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17)
2023(20664)
2022(17139)
2021(15654)
2020(13129)
2019(29884)
2018(29504)
2017(56829)
2016(30622)
2015(34032)
2014(33801)
2013(33530)
2012(30427)
2011(27003)
2010(26742)
2009(24661)
2008(24040)
2007(21202)
2006(18491)
2005(16309)
作者
(87864)
(73481)
(72825)
(69332)
(46723)
(34988)
(33156)
(28623)
(27870)
(26160)
(24938)
(24796)
(23243)
(23208)
(22630)
(22576)
(21922)
(21875)
(21228)
(20990)
(18089)
(17945)
(17800)
(16781)
(16460)
(16256)
(16244)
(16180)
(14878)
(14591)
学科
(127387)
经济(127240)
(105789)
管理(97722)
(91673)
企业(91673)
方法(59395)
数学(49224)
数学方法(48620)
(40368)
(37595)
业经(36846)
中国(33727)
农业(28361)
(25381)
财务(25300)
财务管理(25265)
地方(24531)
(24099)
企业财务(23999)
(23959)
技术(22611)
理论(22157)
(21617)
贸易(21605)
(20955)
(20951)
(19252)
环境(18563)
(18536)
机构
学院(436109)
大学(433642)
(176094)
管理(175732)
经济(172453)
理学(152446)
理学院(150842)
管理学(148131)
管理学院(147327)
研究(139987)
中国(106173)
(90989)
科学(87474)
(81167)
(74892)
(69371)
业大(66609)
财经(65462)
中心(64320)
(64217)
研究所(63279)
(59685)
农业(58707)
北京(56318)
(55068)
师范(54536)
经济学(53471)
(51559)
(51077)
财经大学(48729)
基金
项目(301288)
科学(238374)
基金(220654)
研究(217864)
(192522)
国家(190857)
科学基金(165604)
社会(140082)
社会科(132823)
社会科学(132790)
(117607)
基金项目(116574)
自然(108034)
自然科(105647)
自然科学(105624)
自然科学基金(103747)
教育(99397)
(98168)
资助(90427)
编号(87795)
成果(69276)
重点(66738)
(65980)
(63785)
(63610)
课题(59457)
创新(59105)
国家社会(58388)
科研(57768)
教育部(56710)
期刊
(191900)
经济(191900)
研究(122812)
中国(79214)
(69719)
学报(69248)
管理(66947)
科学(63906)
(63540)
大学(53269)
学学(50285)
农业(48421)
教育(42076)
技术(38823)
(36057)
金融(36057)
业经(34070)
财经(31729)
经济研究(30406)
(27282)
(26802)
问题(25148)
图书(23043)
技术经济(22419)
(21156)
商业(20434)
科技(20409)
统计(20376)
现代(20314)
理论(19796)
共检索到629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佟明亮  
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乡居民消费则是以蓬勃内需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持续动力。本文采用2007-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效应,并考察了城镇化水平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均具有正向提振作用。城镇化水平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中具有调节效应。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城镇化水平提高均增加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居民消费的正向赋能作用。其他变量方面,政府支出、社会保障增加及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均具有促进作用,而城乡收入差距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均具有抑制作用。为此,应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城镇化率提高等方面寻找新的驱动力,促进城乡居民消费,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汤向俊  马光辉  
为了分析城镇化模式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二者交互效应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构建一个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261个地级市2001—2010年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市辖区人口规模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呈U型,现阶段,2/3左右的市辖区人口规模仍然处于U型曲线拐点左半段;市辖区人口规模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交叉项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东部区域更为显著。因此,应坚持大中城市为主的发展模式,发挥城镇化与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为顺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创造条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静珂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模型实证相结合的手法,分析了我国服务业集聚水平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服务业业态的不断集聚,可以显著刺激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但与此同时,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了城乡之间消费差距的拉大。总体来看,服务业业态集聚的消费刺激效应,在城镇地区表现得明显高于农村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庞娟  孙金岭  
文章以传统产业剥离过程中空间集聚与专业要素集聚的外溢效能的空间差异为研究对象,选取外商投资、国内资本、交通便利、文化教育等参变因素,结合专业化效率和产业多样化空间集聚,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外溢效应进行估计。结果证实:生产性服务业的外溢技术红利已不再因交通便利而迅速增加,东部区域相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具备更为显著的外溢经济推动特性,但其外溢效应主要依赖于这一区域相对集中的产业中间品供给,以及由原先制造业等产业中获得的丰富分支剥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焰  邱文君  
文章利用岭回归分析法研究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消费的关系,并对1994至2010年湖北省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共图书馆总藏量、客运总量对城镇化率富有弹性;相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工业总产值、邮电业务总量、房地产总额中住宅建设投资等对城镇化缺乏弹性,其中房地产总额中住宅投资总额、教师总人数、医生数和医院床位数与城镇化率存在负相关;公共图书馆总藏量对城镇化率的影响最大,客运总量次之。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菲菲   赵静   高科佳  
缩小城乡差距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发展乡村旅游则为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践提供了可行路径。本文基于我国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背景,采用我国2015-2021年的经验数据,就乡村旅游发展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检验了新型城镇化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地,新型城镇化具有强化乡村旅游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赋能作用。最后文章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市场、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和提升农村居民收入视角提出了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晶晶  
利用中国2005-2013年省级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影响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城镇化均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第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还可以通过空间外溢效应的发挥推动周边地区城镇化进程。第三,市场潜能以及政府支出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第四,细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存在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空间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随后分别为金融服务业集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集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集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集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晶晶  
利用中国2005-2013年省级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影响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城镇化均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第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还可以通过空间外溢效应的发挥推动周边地区城镇化进程。第三,市场潜能以及政府支出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第四,细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存在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空间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随后分别为金融服务业集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丽娜  
本文基于我国2010-2021年31省市区面板数据,利用回归面板和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研究发现,农产品价格波动无论是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还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均呈现负向抑制作用。从不同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及中部地区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呈显著性负向抑制作用,而西部地区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系数为-0.005,但未呈现显著性。当以城乡收入差异作为门槛变量时,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存在两阶段变化,当城乡收入差异处于低水平和高水平时,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抑制作用随着城乡收入差异的提升而增强。最后,本文提出完善我国农产品价格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流通组织和技术创新、加大人才配合和资本扶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广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标志着我国新型城镇化阶段拉开序幕。以2013年作为基期,运用成对数据t检验方法,对比分析自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以来到2017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研究结论显示:自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在减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还在增加,即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在收敛,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在扩大。虽然在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缩小,但由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还较高,因此只要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在未来会继续扩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石凯  聂丽  
从1985-2012年全国城镇化和居民消费支出的互动关系来看,城镇化同消费支出变化及平均消费倾向变化并无直接关联;从31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来看,目前居民消费增长的主因仍在于收入的提高,经济增长对扩大消费也有显著正影响,但城镇化对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表明,近年来城镇化率的提高实际上并没有带动居民消费的增长。不确定的未来预期、分割性户籍制度、缺位的社会保障以及相对牢固的习惯习俗,阻断了城镇化同居民消费增长的联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云熙  
在当前的“双循环”背景下,我国一些地区仍采取单纯提高城镇化速度的发展模式,忽视了人口、绿色、经济、土地以及社会等五个因素之间的平衡,未能提升综合城镇化水平。基于此,为了引导各地区更好地发挥综合城镇化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本文将探究综合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受到综合城镇化的积极影响,而乡村居民消费则受到综合城镇化的消极影响;城镇居民消费和乡村居民消费均受到居民收入的积极影响;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消费受到滞后一期综合城镇化水平的正向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方湖柳  潘娴  樊文静  
基于200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的绿色发展效应,结果显示:整体而言,生产性服务业的两种集聚与产业自身绿色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进一步采用空间模型研究发现,专业化集聚对周边生产性服务业绿色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呈倒“U”型,而多样化集聚的影响显著为负。此外,分地区检验发现: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的影响与整体结果一致,而多样化集聚起直接推动作用;中部地区两种集聚的影响均呈倒“U”型,但各省专业化集聚水平已接近甚至突破了拐点;西部地区仅有专业化集聚的影响显著并呈“U”型,区域内各省仍在曲线左侧,尚未发挥出推动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乔欢欢  
本文基于我国2014-2020年的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方法(GMM方法),估计了农产品电商集聚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检验了互联网信息化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农产品电商集聚有利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且相比于农村电商发展,农产品电商集聚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赋能效应更强;互联网信息化中介效应存在,起到了强化农产品电商集聚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赋能作用;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惯性,表现为“差距大者变得越大、差距小者变得越小”的现象。最后文章从加快农产品电商集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产品电商的运行效率;培育多元服务主体;整合资源支持农产品电商集聚三个方面,提出了如何发挥农产品电商集聚赋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潘明清  高文亮  
城镇化的积聚效应会促进居民消费,其外部成本效应则阻碍居民消费增长,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取决于两者的综合作用。本文拟从劳动力流动视角分析城镇化影响居民消费的内在机制,使用1996—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重点检验了劳动力流动、城镇化进程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城镇化的积聚效应大于外部成本效应,所以总体而言,城镇化促进了居民消费增长。为了进一步发挥城镇化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提出了完善劳动力流动政策、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居民收入等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