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39)
- 2023(18320)
- 2022(15580)
- 2021(14300)
- 2020(12123)
- 2019(27555)
- 2018(27234)
- 2017(53166)
- 2016(28446)
- 2015(31576)
- 2014(31131)
- 2013(30948)
- 2012(28076)
- 2011(24856)
- 2010(24667)
- 2009(22665)
- 2008(22279)
- 2007(19358)
- 2006(16717)
- 2005(14496)
- 学科
- 济(118571)
- 经济(118446)
- 业(102698)
- 管理(93079)
- 企(90479)
- 企业(90479)
- 方法(55731)
- 数学(45696)
- 数学方法(45114)
- 农(35263)
- 业经(34952)
- 财(34202)
- 中国(28177)
- 农业(24850)
- 务(24710)
- 财务(24638)
- 财务管理(24605)
- 企业财务(23357)
- 技术(22816)
- 地方(22510)
- 学(21950)
- 制(21790)
- 理论(21189)
- 贸(20430)
- 贸易(20421)
- 和(20377)
- 易(19842)
- 划(18477)
- 环境(17348)
- 策(17271)
- 机构
- 学院(402595)
- 大学(399082)
- 管理(166465)
- 济(163609)
- 经济(160266)
- 理学(144737)
- 理学院(143273)
- 管理学(140901)
- 管理学院(140158)
- 研究(126628)
- 中国(95630)
- 京(83440)
- 科学(78472)
- 财(73919)
- 农(66387)
- 所(61889)
- 业大(60576)
- 财经(60130)
- 中心(58524)
- 江(58343)
- 研究所(56501)
- 经(54858)
- 农业(52135)
- 北京(51614)
- 范(49837)
- 师范(49371)
- 经济学(48968)
- 州(47241)
- 院(46412)
- 财经大学(44840)
- 基金
- 项目(279585)
- 科学(221847)
- 基金(204745)
- 研究(204479)
- 家(177734)
- 国家(176208)
- 科学基金(153679)
- 社会(130745)
- 社会科(124050)
- 社会科学(124020)
- 省(109583)
- 基金项目(108835)
- 自然(100274)
- 自然科(98024)
- 自然科学(98000)
- 自然科学基金(96266)
- 教育(92733)
- 划(90959)
- 资助(83595)
- 编号(82799)
- 成果(65044)
- 重点(61653)
- 部(61380)
- 创(60067)
- 发(59673)
- 创新(55554)
- 课题(55434)
- 国家社会(54122)
- 科研(53431)
- 教育部(52893)
- 期刊
- 济(176062)
- 经济(176062)
- 研究(112257)
- 中国(69599)
- 管理(63656)
- 农(60545)
- 学报(60415)
- 财(58535)
- 科学(57093)
- 大学(46728)
- 学学(44242)
- 农业(42436)
- 教育(37914)
- 技术(36733)
- 业经(31800)
- 融(31496)
- 金融(31496)
- 财经(29164)
- 经济研究(27654)
- 经(25143)
- 业(24097)
- 问题(23036)
- 技术经济(21526)
- 图书(20976)
- 科技(19470)
- 现代(19322)
- 商业(19053)
- 版(18464)
- 理论(18409)
- 统计(17679)
共检索到5729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贾勇 李冬姝 田也壮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基于产业互动的视角,以制造业的发展为线索,将生产性服务业的演化分为萌芽期、雏形期、剥离/独立期和产业化期4个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演化历程表明,制造业的水平决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同样,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也体现制造业的成熟度。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产业互动 演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政 刘勇 王钦
在现代分工条件下,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日趋紧密并互相促进。本文使用经济分析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后,以国际经验的归纳和比较为基础,全面解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最后,从消除进入壁垒、强化分工优势、促进产业关联、推动服务业创新、优化产业布局和加强区域协调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途径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互动 战略选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琳
集群式发展是生产性服务业成长的方式之一。本文首先运用实证分析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然后指出基于产业互动关系,生产性服务业根据其与制造业分工模式的不同在集群区位选择、集群规模和集群演进等方面的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指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集群 产业互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钱龙
利用投入产出法和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与服务业生产率的双向互动机制,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服务业生产率两者呈现非对称的双向互动效应,且需求拉动作用大于供给推动作用;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相对中西部地区互动程度更明显;从行业异质性考察,两者互动的作用局限在传统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服务业生产率的互动效果较弱,产业内互动发展层次低和结构低端等问题比较突出。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率 产业互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耀光 吴雁军
本文通过应用产业完全消耗系数、诱发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分析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效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并对各产业部门进行分类。研究发现,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上升,同时存在个别生产性服务业部门"低附加值、高带动能力"等问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路红艳
本文根据生产性服务业的地理分布特征和其与制造业的关联特性,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制造业主导的生态群落集群和虚拟集群模式,提出要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空间虚拟网络的创造,大力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集群模式,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集群中的创新、专业化分工、环境优化等方面的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梁昊光 叶大华
生产性服务业是全球现代产业转型的主导方向,也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流模式。在深入分析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偏离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指出为了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北京市应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云计算、新型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设计服务业等产业门类。
关键词:
北京 生产性服务业 就业 产业选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晖 邹慧敏 单凤玲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大量的外商投资涌入中国,提高外资利用质量使之更好服务于区域竞争力的提高成为研究热点。而生产性服务业以其高聚集、高成长、高辐射的特点迅速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产业互动和系统观的研究视角,构建系统科学的外商投资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的三维研究框架,通过中国22个省市的相关数据,采用多元回归等实证方法分析和验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而为我国外商投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乃至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秦远建 韩周 葛鑫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揭示生产性服务业与科技服务业的互动关系,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搜集数据,运用DPS9.5版本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二者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本文旨在为我国如何促进科技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并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关键词:
生产型服务业 科技服务业 互动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富
文章基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视角,通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从1993年以来呈现波动状态,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物流业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的影响最大,科技、电信和现代商贸业其次,金融业影响最小,分析也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非均衡、与制造业融合不深以及生产性服务业高端人才缺乏等问题进一步影响了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为此应大力推进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密切融合,消除生产性服务业进入壁垒,完
[期刊] 预测
[作者]
曲绍卫 夏远 姚毅
本文选取2010~2017年我国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并基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构建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影响的理论模型。以产业互动视角作为实证研究的切入点,利用理论模型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论得出:首先,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彼此间都具有促进作用;其次,由于中国制造业发展阶段的局限性,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不能很好地推动制造业转型;最后,区域金融发展和政府干预能够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但政府干预却会阻碍制造业转型升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从行业转型、人才培养、金融支持、政府调控这四个视角给予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童磊 荣亚飞
为廓清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外部性(专业化外部性、多样化外部性)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不同协同集聚外部性存在差异,专业化外部性较多样化外部性更能促进产业升级,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机制;多样化外部性与产业升级表现为促进和抑制并存的交互作用,短期内虽表现为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抑制作用会逐渐显现;协同集聚外部性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具有区域异质性,专业化外部性与产业升级仅在东部地区表现为促进和抑制并存的交互关系,多样化外部性与产业升级在东西部地区表现为相互促进的交互关系,中部地区协同集聚与产业升级之间尚未形成良性互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慧敏 刘乃全
文章通过对区域内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效率均衡分析,理论上界定与论证了生产要素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流动性配置的纠偏方向与均衡标准;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企业层面数据,结合统计年鉴生产性服务业的同期宏观数据,分区域分行业实证研究发现:东西部区域普遍都存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规模不经济现象、互动效率较低、中部整体投资效率较高,存在较好的互动效果;东部机械制造业、轻工业、化工业、材料业四个行业的市场扭曲程都低于中西部区域;中部区域的机械制造业市场扭曲程度高于东部和西部,轻工业、化工业、材料业的市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晓鹏
本文通过对新古典经济学生产函数的拓展分析,提出了划分生产性服务业的具体分类标准,结合我国第三产业统计分类内容,重新聚合了体现为"人流"、"资金流"、"知识流"、"信息流"、"物流"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具体统计范围。在此基础上,运用替代性数据测算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总量与结构特征;最后,从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优化角度,区分了外生生产性服务业和内生生产性服务业,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内生性 外生性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胡艳 朱文霞
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作用划分为集聚效应和与其他产业的协同集聚效应,利用中国252个城市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重点探索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增长和工业利润率提高的作用。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效应明显,对于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与其他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效应在现阶段经济增长的作用未能显现。针对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效应,提出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产业协同 集聚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