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96)
- 2023(14046)
- 2022(11531)
- 2021(10192)
- 2020(8587)
- 2019(19164)
- 2018(18612)
- 2017(36322)
- 2016(18899)
- 2015(20734)
- 2014(20543)
- 2013(20868)
- 2012(19341)
- 2011(17259)
- 2010(17728)
- 2009(16569)
- 2008(16322)
- 2007(14765)
- 2006(13287)
- 2005(12537)
- 学科
- 济(109237)
- 经济(109143)
- 业(84343)
- 企(75456)
- 企业(75456)
- 管理(70612)
- 方法(41564)
- 数学(32995)
- 数学方法(32796)
- 业经(30501)
- 财(28818)
- 农(27971)
- 中国(22761)
- 地方(22557)
- 技术(21422)
- 农业(20931)
- 务(19772)
- 财务(19753)
- 财务管理(19733)
- 贸(19344)
- 贸易(19333)
- 易(18804)
- 企业财务(18732)
- 制(18334)
- 学(16457)
- 和(15769)
- 策(15275)
- 划(15103)
- 理论(14669)
- 体(14568)
- 机构
- 学院(287537)
- 大学(282562)
- 济(137915)
- 经济(135483)
- 管理(114516)
- 理学(98127)
- 理学院(97128)
- 研究(96982)
- 管理学(95984)
- 管理学院(95424)
- 中国(75982)
- 财(61120)
- 京(58319)
- 科学(56214)
- 所(49081)
- 财经(48608)
- 农(48258)
- 江(44454)
- 经(44214)
- 研究所(44081)
- 经济学(43834)
- 中心(43537)
- 业大(39898)
- 经济学院(39483)
- 农业(37685)
- 北京(36257)
- 财经大学(35779)
- 州(34567)
- 院(34440)
- 商学(33158)
- 基金
- 项目(186528)
- 科学(149754)
- 基金(139736)
- 研究(134704)
- 家(121761)
- 国家(120755)
- 科学基金(105584)
- 社会(92063)
- 社会科(87725)
- 社会科学(87704)
- 基金项目(73726)
- 省(72249)
- 自然(66658)
- 自然科(65269)
- 自然科学(65255)
- 自然科学基金(64184)
- 划(58751)
- 教育(58364)
- 资助(56241)
- 编号(50956)
- 创(41865)
- 重点(41384)
- 部(41381)
- 发(41219)
- 业(40081)
- 国家社会(40054)
- 成果(39313)
- 创新(38477)
- 教育部(35782)
- 人文(35748)
- 期刊
- 济(159371)
- 经济(159371)
- 研究(87746)
- 中国(53812)
- 财(50473)
- 管理(48578)
- 农(44561)
- 学报(40095)
- 科学(39623)
- 大学(31065)
- 农业(30863)
- 学学(29861)
- 技术(27680)
- 经济研究(26862)
- 融(26541)
- 金融(26541)
- 财经(25891)
- 业经(24688)
- 经(22575)
- 问题(20582)
- 技术经济(19593)
- 业(19268)
- 贸(17990)
- 教育(16737)
- 世界(16221)
- 国际(15124)
- 现代(15069)
- 统计(14848)
- 商业(14236)
- 策(14060)
共检索到442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峰 王琢卓 阳立高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的框架下构建理论、计量模型及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可得性测度,运用2003~2011年城市面板数据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技术溢出作用,且其有效空间作用范围为100公里;有效距离范围内城市间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东向西依次递增,而多样化集聚的作用由东向西依次递减。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不同分位点的技术溢出效应亦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经济增长分位数增加,有效空间范围内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呈先增后减的倒U型发展趋势,而多样化集聚的作用不断增强。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文丰安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已转向质量型经济增长。基于外部性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着手,运用全国2003—2016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经济的质量型增长受制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但当考虑人力资本、城市经济发达程度和政府干预行为等因素的影响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抑制作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且区域差异、城市规模和行业特征等约束条件的不同会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于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效果。此外,从集聚外部性视角来看,MAR外部性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积极影响相对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琰如 秦广科
本文使用2004-2016年沿海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测算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城市间溢出效应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沿海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三大城市群的空间分布高于周边地区,且沿海地区二者均值在研究时期内有所上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于本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各地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能够通过生产过程中的关联、协作以及地方政府间政策的竞争而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促进临近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蔡伟宏 李惠娟
利用2005—2010年中国284个地级及其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充分考察专业化经济、多样化经济、城市规模、城市间空间相互作用和距离等因素,深入探讨空间技术溢出与中国城市服务业增长效率的关系。研究结论显示:邻近地级市之间服务业存在显著的空间技术外溢效应,对生活服务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高于对生产服务业生产效率的作用。专业化水平对生活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拉动作用较大。多样化水平对生产服务业生产效率的不利影响较小。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在90~140千米范围内最显著,最大的技术溢出范围为220千米。
关键词:
空间 技术溢出 服务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任阳军 何彦 李伯棠 李天骄
基于中国23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环境污染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不仅对本市环境污染产生抑制作用,而且对相邻城市环境污染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且长期影响大于短期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在短期和长期均显著降低本市的环境污染,对相邻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则不显著。进一步分行业研究发现,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均显著加剧了本市或相邻城市的环境污染;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显著抑制了本市和相邻城市的环境污染;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对本市和相邻城市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仅有长期效应而无短期影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集聚对本市和相邻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均不显著。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吉亚辉 甘丽娟
本文选取2003~201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运用空间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为突出。因此,各地区应注重加强与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经济互助,以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同时应该提高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尤其是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多个产业间的共同集聚,充分发挥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丽萍
应用生产函数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2009—2011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各经济指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在省域上呈现出较强的经济资源竞争关系,在空间溢出效应方面,商务业与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溢出效应显著,而信息业有较弱的负向溢出效应。政府应关注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各项影响,加大知识创新以提升该行业效率,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经济溢出的转化能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应用领域以及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梅琳 从静
本文基于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线性面板数据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对经济水平与产业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经济水平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而省域间产业升级进程表现出先扩散后集聚的现象;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水平与产业升级均表现出显著的线性促进作用,其对经济水平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经济水平与产业升级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特征,邻近省份经济水平的提升与产业升级过程存在协同发展关系;同时,邻近地区社会环境的改善对经济水平与产业升级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性;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经济水平与产业升级的影响也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特征。文章指出,要强化发达地区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过程中的战略地位,同时鼓励欠发达地区发展具有资源禀赋的服务行业,以进一步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经济溢出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沛余 葛幼松
基于长江经济带2006—2015年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显著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但过度集聚会对周边地区经济产生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有效促进东、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时在东、西部地区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中、西部的本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在中部地区存在负面空间溢出效应。此外,人力资本投资、基础设施改善以及外商直接投资也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素庸 汪传旭 任阳军
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07~2016年的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时间惯性"及"空间溢出"效应;在控制了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规制、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后,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不仅对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积极影响,而且对相邻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有利于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对相邻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勇辉 沈波澜 林森
本文使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测度模型,绘制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及城市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化趋势图,检验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创新的空间关联性,采用空间杜宾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得到如下结果:①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程度以及技术创新水平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与非均衡性,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②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并通过空间关联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也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多样化集聚不利于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发展,也对其邻近城市创新存在负向空间溢出。③从地理区位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内陆城市技术创新进步,而多样化集聚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产生了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经济发展地区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经济发达城市创新发展,但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发达城市创新产生了明显抑制作用。上述研究对于城市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自身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推动城市群跨地域创新活动开展,进而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书瀚 于化龙
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通过形成规模经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引领城市科技创新等,有效推动了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并促进了城市集聚扩散功能的发挥。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高度集聚已经成为全球中心城市的重要特征。为适应中心城市特征的变化,同时真实地反映出经济全球化时代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的规律性趋势,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对中心城市等级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工具对不同等级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估算。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等级中心城市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遵循从全国性中心城市向地区性中心城市依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曾艺 韩峰 刘俊峰
研究目标: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运用空间杜宾(SDM)模型对2003~2015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显著提升了本地区经济增长质量,但对邻近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却产生了抑制作用,且该影响效果因生产性服务行业和城市规模等级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研究创新:从动能转换、结构升级、增长效率、节能减排、成果分享等方面系统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制及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质量测度指标,并从行业及城市规模异质性视角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直接效应和空间外溢效应。研究价值:为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动城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琢卓 韩峰
本文从马歇尔、雅各布斯外部性及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运用面板协整和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探讨了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及其产业规模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均能直接地显著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专业化的作用更为突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是促进不同厂商之间技术外溢、进而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多样化的间接影响却不显著;湖南省制造业发展中的相对滞后性不利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从而导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规模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推进各城市生产性服务功能的专业化经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是较为理想的政策安排。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专业化 多样化 新经济地理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侯淑霞 王雪瑞
本文利用中国2010、2011年截面数据,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空间集聚理论,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内生经济增长的空间联立模型,实证检验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内生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都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与异质性,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内生关系,但尚未产生拥挤效应。因此,加强省际合作、共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协调区域发展、合理布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优化经济增长、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等应成为中国经济规划的合理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