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73)
- 2023(17243)
- 2022(14396)
- 2021(13291)
- 2020(11343)
- 2019(25524)
- 2018(25097)
- 2017(48038)
- 2016(25806)
- 2015(28885)
- 2014(28160)
- 2013(28223)
- 2012(26054)
- 2011(23410)
- 2010(23663)
- 2009(22361)
- 2008(22725)
- 2007(20482)
- 2006(18141)
- 2005(16913)
- 学科
- 济(113269)
- 经济(113115)
- 业(105231)
- 管理(95734)
- 企(94713)
- 企业(94713)
- 方法(52533)
- 数学(43071)
- 数学方法(42780)
- 财(40330)
- 业经(32795)
- 农(32228)
- 中国(31305)
- 务(28872)
- 财务(28840)
- 财务管理(28795)
- 制(28574)
- 企业财务(27550)
- 技术(24394)
- 农业(22407)
- 贸(21713)
- 贸易(21695)
- 易(21179)
- 体(20182)
- 银(19601)
- 银行(19574)
- 融(18960)
- 金融(18958)
- 划(18734)
- 行(18714)
- 机构
- 学院(372929)
- 大学(372166)
- 济(166184)
- 经济(163140)
- 管理(149787)
- 理学(128159)
- 理学院(126935)
- 管理学(125439)
- 管理学院(124686)
- 研究(122913)
- 中国(100428)
- 财(81674)
- 京(77990)
- 科学(69186)
- 财经(64018)
- 所(61224)
- 农(59169)
- 经(58392)
- 江(56529)
- 中心(56225)
- 研究所(54525)
- 经济学(51838)
- 业大(50443)
- 北京(49515)
- 财经大学(47616)
- 经济学院(46745)
- 农业(46129)
- 州(44452)
- 院(43876)
- 商学(43006)
- 基金
- 项目(239088)
- 科学(191612)
- 基金(178351)
- 研究(176676)
- 家(154122)
- 国家(152863)
- 科学基金(133397)
- 社会(117464)
- 社会科(111724)
- 社会科学(111699)
- 基金项目(93272)
- 省(90991)
- 自然(84166)
- 自然科(82315)
- 自然科学(82297)
- 自然科学基金(80991)
- 教育(79694)
- 划(75686)
- 资助(73122)
- 编号(68506)
- 成果(55864)
- 创(54908)
- 部(54892)
- 重点(53139)
- 创新(50616)
- 发(50245)
- 国家社会(50113)
- 制(49196)
- 教育部(48075)
- 业(47741)
- 期刊
- 济(184858)
- 经济(184858)
- 研究(114007)
- 中国(77391)
- 财(69125)
- 管理(62424)
- 农(54460)
- 学报(52181)
- 科学(51354)
- 大学(41272)
- 融(41135)
- 金融(41135)
- 学学(38982)
- 农业(37061)
- 技术(33947)
- 财经(33668)
- 教育(32488)
- 经济研究(30310)
- 业经(29038)
- 经(29008)
- 问题(23842)
- 业(23522)
- 技术经济(21813)
- 贸(21376)
- 世界(19278)
- 国际(18820)
- 财会(18655)
- 现代(17883)
- 会计(17722)
- 科技(17314)
共检索到576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祖鹏 刘冰洁
选取2010—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了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强化技术积累和提升研发效率促进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行业清洁度、行业层次等维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诱发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为此,提出不断壮大生产性服务市场规模,加快培育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祖鹏 刘冰洁
选取2010—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了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强化技术积累和提升研发效率促进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行业清洁度、行业层次等维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诱发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为此,提出不断壮大生产性服务市场规模,加快培育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孔庆恺 杨蕙馨 付凡
绿色创新是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有力支撑。为考察两业融合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首先从绿色创新意愿、绿色创新能力两视角切入,理论分析两业融合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其次,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我国2011—2020年各地区两业融合水平,并将其与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匹配,实证检验两者关系。研究发现:第一,我国两业融合水平整体偏低,增速平缓,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第二,两业融合显著促进了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考虑内生性后依旧成立。第三,两业融合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存在多种异质性。在绿色创新异质性方面,两业融合对制造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在企业异质性方面,两业融合对非重污染行业企业、非国有企业、南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第四,提高技术整合能力、缓解融资约束是两业融合促进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两条主要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的两业融合类型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先进制造业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融合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最佳,但与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融合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为持续提升制造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原毅军 郭然
本文以产业集聚的技术外部性为切入点,根据200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产业集聚两个方面检验产业集聚影响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显著促进技术创新,而制造业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呈倒"U"型关系,且我国绝大部分省份位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本文进一步将全国样本分为东部、中部、西部省份,检验了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地域差异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行业异质性。其中,东部省份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显著,而中西部省份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中西部省份制造业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表现为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东部省份则表现为抑制作用。这表明,东部省份制造业产业因过度集聚而产生了技术负外部性。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产业集聚 技术创新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光荣 李建标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技术连锁董事具有技术创新偏好,掌握技术社会资本,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但技术连锁董事的技术创新效应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从技术创新动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角度,分析技术连锁董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进而以2012、2011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经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1)技术连锁董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2)技术连锁董事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发挥更大的技术创新作用;(3)独立技术连锁董事的技术创新效应大于执行技术连锁董事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率先考察了技术连锁董事及其技术创新效应,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和连锁董事选聘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晓飞
选取2010—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企业层面考察价值链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价值链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考虑一系列内生问题以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对于出口企业、民营企业、拥有绿色实用型专利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价值链数字化对绿色创新的正向赋能效应更强。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价值链数字化带来的技术扩散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激活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渠道。动态分解结果显示,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提升主要归因于资源再配置,且资源再配置是价值链数字化影响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又一重要渠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晓飞
选取2010—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企业层面考察价值链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价值链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考虑一系列内生问题以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对于出口企业、民营企业、拥有绿色实用型专利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价值链数字化对绿色创新的正向赋能效应更强。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价值链数字化带来的技术扩散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激活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渠道。动态分解结果显示,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提升主要归因于资源再配置,且资源再配置是价值链数字化影响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又一重要渠道。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邱志萍 幸怡
基于2003—2019年108个样本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普通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技术创新效应及其异质性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集聚具有显著正向的技术创新效应,这在替换关键变量、剔除特殊样本、面板分位数估计和克服内生性问题等稳健性检验中始终成立;产业协同集聚的技术创新促进效应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变小,同时在东部和大型城市中最强,而西部和中小型城市则最弱且不显著;产业协同集聚和技术创新存在愈加明显的空间依赖性特征,协同集聚显著促进本地技术创新,但对邻近城市则产生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这在不同权重矩阵下仍成立。因此,应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集聚发展,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积极发挥产业协同集聚的技术创新促进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曾宇飞洋 王一凡 吴宗法
以2015~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制度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实证分析ESG评级分歧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1)ESG评级分歧显著提升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2)影响机制检验表明,ESG评级分歧通过外部压力和内部驱动双重渠道促使企业进行绿色创新。(3)异质性分析显示,对于低融资约束、高内控质量和年长高管团队的企业,ESG评级分歧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提升作用更大。
关键词:
ESG评级分歧 企业绿色创新 战略调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慧芬
商业信用传统上被认为是应对融资约束的非常规手段,对于企业研发创新没有帮助。但是,在我国这样资金供给非完全市场化的金融市场中,创新型企业可能受到资金供给的极大约束,从而不得不求助于商业信用支持企业的研发创新。此时,商业信用对于企业技术创新可能发挥极其关键的推动作用。通过引入前五大供应商占比这一工具变量,发现了与上述推论相吻合的、稳健的经验证据。尤其是那些在行业竞争中处于较高市场地位的企业,商业信用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显著。
关键词:
商业信用 研发创新 市场地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慧芬
商业信用传统上被认为是应对融资约束的非常规手段,对于企业研发创新没有帮助。但是,在我国这样资金供给非完全市场化的金融市场中,创新型企业可能受到资金供给的极大约束,从而不得不求助于商业信用支持企业的研发创新。此时,商业信用对于企业技术创新可能发挥极其关键的推动作用。通过引入前五大供应商占比这一工具变量,发现了与上述推论相吻合的、稳健的经验证据。尤其是那些在行业竞争中处于较高市场地位的企业,商业信用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显著。
关键词:
商业信用 研发创新 市场地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赵沁娜 李航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驱动力,企业如何利用好ESG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是当前热门话题。基于商道融绿首次公布上市公司ESG评级事件的准自然实验,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ESG评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整体上看,ESG评级事件能显著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且该结论在平行趋势检验、动态性检验、内生性讨论以及一系列稳健性分析后仍然成立。同时,ESG评级分值越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也越高,但随着ESG评级分值不确定性程度的提高,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也有所削弱。通过异质性探究发现,ESG评级更能诱发污染行业和处于成长期、衰退期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位于环境规制较强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ESG评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影响的边际效应更大。从机制分析结果来看,ESG评级通过降低代理成本、缓解融资约束以及提高管理层环保意识三条途径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本文拓展了ESG评级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在理论上为第三方评级机构在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实践上为上市公司主动进行ESG评级、投资者利用ESG评级进行决策、政府部门完善ESG评级体系提供了经验依据。
关键词:
ESG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双重差分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晓峰 陈昭锋
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指数,基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实证检验两者协同集聚的演进关系及其各类效应。结果显示:东部沿海地区各省市的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差异较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集聚本身都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同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对彼此都会形成一定的阻力作用,滞后一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对当期制造业集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两者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专业化水平及产业优化升级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尚不明显。据此,提出有效促进产业协同集聚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协同集聚 集聚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任海云 冯根福
大多数中国企业集团没有整体上市,因此,中国资本市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附属集团的上市公司与独立的上市公司并存。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企业集团通常被看作是对外部不完善的制度和市场的替代,那么,附属企业集团是否有利于上市公司技术创新?企业集团对附属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否与企业集团的性质、外部金融及法律等市场环境发展水平有关?采集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企业集团在技术创新中的正面效应发挥不好,附属企业集团尤其是附属民营企业集团,不利于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而且,外部金融和法律环境越差,企业集团对附属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负面作用越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贺梅 王燕梅
基于2011—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借助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这一准自然实验,本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数字贸易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策实施显著扩大制造业的就业规模,同时也促进就业结构升级;政策实施通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优化人力资本供给作用于制造业的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要素密集度、出口行为、所有制性质、产业技术特征和地区资源配置效率的不同都将带来差异化影响;数字贸易进一步促进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研究结论从数字贸易视角丰富了对劳动者收益变动的思考,为以稳就业夯实民生工程提供了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绿色低碳转型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来自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党组织参与治理、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来自我国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数字金融是否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数字技术创新如何驱动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上市公司专利数据的证据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来自230个城市微观企业的证据
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与企业生产率: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证据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一定会提升制造业的生产率吗?——来自微观企业的证据
制造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绿色技术创新的视角
数字服务贸易开放与制造业企业加成率: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化转型与企业绩效——来自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