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37)
- 2023(14258)
- 2022(12300)
- 2021(11579)
- 2020(9480)
- 2019(22191)
- 2018(21985)
- 2017(41811)
- 2016(22344)
- 2015(25430)
- 2014(25375)
- 2013(25418)
- 2012(23608)
- 2011(21647)
- 2010(21364)
- 2009(19834)
- 2008(19075)
- 2007(16256)
- 2006(14510)
- 2005(13157)
- 学科
- 济(112085)
- 经济(111983)
- 管理(61478)
- 业(57482)
- 方法(45576)
- 企(45429)
- 企业(45429)
- 数学(40260)
- 数学方法(39926)
- 中国(28842)
- 农(25738)
- 地方(23841)
- 学(22005)
- 财(21772)
- 业经(21570)
- 贸(19414)
- 贸易(19403)
- 易(18839)
- 农业(17595)
- 制(16565)
- 环境(15871)
- 和(15584)
- 地方经济(14798)
- 融(14657)
- 金融(14656)
- 银(14319)
- 银行(14279)
- 理论(13995)
- 行(13741)
- 技术(13202)
- 机构
- 大学(328350)
- 学院(323561)
- 济(146436)
- 经济(143785)
- 管理(127592)
- 研究(118409)
- 理学(110348)
- 理学院(109106)
- 管理学(107495)
- 管理学院(106916)
- 中国(88884)
- 京(70704)
- 科学(69780)
- 财(62679)
- 所(59489)
- 研究所(54268)
- 中心(51660)
- 财经(50582)
- 农(50080)
- 经(46241)
- 经济学(45846)
- 业大(45797)
- 北京(45536)
- 江(44675)
- 院(42580)
- 范(41967)
- 师范(41641)
- 经济学院(41113)
- 农业(39012)
- 财经大学(37709)
- 基金
- 项目(219822)
- 科学(173483)
- 基金(162313)
- 研究(161110)
- 家(141657)
- 国家(140573)
- 科学基金(120180)
- 社会(104488)
- 社会科(99169)
- 社会科学(99144)
- 基金项目(85372)
- 省(81585)
- 自然(76411)
- 自然科(74626)
- 自然科学(74611)
- 自然科学基金(73300)
- 教育(72051)
- 划(69549)
- 资助(67496)
- 编号(63619)
- 成果(51591)
- 部(49848)
- 重点(49100)
- 发(47834)
- 创(44863)
- 国家社会(44289)
- 课题(43537)
- 教育部(42984)
- 创新(42041)
- 科研(41594)
- 期刊
- 济(161699)
- 经济(161699)
- 研究(103304)
- 中国(60385)
- 学报(49478)
- 管理(47778)
- 科学(47370)
- 财(45527)
- 农(45262)
- 大学(37743)
- 学学(35455)
- 农业(32168)
- 教育(31061)
- 技术(27724)
- 融(27411)
- 金融(27411)
- 经济研究(27376)
- 财经(25454)
- 业经(22566)
- 经(21963)
- 问题(20962)
- 贸(17936)
- 技术经济(17817)
- 业(17386)
- 世界(17378)
- 图书(16203)
- 理论(16180)
- 国际(16141)
- 现代(14608)
- 科技(14600)
共检索到486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京文
一我院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中、美、日生产率与经济增长比较研究》是由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在国家统计局平衡司的配合下与被誉为“美国生产率之父”的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前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数量经济学会上任理事长乔根森(Dalc W.Jorgenson)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以及日本庆应大学产业研究所所长黑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京文 龚飞鸿 明安书
一、中国经济增长分析(1953-1995) 新中国建立之后,经过3年经济恢复,整治了由于长期战争和半殖民、半封建统治带来的经济不发达,在1952年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农业就业人员占83.5%的典型农业国基础上,在当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援下,从1953年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车治辂
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31个省份和27个部门的中国经济定量模型,在国内大循环视角下分析特定生产率冲击对区域、部门及区域-部门层面实际全要素生产率、GDP和福利的影响机制及其量化效应。基于一系列反事实分析,探究各种机制的量化效应,揭示了异质性的地区要素禀赋和特定的投入产出联系如何影响特定生产率冲击的扩散。基于校准模型量化评估了两个生产率冲击实例的经济影响,结果表明:2020年湖北省实际TFP的下降导致中国GDP减少0.11%,福利减少0.07%;2013年开始的新一轮“去产能”政策使得金属加工及其制品业促进中国总GDP年均增长1.0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促进中国总GDP年均增长0.3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春雨 王平 安树伟
经济增长从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增长转型是必然之趋,国内外学者在不同阶段、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选择从效率视角出发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要素配置效率两个维度分析了生产率增长、要素重置与结构变迁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实现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路径选择。文中按照文献的发展脉络与逻辑关系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评论,最后评述了当前在这一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春雨 朱承亮 安树伟
本文使用跨产业面板数据,对1999—2009年间中国经济总体8大部门和工业18个分行业的生产率增长,以及劳动、资本要素的配置效率进行了测算、对比和分析。发现经济总体全要素生产率(TFP)在2008年后呈下降趋势,劳动要素的配置效率伴随着生产率增长而增长,但资本要素配置效率却为负数。工业行业绿色TFP在2005年后下行趋势明显,劳动、资本要素的配置效率均为负值。在构建回归模型对TFP增长、要素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估算后发现,TFP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效应,要素重置效应的贡献则为负。充分说明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技术进步与结构变迁作为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生产率增长 要素重置 结构变迁 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钟学义 王宏伟 郑世林
本文根据中国1979~2010年总量和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纯要素生产率法和索洛余值法分别测算了中国总体和省级生产率变化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产率变化趋势出现了涨跌互现的波动情形,生产率提高促进了中国经济较快发展,但资本投入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首要来源,而东、中、西部经济差距主要是由资本投入贡献不同造成的。2000~2010年中国生产率增长呈下降趋势,出现高资本投入、低生产率和高增长的现象。
关键词:
生产率 资本投入 经济增长 纯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卫平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Malmqusit指数法,研究了1990~2003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时序成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0~2003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59%,其中,农业技术进步指数年均增长5.48%,而农业效率变化指数反而年均下降2.78%。从各省区情况看,测算的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除云南、内蒙古、上海、贵州和西藏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负增长外,其它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都实现了正增长。从构成上看,绝大多数省区呈现出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效率损失并存的局面。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春 陆文聪
本文运用DEA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玉米生产率(TFP)增长状况,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进而可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显示,1990—2004年中国玉米TFP的平均增长率为3.7%,技术进步为2.9%,技术效率为0.7%,技术进步构成推进TFP增长的主要因素,而技术效率的下滑却减缓了其增长,技术进步水平的不同使得各玉米主产省份的TFP的增长存在显著差异,东北和西北地区的玉米生产效率水平相对要高于华北和西南地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金营
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角度分析,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需要物质资本的高增长投入,而且更需要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和包括技术进步在内的总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现代经济增长依赖于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因此,保持未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首要需求的是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胜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1989-1991年院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生产率与中美日经济增长比较研究”的中方研究成果部分“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成果鉴定会,于1993年6月25日在北京举行。鉴定委员会由国内11名著名经济学家和软科学专家组成。他们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顾问马宾教授,国务院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爽 王萱
文章采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LMDI)分析劳动生产率、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与贡献,结果表明人均GDP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各省区各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由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变动所带来的人口红利并不明显。中国经济要保持持续稳定较快增长,一是要大力提升劳动生产率,二是要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要努力挖掘人口红利的潜在空间,四是要兼顾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人口红利 经济增长 LMDI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易纲 樊纲 李岩
针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仅仅依赖于投入驱动的观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随后提出了四点中国经济存在效率提升的证据。接着在回顾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新兴经济在测算全要素生产率上要与发达国家不同 ,并指出了具体方法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新兴经济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郑世林 张美晨
本文对研发资本存量进行了处理,重新估计了中国1990-2017年全国及省级层面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果显示:1990-2017年,科技进步对全国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达48.97%,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源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R&D资本深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攀升,但全要素生产率过快下滑成为科技进步贡献和经济增长下行的主要原因;2013年以来,上海、浙江、江苏等多数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已经开始触底反弹,但辽宁、新疆、山西等重化工和资源密集地区仍在严重下滑,甚至部分省份为负值。因此,加快扭转重化工和资源密集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下滑的局势,是提高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且抑制经济增长下行的关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谭洪波 郑江淮
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服务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都在不断上升,而中国则不同,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本文在Baumol、Oulton和Sasaki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两部门模型来解释中国这种与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不同的发展模式并寻找其原因所在。模型证明了这种状况是由于中国服务业特别是高级生产者服务业的TFP增长率为零造成的,随后的实证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而且与日、美、德、法相比,中国服务业TFP增长率显著低于这几个国家的服务业TFP增长率。由于服务业中的生活服务业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属于真正的"滞后部门",因此,...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范海君
运用TFP的变动来对经济增长潜力展开分析,是国内外经济学界的常见研究思路。从新古典模型出发,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TFP进行估算分解,并构建TFP、GDP增长、资本增长和劳动力增长之间的VAR模型。实证研究认为,目前中国已进入跨越式发展时期,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促进资本要素的有效流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将提高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注重进行技术基础的革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VAR模型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再研究——与日本20世纪70年代TFP的比较
中国经济增长的生产率困境:扩大投资下的增长下滑
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53~2015
中国经济增长率和生产率的重估与比较——评阿尔文·扬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测算
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研究
中国的粮食生产力革命——1953—2003年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对产出的贡献
我国生产率测算与经济潜在增长率预测研究
中国经济的增长和贫困的减少——1990-1999年的趋势研究
资本深化与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来自中国工业1990-2013年的经验证据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劳动配置结构效应:1953~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