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58)
- 2023(13786)
- 2022(11269)
- 2021(10419)
- 2020(8756)
- 2019(19762)
- 2018(19561)
- 2017(36886)
- 2016(19589)
- 2015(21722)
- 2014(21021)
- 2013(21480)
- 2012(19654)
- 2011(17723)
- 2010(17684)
- 2009(16799)
- 2008(16850)
- 2007(14876)
- 2006(13296)
- 2005(11995)
- 学科
- 业(89645)
- 济(89469)
- 经济(89361)
- 企(71364)
- 企业(71364)
- 管理(66404)
- 农(46327)
- 方法(38672)
- 数学(30994)
- 数学方法(30860)
- 农业(30637)
- 业经(30441)
- 财(26778)
- 中国(25319)
- 贸(19787)
- 贸易(19776)
- 制(19750)
- 易(19390)
- 务(18662)
- 财务(18653)
- 财务管理(18639)
- 企业财务(17662)
- 技术(17400)
- 策(16335)
- 划(14840)
- 体(14664)
- 和(14086)
- 银(13184)
- 银行(13151)
- 地方(13026)
- 机构
- 学院(289572)
- 大学(284761)
- 济(133921)
- 经济(131869)
- 管理(117732)
- 理学(101890)
- 理学院(100950)
- 管理学(99852)
- 管理学院(99325)
- 研究(97280)
- 中国(79567)
- 农(65936)
- 京(58666)
- 财(57274)
- 科学(56813)
- 农业(50930)
- 所(48949)
- 业大(47985)
- 财经(46229)
- 中心(44844)
- 研究所(44461)
- 江(42685)
- 经(42393)
- 经济学(41199)
- 经济学院(37382)
- 北京(36580)
- 经济管理(34438)
- 财经大学(33997)
- 院(33480)
- 州(33071)
- 基金
- 项目(193706)
- 科学(154407)
- 基金(145163)
- 研究(140066)
- 家(127821)
- 国家(126602)
- 科学基金(109020)
- 社会(95444)
- 社会科(90323)
- 社会科学(90297)
- 基金项目(76796)
- 省(74081)
- 自然(68865)
- 自然科(67384)
- 自然科学(67363)
- 自然科学基金(66298)
- 划(61397)
- 教育(60143)
- 资助(57647)
- 编号(54816)
- 部(43941)
- 业(43804)
- 创(43207)
- 重点(42795)
- 发(42576)
- 成果(42280)
- 国家社会(41156)
- 创新(39694)
- 教育部(37466)
- 制(37248)
共检索到432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明 李文秀
在对2004—2016年中国各省份生产服务业开放和农业生产率进行估算的基础上,采用SYSGMM方法探讨了生产服务业开放所带来的农业生产服务技术投入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服务业开放对农业生产率的正向作用显著;从细分生产服务业看,技术研发服务、信息服务和货物运输仓储服务开放对农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位居前三位,其后是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从生产服务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系数看,技术研发服务、信息服务和货物运输仓储服务走出去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相对大于其引进来所带来的影响,而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走出去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则相对小于其引进来的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明 魏作磊
研究目标: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双向开放如何影响服务业生产率。研究方法:利用2004~2015年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静态IV+GMM和动态SYS-GMM方法检验。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双向开放对服务业生产率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且生产性服务业走出去产生的作用略大;在细分行业上,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走出去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相对较大,而金融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和商务服务则引进来的影响相对较大。研究创新:深入探讨了开放经济下生产性服务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影响服务业生产率的理论机制,并构建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渗透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价值:有助于服务业更高层次开放新格局形成,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推动服务业国际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双向开放 服务业生产率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明 韦琦 邝明源
从生产服务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角度分析生产服务业开放对产业生产率的影响机理,进而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模型和增长核算框架,分析自2004年以来生产服务业开放对三次产业产出增长的贡献并进行国际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开放对服务业的贡献率最大,对工业的贡献率次之,对农业的贡献率最低;生产服务业细分行业中,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的开放对该产业的贡献始终居前两位;与其他国家相比较,生产服务业开放对中国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贡献最大,但目前我国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相比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因而应加大先进生产服务技术的引进力度,重视生产服务的技术创新,以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银锋 陈雯婷 谭晶荣
本文首先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之后,针对中国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重点挖掘了全球化对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效应。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率要明显低于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各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平衡,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农产品出口贸易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外商投资对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影响不显著;全球化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影响要明显高于西部地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高帆
农业生产率提高具有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两个指向,农业发展也面临着不同的政策选择方式。当前我国农业土地生产率较高而劳动生产率较低,未来我国应将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农业发展的突出位置,这从日本农业发展从重视土地生产率转向重视劳动生产率的演变轨迹可以得到支持。针对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目标,可以从提高土地生产率和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两个线索引申出相应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土地生产率 优先序 政策选择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晓燕 翟印礼
在比较我国各省农业生产率的前提下,运用巴罗回归等方法,检验了我国农业生产率的收敛性和形成β收敛的条件。分析结果显示,1985—1991年中国各省的农业生产率呈发散态势,1992—2002年存在条件收敛,其中市场化程度、农村教育、耕地灌溉率对缩小农业生产率的地区差距有显著的影响;长期来看,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是农业生产率提高的主要促进因素,短期内改善农村教育、提高耕地灌溉率可能效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
农业生产率 地区差异 条件收敛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石慧 吴方卫
文章使用非参数的双边相对Malmqutist生产率指数(Bilateral Relative MalmquistProductivity Index-BRMPI)的方法测算了中国28个省级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在控制地区空间因素的基础上研究生产率地区差异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空间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内各省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存在局部空间相关性。在利用空间计量方法估计的收敛方程中,我们发现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能够显著促进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本的作用在不同的样本时期有差别,这可能与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有关,对外开放、市场化程度和农业科研投入的作用不明显。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高颖 田维明 张宁宁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加入WTO后扩大农产品市场开放对中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农产品进口对中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了不利影响;扩大农产品出口对中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了积极作用。而且中国政府实施的农业税减免、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等多项强农惠农政策以及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大幅上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扩大农产品进口对中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生产能力的不利影响。这意味着,可以借助于一些非贸易措施缓解扩大农产品市场开放可能带来的消极效应,或强化其积极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樊胜根
本研究采用了一种新的但比较适宜的方法测定中国农业的产出、投入和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根据新估算的农业生产和生产率增长指数,重新评价农村改革对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影响。常规方法高估了农村改革对生产和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不过,生产和生产率在改革期间仍按比较高的速度增长。本研究还发现,为了促进生产和生产率的长期增长,中国政府必须增加农业投资,因为由于制度革新所产生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已耗尽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明 魏作磊
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刻画了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影响制造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变过程,并利用2004-2014年生产性服务细分行业的平衡面板数据对理论推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存在正向影响,但作用较弱;同时,生产性服务细分行业开放影响制造业生产率的差异性明显,其中信息服务、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开放所产生的作用大于金融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和商务服务、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开放对制造业生产率的作用。本文认为,提升制造业生产率,要充分重视生产性服务细分行业开放对制造业生产率作用的差异性,吸引外商在中国设立生产性服务企业合作研发中心,积极鼓励国内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境外研究分支机构,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静 孟令杰
本文使用非参数的HMB生产率指数方法,考察了中国农村改革以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趋势,并把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应和投入产出混合效应四个部分。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技术效率的下降对TFP的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而规模效应和混合效应影响较弱。文章还指出中国农业的育种能力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是农业技术进步的决定力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蕾 王怀明
本文使用省级农产品成本收益面板数据,运用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重新估计了中国农业生产率的增长状况,并将生产率进一步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检验了中国农业生产率的收敛性,并简要分析了实证结果的政策含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激宇 李静 孟令杰
用基于线性规划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农村改革以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趋势,并把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变化两个部分。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生产效率的下降对TFP的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据此提出了基本的解决途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谷成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对转型期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间演变和省区空间分布进行实证分析,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三部分。结论表明,转型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显著,各省区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较大,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这一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农业前沿技术进步贡献,技术效率状况改善的贡献很有限。此外,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也是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谷成
转型期中国农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这其中生产率增长扮演了什么角色?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未来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使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1978-2005年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的时间变迁和省区分布模式进行实证考察。整个实证表明,转型期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显著。从其内部构成来看,这一增长主要由前沿技术进步贡献,效率改善的作用相对有限。从时间变迁模式来看,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五个阶段,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基本是顺周期的。不过从其空间分布模式来看,各省区间的生产率增长差异非常明显。论文最终认为,中国完整的农业科学研究体系在农业R&D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整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