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23)
- 2023(12611)
- 2022(10357)
- 2021(9121)
- 2020(7671)
- 2019(17326)
- 2018(16806)
- 2017(32859)
- 2016(17463)
- 2015(18763)
- 2014(18358)
- 2013(18530)
- 2012(16878)
- 2011(14905)
- 2010(15034)
- 2009(13772)
- 2008(13790)
- 2007(12402)
- 2006(10828)
- 2005(10010)
- 学科
- 业(80539)
- 济(78432)
- 经济(78349)
- 企(72411)
- 企业(72411)
- 管理(64293)
- 方法(37192)
- 数学(29274)
- 数学方法(29045)
- 业经(27071)
- 财(26644)
- 农(26046)
- 务(19263)
- 财务(19249)
- 财务管理(19229)
- 农业(19120)
- 企业财务(18255)
- 中国(18069)
- 贸(18045)
- 贸易(18038)
- 技术(17799)
- 易(17636)
- 制(15521)
- 划(14189)
- 和(13459)
- 策(13328)
- 理论(13073)
- 地方(13010)
- 出(12823)
- 环境(12362)
- 机构
- 学院(254255)
- 大学(249873)
- 济(110993)
- 经济(108960)
- 管理(103832)
- 理学(90187)
- 理学院(89266)
- 管理学(88046)
- 管理学院(87564)
- 研究(80385)
- 中国(63319)
- 京(51355)
- 财(50838)
- 科学(49595)
- 农(48838)
- 财经(40952)
- 所(40311)
- 业大(40144)
- 江(38860)
- 农业(38699)
- 经(37426)
- 中心(37193)
- 研究所(36636)
- 经济学(34387)
- 经济学院(31478)
- 北京(31140)
- 财经大学(30398)
- 州(30116)
- 商学(29689)
- 商学院(29430)
- 基金
- 项目(174204)
- 科学(139993)
- 基金(131041)
- 研究(122861)
- 家(115264)
- 国家(114280)
- 科学基金(100172)
- 社会(82991)
- 社会科(79134)
- 社会科学(79112)
- 基金项目(69972)
- 省(68131)
- 自然(65555)
- 自然科(64230)
- 自然科学(64216)
- 自然科学基金(63177)
- 划(55934)
- 教育(53947)
- 资助(52457)
- 编号(46581)
- 业(39509)
- 创(39473)
- 重点(38482)
- 部(38270)
- 发(37088)
- 创新(36098)
- 国家社会(35943)
- 成果(35199)
- 科研(33607)
- 教育部(32783)
- 期刊
- 济(119576)
- 经济(119576)
- 研究(70272)
- 中国(45448)
- 农(44657)
- 财(41692)
- 管理(41212)
- 学报(39750)
- 科学(37432)
- 农业(31074)
- 大学(30325)
- 学学(29032)
- 融(22372)
- 金融(22372)
- 技术(21827)
- 业经(21396)
- 财经(20571)
- 业(19672)
- 经济研究(19335)
- 经(17820)
- 问题(16072)
- 教育(15526)
- 技术经济(15367)
- 贸(14335)
- 现代(13078)
- 商业(12562)
- 统计(12505)
- 世界(12300)
- 策(12148)
- 科技(11820)
共检索到371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素庸 汪传旭 任阳军
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07~2016年的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时间惯性"及"空间溢出"效应;在控制了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规制、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后,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不仅对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积极影响,而且对相邻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有利于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对相邻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晓峰
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既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腾出环境容量,也为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系统测度了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2006—2017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转换特征,并就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多种情境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特征及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效果则相对更为明显。较之于绿色技术效率,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和高端化发展更利于绿色技术进步,但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的空间外溢效应方面仍不显著,导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跨行业、跨区域推进城市群绿色发展中的作用也大打折扣。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体欣 倪志兴 许瑞琦
本文基于2003-2016年我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适度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助于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当集聚水平超过一定阈值之后,进一步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反而会降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二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改善劳动力与资本错配的渠道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三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市场化与城市规模的门槛效应,市场化水平越高、城市规模越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促进效应愈加明显。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应进一步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适度集聚,充分发挥其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同时优化创新环境,加强区域间人才、知识、技术交流合作,健全市场要素流动体制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银西阳 贾小娟 李冬梅
[目的]农业产业集聚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剖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助于实现农业绿色化和现代化发展。[方法]基于1998—2018年中国省域农业发展数据,引入空间因素,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周边区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财政支农、工业化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城市化、对外开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应把握省域农业空间关联规律,推进区域农业绿色、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布局农业产业,并从财政支持、城镇化、工业化、自然灾害和农业开放水平等方面推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纯记
采用2000—2014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第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符合"威廉姆森假说";第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白子明 李翠霞
[目的]从宏观视角廓清农业生产性服务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而探析其作用路径和空间溢出效应,可为提升农业绿色水平、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借鉴。[方法]基于2005—2020年的省份面板数据,利用SBM-GML模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针对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结果]农业生产性服务能显著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在不同地区呈现异质性,在西部地区的促进地区强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在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有正向作用,而在粮食主销区有负向作用。影响机制方面,农业生产性服务能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技术进步、加深专业分工程度进而发挥绿色效应。此外,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结论]因此,应贯彻农业绿色发展目标,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深化农业生产性服务区域联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阳 唐晓华
通过梳理制造业集聚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机制,利用中国285个城市数据,实证检验了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在考虑制造业内外部地位的情况下,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呈现"先扬后抑"的趋势,同时由于行政等级城市的调节能力更强,使得制造业城市要比行政等级城市更容易出现拥挤效应;制造业、服务业、以及两产业不同组成部分形成的协同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表现出相同的"U型"关系,但制造业与低端服务业协同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城市等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贺 许宁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集聚态势关系到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经济运行效率,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绿色转型意义重大。聚焦城市样本数据,实证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不同集聚模式产生的外部性以及集聚外部性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第一,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能够产生MAR外部性与PROTER外部性,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能够产生JBABOS外部性;第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通过阻碍技术进步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JACBOS外部性与PROTER外部性通过提升技术效率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第三,基于不同产业层次、不同地理位置与不同城市规模而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外部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虹玉 刘泽杰
本文依据绿色发展理念,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效率观前提下,基于2001—2019年国内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评估了城市蔓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城市蔓延不利于提升本地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有利于提升邻地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2)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有利于提升本地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不利于提升邻地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不利于提升本地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有利于提升邻地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3)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城市蔓延不利于提升本地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有利于提升邻地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西部地区的城市蔓延均不利于提升本地和邻地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比多样化集聚更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中部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却均不利于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4)进一步研究发现,全国层面的城市蔓延可以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分区域可知,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城市蔓延比中部地区更有利于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郝爱民 谭家银 任禛
本文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经济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绿色TFP在时间维度上具有经典的“滚雪球效应”,在时空维度上具有明显的“警示效应”;经济集聚与绿色TFP存在“U型”关系,并且经济集聚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劳动力池效应等路径来影响绿色TFP。进一步研究发现,放松经济活动向区域中心城市集聚的限制有利于绿色TFP的提升;Ⅰ型及以上大城市经济集聚对自身和周边城市绿色发展转型产生了明显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秀玉 仝锦涛
[目的]发展绿色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转型的一个新发展模式,探究农产品贸易和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新地理经济学,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利用2004—2020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农业产业集聚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全国及4大地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都呈上升发展趋势;全国层面看,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技术进步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对农业技术效率有显著的“U”型影响;而邻近地区的农产品贸易水平只会对本地的农业技术进步有“U”型影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技术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在4大地区、不同农产品贸易水平和不同农产品贸易结构地区存在异质性影响;农业产业集聚的调节作用在不同区域也存在异质性。[结论]要推动农产品贸易由“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转变,围绕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施农产品贸易非均衡发展策略,同时倡导适度规模经营,更好地发挥农业产业集聚的绿色发展功能。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鄢曹政 殷旅江 何波
基于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6—2020年面板数据,探析物流业集聚对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利用区位熵法和DEA-Malmquist模型对物流业集聚水平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根据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二者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揭示其空间演化特征;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物流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我国物流业集聚水平不高,地区间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性;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稳增长,全局空间相关性较弱,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局部空间相关性且呈现出随时间变化加强的趋势;从区域层面来看,我国物流业集聚水平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幅并不完全符合;物流业集聚对当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对邻近地区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率、财政支农水平、农业机械化程度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而工业化水平、开放程度、自然灾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为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应从构建物流集聚高地、促进物流省际交流等方面发挥物流业集聚及空间溢出效应,提升农业技术效率,促进两业协同、绿色、健康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珊珊 马艳芹
基于产业集聚的理论研究和绿色发展的环境诉求,本文以2004-2016年中国30个省(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供给侧视角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角度证实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结构突变效应,并鉴于内部细分行业集聚特征展开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在不同集聚视角下,能源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不同程度的门槛效应;就全国层面,专业化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抑制作用,多样化集聚表现出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就行业层面,细分行业专业化集聚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特征,金融业是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点行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任阳军 汪传旭 俞超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了2007~2016年中国省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指数,并引入空间Durbin计量模型分析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技术效率的改善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因,而技术变化起着负面影响;省级区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作用,并且这种空间溢出作用在逐渐加强。同时,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本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外商直接投资、污染治理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本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一个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除本省市外的其他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除本省市外的其他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负面效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红梅 张宁
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我国30个省市2006~2015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借助标准差椭圆和重心模型分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考察期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能客观反映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趋势;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出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呈现出不断扩散的趋势;效率重心位于河南和湖北境内,先后经历的迁移过程为东南→西北→西南;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6个影响因素对其产生了不同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其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是现阶段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