对出口企业生产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出口中学效应"中出口和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关键词:
出口 生产率 规模经济 专业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余心玎
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再探讨,具体研究了出口企业是否具有更高的生产率、企业在做出口决策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自我选择机制以及出口行为本身是否能促进企业生产率的增长。研究结果显示:当用TFP衡量生产率时,企业出口决策中存在自我选择机制,因此出口企业的生产率相对较高——这与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的预期结果一致;当用劳动生产率(人均附加值)衡量企业生产率时,则"生产率悖论"存在,即出口者的生产率反而较低;当企业刚进入出口市场时,其生产率会经历短期的快速增长,但从长期来看,出口对
关键词:
出口 生产率 异质企业贸易模型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秀云 刘岳虎 高拴平
技术融合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以质量为抓手推动中国迈向贸易强国的背景下,研究技术融合究竟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问题尤为重要。使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考察技术融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技术融合的深化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技术融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非外资企业以及沿海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机制检验发现,技术融合深化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固定成本投入效率,最终实现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市场化程度以及政府支持力度会在技术融合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应进一步深化技术融合,搭建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加速优质要素资源流动,重点培育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