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88)
2023(14269)
2022(11953)
2021(10679)
2020(8952)
2019(20345)
2018(19820)
2017(38768)
2016(20881)
2015(22663)
2014(22309)
2013(22670)
2012(20929)
2011(18515)
2010(18833)
2009(17409)
2008(17458)
2007(15463)
2006(13665)
2005(12447)
作者
(60439)
(50517)
(50224)
(47733)
(32582)
(24320)
(22946)
(19355)
(19183)
(18094)
(17402)
(17205)
(16147)
(16033)
(15949)
(15612)
(14953)
(14794)
(14552)
(14537)
(12414)
(12341)
(12318)
(11569)
(11269)
(11180)
(11167)
(11057)
(10221)
(10049)
学科
(98323)
经济(98215)
(86318)
(76331)
企业(76331)
管理(72301)
方法(47414)
数学(39184)
数学方法(38888)
(30078)
(29232)
业经(28924)
中国(25131)
农业(21311)
(21156)
财务(21141)
财务管理(21106)
企业财务(20088)
(19946)
贸易(19937)
(19413)
地方(19032)
技术(18706)
(18079)
(15649)
(15160)
理论(15069)
(14880)
(14801)
环境(14692)
机构
学院(303416)
大学(300610)
(132266)
经济(129688)
管理(122703)
理学(106317)
理学院(105190)
管理学(103752)
管理学院(103169)
研究(97946)
中国(76787)
(62483)
(60839)
科学(59086)
(54451)
财经(48927)
(48634)
(46379)
业大(45751)
中心(45174)
(44727)
研究所(43957)
农业(42999)
经济学(41482)
北京(38196)
经济学院(37841)
(36427)
财经大学(36409)
(35539)
(35456)
基金
项目(205792)
科学(165212)
基金(154384)
研究(146361)
(134725)
国家(133599)
科学基金(117199)
社会(98454)
社会科(93745)
社会科学(93719)
基金项目(82119)
(79635)
自然(76210)
自然科(74639)
自然科学(74625)
自然科学基金(73381)
(66296)
教育(65336)
资助(62788)
编号(55872)
(45818)
重点(45580)
(45395)
(43874)
成果(43249)
(42436)
国家社会(42189)
创新(41735)
教育部(39568)
科研(39358)
期刊
(142096)
经济(142096)
研究(86981)
中国(54664)
(49280)
(48936)
管理(47658)
学报(45300)
科学(43417)
大学(34907)
农业(33959)
学学(33297)
(28597)
金融(28597)
技术(25860)
财经(24898)
业经(23993)
经济研究(22711)
(21487)
(21324)
教育(20657)
问题(20634)
技术经济(17548)
(16627)
现代(15554)
统计(15482)
(14767)
商业(14559)
世界(14518)
(13537)
共检索到446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晓峰  
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既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腾出环境容量,也为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系统测度了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2006—2017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转换特征,并就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多种情境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特征及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效果则相对更为明显。较之于绿色技术效率,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和高端化发展更利于绿色技术进步,但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的空间外溢效应方面仍不显著,导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跨行业、跨区域推进城市群绿色发展中的作用也大打折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黎文勇  杨上广  
城市群功能分工是指根据各城市具有的比较优势,赋予其城市主要承担某项或若干项功能的一种分工型式,其通过互补效应、集聚效应、竞争效应和选择效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基于2003-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运用DP功能专业化指数测度长三角城市群功能分工水平,对城市群功能分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功能分工显著促进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城市群功能分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主要通过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等途径传递;与中心(副中心)城市相比,城市群功能分工对外围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大,表明城市群功能分工有助于缩小外围城市与中心(副中心)城市的生产率差距,进而推动城市群平衡充分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素庸  汪传旭  任阳军  
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07~2016年的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时间惯性"及"空间溢出"效应;在控制了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规制、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后,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不仅对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积极影响,而且对相邻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有利于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对相邻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冬营  吴星妍  顾嘉榕  许玲燕  王慧敏  
在工业绿色转型的背景下,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工业企业2009—2018年面板数据,利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城市群内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空间和规模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偏低,但呈上升趋势。同时,城市群工业绿色发展不平衡加剧,各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呈先降低再扩大趋势。利用扩展的STIRPAT模型分析城市群内部影响工业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结果显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技术创新水平、产业结构、FDI、禀赋结构以及环境规制则具有抑制作用。最后,提出通过促进绿色技术进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提高FDI质量以及健全和完善环境规制体系来实现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福象  曹璐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互动关系出发,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机制,并以长三角16个核心城市为例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现状及其耦合悖论进行了理论解析和实证检验。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有,第一,在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生产体系中,长三角以代工方式参与国际分工的模式,客观上导致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存在着非同步性;第二,长期以来长三角过度依赖加工贸易方式参与国际分工体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程度,原因是跨国公司在对外投资时往往倾向于自带服务,生产性服务外化程度较低,长三角这种低端嵌入的外向经济模式,严重抑制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空间集聚;第三,信息技术对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的驱...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书友  李建姝  
基于科技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机理,以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SBM-GML模型测算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科技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服务业集聚能够有效促进当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科技服务业集聚水平每提高1%,GTFP就会增长0.104%;相邻地区科技服务业集聚对本地区GTFP的提升有着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若忽略这种影响,则会大大降低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城市GTFP影响的提升作用。最后,为发挥科技服务业集聚对GTFP的促进作用,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体欣  倪志兴  许瑞琦  
本文基于2003-2016年我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适度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助于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当集聚水平超过一定阈值之后,进一步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反而会降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二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改善劳动力与资本错配的渠道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三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市场化与城市规模的门槛效应,市场化水平越高、城市规模越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促进效应愈加明显。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应进一步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适度集聚,充分发挥其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同时优化创新环境,加强区域间人才、知识、技术交流合作,健全市场要素流动体制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绪华  陈默  
以2004—2017年中国内地261个城市数据为例,运用非线性门槛模型与动态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分别基于协调、非协调与空间溢出情境,对制造业集聚布局与城市化发展协同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行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虽然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双轮驱动更能助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当城市化水平超过0.424 1、制造业集聚度小于0.706 7或超过1.291 1时,非协调协同驱动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激励机制便会失灵。全样本动态空间效应分解表明,短期内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互动能够为整体地区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创造机遇。但长期来看,地区间要素流动和重组将引致绿色先行城市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协同稳态微妙失衡,从而导致期望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路径中断。异质性城市动态空间效应分解表明,当前绿色极点仍集中在新一线、一线与二线城市,三线、四线与五线城市的绿色极化效应尚不显著,区域间绿色回流与溢出效应尚不明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瑞雪  司孟慧  张汉飞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探究金融集聚效应与区域工业绿色经济高效率发展的关系,对建立绿色高效工业体系、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选取2005—2019年长三角地区16个主要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及行业异质性。结果发现:金融集聚对长三角地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保险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正相关关系,而银行业、证券业集聚水平较低和过高都会制约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集聚都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门槛效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芳  汤然  
选用2008—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中27座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数据作为衡量城市雾霾水平的代理指标,以区位熵指数作为衡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雾霾污染具有抑制作用,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与规模经济效应抑制城市的雾霾污染。研究还发现邻近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本地区的雾霾污染具有抑制作用,这说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调节产业行政壁垒改善邻近地区的雾霾污染。由此得出建议:第一,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推动制造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二,政府应加强环境规制力度,同时在政策上引导企业实现绿色技术创新;第三,雾霾治理上应该形成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各地区间协调配合形成治霾合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田时中  胡福龙  
文章基于2008—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41个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税收总量和税制结构双重视角,构建面板Tobit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横向税收竞争、官员更替对长三角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多重影响。结果表明:从税收总量看,横向税收竞争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税制结构来看,增值税竞争和企业所得税竞争均显著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调节效应检验显示,官员更替能够显著增强横向税收竞争对长三角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而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政府公共支出规模的扩大,弱化了横向税收竞争对长三角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施卫东  高雅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2004-2010年长三角16个中心城市金融服务业集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的历年均值的变动情况,并从城市层面进行了市际差异的分析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看,在分析期间长三角金融服务业集聚历年TFP增长率均为正,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TFP增长的速度则呈现下降的趋势,技术进步是金融业TFP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技术效率的变化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TFP的增长。长三角金融服务业集聚TFP变化与技术进步呈正相关,而与技术效率变化呈负相关,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下降并存。长三角金融服务业集聚技术效率的变化是纯技术效率变化与规模效率变化双重作用下的结果,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志彬  
在城市化进入快速通道和服务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是我国实现产业深度融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本文利用2003-2014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对京津冀、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等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行测度,并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对其驱动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路径存在差异。因此,要基于现实经济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以城市群为主要空间载体,选择针对性政策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志彬  
在城市化进入快速通道和服务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是我国实现产业深度融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本文利用2003-2014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对京津冀、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等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行测度,并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对其驱动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路径存在差异。因此,要基于现实经济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以城市群为主要空间载体,选择针对性政策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明  唐乐  
本文针对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展开研究。文章构建了评价体系,分别测算了2011-2019年珠江三角洲9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与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呈现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