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90)
- 2023(20735)
- 2022(17830)
- 2021(16286)
- 2020(14058)
- 2019(32223)
- 2018(31948)
- 2017(61708)
- 2016(33747)
- 2015(38177)
- 2014(38136)
- 2013(38083)
- 2012(35187)
- 2011(31707)
- 2010(31950)
- 2009(29963)
- 2008(30139)
- 2007(27100)
- 2006(23871)
- 2005(21620)
- 学科
- 济(139170)
- 经济(138980)
- 业(113059)
- 管理(108924)
- 企(97963)
- 企业(97963)
- 方法(64746)
- 数学(53727)
- 数学方法(53053)
- 财(43801)
- 农(41327)
- 业经(36542)
- 中国(35387)
- 制(31161)
- 学(29531)
- 务(28930)
- 财务(28840)
- 财务管理(28780)
- 农业(27997)
- 贸(27441)
- 贸易(27429)
- 企业财务(27313)
- 易(26701)
- 地方(25814)
- 理论(24279)
- 技术(23970)
- 和(23444)
- 银(22181)
- 银行(22108)
- 体(21317)
- 机构
- 大学(493245)
- 学院(492024)
- 济(198029)
- 经济(193681)
- 管理(192794)
- 理学(165728)
- 研究(164136)
- 理学院(163889)
- 管理学(160985)
- 管理学院(160085)
- 中国(125267)
- 京(105510)
- 科学(102621)
- 财(95800)
- 农(88005)
- 所(84484)
- 研究所(76465)
- 业大(75757)
- 财经(75478)
- 江(75141)
- 中心(74819)
- 农业(69235)
- 经(68490)
- 北京(66503)
- 范(62330)
- 师范(61699)
- 经济学(59852)
- 州(59703)
- 院(59045)
- 财经大学(55848)
- 基金
- 项目(327137)
- 科学(256680)
- 基金(238001)
- 研究(235941)
- 家(208748)
- 国家(206868)
- 科学基金(176995)
- 社会(148615)
- 社会科(140776)
- 社会科学(140737)
- 省(127692)
- 基金项目(125462)
- 自然(116310)
- 自然科(113592)
- 自然科学(113562)
- 自然科学基金(111580)
- 教育(107776)
- 划(107048)
- 资助(98933)
- 编号(95454)
- 成果(78152)
- 重点(73063)
- 部(72224)
- 发(68749)
- 创(68436)
- 课题(65396)
- 创新(63603)
- 科研(63102)
- 教育部(61473)
- 国家社会(61224)
- 期刊
- 济(220926)
- 经济(220926)
- 研究(144618)
- 中国(96290)
- 学报(81720)
- 农(80840)
- 财(77365)
- 科学(73391)
- 管理(72793)
- 大学(61490)
- 学学(57867)
- 农业(55095)
- 教育(50106)
- 融(44356)
- 金融(44356)
- 技术(42630)
- 财经(37718)
- 业经(36478)
- 经济研究(34417)
- 经(32335)
- 业(31076)
- 问题(28969)
- 图书(26549)
- 技术经济(25626)
- 版(24472)
- 贸(23445)
- 科技(23070)
- 理论(22962)
- 统计(22922)
- 现代(22422)
共检索到735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文 李云鹤
本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对OECD国家1989~2008年间面板数据分析,得到生产性服务的质量因素可以显著解释无效率项,而数量因素则不能,且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产出增长的贡献度比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所估计的值高12%~13%。得出结论为: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的溢出效应由技术、知识密集度代表的质量因素和劳动占比代表的数量因素共同影响。故产业政策的制定需促进生产性服务质与量共同发展。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菲 周钰玲 刘艳敏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薄弱、资源利用率低等困局。打破困局,需要深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行业的影响途径。基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内在机理分析,运用2004-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与空间计量分析法,引入生产成本和创新能力两个中介变量,实证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不仅能直接促进本地区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提高,还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创新能力,间接促进制造业企业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并且能促进周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菲 周钰玲 刘艳敏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薄弱、资源利用率低等困局。打破困局,需要深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行业的影响途径。基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内在机理分析,运用2004-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与空间计量分析法,引入生产成本和创新能力两个中介变量,实证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不仅能直接促进本地区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提高,还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创新能力,间接促进制造业企业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并且能促进周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菲 周钰玲 刘艳敏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薄弱、资源利用率低等困局。打破困局,需要深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行业的影响途径。基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内在机理分析,运用2004-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与空间计量分析法,引入生产成本和创新能力两个中介变量,实证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不仅能直接促进本地区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提高,还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创新能力,间接促进制造业企业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并且能促进周边地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技术效率的效果显著。因此,应充分重视激励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增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如庆 时媛 刘国晖
本文首先采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然后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FDI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结论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从溢出渠道看,技术效率效应大于技术进步效应。与制造业FDI相比,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较大,且制造业FDI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渠道来提升制造业生产率的,二者溢出渠道不同。提升制造业生产率的动力因素呈现地区分化特征,中东部地区主要有生产性服务业FDI、R&D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等,而西部地区主要依靠人均资本存量、制造业FDI和贸易开放等,这具有一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靳光涛 唐荣 黄抒田
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化和集聚化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本文基于集聚经济理论,结合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特性,从知识溢出视角阐述了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于制造业升级的内在机理,并综合运用微观企业数据和宏观城市数据经验分析了二者间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仅能直接推进制造业升级,还能通过内含的知识溢出效应间接推进制造业升级,上述结论在大中型城市样本和高技术制造业样本更明显;(2)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具有倒U型的动态非线性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各地政府加强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同时,应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策略,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和集聚政策的动态化调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子真 雷振丹 李晶仪
产业协同集聚是区域创新的源泉,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路径之一。随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逐步提高,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的空间外部性也逐步显现。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协同集聚有助于本地区创新,但对邻近地区创新的影响呈现"先抑后扬"。其中,支持性生产服务-制造业协同集聚有助于提高本地区和邻近地区创新水平,其空间溢出效果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步衰减。基础性生产服务-制造业协同集聚对本地区创新水平的影响不显著,会对邻近地区创新产生"虹吸效应"。生产性服务业不同细分行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呈现差异性,当空间距离达到750km时,均呈现正向空间溢出。因此,产业协同集聚是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现实需求,不仅需要差别化和精细化管理,还需完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提高信息传递速率,推动产业间多样化协同。
关键词:
协同集聚 空间溢出 区域创新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自然
采用非中性技术进步超越随机前沿模型,对中国29个省市1993—2004年生产性服务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在1994—2004年间年均增长7.05%,其中技术进步率为6.04%,技术效率改善了1.01%。技术进步对TFP增长起主要作用,技术效率变化则对TFP增长起着补充作用。TFP增长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贡献逐年降低,且东、中和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TFP增长不均衡,但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收敛性,这对决策者在如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增长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郑少智 李敏
本文基于广东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根据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互动理论和二者的作用机理,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等指标,分析了两个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并且利用OLS回归对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本文分析的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有正向支持作用,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的拉动作用显著,而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效应相较而言比较薄弱。要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升级,必须要努力挖掘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广阔的贡献空间。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关联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丹 陈冰
从理论上探讨了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外溢效应的外部影响机制,并提出研究假设。构建计量模型,利用1998—2012年福建省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检验了政策环境、城镇化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在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外溢效应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4个外部因素均能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外溢效应,其中政策环境和技术创新能力对金融业和科技服务业的外溢效应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城镇化水平对物流业和金融业的外溢效应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信息化水平对物流业外溢效应的增强作用最为显著。指出:当前应进一步改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外溢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封思贤 徐月
在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相互关系时,现有文献集中在整体性分析上,分析的对象也大多是一个国家。本文尝试以一个区域为例,重点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相互关系进行结构性分析。结果显示人才流、资金流、知识和信息流、物流等不同类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程度也明显不同。因此,只有以制造业为基础并与制造业联动,有针对性地推行各种类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济政策才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结构分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宣烨
本文利用2003—2009年247个城市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制造业效率的空间外溢效应。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不仅能够提升本地区制造业效率,且能够通过空间外溢效应提升周边地区制造业效率,空间外溢系数达到了0.864。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会通过竞争效应、专业化效应以及外部性等途径降低制造业交易成本,进而提高制造业效率。鉴于此,政府应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突破影响空间外溢效应区域边界的自然条件和制度约束,加大人力资本、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积累和投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空间溢出效应的有效发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奕辰 栾维新
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完全需求系数进行量化,实证分析1995—2011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互动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这17年间中国制造业对自身的完全需求提高了34.16%,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完全需求提高了45.50%;制造业对自身的需求挤占了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其中对基础型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有所下降,表明制造业基础型服务成本在不断降低;对驱动型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大幅增加,表明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产业互动升级的轨道。今后还应加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与集聚水平,重点推进驱动型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跨界融合,高度关注先进知识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的积累。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黄莉芳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力量,本文根据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资料剖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历程,对制造业的产业联动关系和价值创造能力的变化特点,并就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产业关联关系进行了对比。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较差的现状,提出结合行业特性和经济发展模式,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发力共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深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契合度。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楚明钦
本文以1997、2002、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分别对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出比重、增加值率、装备制造业中生产性服务投入程度、生产性服务业被装备制造业需求的程度、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总体还很低,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在下降,而装备制造业比重在上升,但增加值率在大幅下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靠物质性投入并大幅上升,生产性服务投入严重不足并大幅度下降;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中间需求率很低,但是对研究与实验发展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中间需求增长很快,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的中间需求率大幅下降。装备制造业具有很强的前向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前向溢出效应对中国制造业TFP的影响——基于制造业行业要素密集度差异的角度
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融合程度的国际比较——基于OECD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水平及效应——来自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验证据
制造业就业与服务业就业的交互乘数及空间溢出效应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机理、区位及研究方法
生产性服务业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空间计量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外溢效应及其衰减边界——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机制与经验——来自230个城市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高铁效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内生与关联效应——基于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