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62)
- 2023(5036)
- 2022(4086)
- 2021(3795)
- 2020(2847)
- 2019(6547)
- 2018(6206)
- 2017(11691)
- 2016(5984)
- 2015(6627)
- 2014(6437)
- 2013(6244)
- 2012(5682)
- 2011(5097)
- 2010(5021)
- 2009(4508)
- 2008(4480)
- 2007(3689)
- 2006(3186)
- 2005(2787)
- 学科
- 济(26103)
- 经济(26073)
- 业(18343)
- 管理(18237)
- 企(15327)
- 企业(15327)
- 方法(11030)
- 数学(8379)
- 数学方法(8270)
- 业经(7227)
- 农(7063)
- 学(6892)
- 中国(6519)
- 财(6376)
- 理论(6346)
- 农业(4941)
- 和(4593)
- 贸(4397)
- 贸易(4395)
- 制(4388)
- 易(4246)
- 技术(4083)
- 教育(3946)
- 务(3865)
- 环境(3865)
- 财务(3861)
- 财务管理(3856)
- 融(3819)
- 金融(3816)
- 划(3788)
- 机构
- 大学(91012)
- 学院(89936)
- 济(39801)
- 经济(39145)
- 管理(35119)
- 理学(31015)
- 理学院(30697)
- 管理学(30290)
- 管理学院(30140)
- 研究(29372)
- 中国(21531)
- 京(18134)
- 财(18127)
- 科学(17345)
- 财经(14957)
- 农(13954)
- 所(13790)
- 经(13723)
- 经济学(13538)
- 中心(13162)
- 研究所(12665)
- 业大(12501)
- 江(12192)
- 经济学院(12117)
- 范(12016)
- 师范(11911)
- 财经大学(11430)
- 农业(11060)
- 北京(10656)
- 院(10356)
- 基金
- 项目(63045)
- 科学(51413)
- 基金(48008)
- 研究(46941)
- 家(42060)
- 国家(41722)
- 科学基金(36499)
- 社会(32112)
- 社会科(30418)
- 社会科学(30415)
- 基金项目(25040)
- 省(23783)
- 自然(22773)
- 自然科(22311)
- 自然科学(22305)
- 自然科学基金(21926)
- 教育(21493)
- 划(20193)
- 编号(18069)
- 资助(18009)
- 重点(14464)
- 成果(14436)
- 部(14347)
- 创(14104)
- 国家社会(14095)
- 发(13779)
- 创新(13101)
- 教育部(12785)
- 制(12635)
- 人文(12485)
共检索到125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成进
基于当代社会生产生活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转换的分析方法 ,对建立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社会生产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时间理论进行再认识、再发展,从生产方式矛盾转换的视角论述时间分配、使用的四个阶段及不同特征:第一阶段为资本主义工业化之前的自然经济阶段,生产方式中的主要矛盾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人们顺应天时,按照季节变换进行生产活动,被动地接受自然时间的安排;第二阶段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生产方式中的主要矛盾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们的时间多用于生产物质产品和恢复体力;第三阶段为当代社会,尽管人们拥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谭顺
从生产力与消费力矛盾的角度去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更有利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这与单纯从供求失衡角度解释经济危机相比,实现了由现象层面到本质层面、由对物象关注到对人的发展关注的转变。资本家对利润的追逐与对工人工资的限制,导致生产力的绝对发展与消费力的相对萎缩,这种对立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利润率下降至临界点时,生产力与消费力矛盾激化,引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马克思消费力理论对于当前我国消费不足的治理具有重要理论启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闫庆民 唐路元
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过去 ,许多人对马克思的这一理论的理解较为片面。事实上 ,马克思的三卷《资本论》都涉及对再生产理论的分析 ,分别研究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本质、形式以及总过程 ,它们从抽象到具体、从逻辑到历史 ,构成完整的资本主义再生产研究的体系
关键词:
再生产 资本主义 形式 本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成进
人类需求从生理到心理的转换体现在消费目的、消费对象和满足需求的手段上。这一转换引起了生产方式中三组矛盾——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矛盾的一系列深刻变化。用外在的方式满足内在的需求,同时心理需求又相互影响,这是经济中不确定性的根源。心理需求相对于生理需求更加不稳定、易变、易受他人影响、需要通过他人方能提供满足需求的手段,这使得人类面临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具体而言,从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角度来看,需求转换降低了经济中的不确定性,但消费主义价值观、物质主义的不利影响会加大不确定性;从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角度来看,需求转换使不确定性变得更为频繁、复杂;从人与自我矛盾的角度来看,需求转换使得人与自我的矛盾加剧,加大了经济中的不确定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成进
人类需求从生理到心理的转换体现在消费目的、消费对象和满足需求的手段上。这一转换引起了生产方式中三组矛盾——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矛盾的一系列深刻变化。用外在的方式满足内在的需求,同时心理需求又相互影响,这是经济中不确定性的根源。心理需求相对于生理需求更加不稳定、易变、易受他人影响、需要通过他人方能提供满足需求的手段,这使得人类面临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具体而言,从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角度来看,需求转换降低了经济中的不确定性,但消费主义价值观、物质主义的不利影响会加大不确定性;从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角度来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计跃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商品交换模型的求解,证明了市场交换有效性在理论上的可能性,并通过对模型的逆推找到了交换异化所导致的生产和消费的症结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消除交换异化解决当前我国生产和消费矛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生产 消费 交换模型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作云
生产方式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社会联系、社会结合方式,是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生产方式无论在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中,还是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考察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时,有必要把生产方式纳入其中,把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表述为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不仅是一个层次化、系统化的有机整体和矛盾体系,而且其运动规律,也具有层次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特征。研究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必须以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为指导,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实际,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白永秀 刘盼
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创新的结果,是包含高科技含量的生产力范畴,它使社会生产力基础产生变化。智能化因素渗透在生产力各要素中并带来人机关系的变化,使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呈现出新的特点。人的劳动表现为智力劳动力提供的富有创造性的智能劳动,劳动资料因基于大数据的应用而具有智能化、系统化、无形化的特征,劳动对象更具可开发性、可拓展性、可培育性。智能化机器体系加剧"机器排挤人"的同时产生了"人-机"的重新分工,并使人机融合趋势加强。人的智能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并呈现出新特点,智能劳动发挥了价值创造的集合效应,产出的是劳动密度大、能量强的知识型产品,且突出了"人-机"融合增值的价值部分。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人工智能 智能劳动 人机融合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定鑫 熊杰
在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视野下,我国城乡一体化不能驻足于破解"三农"或"城镇化"之困这样的思路。一方面社会急遽分化的现实要求实现城乡一体化,另一方面我国城乡一体化已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国城乡一体化的价值目标是要在体制层面使我国各领域的体制、法规及其内含的公民权利获得"一元化"实施,将传统乡村纳入现代城市范畴,使我国传统农业在劳动生产率或产业方式上达到现代化、市场化水准,直至城乡融为一体,消除传统"农民"这一社会角色,最终在社会横向发展层面铲除我国社会急遽分化现象、个别贫困化现象之土壤,整体兑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承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定鑫 熊杰
在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视野下,我国城乡一体化不能驻足于破解"三农"或"城镇化"之困这样的思路。一方面社会急遽分化的现实要求实现城乡一体化,另一方面我国城乡一体化已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国城乡一体化的价值目标是要在体制层面使我国各领域的体制、法规及其内含的公民权利获得"一元化"实施,将传统乡村纳入现代城市范畴,使我国传统农业在劳动生产率或产业方式上达到现代化、市场化水准,直至城乡融为一体,消除传统"农民"这一社会角色,最终在社会横向发展层面铲除我国社会急遽分化现象、个别贫困化现象之土壤,整体兑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罗雄飞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包含一般历史关系和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关系两个维度,两个思维行程相统一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方法,物象化、事后分析、概念即对象、把研究对象当生命有机体是马克思把握研究对象的基本原则。把握生产方式范畴必须坚持马克思的这些思想方法的指导。在马克思的文本中,生产方式范畴具有四种基本含义,应根据研究对象的“生理结构”的不同侧面,判断生产方式各种样态与四种含义的对应关系,以及生产方式与社会整体的其他环节的关系。把握生产方式范畴,不仅是准确解读经典著作的必须,还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唯物史观和《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认识,有助于理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杨章文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创新探索和现实转向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此理论为逻辑主线,深入探究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状,其主要面临着以下困境:人与社会之间矛盾导致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发展失衡;城乡、区域、贫富引发社会民生和阶级阶层问题交织叠加;人与自然之间矛盾导致共生发展遭遇瓶颈;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不足致使转化衔接不稳等。为此,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以新发展理念推进社会各领域协调发展,以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指导下逐步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绍东 陈艺丹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既对经济发展动力转换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深刻阐释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目的"的新变化。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出发,探讨由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社会生产目的及其新变化,以是否考虑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划分依据,从"一般"和"特殊"两个层面分析了"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丰富内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马克思主义解读。在此基础上,提炼和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志远
剩余价值是由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劳动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劳动的一部分。我们只有搞清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这个范畴的内涵,才能进一步理解创造剩余价值的剩余劳动。我们知道,剩余价值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三点:价值是由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创造的,物不创造价值;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是简单劳动的数倍。依据马克思的解释,创造价值的一般人类劳动耗费是指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的生产耗费。基于这一质的规定性,可以对劳动概念进行拓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宁学平 刘尚希
作者认为,马克思社会总产品分配理论是对各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下的宏观分配活动规律的科学概括和总结,其内核适应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和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但宏观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必然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因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是不同的.作者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社会扣除的主体、社会扣除的形式、社会扣除的依据、社会扣除的对象、社会扣除的环节与顺序、社会扣除的量度等方面,对我国宏观分配状况进行初步的理论分析,并对分配改革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