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77)
- 2023(17036)
- 2022(14816)
- 2021(13446)
- 2020(11391)
- 2019(26305)
- 2018(25792)
- 2017(50425)
- 2016(26823)
- 2015(30112)
- 2014(29819)
- 2013(29375)
- 2012(27091)
- 2011(24520)
- 2010(24371)
- 2009(22553)
- 2008(21887)
- 2007(18972)
- 2006(16740)
- 2005(14635)
- 学科
- 济(130473)
- 经济(130341)
- 管理(79637)
- 业(74419)
- 企(62181)
- 企业(62181)
- 方法(57329)
- 数学(50062)
- 数学方法(49479)
- 财(29304)
- 农(29236)
- 中国(28771)
- 地方(27444)
- 业经(26188)
- 学(26054)
- 贸(20026)
- 贸易(20018)
- 农业(19940)
- 易(19289)
- 理论(19237)
- 制(19157)
- 务(18660)
- 财务(18587)
- 财务管理(18548)
- 和(18250)
- 环境(18222)
- 企业财务(17484)
- 融(16908)
- 金融(16906)
- 技术(16765)
- 机构
- 大学(389567)
- 学院(387193)
- 济(167205)
- 经济(164006)
- 管理(155414)
- 理学(135490)
- 理学院(134056)
- 管理学(131778)
- 管理学院(131086)
- 研究(129646)
- 中国(95174)
- 京(81636)
- 科学(77552)
- 财(73899)
- 所(63833)
- 财经(60375)
- 中心(58598)
- 江(58313)
- 研究所(58310)
- 农(57912)
- 业大(55738)
- 经(54916)
- 经济学(52028)
- 北京(50738)
- 范(49730)
- 师范(49251)
- 院(47260)
- 经济学院(46731)
- 农业(45247)
- 财经大学(45111)
- 基金
- 项目(266847)
- 科学(211244)
- 基金(195882)
- 研究(194602)
- 家(169982)
- 国家(168651)
- 科学基金(146245)
- 社会(125379)
- 社会科(119012)
- 社会科学(118980)
- 基金项目(103445)
- 省(102893)
- 自然(94773)
- 自然科(92569)
- 自然科学(92551)
- 自然科学基金(90887)
- 教育(89012)
- 划(86078)
- 资助(81688)
- 编号(77923)
- 成果(61916)
- 部(59605)
- 重点(59558)
- 发(56840)
- 创(54987)
- 课题(53002)
- 国家社会(52156)
- 教育部(51585)
- 创新(51399)
- 科研(50873)
- 期刊
- 济(180665)
- 经济(180665)
- 研究(114677)
- 中国(65634)
- 学报(57834)
- 管理(57478)
- 财(56339)
- 科学(53941)
- 农(50610)
- 大学(44668)
- 学学(42315)
- 教育(37286)
- 农业(35222)
- 技术(34804)
- 融(31379)
- 金融(31379)
- 财经(30263)
- 经济研究(30093)
- 业经(27327)
- 经(25966)
- 问题(23059)
- 技术经济(20613)
- 统计(19201)
- 理论(18534)
- 业(17959)
- 图书(17650)
- 商业(17464)
- 贸(17222)
- 策(17144)
- 现代(17129)
共检索到558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江 胡静锋 宋彦 何青松
生产效率是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逻辑基础,基于生产效率研究区域—产业比较优势具有前瞻性的特征。本文基于垄断竞争市场框架,对李嘉图比较优势的效率内涵进行了溯源性解析,表明产业生产价格是市场结构、生产率、生产弹性和生产成本的函数。生产价格与全要素生产率成反比,与生产成本成正比。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5年至2016年19个制造业门类为样本,实证检验表明:轻工业部门的生产价格长江上游区域相比下游区域更低,重化工业方面上海、江苏、江西、重庆等传统工业基地具有更低的生产价格,技术装备制造业部门的较低生产价格呈现区域均衡分布特征。针对技术装备制造业部门的实证分析表明,比较优势与区域产业格局具有一致性,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区域比较优势具有后发技术优势特征。
关键词:
李嘉图比较优势 效率 生产成本 生产价格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意翔 毕示承 李静
在我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进程中,发展清洁能源是解决能源结构单一、能源短缺和排放污染问题的重要路径和必要手段,对实现"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金融市场可以为市场主体进行清洁能源生产提供融资支持。研究金融市场对清洁能源生产的影响机理,有利于发挥其金融支持作用,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基于1995—201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金融市场发展对清洁能源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长期来看,金融市场发展能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清洁能源生产,将金融市场细分为股权市场和信贷市场后,发现股权市场对清洁能源生产的影响大于信贷市场;(2)在碳强度增长更快、创新增长率更高、化石燃料依赖性更低的地区,金融市场发展更能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建议应发挥金融市场促进清洁能源产出的作用,推动清洁能源生产技术创新,严格规范化石燃料的生产和使用,有效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匡银银 黄永燊
运用标准显示性比较优势(NRCA)计算长江经济带主要运输方式的线路长度、客运量和货运量的比较优势。同时,引入分享偏移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主要运输方式货物运输的相对竞争优势。从"态"、"势"的角度综合分析长江经济带上游、中游和下游地区未来主要运输方式的发展方向,分析结果与实际建设情况相符,说明该套方法体系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研究具有可行性和指导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青龙
贸易理论的历史演进表明,比较优势是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本动因。古典、新古典和新贸易理论分别从劳动生产率、要素禀赋、生产规模等不同视角论证了基于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进而可表达为"相对生产成本不等式"。随着制度、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等要素在国际贸易中日趋重要,使用制度要素所形成的交易成本、使用生态环境要素所形成的环境成本、耗费"可持续性"要素所形成的代际成本也逐步成为比较优势的成本基础。于是,可将使用或耗费广义要素的代价理解为"全成本",它构成了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比较优势的基础。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 生产成本 全成本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顾乃华
本文借助新贸易理论,构建了一个反映生产服务业同经济增长之间因果关系的模型。生产服务业知识、信息密集的特性使得其具有规模递增的产业特点,进而可创造出内生比较优势,促进经济增长。文章利用中国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 内生比较优势 经济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寿华 刘程军 陈国亮
研究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指数,利用长江经济带地级市数据,分析了其空间格局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高度区域表现出以长江经济带下游为核心逐渐向长江中游过渡,且中游隆起的空间特征;整体表现出"东北高,中部隆起,西南低"的空间趋势;协同集聚发展呈现了持续的空间集聚态势,且集聚的强度呈现出波动上升"W"的变化趋势。协同集聚存在显著的高值聚集热点区和低值聚集冷点区,协同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政府行为、城镇化、市场驱动、创新能力、互联网技术与基础设施均对协同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政府行为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但是互联网技术和基础设施的作用强度还比较微弱。
关键词:
制造业 协同集聚 空间格局 驱动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宾厚 姚秋茹 李娇 王欢芳
随着我国环境规制力度的进一步加强,从环境规制视角探讨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亟待深入。为此,基于环境规制视角,利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0—2020年面板数据,分别运用超效率SBM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区域碳排放效率及传统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以下简称“两业”)融合水平,并采用中介效应、调节效应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两业融合与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1个省市的平均碳排放效率由2000年的0.811下降至2020年的0.511,整体下降幅度较大,其中上海市的碳排放效率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两业融合水平增长速度较快,其中东部地区的融合水平较高,与中西部地区有明显分化;两业融合水平对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同时是有效的调节变量,负向调节两业融合与碳排放效率的关系。基于此,提出长江经济带各地区要因地制宜推动两业融合,打造高端绿色化产业园,并合理制定环境规制政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辉 吴鹏 王紫薇
[目的]通过分析长江经济带农业协同发展的优势条件及限制性因素,以及各省域农业比较优势,为长江经济带农业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用实证分析法,采用农业相对比重指标(AG)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RCA)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域农业相对比重和比较优势进行深入剖析,并分析了近几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域农业的相对比重和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结果]长江经济带整体农业占其经济总量比重较低,农业相对比较优势不明显;各省市的农业比重和相对比较优势差异明显;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农业比重和比较优势波动平缓,甚至有略微下降趋势。[结论]应加强各省域农业部门合作,做好发展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农业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农业布局;利用辐射效应,加强农业发展要素流通;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新业态,建立农业协同发展激励机制。此外,完善和统筹长江经济带区域农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沿江省市农业协同发展的前提和必要保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叶文忠 刘俞希
文章针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效率及协调发展问题,首先运用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经济带内11个省市2006-2015年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效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长江上游除四川外其余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十年间未有明显提升;然后以农业生产效率值为被解释变量,分别选取4个解释变量和3个控制变量,通过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自然资源禀赋、工业化水平和流通服务业发展均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基于农业产业区域协调发展及优化角度,从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比较"课题组 朋琳
本文分别从区域和产业两个层面研究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TFP)。在区域层面,分别采用基于C-D生产函数的索洛残差法和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和11个省市的TFP。结果显示,2002—2016年,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和11个省市TFP增速均保持先"M"后"N"型趋势;技术进步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在产业层面,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工业和服务业TFP。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工业TFP指数较高,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服务业TFP指数较高;技术进步对长江经济带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推动作用突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杨小梅
基于产业关联视角,侧重对物流业对长江经济带不同类产业结构支撑作用进行评价,发现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对于第二产业的发展支撑作用明显、对第三产业支撑不足,同时还发现长江经济带铁路和公路运输联动的相关性强,而水路与铁路、公路的联动性有待提高的问题。并参考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的进程,发现了目前物流业在顺应产业结构演变方面存在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恒波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11—2022年的统计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新质生产力、共同富裕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分别以共同富裕、收入水平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来检验新质生产力、共同富裕对体育产业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共同富裕对体育产业发展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且存在区域异质性,在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的影响效应最大,上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最小。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共同富裕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收入水平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应当努力推动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动长江经济带共同富裕水平提升,提升体育产业发展均衡度;全面提升长江经济带全流域共同富裕水平,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充分度。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体育产业 共同富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玲 许传龙
研发活动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基本方式,不同类型研发活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在建立联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模型基础上,利用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3~2013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三种不同类型研发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从短期看,基础研究对TFP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对TFP的增长均产生显著正向作用,且试验发展对TFP的作用效果较为迅速;从长期看,基础研究对TFP的促进作用最大,应用研究次之,试验发展作用程度最小。因此,单纯依赖试验发展和应用研究促使生产率提高并非长久之计,应该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促进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畅 吴立力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长江经济带流通业及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及技术进步的增长情况,通过离差指标对全要素生产率行业异质性及趋势进行考察。结果表明:2004—2013年长江经济带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5%,技术效率为-0.8%,技术进步率为-1.7%,其发展主要靠要素驱动,非效率提升;流通业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增长平均差异程度分别为-0.018 7、-0.020 1、-0.008 4,行业异质性明显。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畅 吴立力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长江经济带流通业及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及技术进步的增长情况,通过离差指标对全要素生产率行业异质性及趋势进行考察。结果表明:2004—2013年长江经济带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5%,技术效率为-0.8%,技术进步率为-1.7%,其发展主要靠要素驱动,非效率提升;流通业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增长平均差异程度分别为-0.018 7、-0.020 1、-0.008 4,行业异质性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