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29)
- 2023(12034)
- 2022(9502)
- 2021(8402)
- 2020(7086)
- 2019(15670)
- 2018(15740)
- 2017(30851)
- 2016(16595)
- 2015(18563)
- 2014(18614)
- 2013(18170)
- 2012(16138)
- 2011(14187)
- 2010(14388)
- 2009(13941)
- 2008(14020)
- 2007(12838)
- 2006(11651)
- 2005(11129)
- 学科
- 业(81051)
- 企(73818)
- 企业(73818)
- 济(70836)
- 经济(70710)
- 管理(69087)
- 业经(28594)
- 财(27450)
- 方法(26506)
- 农(25565)
- 制(21280)
- 中国(20245)
- 务(20008)
- 财务(19978)
- 财务管理(19956)
- 企业财务(18906)
- 数学(18467)
- 农业(18444)
- 数学方法(18350)
- 技术(16813)
- 体(15579)
- 划(14360)
- 策(14191)
- 和(13409)
- 理论(13267)
- 体制(13250)
- 地方(12418)
- 贸(12075)
- 贸易(12066)
- 银(12065)
- 机构
- 学院(239266)
- 大学(233770)
- 济(104043)
- 经济(101954)
- 管理(97546)
- 理学(82791)
- 理学院(82071)
- 管理学(81174)
- 管理学院(80717)
- 研究(74507)
- 中国(61694)
- 财(52451)
- 京(48720)
- 科学(40997)
- 财经(40203)
- 江(38880)
- 农(38596)
- 所(36348)
- 经(36341)
- 中心(34641)
- 研究所(31950)
- 业大(31681)
- 经济学(31531)
- 北京(30251)
- 州(30223)
- 农业(29751)
- 财经大学(29355)
- 经济学院(28350)
- 商学(27797)
- 商学院(27556)
- 基金
- 项目(150602)
- 科学(121215)
- 研究(115810)
- 基金(110566)
- 家(93824)
- 国家(92926)
- 科学基金(82372)
- 社会(77102)
- 社会科(73047)
- 社会科学(73031)
- 省(59720)
- 基金项目(58237)
- 教育(51289)
- 自然(50174)
- 自然科(49039)
- 自然科学(49029)
- 自然科学基金(48249)
- 划(47842)
- 编号(47259)
- 资助(43097)
- 成果(38522)
- 制(35122)
- 业(35076)
- 创(34827)
- 部(33460)
- 重点(33149)
- 发(32870)
- 国家社会(32289)
- 课题(31672)
- 创新(31620)
- 期刊
- 济(126195)
- 经济(126195)
- 研究(72834)
- 中国(50747)
- 财(45292)
- 管理(42546)
- 农(38173)
- 科学(30045)
- 学报(29327)
- 农业(25914)
- 融(25379)
- 金融(25379)
- 大学(24167)
- 业经(23051)
- 学学(22652)
- 技术(22463)
- 教育(21194)
- 财经(20834)
- 经济研究(19434)
- 经(18038)
- 问题(16410)
- 业(15964)
- 技术经济(13842)
- 现代(13142)
- 财会(12950)
- 世界(12435)
- 贸(12318)
- 商业(12117)
- 会计(11627)
- 图书(11603)
共检索到374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志醒 刘东升
借助模糊C均值聚类法把制造业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表明我国制造业结构不合理。采用完全消耗系数度量生产服务化水平,分析表明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服务化水平较高,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类别主要是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批发和零售服务,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以制造业增加值率度量转型升级,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采用GMM回归方法,估计生产服务化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服务类型作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生产服务化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大鹏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世界经济面临的热点问题之一。制造业通过服务化转型,增加产品中知识型服务要素的密集度,可以带来产品种类增加,实现范围经济,同时降低价值链各环节间的协调成本,提高利润水平,实现产业从低端向高端的升级。本文借助投入产出数据构建的面板模型量化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的产业升级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服务中间投入的确对制造业产出具有显著影响,但服务要素投入对不同类型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产业转型 投入产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钊 高煜 霍治方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间的作用机理,选取省际面板数据并利用中介效用模型、建立静态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检验与测量。研究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既能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直接影响,还能作用于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间接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缓解要素错配、提高技术水平,促进制造业高级化发展;但也会由于"盲目效仿"而不利于制造业合理化。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制造业高级化的过程中发挥知识溢出效应,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但会与制造业争夺劳动力资源,在影响制造业合理化的过程中产生遮掩效应;而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未发挥出规模效应,所以中介效应不显著。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直接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中介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赵波 丁霞 黄信灶 罗小娟
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主体,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领域。近些年各级政府试图通过自身的转型来促进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通过构建政府转型的理论指标体系,使用2002-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刻画政府转型时空演变规律。实证研究表明:(1)政府转型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效的支撑条件。(2)不同地区公共服务水平不同,政府转型进程也有所差异,导致了其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呈现出区域差异。(3)政府通过加大进出口以推动地方产业升级,但结果很可能不利于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提升。因此,我国应切实推进政府转型,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市场环境,提供适宜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外部条件。
关键词:
政府转型 制造业转型升级 作用关系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彭本红 谷晓芬 武柏宇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制造模式,正成为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服务型制造项目的治理效率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核心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结合文献和问卷调查分阶段研究影响服务型制造项目治理机制选择的关键因子,以及关键因子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研发设计阶段,合作伙伴参与度和合同订立严密性对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以及提高研发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影响;在生产制造阶段,伙伴信息沟通反馈、项目进度严格控制、有效质量标准以及风险预防措施等因素对增强伙伴合作关系和降低制造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奕 夏杰长 李垚
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动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体系下向中高端跃升,对于中国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产业空间协同视角切入,通过对成本剩余和收益剩余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外部因素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于制造业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创新性地使用基于偏最小二乘估计的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并利用2005—2013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耦合过程中外部因素的链条联系和传导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证实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特别是支持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之间高度关联、融合促进的内在联系;社会创新体系、综合交易成本、需求规模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间接作用于制造业升级,要素禀赋与政策环境也会对制造业升级产生正向的直接影响。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进制造业升级,应积极推动支持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引导制造企业剥离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同制造企业的紧密联系以及同第一知识基的有效对接,减少行政管制、降低准入门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奕 夏杰长 李垚
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动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体系下向中高端跃升,对于中国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产业空间协同视角切入,通过对成本剩余和收益剩余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外部因素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于制造业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创新性地使用基于偏最小二乘估计的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并利用2005—2013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耦合过程中外部因素的链条联系和传导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证实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特别是支持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霞 盛晴 卞靖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知识型中间投入,其主要消费对象是制造业,制造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通过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现状及其制约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出:目前,亟须在政策体系、市场环境、制度建设、产业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努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更好地支撑和推动制造业升级。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转型升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熊英 马海燕
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劳动力成本优势、大国优势和积极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我国已经迅速成长为大规模产出、门类齐全的"世界制造基地"。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19.8%,跃居世界第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景峰 杨承佳
在研究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制造业升级影响的理论机制基础上,从制造业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及产业内升级视角出发,构建多维制造业升级指数,利用2007—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验证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进口不仅有利于制造业整体升级,而且还有助于制造业朝着高级化方向发展和产业内升级;生产性服务进口可以借助生产性服务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竞争效应、消费需求效应、物质资本积累效应、制度创新效应和环境负担效应诸多方式间接对制造业升级产生影响;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制造业升级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力度最为显著,而中西部地区甚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制造业升级。基于实证研究结果,应采取扩大高质量生产性服务进口比重,有序推进生产性服务对外开放,提升生产性服务进口便利化水平,深化生产性服务多双边合作的体制机制等措施,有效发挥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制造业升级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进口 制造业升级 中介效应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周洪武
数控技术和智能技术实现了机械产品的创新,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强力支持下催生的产业模式创新,也会使制造业的产业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壹LYC公司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LYC公司持续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自2000年起相继实施了销售ERP系统、集团财务
关键词:
竞争力 信息化 数字化 智能化 网络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含桦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欧美的"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催生深刻变革。"中国制造"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世界制造业格局的重构中,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成为必然选择。
关键词:
制造业 危机 发展方式转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桂文 邓晶晶 张帆
文章在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老龄化通过减少劳动力供给,迫使企业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2)人均寿命延长引发的"预防动机"和老年人的"遗赠动机"促进资本积累;(3)预期寿命增加、子女减少、老年劳动力知识和经验积累,以及工资议价能力提高,会加强人力资本投资;(4)老龄化带来的要素禀赋改变和人力资本投资效应有利于技术创新。从长期动态看,劳动力供给减少、资本积累、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创新均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虽然老年人收入水平降低,"预防性"和"遗赠性"储蓄导致的消费动力不足会减少消费需求,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负面影响,但总体上中国人口老龄化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詹浩勇 冯金丽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引导集群式价值网络竞合与重构,以降低贸易成本和提升专业化水平为纽带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基于2006-2012年我国城市数据的空间面板模型检验和区域比较表明,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集聚显著促进了本地制造业转型升级,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尚未对本地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显著推动作用,且两者的影响效应均弱于东部地区。同时,西部地区两大典型类别服务业集聚均缺乏对周边城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东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则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对此,西部地区应优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方向,加强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韩明华
生产性服务业对宁波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制造业结构优化又拉动了宁波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二者表现出了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但是宁波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仍存在规模总量不足、产业优势不明显等问题,因此应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为着眼点,大力发展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不断优化服务业的结构,进而加速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 制造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