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89)
2023(14267)
2022(11854)
2021(10822)
2020(9192)
2019(20794)
2018(20421)
2017(39138)
2016(21062)
2015(23452)
2014(23261)
2013(23351)
2012(21483)
2011(19430)
2010(19378)
2009(18435)
2008(18533)
2007(16559)
2006(14656)
2005(13921)
作者
(60599)
(50825)
(50566)
(48049)
(32342)
(24123)
(22849)
(19460)
(19071)
(18188)
(17550)
(16966)
(16557)
(16262)
(16054)
(15380)
(14971)
(14771)
(14682)
(14386)
(12798)
(12399)
(12329)
(11480)
(11450)
(11399)
(11162)
(11126)
(10252)
(10107)
学科
(93240)
经济(93096)
(90362)
(82280)
企业(82280)
管理(80106)
方法(40716)
(33161)
数学(32259)
数学方法(32040)
业经(30293)
(28630)
中国(26069)
(25273)
(23165)
财务(23140)
财务管理(23111)
企业财务(21982)
农业(19995)
技术(19400)
(18210)
贸易(18198)
(17816)
(17710)
(17030)
(16858)
(16239)
银行(16212)
(16041)
(15614)
机构
学院(308428)
大学(306775)
(139055)
经济(136569)
管理(122224)
研究(105340)
理学(104474)
理学院(103413)
管理学(102248)
管理学院(101633)
中国(86120)
(67669)
(64883)
科学(60331)
(53349)
财经(52978)
(52465)
(48344)
研究所(47898)
中心(47304)
(46572)
经济学(43653)
业大(42749)
北京(41136)
农业(41072)
财经大学(39338)
经济学院(39258)
(37700)
(36289)
商学(34880)
基金
项目(199930)
科学(160491)
基金(150255)
研究(146449)
(131074)
国家(130014)
科学基金(112672)
社会(97912)
社会科(92988)
社会科学(92967)
基金项目(78387)
(74902)
自然(71500)
自然科(69915)
自然科学(69897)
自然科学基金(68794)
教育(65076)
(63104)
资助(61188)
编号(56476)
(46104)
成果(45660)
重点(45032)
(44552)
(42357)
(42304)
国家社会(42211)
(42208)
创新(40968)
教育部(39869)
期刊
(156725)
经济(156725)
研究(94401)
中国(63437)
(56641)
管理(50801)
(48754)
学报(44528)
科学(44317)
大学(34702)
农业(33350)
学学(32879)
(32259)
金融(32259)
财经(27836)
技术(26611)
经济研究(25774)
业经(25048)
教育(24134)
(24089)
(20936)
问题(20242)
(18040)
技术经济(17563)
世界(17226)
国际(15888)
现代(14939)
财会(14825)
(13636)
统计(13608)
共检索到475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蒙英华  钟丽容  
通过使用中国服务企业的微观数据,分服务行业从投入效率与投入变化两个角度对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影响制造企业生产率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投入效率的提高对中国制造企业生产率均产生正向促进效应(除教育服务外);生产性服务投入对较高生产率制造企业所产生的生产率促进效应更明显;随着高技术生产性服务投入的增加,其对制造企业生产率的正向促进效应增强,而随着中低技术生产性服务投入的增加,其对制造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明显或者被削弱;生产性服务投入的增加提升了东部和中部地区制造企业生产率,却抑制了西部地区制造企业生产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念利  郝治军  吕云龙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基于中间投入视角构建理论模型证明,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水平与其全要素生产率间存在"倒U型"关系。以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WIOD数据库为样本,对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展开经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中间服务总投入水平以及金融、电信、批发零售等分部门投入水平均低于理论上的"最优"临界值,这意味着增加服务投入,制定合理产业政策促使制造业企业由"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念利  郝治军  吕云龙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基于中间投入视角构建理论模型证明,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水平与其全要素生产率间存在"倒U型"关系。以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WIOD数据库为样本,对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展开经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中间服务总投入水平以及金融、电信、批发零售等分部门投入水平均低于理论上的"最优"临界值,这意味着增加服务投入,制定合理产业政策促使制造业企业由"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霞  
文章分析了作为装备制造业重要中间投入的生产性服务和装备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程度对装备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在将垂直专业化分解为国际分工、国内外国企业分工、国内本国企业分工三种具体形式,并对装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垂直专业化程度进行测度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中间产品投入对装备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1—2011年行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和国内本国企业的垂直分工比国际分工和国内外国企业的分工更为普遍;相较于国内分工而言,国际分工深化有利于装备制造业生产率提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霞  
文章分析了作为装备制造业重要中间投入的生产性服务和装备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程度对装备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在将垂直专业化分解为国际分工、国内外国企业分工、国内本国企业分工三种具体形式,并对装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垂直专业化程度进行测度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中间产品投入对装备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1—2011年行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和国内本国企业的垂直分工比国际分工和国内外国企业的分工更为普遍;相较于国内分工而言,国际分工深化有利于装备制造业生产率提升,而国内分工的生产率效应则为负;与其他性质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垂直专业分工对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惠娟  蔡伟宏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出40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的离岸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率,分析离岸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发达国家制造业中的离岸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明显超过发展中国家(地区);离岸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对发达国家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发展中国家(地区)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存在负向影响,高、中技术密集度离岸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对发达国家制造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较大,低技术密集度离岸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对发展中国家(地区)制造业技术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较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钟建军  
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采用A-C-F方法测度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探讨进口中间品质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高质量中间品有助于企业通过"学习效应"机制、研发与进口中间品质量的"互补效应"机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两种机制在考虑了企业贸易方式、出口状态、所有制类型、进口来源地差异后皆稳健。在全球价值链环境下,提升中国贸易利得的一个有效途径是进口高质量中间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凌丹  刘慧岭  肖德云  
本文从专业化分工效应、成本降低效应、技术创新效应三方面阐释了生产性服务业中间投入对制造业贸易利益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05—2014年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整体层面上,只有交通运输、批发代理、信息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等中低知识类服务业中间投入对制造业贸易利益有提升作用,研发服务、商务服务等高知识类服务业中间投入的促进效果不显著;不同生产服务行业中间投入对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贸易利益的影响亦存在较大差异。此外,本文还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界定以及更为全面的贸易利益测度方法仍有继续探讨的必要和空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  
通过建立数理模型,证明水平差异化服务进口和垂直差异化服务进口都会提高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利用1998-2007年WIOD数据库、中国跨境服务贸易和服务业FDI数据,计算制造业各个行业的服务贸易渗透率,并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服务进口能够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提高;服务进口对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民营企业和出口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大,对东北和西部地区企业、国有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小。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惠娟  蔡伟宏  
本文基于非竞争性投入占用产出模型,测算出1995—2011年中国制造业及其内部各行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DTC)指数和离岸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分析离岸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对中国不同技术密集度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制造业的中间投入构成中,离岸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所占比例趋于上升,而离岸工业中间投入所占比例趋于下降,中国制造业投入的"软化"趋势非常明显;离岸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对中国不同技术密集度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离岸工业中间投入的增加不利于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宣烨  余泳泽  
研究目标:考察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微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OP方法测度了制造业企业生产率,采用面板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相对于专业化集聚,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更明显;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国有制造业企业效率提升的作用大于非国有企业;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中小城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效果不明显。研究创新:将空间集聚外溢效应的衰减指数纳入城市生产性服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宣烨  余泳泽  
研究目标:考察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微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OP方法测度了制造业企业生产率,采用面板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相对于专业化集聚,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更明显;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国有制造业企业效率提升的作用大于非国有企业;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中小城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效果不明显。研究创新:将空间集聚外溢效应的衰减指数纳入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指标设定之中,考察了不同城市规模和产业层级下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微观企业生产效率的差异性影响。研究价值: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明  魏作磊  
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刻画了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影响制造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变过程,并利用2004-2014年生产性服务细分行业的平衡面板数据对理论推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存在正向影响,但作用较弱;同时,生产性服务细分行业开放影响制造业生产率的差异性明显,其中信息服务、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开放所产生的作用大于金融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和商务服务、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开放对制造业生产率的作用。本文认为,提升制造业生产率,要充分重视生产性服务细分行业开放对制造业生产率作用的差异性,吸引外商在中国设立生产性服务企业合作研发中心,积极鼓励国内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境外研究分支机构,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尹恒  杨龙见  
本文尝试提出一种企业层面生产率的结构估计方法 ,同时考虑企业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的异质性。该方法采用(价格)指数调整投入质量差异,运用根据企业产出质量选择和销售决策构建的方程控制纵向、横向产出异质,不需要使用详细的产品产量、质量特征和企业层面价格的数据。使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制造业10个大类行业的分析表明,该方法得到的生产函数参数估计和生产率分布比较满意,溢价估计也处于合理的区间。估计的企业生产率近似于对数正态分布。这些分布也提供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变动趋势的证据。总体上看,样本期内企业生产率明显改善,不过在样本期末端企业生产率却呈全面下滑趋势。生产率分解分析表明,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存在较大的行业异质性,造纸印刷、化学医药、金属制造、机械设备等行业配置效率改善平均贡献的生产率增长超过3个百分点,而食品饮料、非金属、运输设备、电气电子等行业资源配置反而拖累了生产率的增长。诸如出口、进入、退出等类型企业的生产率特征也同样呈显出行业异质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玲  杜运苏  
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引发能源不足、环境污染恶化和贸易争端加剧等问题,中国制造业到了需要转型的时候。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知识和人力资本密集的亚产业,具有能耗小、污染少、附加值高等方面的行业特点,加快其发展将对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间的产业融合,促进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本作为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最核心的投入要素,可采取"干中学"的方式加速其成长和培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