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620)
- 2023(23562)
- 2022(19947)
- 2021(18267)
- 2020(15711)
- 2019(35640)
- 2018(35380)
- 2017(67707)
- 2016(37500)
- 2015(41939)
- 2014(41663)
- 2013(41378)
- 2012(38047)
- 2011(34318)
- 2010(34473)
- 2009(32281)
- 2008(32229)
- 2007(28895)
- 2006(25435)
- 2005(22876)
- 学科
- 济(150388)
- 经济(150212)
- 业(116632)
- 管理(113626)
- 企(99706)
- 企业(99706)
- 方法(68900)
- 数学(57685)
- 数学方法(56952)
- 农(43744)
- 财(43469)
- 中国(42043)
- 业经(38880)
- 学(32527)
- 制(30880)
- 农业(29732)
- 务(29064)
- 地方(29016)
- 财务(28975)
- 财务管理(28919)
- 贸(28551)
- 贸易(28537)
- 易(27706)
- 企业财务(27443)
- 理论(26119)
- 技术(24975)
- 银(24748)
- 和(24705)
- 银行(24659)
- 行(23486)
- 机构
- 大学(540758)
- 学院(540284)
- 济(213513)
- 经济(208763)
- 管理(207495)
- 研究(182503)
- 理学(178490)
- 理学院(176440)
- 管理学(173104)
- 管理学院(172126)
- 中国(138232)
- 科学(116814)
- 京(116250)
- 财(101170)
- 农(100328)
- 所(94338)
- 业大(86033)
- 研究所(85806)
- 中心(83153)
- 江(81585)
- 财经(80643)
- 农业(79364)
- 经(73194)
- 北京(73019)
- 范(69127)
- 师范(68291)
- 院(65947)
- 州(65633)
- 经济学(64492)
- 财经大学(59733)
- 基金
- 项目(363044)
- 科学(283047)
- 基金(262505)
- 研究(256603)
- 家(232494)
- 国家(230552)
- 科学基金(195924)
- 社会(160909)
- 社会科(152380)
- 社会科学(152338)
- 省(142315)
- 基金项目(138378)
- 自然(130402)
- 自然科(127412)
- 自然科学(127371)
- 自然科学基金(125080)
- 划(120586)
- 教育(117776)
- 资助(109025)
- 编号(103421)
- 成果(84003)
- 重点(82073)
- 部(78735)
- 发(76972)
- 创(75416)
- 课题(71626)
- 科研(70329)
- 创新(70239)
- 计划(68042)
- 大学(66646)
- 期刊
- 济(234395)
- 经济(234395)
- 研究(154406)
- 中国(101827)
- 学报(94997)
- 农(91425)
- 科学(83149)
- 财(79663)
- 管理(78311)
- 大学(70479)
- 学学(66605)
- 农业(62015)
- 教育(53867)
- 融(48828)
- 金融(48828)
- 技术(46389)
- 财经(39851)
- 业经(39277)
- 经济研究(37122)
- 业(34648)
- 经(34231)
- 问题(32144)
- 图书(28482)
- 版(27495)
- 技术经济(26952)
- 科技(25757)
- 统计(25713)
- 贸(24844)
- 理论(24683)
- 现代(24429)
共检索到797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为东 陈丽珍 陈健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重点分析生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结论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对现阶段城市化进程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与多样性则均对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利影响;对部分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城市而言,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的作用相对减弱,而竞争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增强。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效应 城市化 面板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秀梅 曹张龙
基于我国2003-2016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本文构建面板平滑迁移回归模型(PSTR)实证研究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显著地表现出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水平的门槛效应,当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水平低于门槛值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并不利于产业结构的改善,而当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水平高于于门槛值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模型的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结论的可靠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曾国平 吴明娥
通过构建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各个省市的城市化水平,从物质资本集聚度、人力资本集聚度和就业密度三个方面衡量了服务业的集聚水平。采用2000-2011年各省市的样本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且显现出空间溢出效应;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就业密度的集聚效应存在差异性;物质资本集聚度对城市化发展的作用呈下降趋势,人力资本集聚度的作用呈上升趋势,而就业密度对城市化发展呈负效应。
关键词:
服务业集聚 城市化 指标体系 空间计量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向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题中之义。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城市化进程和法治环境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作用,计量回归结果显示:城市化进程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但法治环境的作用不够显著;出口贸易和FDI抑制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最后,文章根据计量检验结果解释了相应的政策。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法治环境 城市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勇辉 沈波澜 胡舜 林森
采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测度模型,绘制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及城市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化趋势图,检验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创新的空间关联性,采用空间杜宾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得到如下结果:(1)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程度以及技术创新水平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与非均衡性,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2)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并通过空间关联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多样化集聚不利于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发展,也对其邻近城市创新存在负向空间溢出。(3)从地理区位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内陆城市技术创新进步,而多样化集聚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产生了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经济发展地区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经济发达城市创新发展,但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发达城市创新产生了明显抑制作用。文章对于城市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自身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推动城市群跨地域创新活动开展,进而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曙娜 任超然 张远
本文通过对中国28个省的面板数据分析,分别探讨了地方财政支出各个项目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并且与财政政策的侧重面紧密相关。本文研究结果发现不同财政支出项目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都不一样,从而为政府合理分配资源来适度控制或促进城市化进程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城市化 财政分权 财政支出结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耀中 欧阳彪 李越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构建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考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在空间上存在自相关现象,并已形成东部沿海城市的高值集聚区和西部城市的低值集聚区;我国各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空间依赖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居民收入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作用显著;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由显著变得不显著;政府政策支持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影响日益显著。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新型城镇化 空间计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琢卓 韩峰 赵玉奇
笔者从马歇尔、雅各布斯外部性及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通过建立面板VAR模型研究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和集聚规模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与多样化对经济增长具有单向因果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均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而专业化却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效应。由于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整体规模偏小,其对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尚不显著。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多样性发展,避免同一部门的过度集聚,扩大重点生产性服务部门的运营规模可能是较为理想的政策安排。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原毅军 郭然
本文以产业集聚的技术外部性为切入点,根据200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产业集聚两个方面检验产业集聚影响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显著促进技术创新,而制造业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呈倒"U"型关系,且我国绝大部分省份位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本文进一步将全国样本分为东部、中部、西部省份,检验了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地域差异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行业异质性。其中,东部省份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显著,而中西部省份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中西部省份制造业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表现为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东部省份则表现为抑制作用。这表明,东部省份制造业产业因过度集聚而产生了技术负外部性。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产业集聚 技术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国安 张志彬
运用城市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实证研究表明: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的我国工业通过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报酬激励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并没有导致利润水平的同步上升。而生产性服务业在市场化程度高和基础条件较好的特大城市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实现价值链地位跃升,从而在不同等级的城市之间形成有机的专业化分工。因此,加快行业体制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将有利于推动我国工业的转型升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左阳 王硕
文章选取中国18个地区的省际数据,使用区位熵指数的方法测算了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各地区的集聚程度,并从整体和地区两个层面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分布情况以及集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明显的地区集聚现象,但是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并不均衡,具有明显的地域和资源特色。直辖市中以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的集聚为主;而东部沿海地区则以传统的低技术含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主;中西部地区集聚趋势尚不明显。基于此,应针对各地区的实际特点并采取不同的产业策略以促进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 区位熵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金荣学 许广月
一、引言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结构不断软化和优化,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发展趋势。在服务经济时代中,现代服务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整个国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勇辉 沈波澜 林森
本文使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测度模型,绘制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及城市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化趋势图,检验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创新的空间关联性,采用空间杜宾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得到如下结果:①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程度以及技术创新水平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与非均衡性,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②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并通过空间关联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也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多样化集聚不利于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发展,也对其邻近城市创新存在负向空间溢出。③从地理区位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内陆城市技术创新进步,而多样化集聚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产生了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经济发展地区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经济发达城市创新发展,但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发达城市创新产生了明显抑制作用。上述研究对于城市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自身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推动城市群跨地域创新活动开展,进而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叶 刘伯凡
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我国制造业依旧呈现疲软状态。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破除制造业的发展困境,成为当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城市群"为空间研究范畴,构建了产业协同集聚与制造业生产效率间的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并利用我国22个城市群2003—2011年的相关数据,检验了城市群范围内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论显示:(1)面向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产生了正向影响;(2)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的改进,是面向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途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洁 王耀中
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构建关联产业发展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理论模型,检验制造业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效应。以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的空间计量检验结果显示,制造业发展并不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在本地及邻近城市集聚;制造业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直接效应在中西部经济带显著大于东部经济带,但其间接效应在三大区域内部均不明显;产业关联及其空间效应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中的作用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
长三角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及空间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
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共同集聚与污染排放——基于285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集聚的减排效应——基于2003—2019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基于中国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产品内国际分工、区际一体化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基于我国1995~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不同集聚视角下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分析
专业化、多样化与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GMM方法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