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53)
- 2023(14621)
- 2022(12039)
- 2021(11061)
- 2020(9325)
- 2019(21127)
- 2018(20710)
- 2017(39594)
- 2016(21247)
- 2015(23820)
- 2014(23574)
- 2013(23717)
- 2012(21874)
- 2011(19663)
- 2010(19822)
- 2009(18888)
- 2008(18949)
- 2007(16923)
- 2006(15006)
- 2005(14228)
- 学科
- 济(92655)
- 经济(92512)
- 业(89156)
- 企(80286)
- 企业(80286)
- 管理(79311)
- 方法(39717)
- 财(32701)
- 数学(30722)
- 数学方法(30506)
- 业经(29835)
- 农(28799)
- 中国(26646)
- 制(25147)
- 务(22443)
- 财务(22419)
- 财务管理(22389)
- 企业财务(21258)
- 贸(20369)
- 贸易(20352)
- 农业(20067)
- 易(19947)
- 技术(18920)
- 体(17644)
- 银(16828)
- 银行(16814)
- 策(16691)
- 划(16607)
- 和(16512)
- 融(16331)
- 机构
- 学院(310035)
- 大学(309333)
- 济(140705)
- 经济(138149)
- 管理(122856)
- 研究(105989)
- 理学(104639)
- 理学院(103597)
- 管理学(102491)
- 管理学院(101874)
- 中国(86907)
- 财(68575)
- 京(65138)
- 科学(58899)
- 财经(53387)
- 所(52939)
- 农(50612)
- 经(48735)
- 中心(47766)
- 研究所(47303)
- 江(46960)
- 经济学(44025)
- 北京(41420)
- 业大(41189)
- 财经大学(39660)
- 经济学院(39554)
- 农业(39522)
- 院(37804)
- 州(36762)
- 范(35699)
- 基金
- 项目(198044)
- 科学(158830)
- 基金(148201)
- 研究(147717)
- 家(128291)
- 国家(127215)
- 科学基金(110452)
- 社会(98658)
- 社会科(93729)
- 社会科学(93709)
- 基金项目(77155)
- 省(74051)
- 自然(68833)
- 自然科(67318)
- 自然科学(67301)
- 自然科学基金(66263)
- 教育(65957)
- 划(62079)
- 资助(60350)
- 编号(57589)
- 成果(47675)
- 部(45872)
- 重点(44190)
- 创(44027)
- 国家社会(42441)
- 制(42430)
- 发(42003)
- 业(41612)
- 创新(40401)
- 教育部(40044)
- 期刊
- 济(160010)
- 经济(160010)
- 研究(97152)
- 中国(65069)
- 财(56822)
- 管理(51348)
- 农(47648)
- 学报(42874)
- 科学(42713)
- 融(34030)
- 金融(34030)
- 大学(33971)
- 农业(32708)
- 学学(32001)
- 财经(27950)
- 教育(26742)
- 技术(26398)
- 经济研究(26185)
- 业经(25320)
- 经(24242)
- 问题(20972)
- 业(20717)
- 贸(20343)
- 国际(19345)
- 世界(18270)
- 技术经济(17151)
- 现代(15182)
- 财会(14507)
- 会计(13897)
- 商业(13666)
共检索到484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于明远 范爱军
本文分析了生产性服务嵌入制造业的不同方式及其对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并构建相关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生产性服务嵌入制造业价值链有助于制造业获取基于结构软化的动态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各类生产性服务的关系及其嵌入方式不同,因而通过生产性服务嵌入获取制造业动态比较优势存在行业路径差异;不同经济区域生产性服务供给水平及制造业发展的重点不同,因而通过生产性服务嵌入获取制造业动态比较优势存在区域模式差异。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于明远 范爱军
针对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GVC)中的竞争力现状,本文提出GVC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作用机理:通过加大生产性服务对中国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使产业结构不断向"软化"趋势调整,改变之前对加工装配等低端环节的路径依赖,向GVC两端的高附加值环节攀升,从而提高中国制造业在GVC中的分工地位。分工地位提高后,通过对战略环节和资源的控制而获得更多的分工利益,最终达到提升中国制造业在GVC中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生产性服务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喻美辞
作为一种高级要素投入,生产性服务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运用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验证了生产性服务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这种积极效应。生产性服务促进了中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并且有利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制造部门,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交通运输仓储服务更能促进劳动和资源密集制造部门的国际竞争力提升,金融保险服务、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开发服务,更能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制造部门的国际竞争力提升。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制造业 国际竞争力 异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席艳乐 易莹莹
通过运用上海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1997~200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效应。更具体地,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程度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异质性相联系。交通运输、邮政和信息传输业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贡献较大,金融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对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影响显著,而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于三种要素密集型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都是负面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何林 刘惠
基于生产性服务贸易影响制造业生产率和技术水平的双向视角,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将中国制造业划分为四类,然后利用中国2000~2010年的UNCTAD数据,测算四类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指数,再运用岭回归分析法实证分析七类生产性服务贸易对中国四类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贸易不能提升技术能力弱的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对技术能力强的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不尽相同。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传均 何骐宇
随着全球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研究全球价值链嵌入对高技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前向分解测算高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建立指标体系,考察其对各国高技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全球价值链嵌入对高技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正向影响。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与高级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链中学”效应由于易使得发展中国家嵌入“低端陷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国际竞争力提升;而在贸易中不断通过竞争效应提升自身经营水平等,对提升高技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促进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任同莲 齐俊妍
在生产性服务投入日趋重要及制造业新型竞争优势重塑背景下,探究了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并利用WIOD跨国行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投入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且国外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作用大于国内生产性服务投入。从影响渠道来看,生产性服务投入通过种类效应和创新效应提升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从不同种类和技术水平的服务投入来看,专业科技等中高技术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作用更大。从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要素密集度来看,生产性服务投入对高技术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更为显著。从国家类型来看,发展中国家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作用大于发达国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仁发 汪青青
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投入及其基于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投入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但存在行业差异性;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存在基于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也存在行业差异性;基于生产性服务投入的异质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投入服务化、金融业保险投入服务化、科学技术投入服务化均能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楚明钦
本文利用1998-2010年中国从16个国家的进口数据,考察生产性服务等中间品进口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根据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一步分析生产性服务各细分行业对装备制造业的效率提升效应。研究结果发现,通过生产性服务进口,中国可获得全球高级要素资源,技术水平也得到提高。在生产性服务细分行业中,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显著促进了装备制造业效率,但物流服务业大幅度降低了装备制造业的效率。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技术进步 装备制造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尚涛 陶蕴芳
本文运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法,考察了我国1982~2006年期间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开放与五类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长期动态影响特征。冲击响应分析结构表明,一方面,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是促使各部门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对于生产性服务贸易开放也具有重要的反馈促进作用,但后者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方差分解结果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开放是解释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变量;同时,制造业部门国际竞争力水平提升的预测方差对解释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开放度也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唐红祥 张祥祯 吴艳 贺正楚
对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的互动机理进行分析,结合现代化经济体系理论和国际竞争力理论,从供给侧、需求侧的角度探索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互动的结构和内容。制造业发展质量系统包括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三个子系统,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系统包括出口竞争、市场份额和产业内贸易三个子系统,依据这两个系统,评价和测度了制造业发展质量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发展水平,并根据各自的综合发展水平来实现两个系统之间的互动发展。在上述理论基础上,构建互动指标和耦合的互动模型,采集2001-201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两类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皆呈现先快速增长后略微下降的发展趋势,系统之间的互动发展呈现"倒U"型模式,目前属于中级协调阶段,制造业发展质量系统在金融危机过后发展较为平稳,但国际竞争力系统易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2)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增量的综合发展水平,呈现较明显的"强-弱-强"M型小波动趋势,系统之间的互动发展呈现很明显的"倒U"型模式,相较国际竞争力,制造业发展质量目前改变了依靠增量推动的经济模式,进入较为平稳的"保质"发展模式。(3)预测结果显示,要坚持"保质"的经济模式,实现互动发展的稳中有增。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金碚 李钢 陈志
本文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加入WTO以后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加入WTO以后,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有较大程度提升;在与美国、日本、欧盟、韩国等国家进行竞争力对比时,发现加入WTO后,相对于上述国家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升;而与此同时,中国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虽然也有提升,但相对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速度,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较慢。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产业竞争力 WTO 实证分析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江茜 王耀中
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30个城市2003—2012年面板数据,可以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推动制造业升级、促进制造业创新和支撑制造业集聚三个角度作用于制造业竞争力。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正向作用于制造业竞争力提升,且通过空间外溢辐射影响周边地区制造业竞争力,长期趋势稳定。FDI、城市交通水平和人力资本对制造业竞争力加强促进作用显著。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制造业竞争力 空间外溢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昕 关会娟 谭莹
我国制造业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基于产品内分工视角,本文比较分析了传统全值口径与增加值口径核算的各类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影响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矛盾。结果显示,增加值口径贸易竞争力指数能够综合考虑产业部门国内外生产关联,其变化更符合经验判断,且在不同类型竞争力指标估算结论上具有较强一致性。相比之下,全值口径统计的不同竞争力指标差异较大,采用不同指标进行分析容易产生统计误判。根据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分析,增加值口径核算结果显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制造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莫莎 周晓明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对制造业效率乃至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28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与制造业整体相比,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复杂度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更大;将服务贸易分类考察时发现高技术服务贸易进口复杂度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作用更显著;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复杂度对不同类型国家的制造业竞争力影响存在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