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38)
2023(8061)
2022(7050)
2021(6453)
2020(5798)
2019(13300)
2018(13193)
2017(25829)
2016(14558)
2015(16458)
2014(16795)
2013(16880)
2012(15925)
2011(14360)
2010(14731)
2009(13818)
2008(14209)
2007(13090)
2006(11287)
2005(10362)
作者
(44167)
(37100)
(36931)
(35613)
(23580)
(17955)
(17111)
(14323)
(13765)
(13407)
(12620)
(12440)
(11924)
(11793)
(11755)
(11685)
(11669)
(10955)
(10874)
(10632)
(9274)
(9269)
(9078)
(8463)
(8417)
(8390)
(8378)
(8333)
(7632)
(7561)
学科
(61437)
经济(61368)
管理(42766)
(42572)
(34171)
企业(34171)
方法(30811)
数学(27422)
数学方法(27140)
(18183)
(17703)
中国(15186)
(14008)
(13052)
业经(12279)
(11956)
财务(11933)
财务管理(11903)
地方(11738)
农业(11636)
(11617)
贸易(11613)
(11275)
企业财务(11034)
(10589)
银行(10565)
(9984)
(9548)
金融(9546)
(9115)
机构
大学(215624)
学院(213598)
(88422)
经济(86392)
管理(80532)
研究(72841)
理学(68903)
理学院(68119)
管理学(66912)
管理学院(66511)
中国(56078)
(45607)
科学(45325)
(42419)
(41580)
(38167)
中心(35087)
研究所(34582)
(34402)
业大(34031)
财经(33508)
农业(32939)
(30260)
北京(28609)
(27659)
经济学(27605)
师范(27355)
(27004)
(25383)
经济学院(25090)
基金
项目(138318)
科学(107915)
基金(100597)
研究(98430)
(88693)
国家(87981)
科学基金(74209)
社会(61980)
社会科(58775)
社会科学(58757)
(53751)
基金项目(52789)
自然(48742)
自然科(47612)
自然科学(47594)
自然科学基金(46804)
教育(45993)
(45735)
资助(42283)
编号(39559)
成果(33100)
重点(31616)
(31400)
(29284)
(28237)
课题(27429)
科研(27107)
(26709)
教育部(26610)
创新(26497)
期刊
(95600)
经济(95600)
研究(62108)
中国(41648)
(37056)
学报(36854)
(35651)
科学(32157)
管理(27749)
大学(27242)
学学(25537)
农业(24375)
教育(22090)
(21309)
金融(21309)
技术(18308)
财经(16973)
经济研究(15245)
业经(15138)
(14585)
(13508)
问题(13251)
(11707)
技术经济(11454)
图书(10677)
理论(10639)
统计(10590)
(10565)
财会(10173)
实践(9661)
共检索到319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福清  
文章利用对A公司生产成本进行审计的具体案例,分析了如何利用分析性程序对生产成本进行实质性测试,发现疑点并最终找出舞弊事实。该案例的分析及思考一方面帮助审计人员以后在审计过程中利用分析性程序发现重点及异常现象,并利用审计中其他审计程序找出舞弊事实,给出适当的审计意见及建议;另一方面促进企业日后在合法的基础上完善生产成本的核算及管理。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贾文勤  
实质性测试是针对会计报表项目金额而进行的测试,是审计工作一道必不可少的环节。审计中,不管是否依赖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不论相关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都应对各主要账户实施或多或少的实质性测试。 一、实质性测试的类型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春华  
本文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角度,将与银行存款实质性程序相关的数据划分为财务报表数据、会计处理数据、业务活动数据、银行存款及其收付四层,通过对四层数据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指出实质性程序在应对重大错报风险时的针对性与方向性。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春华  
本文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角度,将与银行存款实质性程序相关的数据划分为财务报表数据、会计处理数据、业务活动数据、银行存款及其收付四层,通过对四层数据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指出实质性程序在应对重大错报风险时的针对性与方向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桂林  宋宝辉  Michael Reed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檀向球  
Being a popular topic in securities market,assets reorganization has become a important way for companies to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At the same time,there are some companies using the title of reorganization to fabricate profits.So,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study ways to discern material reorganization from false reorganization with the help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奇杰  
本文着重分析重要性和检查风险这两个主要因素对实质性测试的影响,通过科学设计实质性测试的时间、性质和范围,从而将整个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杨俊龙  
实质性测试中必须形成账户余额或交易数值错报金额的判断 ;审计人员利用过去的审计经历形成先验判断 ,抽取样本获取证据 ,利用样本证据修正先验判断 ;修正过程继续次数 ,取决于审计花费和审计风险的权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丹红  张婷  黎明  
在当前社会各方普遍重视企业是否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势下,报告的质量和价值问题更需要被批判性地予以审视。本文以我国2006-2014间连续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报告为分析样本,分析了实质性议题的识别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的应用状况,发现披露实质性议题的识别过程正在逐渐成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新内容,但企业对实质性议题识别过程的披露比例较低,实质性议题的识别程度因公司不同而有较大差异,识别工作流程具有趋同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丹红  张婷  黎明  
在当前社会各方普遍重视企业是否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势下,报告的质量和价值问题更需要被批判性地予以审视。本文以我国2006-2014间连续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报告为分析样本,分析了实质性议题的识别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的应用状况,发现披露实质性议题的识别过程正在逐渐成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新内容,但企业对实质性议题识别过程的披露比例较低,实质性议题的识别程度因公司不同而有较大差异,识别工作流程具有趋同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本文从独立审计中的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入手 ,探索银行现场检查中的若干技术问题。文章阐释了两种测试手段的基本原理 ;在银行现场检查中的可行性、运用方式和应注意的问题 ;从操作性的角度提出了如何通过一定的技术安排提高银行现场检查质量的有效途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贤桀   程宝库  
转基因等新育种技术兴起是创设实质性派生品种(EDV)制度的主要原因。EDV制度具有减少修饰性育种、鼓励育种原始创新等价值,我国在新修改的《种子法》中引入了该制度。然而,新育种技术特别是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该制度在实践中面临EDV判断标准难以确定、新育种技术改良成果转化受阻和育种者间利益失衡等困境。应立足于激励原始创新、促进新技术运用和实现利益平衡之三重目的,从设定差异化的认定标准、引入责任规则与再平衡育种者利益等方面调整EDV制度,使该制度同育种技术的发展相调适。我国已开始基因编辑品种商业化,需综合种业市场现状和育种技术发展趋势,制定符合国情的EDV制度实施办法,以推动该制度有效实施,发挥其应有功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贤桀   程宝库  
转基因等新育种技术兴起是创设实质性派生品种(EDV)制度的主要原因。EDV制度具有减少修饰性育种、鼓励育种原始创新等价值,我国在新修改的《种子法》中引入了该制度。然而,新育种技术特别是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该制度在实践中面临EDV判断标准难以确定、新育种技术改良成果转化受阻和育种者间利益失衡等困境。应立足于激励原始创新、促进新技术运用和实现利益平衡之三重目的,从设定差异化的认定标准、引入责任规则与再平衡育种者利益等方面调整EDV制度,使该制度同育种技术的发展相调适。我国已开始基因编辑品种商业化,需综合种业市场现状和育种技术发展趋势,制定符合国情的EDV制度实施办法,以推动该制度有效实施,发挥其应有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