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38)
- 2023(14006)
- 2022(11873)
- 2021(10868)
- 2020(9481)
- 2019(21650)
- 2018(21549)
- 2017(41090)
- 2016(22425)
- 2015(24874)
- 2014(24372)
- 2013(23938)
- 2012(22064)
- 2011(19540)
- 2010(19953)
- 2009(18922)
- 2008(19392)
- 2007(17585)
- 2006(15511)
- 2005(14230)
- 学科
- 济(97761)
- 经济(97645)
- 业(91637)
- 企(83069)
- 企业(83069)
- 管理(79978)
- 方法(43909)
- 数学(34814)
- 数学方法(34547)
- 财(32707)
- 业经(31236)
- 农(30088)
- 中国(24142)
- 务(22907)
- 财务(22889)
- 财务管理(22848)
- 制(22785)
- 技术(21906)
- 企业财务(21666)
- 农业(21098)
- 理论(17664)
- 和(17193)
- 体(16956)
- 地方(16493)
- 划(16407)
- 策(16386)
- 贸(16212)
- 贸易(16202)
- 银(15852)
- 银行(15823)
- 机构
- 学院(317504)
- 大学(313317)
- 济(138085)
- 经济(135513)
- 管理(127454)
- 理学(108831)
- 理学院(107803)
- 管理学(106373)
- 管理学院(105767)
- 研究(103457)
- 中国(82558)
- 财(66403)
- 京(65601)
- 科学(60404)
- 农(54670)
- 所(52150)
- 财经(51444)
- 江(50037)
- 中心(48159)
- 研究所(46703)
- 经(46700)
- 业大(45113)
- 农业(42822)
- 经济学(42223)
- 北京(41227)
- 州(38923)
- 经济学院(38202)
- 范(37875)
- 财经大学(37781)
- 师范(37508)
- 基金
- 项目(202814)
- 科学(161681)
- 研究(151812)
- 基金(147762)
- 家(127464)
- 国家(126311)
- 科学基金(109952)
- 社会(98243)
- 社会科(93206)
- 社会科学(93179)
- 省(80889)
- 基金项目(78167)
- 自然(69223)
- 教育(69220)
- 自然科(67719)
- 自然科学(67697)
- 自然科学基金(66585)
- 划(66442)
- 编号(61328)
- 资助(59226)
- 成果(49326)
- 创(48437)
- 重点(45527)
- 部(45514)
- 创新(44411)
- 发(44307)
- 业(43445)
- 课题(41641)
- 国家社会(40950)
- 制(39584)
- 期刊
- 济(156571)
- 经济(156571)
- 研究(96133)
- 中国(64855)
- 财(56575)
- 管理(52135)
- 农(50543)
- 学报(43872)
- 科学(42474)
- 大学(34166)
- 农业(34091)
- 教育(33112)
- 学学(32066)
- 融(31907)
- 金融(31907)
- 技术(30233)
- 业经(26996)
- 财经(26633)
- 经济研究(25127)
- 经(23096)
- 业(21792)
- 问题(20313)
- 技术经济(19310)
- 财会(15981)
- 贸(15965)
- 世界(15545)
- 现代(15532)
- 商业(15471)
- 科技(15385)
- 统计(14954)
共检索到484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盛丰
运用差分法研究思路,本文考察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对生产效率和创新效率的影响。在确定1027家改革企业和1367家改制企业以后,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企业规模、市场竞争、贸易开放、技术溢出、行业、地区、经营年限等因素后,将国有企业改革为国有资本仍占主体的国有性质企业是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而非创新效率的;相反,将国有企业改制成非国有企业不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有助于提升创新效率。这一结论在区分样本企业的资本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特征以及所属的东中西部区域特征都较为稳健。本文结论表明,实现长期的股权激励改革方案应该成为未来国企改革的一个方向。
关键词:
国企改革 生产效率 创新效率 股权激励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谢斌 许治 陈朝月 吴辉凡
民营企业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保守的企业组织形式。但一些民营企业也成为世界上最具创新性的企业。本文考察了经济转轨过程中中国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从民营企业的基本特征出发,利用一个大规模的微观数据集,本文得到了以下结果:与其他所有制企业比较起来,民营企业对技术创新投入的更少。同时,民营企业的创新效率也更低;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年龄对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没有明显影响。但政府补贴和加强产学研结合不仅能够促进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的增加,而且能够推动民营企业创新效率的提高;国有企业的创新投入对民营企业的创新具有正外部性。它不仅对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具有杠杆效应,并且通过知识溢出效应提高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效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路璐 盛宇华 董洪超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企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效率低下是当前国企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国企的垄断程度普遍较高,因此,找到导致国企创新动力不足与创新效率低下问题的制度性根源自然成为破解国企改革路径僵化的破冰之举。本文利用20082016年国有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在全行业中,垄断程度越高,创新投入越少;竞争程度越高,创新投入越高。垄断性行业中,国企的垄断程度越高,创新积极性越弱,且经营效率低下;竞争性行业中,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增加,国企的创新投入会增加,但垄断阻碍市场竞争,导致创新效率仍旧低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婧 蓝梦
国企改革和创新效率的改善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国民经济核算(SNA)框架下的企业研发核算为基础,构建随机前沿模型测量创新效率,运用PSM-DID法研究了国企混改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混改没有提升国企的创新效率,但能够提升自然垄断企业的创新效率,这为分类混改思路提供了实证支撑。本文借助断裂带概念进一步研究了混改对创新效率的影响途径,发现混改带来的决策主体即董事会构成的改变导致了企业决策环境和决策行为的变化,混改董事会断裂带对混改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具有有利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如何借助混改提升企业创新效率提供了有益的决策参考。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玉昌
文章分析企业研发部门的要素配置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把研发部门的要素配置作为测度企业研发决策的指标,利用2011~2013年企业微观层面的科技活动数据,实证检验企业研发决策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发现,研发部门资本深化水平与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呈正相关;通过Malmquist指数测度企业的创新效率,发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配置效率改善的贡献很小;由于企业微观特征的异质性,企业研发决策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企业的规模越大,企业研发决策对创新效率的抑制影响越大,与"熊彼特假说"存在差别;在企业年龄越短和国有成分越低的情况下,人力资本水平越高,企业研发决策越有利于创新效率的提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覃家琦 齐寅峰 李莉
国内学者经常在理论上和实证上探讨宏观经济的投资效率问题,但投资效率对于微观企业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则并不明确。通过追溯公司财务学的Fisher-MM传统,本文认为公司财务学所理解的企业投资行为其实等价于经济学中的生产行为,从而微观企业的投资效率等价于生产效率或生产率。据此,本文将投资效率划分为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前者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来度量,后者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来度量。基于随机边界生产函数,投资的动态效率可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率、技术进步变化率、规模效应变化率和资本配置效率变化率。
关键词:
微观企业 投资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佳琪 孙浦阳
如何充分发挥数字产品的技术特点,促进高质量的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目标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厘清了数字产品进口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并且通过首次提取数字产品进口数据验证了该影响机制。本文研究表明:企业进口数字产品通过技术溢出显著促进创新,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企业进行激进型创新时表现更为明显;进一步按照中间品和最终产品进行分类,数字最终产品进口对于企业创新发挥着更为显著的边际促进作用,因为最终产品的数字技术应用性更为直接,外溢作用更加显著;异质性分析显示,在人工智能渗透率、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以及进口ICT产品的企业中,数字进口对激进型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为了避免内生性、样本选择偏误以及相同趋势对结果的影响,本文进行了必要的稳健检验,结果保持一致。
关键词:
数字贸易 企业创新 要素投入 技术外溢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林峰 林淑佳 李宏兵
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孕育兴起,“互联网+”构筑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强劲引擎。文章在构建局部均衡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腾讯研究院大数据测算的“互联网+”指数与201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微观数据,以31580家企业专利申请数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代理指标,以企业所在城市的地形起伏度作为工具变量,实证考察了“互联网+”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显著推动了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在控制内生性问题以及多种稳健性检验之后,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文化、数字生活和数字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互联网+”对私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考虑调节效应的扩展分析进一步发现,城市智能化与“互联网+”的协同创新作用已经彰显。本研究为深化“互联网+”发展战略、建立数字化导向的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提供了理论与实证支撑。
关键词:
互联网+ 智能化 技术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项松林 马卫红
本文从企业出口与生产率关系出发,对中国企业的出口学习效应进行了考察。使用倍差分方法对企业出口学习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即使加入研发、劳动生产率、资本密集度等控制变量,也没有证据表明中国企业的出口行为具有提高生产率的作用。进一步使用出口量代替出口行为后,出口学习效应也仅在一般贸易企业显著,而在加工贸易企业并不显著。上述结论在改变企业的行业、所有制和地区等特征后仍较为稳健,这说明仍需谨慎对待出口学习效应的本土适用性。
关键词:
企业出口 学习效应 倍差分 经验分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莉 刘昭聪 程可为 黄伟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能通过市场化改革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但改革优化要素配置的微观机制没有得到充分识别。本文基于全国企业税收调查数据库中2008—2014年企业土地存量数据,测算了中国城市内土地错配程度,并利用2011年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构造双重差分实证模型识别市场化改革对城市内土地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试点政策总体上降低了城市内企业间土地错配程度,其中,提高地方政府供地灵活性、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对本地用地企业的信息优势是改革缓解土地错配的重要机制,地方政府相对降低了对亩均产出和亩均税收更低企业的土地供给。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土地要素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化总指数较低或地方财政压力较大的城市,试点政策对土地错配的缓解效应更加显著。考察要素错配的经济后果发现,土地错配的缓解有利于城市工业产出的增长。本文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晓云
本文使用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了进口中间产品多样性与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模型估计结果表明,进口中间产品多样性对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基于不同方式构造多样性指标、加入时变控制变量和缓解内生性问题均不影响结论的稳健性。"学习效应"和"互补效应"两种渠道的相互交织同时提升企业产品创新能力,进口中间产品的可替代性越低,作用效果越明显。而企业自身研发强度的提高对以上促进机制起到了强化作用。
关键词:
中间产品 多样性 产品创新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灿 孙浦阳 岳中刚
创新活动的高风险与外部性是创新水平通常低于最优值的重要原因,而产业扶持是矫正创新体系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首先,在企业创新决策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势力与市场壁垒的变化,从理论层面验证了产业扶持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其次,基于产品投入产出网络和上下游产业关系,通过递归方程求解出产业偏离度指标,量化了产业扶持的直接与间接效应。最后,通过经验分析发现:(1)产业扶持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且其作用效果呈边际递减倾向;(2)产业扶持主要通过企业市场势力的提高与市场壁垒的降低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3)市场分割与技术距离降低了产业扶持对企业创新的边际作用效果;(4)产业扶持对融资约束较小的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较低的企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在以政策冲击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检验,以及考虑样本偏差、路径依赖等因素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论为创新体系中产业政策的设计思路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春涛 郭培培 张璇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在全球61个国家(地区)2万多家企业的调查数据,研究了知识产权保护和融资途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我们用知识产权保护指数、专利保护指数和国际产权指数作为一国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指标,并检验了包括内部融资、银行融资和股权融资在内的不同融资途径对创新的影响。在控制了企业规模、市场竞争程度、所有权性质等通常被认为会影响企业创新性因素的基础上,本文发现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够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投资;与股权融资相比,内部融资和银行融资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本文进一步利用一国所处的纬度、宗教传统、语言、殖民历史和民族特征等变量作为产权保护的工具变量,在控制了知识产权保护内生性的基础上再次估计以上...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融资途径 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