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36)
2023(12147)
2022(9595)
2021(8468)
2020(7079)
2019(15697)
2018(15607)
2017(30779)
2016(16584)
2015(18143)
2014(18226)
2013(18066)
2012(16197)
2011(14180)
2010(14448)
2009(13491)
2008(13641)
2007(12149)
2006(10825)
2005(10156)
作者
(48146)
(40551)
(40144)
(37954)
(25995)
(19070)
(18221)
(15418)
(15299)
(14486)
(13934)
(13525)
(12996)
(12917)
(12566)
(12356)
(11960)
(11793)
(11732)
(11552)
(9956)
(9834)
(9801)
(9216)
(9101)
(8987)
(8937)
(8921)
(8177)
(8093)
学科
(77075)
(76097)
经济(76005)
(69723)
企业(69723)
管理(61809)
方法(29856)
业经(27286)
(24687)
(23789)
数学(21871)
中国(21764)
数学方法(21719)
农业(18380)
(18295)
财务(18272)
财务管理(18258)
企业财务(17339)
技术(16870)
(15587)
地方(14535)
理论(13298)
(13258)
(13221)
(13218)
(13065)
(11995)
(11336)
贸易(11329)
(11229)
机构
学院(240492)
大学(235590)
(101259)
经济(99087)
管理(97084)
理学(82887)
理学院(82002)
管理学(80932)
管理学院(80465)
研究(78437)
中国(62658)
(50504)
科学(48330)
(46609)
(45222)
(39615)
(38073)
财经(37110)
业大(36652)
中心(36109)
研究所(35756)
农业(35702)
(33792)
北京(30894)
经济学(30654)
(30139)
(28587)
(28327)
师范(28034)
经济学院(27706)
基金
项目(160010)
科学(128158)
基金(118553)
研究(115110)
(103740)
国家(102834)
科学基金(90002)
社会(76702)
社会科(72821)
社会科学(72801)
基金项目(63103)
(62951)
自然(58237)
自然科(56981)
自然科学(56969)
自然科学基金(56011)
(51882)
教育(49757)
资助(46311)
编号(45150)
(36543)
(36011)
重点(35445)
(35010)
成果(34950)
(34513)
创新(32860)
国家社会(32592)
课题(30150)
(30049)
期刊
(117090)
经济(117090)
研究(68428)
中国(48792)
(42737)
管理(39789)
(38765)
科学(35606)
学报(35181)
农业(29464)
大学(26716)
学学(25427)
(21764)
金融(21764)
业经(21383)
技术(21050)
财经(18659)
(18350)
经济研究(18003)
问题(16921)
教育(16400)
(16250)
技术经济(13945)
现代(13634)
图书(11986)
商业(11818)
世界(11683)
资源(11581)
财会(11262)
(11199)
共检索到362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楚明钦  
二战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生产性服务业,而在中国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城市建设用地的急剧扩张,造成了耕地面积的大量减少,同时带来了城市土地的粗放利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产出效率,带来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应进一步深化生产性服务业体制改革,调整工业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用地结构,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动我国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利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游  谭光荣  
研究目的:从空间视角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决定作用,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合理安排城市产业布局、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实现城市经济和土地集约利用协同发展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空间计量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城市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土地集约利用在地理分布上具有显著空间关联性;全国层面,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和集聚规模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显著提高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板块层面,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和集聚规模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正向效应呈现东、中、东北、西部板块依次递减现象,而专业化集聚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技术外溢效应在西部地区更明显。研究结...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姜达洋  
西方的工业化围绕着制造业的发展,实现资源与人口在地理区域的集聚,催生和促进了城市化。制造业获得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延伸传统制造业的产业链,进而增加其产业增加值。工业化中后期的城市化伴随着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化而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进步,使得产业布局摆脱以往工业化时期对空间距离的限制,也使企业远距离获得资源与服务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服务业产业化又促进产业在空间上的扩散,使产业布局在更为广阔的空间范围分布与协调,使单一的城市化转向城市群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宏兵   吴淳   李震  
城市电商化发展是促进城市转型与提高城市经济表现的重要推力。本文基于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识别城市电商化发展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效应及其影响机制。本文发现城市电商化发展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但对多样化集聚效果不明显。这是由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产品特性所致。在长江经济带城市、数字基础设施领先城市、初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高的城市,电商化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影响更明显。城市电商化发展通过提高地区产业协同度、降低制造业和内资私营企业交易成本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城市电商化发展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同时,也提高了城市的创新水平和创新质量。本文为城市电商化发展如何有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不同维度集聚提供了参考。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涛  王曰影  
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利用2005—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种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绿色发展之间存在“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对邻近城市产生虹吸效应,导致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通过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影响城市绿色发展,其中产业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为正。从地理区位来看,东部地区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仅有利于自身绿色发展,还会对邻近城市绿色发展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从行业来看,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业集聚不仅能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发展,也会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集聚会促进城市绿色发展,但会对邻近城市产生不利影响;交通运输业集聚的外部性则具有本地化特征。因此,应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发挥东部地区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推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以提升中国城市整体绿色发展水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覃成林  杨晴晴  
笔者使用2003年~2012年全国21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分析铁路交通发展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铁路运营加强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如果一个城市与外界的经济联系度高出平均经济联系水平1%,则该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会高出平均集聚水平3%~6%;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时间越长,对沿线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促进作用越大;高速铁路运营通过增强沿线城市间的经济联系而显著地促进了这些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沿线城市可以利用高速铁路这个有利因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而非沿线城市则要更谨慎地评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机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阳军  齐颖秀  梁栋  
文章利用DEA-SBM方法测度城市绿色经济效率(GEE),并构建了空间计量模型,基于城市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GEE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城市GEE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本市GEE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多样化集聚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本市GEE的增长。另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GEE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层级异质性。为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动绿色经济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不同层级的生产性服务业,选择合理的产业集聚模式。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斌  杨冉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增长的关键。基于2004—2017年全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资源环境效益三个维度构建城市经济绩效综合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均有助于提升城市经济绩效,并存在显著的正向外部溢出效应,其空间溢出边界分别为350公里和300公里,表现出省域内溢出的特征。异质性分析发现,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适合多样化集聚模式,而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中小城市适合专业化集聚模式。面板门槛回归结果显示,对外开放水平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对外开放水平对专业化集聚和城市经济绩效关系的约束作用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成立,而对多样化集聚和城市经济绩效关系的约束作用显著存在于中小城市。因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应同城市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相匹配,而不能盲目追求生产性服务业的堆砌式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方慧  赵胜立  吕静瑶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各城市FDI效率并研究如何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高城市FDI效率。研究方法:利用DEA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中国260个城市的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FDI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城市FDI效率总体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但近年来增长率有所降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了城市FDI效率的提高,但对周边城市具有抑制作用,该影响效果在不同区域和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具有异质性特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提高了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规模效率,但近年来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逐渐显著,高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通过城市技术进步促进FDI效率提高。研究创新:科学测算了中国260个城市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资本利用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FDI效率的影响。研究价值:为利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高城市FDI质量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余奕杉  高兴民  
以我国283个城市为样本,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维度,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与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计量模型,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不同集聚模式对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在不同规模等级城市间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大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而多样化集聚仅在Ⅰ型大城市、超大及特大城市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促进效应。分行业而言,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在Ⅱ型、Ⅰ型大城市的专业化集聚和在超大特大城市的多样化集聚,能同时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小城市的专业化集聚能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但抑制产业结构合理化;在Ⅱ型大城市的多样化集聚有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在Ⅰ型大城市、超大及特大城市的多样化集聚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但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不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邱灵  方创琳  
二战以来国际产业分工演化重构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关系,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及其空间集聚体现了世界范围内以城市为依托的生产与控制的等级体系。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发展硬条件、制度环境作为城市发展软条件、人力资源作为城市智力支撑要素、市场腹地作为城市空间作用强度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产生重要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进而对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空间重塑和世界城市崛起产生积极作用。未来需要以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为重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并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与城市功能转型的良性互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韩峰  王琢卓  赖明勇  
基于外部性和新经济地理理论综合视角构建了理论、计量模型,对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主要通过技术外部性作用于经济增长,且专业化集聚的影响更明显;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规模则是市场外部性的来源,其通过城市间投入—产出的垂直关联效应作用于经济增长。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的作用由东向西逐步递增,而多样化集聚仅对东部地区影响显著;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规模的影响则由东向西依次递减;随着经济增长分位数增加,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空间集聚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呈倒U型趋势,且多样化集聚的影响不断增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峰  洪联英  文映  
本文在外部性和新经济地理综合框架下研究中国284个地级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化具有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且专业化集聚效果更明显;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规模则通过市场外部性作用于城市化。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西部地区影响大于东、中部,而多样化集聚和空间集聚规模的作用由东向西依次递减;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亦对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蕊  
基于中国2003-2018年26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城市规模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城市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城市规模和城市生产率也呈现"倒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红利"的发挥受制于城市规模,城市"规模红利"的大小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相关,两者的协同效应对城市生产率有积极影响。据此,本文认为中国大部分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还未达到最优水平,集聚红利有限,同时,除了部分城市实现规模经济外,多数城市并未达到最优规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斯婕  张萃  
从行业异质性角度切入,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城市生产率效应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基于作用机制的理论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仅通过自身来对城市生产率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其他有着上下游投入产出关系和技术关联的其他行业生产率影响,来对城市总体生产率产生影响。基于2003—2012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六个细分行业的集聚对城市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但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不同,这显然与各子行业的特性差异密切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