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61)
2023(8851)
2022(7535)
2021(6763)
2020(5767)
2019(13032)
2018(12877)
2017(25057)
2016(13506)
2015(15139)
2014(14736)
2013(14813)
2012(13580)
2011(12340)
2010(12266)
2009(11166)
2008(11059)
2007(9911)
2006(8600)
2005(7688)
作者
(41675)
(34921)
(34816)
(32734)
(22163)
(16779)
(15662)
(13434)
(13058)
(12489)
(11979)
(11625)
(11305)
(11071)
(11041)
(10630)
(10599)
(10389)
(10353)
(9944)
(8832)
(8706)
(8563)
(7941)
(7847)
(7827)
(7718)
(7607)
(7252)
(7062)
学科
(50752)
经济(50688)
(39411)
管理(38576)
(31470)
企业(31470)
方法(24665)
数学(21129)
数学方法(20886)
(14863)
(13981)
中国(13543)
(12497)
业经(11773)
(11048)
(10627)
贸易(10623)
(10324)
理论(9276)
(8993)
财务(8976)
财务管理(8955)
(8619)
企业财务(8586)
银行(8583)
地方(8569)
技术(8479)
农业(8311)
(8209)
(8063)
机构
大学(193229)
学院(190727)
(72626)
管理(71219)
经济(70873)
研究(68736)
理学(61668)
理学院(60901)
管理学(59642)
管理学院(59318)
中国(50974)
科学(46103)
(41486)
(38610)
(36457)
(34168)
研究所(33642)
业大(32022)
中心(31408)
农业(30840)
(29209)
财经(27244)
北京(25658)
(25562)
(25202)
师范(25173)
(24917)
(23535)
(22213)
经济学(22028)
基金
项目(135403)
科学(106511)
基金(99727)
研究(92394)
(90898)
国家(90214)
科学基金(75936)
社会(58861)
社会科(55615)
社会科学(55596)
基金项目(52269)
(52199)
自然(51855)
自然科(50718)
自然科学(50700)
自然科学基金(49870)
(45397)
教育(42210)
资助(40682)
编号(36100)
重点(31397)
成果(29823)
(29323)
(28299)
(28240)
计划(26999)
科研(26825)
创新(26436)
国家社会(25006)
课题(24880)
期刊
(75585)
经济(75585)
研究(51884)
中国(40162)
学报(38730)
科学(33066)
(32952)
大学(27839)
(26538)
学学(26201)
管理(25945)
农业(22408)
教育(20310)
(15535)
金融(15535)
技术(14866)
图书(14238)
财经(13393)
经济研究(13383)
(13085)
业经(12016)
(11572)
(10302)
书馆(10106)
图书馆(10106)
业大(10049)
问题(9528)
科技(9289)
理论(8676)
统计(8675)
共检索到282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成亮  丁晓东  宗利永  
在社会网络视角下生产性服务外包关系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如地理接近性和关系接近性并存、知识的交互频繁和众多外包关系形成的网状结构。各生产性服务企业之间及其与制造企业在服务外包的交互中形成了以价值为纽带关系的网络。价值网络的结构、资源和规范是构建此网络的三个重要方面。生产性服务外包的价值网络是在关系契约和网络规范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发挥规模经济和专业化优势,获得共同收益,降低边界成本,同时获得战略优势。而价值网络发挥优势的源泉在于知识共享,生产性服务外包的价值网络通过知识互动形成技术创新优势和管理创新优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聪  
借助连锁网络模型、残差分析模型等方法综合分析了长三角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城市网络演化格局,包括节点城市的层级变化、网络格局的空间演化和城市功能的演进过程。结果表明:(1)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城市网络具有显著的层级特征,但层级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2)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城市网络呈现出明显的位序关系,但传统的核心区域正在向外扩散,扁平化趋势加强。(3)生产性服务业的功能分布特征差异明显,除了法律、广告功能,其他服务功能分布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网络连接更为充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聪  曹有挥  陈国伟  
借鉴西方的研究方法,文章建立了76(城市)×552(企业分支机构)的分布矩阵,从城市网络的层级分布特征、网络的空间关联和功能特征三方面分析了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长三角城市网络特征。研究表明: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长三角城市网络的层级特征显著,个别城市如昆山、常熟等城市不再局限于已有的行政等级功能,开始承担重要的网络联系中心的作用。从网络关联特征来看,传统的"Z"型区域仍然是网络联系的核心,但北部的南通、扬州以及南部的绍兴等也表现出了与核心区的快速融合。作为长三角的区域网络核心城市,上海具有绝对的连通优势,南京和杭州的覆盖面虽然不及上海,但也不再限于本地的地域服务,出现了向地区外扩散的趋势,城市间"水平联系"不断增强。根据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所形成的网络特征的差异,将11个不同行业所构建的城市网络功能特征分为完善型、扁平型和专业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欣  徐晓玉  韩珠林  
生产性服务是服务业和制造业的黏合剂,贯穿产业链的诸多环节。国家间通过生产性服务贸易相互联系,形成错综复杂的贸易网络。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47个国家,从国家间关系的角度分析2010-2017年全球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动态变化,发现全球生产性服务贸易网络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网络内的国家在地位上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的特征。在利用QAP方式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时,发现地理距离因素对国家间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影响较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成亮  丁晓东  
生产性服务价值网络是组织内部服务模块和外部服务模块的链接与耦合,价值网络突出表现在服务模块化、多样性关系链接、服务外部化趋势增强和组织边界模糊。生产性服务组织价值网络的运行机制是在不确定环境下的动力机制、自组织机制、约束机制及学习与创新机制的组合下共同作用的结果,知识技术深化分工和相互需求是价值网络发展的深层原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聪  曹有挥  宋伟轩  刘可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产品创新的重要源泉,其在城市网络构建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通过城市网络不同研究载体的梳理发现,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城市网络的研究已成为西方城市研究领域的重要前沿。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等级的密切关联性是城市网络构建的重要基础,网络构建的作用力包括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属性、企业的组织结构以及城市发展的自身条件。通过对网络构建模型、网络特征和网络动态演化的综述可以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布局对于解释全球化和信息化影响下的中国城市网络是适用的,但国内的研究多集中于方法的引介,对于内在机制和演化机理关注较少。随着全球产业分工细化,中国不再仅仅承担制造业功能,生产性服务业已开始大规模集聚,国内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城市网络的系统研究刚刚起步,亟待加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绪华  李新  
基于流空间理论,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中国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的空间分布效应,并刻画其流空间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第一,流空间视角下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在地区积累具有积极的动态性和连续性,政府和市场作为两类支配主体,均对其空间分布具有影响;第二,根据政府权力和市场权力对地级市类型进行划分,发现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倾向于分布在“强政府+强市场”类型的地级市;第三,地级市间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流动愈发紧密,“强政府+强市场”类型的地级市是劳动力流入的重要节点,同时“劳动力流动”空间联系网络存在三类板块,分别为以“强政府+强市场”类型地级市为主的“净收益板块Ⅰ”,以“弱政府+强市场”类型地级市为主的“经纪人板块Ⅱ”,以“弱政府+强市场”类型地级市为主的“双向溢出板块Ⅲ”和以“弱政府+弱市场”类型地级市为主的“双向溢出板块Ⅳ”。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邵鲁宁  尤建新  
本文提出,在生产性服务外包关系的决策上,应该根据具体的业务外包成熟度来确定。在分析现有的影响外包关系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生产性服务外包成熟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此阐述运用QFD方法来进行生产性服务外包关系决策的过程和要点,同时以PT公司作为实证说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红霞  吴姝雅  
文章基于六大类生产性服务业内十大细分行业,选取709家企业,利用其5 420个总部及分支机构数据,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差异性角度解析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三大都市圈的城市网络结构,并比较中心城市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表明,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的差异化发展是城市网络结构差异的形成原因,一方面,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都市圈结构的支撑作用不同,另一方面,中心城市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承载力"和"选择性"也强化了都市圈城市网络的结构性差异。依据城市节点特征,以及传统和非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网络特征,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市圈分别属于单中心成长型、多中心稳健型和双中心超前型城市网络,进一步地,节点连通水平由高至低依次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在几乎所有非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中长三角城市网络均占相对优势,京津冀和珠三角分别在IT,设计和广告行业中占优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卢丽娟  
产品服务系统的网络关系及其治理决定了系统经济与环保目标的实现能力。本文介绍了产品服务系统生命周期的运作模式,并结合产品服务系统的类型梳理了各类交易关系,指出产品导向型、使用导向型和结果导向型产品服务系统具有不同的关系特征和需求,应根据产品服务系统的类型和内外环境,建立相应的关系治理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詹浩勇  袁中华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态发展,集群式价值链网络沿着产业组织和空间范围维度演进,为企业、城市、集聚经济圈和国家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同时也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在不同空间层次形成单核或多核集聚、体系化集聚、集聚经济圈内部"中心-外围"网络化集聚、基于国家价值链重构的"中心-外围"网络化集聚等集聚模式。我国城市要在关注集群式价值链网络演进动态情境基础上合理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为高端服务要素集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区域间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詹浩勇  袁中华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态发展,集群式价值链网络沿着产业组织和空间范围维度演进,为企业、城市、集聚经济圈和国家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同时也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在不同空间层次形成单核或多核集聚、体系化集聚、集聚经济圈内部"中心-外围"网络化集聚、基于国家价值链重构的"中心-外围"网络化集聚等集聚模式。我国城市要在关注集群式价值链网络演进动态情境基础上合理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为高端服务要素集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区域间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詹浩勇  袁中华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态发展,集群式价值链网络沿着产业组织和空间范围维度演进,为企业、城市、集聚经济圈和国家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同时也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在不同空间层次形成单核或多核集聚、体系化集聚、集聚经济圈内部"中心-外围"网络化集聚、基于国家价值链重构的"中心-外围"网络化集聚等集聚模式。我国城市要在关注集群式价值链网络演进动态情境基础上合理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为高端服务要素集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区域间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锐  张洁  芮明杰  
在企业的知识联结和生产联结的演化过程,基于嵌入型知识的知识联结,外部化为生产性服务网络,而构成网络的主体属性和关系联结,决定了生产性服务网络形成的理论机制。其中,一部分形成追求规模化经济的关系嵌入型生产性服务网络,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生产联结得以剥离企业;一部分形成追求专业化经济的结构嵌入型生产性服务网络,以提升知识创新(服务)效率。而生产性服务在与制造业价值链共同演化过程中,因网络中主体属性的差异和联结性质的不同,形成了FDI生产性服务网络与本地生产性服务网络的双重结构。该结构的形成阻碍了网络间知识扩散和学习效应的实现,这是导致在FDI服务业投资增长迅速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娴  
本文作者采用分析各主体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全球生产服务贸易网络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国家间的生产服务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且存在延续性;各国的贸易网络特征呈偏态分布。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的中心性、联系强度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指数具有正面作用;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为负面影响,对位置指数为正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