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12)
- 2023(17984)
- 2022(14909)
- 2021(13749)
- 2020(11183)
- 2019(25471)
- 2018(24884)
- 2017(47320)
- 2016(25557)
- 2015(28685)
- 2014(28668)
- 2013(28697)
- 2012(26784)
- 2011(24418)
- 2010(25006)
- 2009(24048)
- 2008(23478)
- 2007(21251)
- 2006(19343)
- 2005(17934)
- 学科
- 济(119555)
- 经济(119391)
- 业(100846)
- 管理(86191)
- 企(81390)
- 企业(81390)
- 农(49970)
- 方法(44561)
- 中国(36422)
- 数学(35648)
- 业经(35579)
- 数学方法(35342)
- 财(34720)
- 农业(33431)
- 制(28122)
- 地方(27098)
- 务(22562)
- 财务(22513)
- 财务管理(22473)
- 贸(21881)
- 贸易(21859)
- 企业财务(21311)
- 易(21269)
- 技术(21168)
- 体(20221)
- 银(20205)
- 银行(20186)
- 融(19710)
- 金融(19706)
- 行(19560)
- 机构
- 学院(378366)
- 大学(371794)
- 济(169009)
- 经济(165843)
- 管理(147450)
- 研究(132428)
- 理学(125142)
- 理学院(123840)
- 管理学(122369)
- 管理学院(121648)
- 中国(106536)
- 京(79446)
- 财(79378)
- 科学(74784)
- 农(70608)
- 所(66482)
- 财经(61381)
- 中心(60349)
- 江(59483)
- 研究所(59276)
- 经(55655)
- 业大(54708)
- 农业(53812)
- 经济学(51296)
- 北京(50622)
- 范(47341)
- 院(47173)
- 师范(46961)
- 州(46555)
- 经济学院(46029)
- 基金
- 项目(241081)
- 科学(192292)
- 研究(182882)
- 基金(175540)
- 家(151240)
- 国家(149811)
- 科学基金(129353)
- 社会(120766)
- 社会科(114317)
- 社会科学(114286)
- 省(94646)
- 基金项目(91916)
- 教育(82174)
- 自然(78826)
- 划(78107)
- 自然科(76955)
- 自然科学(76936)
- 自然科学基金(75606)
- 编号(73776)
- 资助(70845)
- 成果(59856)
- 发(56742)
- 部(55089)
- 重点(54332)
- 创(52548)
- 课题(51603)
- 国家社会(50532)
- 制(50163)
- 创新(48496)
- 教育部(47542)
- 期刊
- 济(203470)
- 经济(203470)
- 研究(118961)
- 中国(84498)
- 农(71155)
- 财(63334)
- 管理(58669)
- 科学(53138)
- 学报(51975)
- 农业(48172)
- 融(42626)
- 金融(42626)
- 大学(41796)
- 学学(39599)
- 教育(38575)
- 业经(36806)
- 技术(34676)
- 财经(31365)
- 经济研究(30886)
- 经(27186)
- 问题(26905)
- 业(26018)
- 技术经济(21274)
- 世界(21253)
- 贸(20992)
- 国际(18614)
- 现代(18115)
- 版(17862)
- 经济问题(17719)
- 商业(17198)
共检索到598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颜廷武 李凌超 张俊飚
利用DEA方法和BCC模型,基于31个省份2004—2013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整体上中国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效率状况并不理想,导致综合效率非DEA有效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无效。一些地区一味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投入非但不能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反而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有20个省份可以减少农业机械动力投入数量从而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效率。空间分布上,农业和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其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及其投入不合理状况更加普遍。因地制宜地制定并选择符合区域实际的农机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路径,是各地区下一阶段工作更为紧迫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农机装备制造业 地区评价 农业生产效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瑾 何宁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效能的作用进一步彰显,中国制造业正从工业化支撑发展到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引领创新驱动和升级发展,尤其是我国装备制造业既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也面临着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本文在对装备制造业升级路径作出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升级面临的问题,提出基于正向工程的集群式升级路径、自主创新的具体方法,并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最后,提出强化功能性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度关注装备制造业资产结构,打造军民融合产业聚集地;推动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建立基于技术成熟度的产学研结合机制;不断提升经济创新力和全球竞争力,积极融入国际分工网络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装备制造业 产业升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梁经伟 杨超 尹梦菲 钟世川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任务,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国内国际双循环与装备制造业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研究装备制造业全球分工地位提升的路径,并重点分析国内循环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循环显著促进装备制造业全球分工地位的提升,国际循环对处于价值链高端位置的经济体具有正向影响,对处于低端位置的经济体具有负向影响。中介效应表明:国内循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行业集中度双渠道实现装备制造业全球分工地位提升。调节效应表明:国际循环会抑制行业规模和技术进步对国内循环的提升作用,进而影响全球分工地位。以上研究结论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破除“低端锁定,高端封锁”困境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偲 权锡鉴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规划蓝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起步较晚、起点较低,目前处在全球同行业的第三阵营,主要以中低端产品制造为主。目前,设计开发能力落后、高端配套能力薄弱、工程总包能力欠缺、产业体系不健全、统筹规划不完善等已成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必须采取技术升级、配套升级、产业链升级、规划升级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其健康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莹莹
我国是世界煤炭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由于我国富煤少油,所以煤炭在我国的一次能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国际油价高升,这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凸显了我国煤炭资源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煤机装备 煤炭 企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汤伟娜 汤莉 胡珈铭
信息技术的逐步推广,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大大增加了制造业对物流业的依赖程度。然而,目前,仍然存在制造业主宰供应链的现象,物流业的发展仍然受到利益的制约。因此,本文在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物流业和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基础上,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手段,详细判别了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并为兵团物流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物流服务业 制造业 互动发展 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我国已经从一个制造业非常薄弱的国家发展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国家,制造业有力推动了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但横向比较,我国制造业仍明显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整体上仍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我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同时承受了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新兴市场国家"加速追赶"的双重力量挤压。面对内外部的挑战,为了早日实现我国制造业成长中低端陷阱的突破,加快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蜕变过程,我国需要选择制造强国建设的科学可行路径:一是坚持国际分工原则升级产业链;二是构建有利于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三是以企业为主体积极有效开展创新;四是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五是以服务型制造促进制造业的升级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车建国
文章首先指出了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制造业从产业分工逐渐深化为产品分工、要素分工、工序分工以及增值环节之间的分工。与之相对应的,国际分工和成本优势导致了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外包。然后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在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外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质量水平低和缺乏关键技术,使得制造企业的竞争力难以提高。最后指出了中国制造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途径——实现OEM向ODM、OBM和BPO阶段转向。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冯贵盛
是否拥有世界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是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是否达到国际化水平的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获得持续国际竞争力的体现。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要有世界级的产业、世界级的企业、世界级的产品、世界级的技术、世界级的品牌、国际一流的发展环境,产品在国际市场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从这一标准来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冯晓玲 丁琦
从21世纪初开始,在新一轮世界性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中,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双转移"趋势日渐明显。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以何种方式加入国际产业链条才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应如何克服地方性产业集群同质性竞争的格局,支持企业不断攀升全球产业链条的高端就为关注的焦点。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修国义 许童童
装备制造业作为中国的重要产业之一,也是制造业的"母体",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制造业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本文以中国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从政策性金融支持、商业性金融支持、资本市场金融支持、风险投资金融支持4个角度出发,选取了2005~2014年10年的全国装备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创新性地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与岭回归分析4项金融支持方式对装备制造业的支持程度,找出各种金融支持方式存在的问题,为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丹宁 陈阳
我国装备制造业要实现由"大"向"强"的转变,不仅需要明确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要清晰认识我国装备制造业7个子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特征。通过构建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传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兼具"存量增量"和"均衡特长"两个特征维度的系统评价模型,对我国装备制造业7个子产业2011年的发展水平和模式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庆丰 李雄诒
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基础,其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国各省(市、区)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主成分分析 评价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会政 朱光
利用基于产业前向联系的增加值出口比率与出口技术复杂度两个指标构建了新型的国际分工地位指数,比较分析了中国与美国、日本、德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及分部门的国际分工地位,并运用SDA方法,分析了中国与其他国家装备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差距的来源。研究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分工地位与美、日、德3国有较大差距,技术差距是主要差距来源。中国应以重点研发燃气轮机、各种类型的发动机及零附件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推动具有发展潜力的通用机械和专用机械制造部门"走出去",支持发展带动作用较强的汽车制造部门等为抓手,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体的国际分工地位,实现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铭辰 刘衡
发展循环经济既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绿色发展和实施“双碳”治理的关键路径,更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基础之策。当前,装备制造领域对于发展循环经济优化“双碳”治理的制约因素和方法论缺少系统研究和探讨,对此,本文将重点阐述发展循环经济的难点痛点和模式路径。研究表明:我国装备制造领域发展循环经济主要面临协同发展模式尚未建立、企业战略制定和推进落实不到位、应用场景和服务供给不足等制约因素,可尝试建立面向碳中和的能源循环利用系统、循环制造系统、循环减碳系统,将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小循环”与绿色产业集群发展的“大循环”相结合,构建装备制造领域再生、共享、循环模式,提高能源利用、制造流程、运营过程中的资源效率,加快实现全产业链绿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碳中和 循环经济 再制造 碳排放 碳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