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91)
2023(13880)
2022(11531)
2021(10300)
2020(8808)
2019(19646)
2018(19333)
2017(38057)
2016(20449)
2015(22603)
2014(22422)
2013(22373)
2012(20614)
2011(18376)
2010(18813)
2009(17784)
2008(17979)
2007(16484)
2006(14675)
2005(13739)
作者
(59057)
(49599)
(49184)
(46769)
(31651)
(23454)
(22447)
(18959)
(18543)
(18041)
(16979)
(16371)
(16112)
(15946)
(15645)
(15077)
(14711)
(14589)
(14456)
(13905)
(12458)
(12248)
(12044)
(11253)
(11161)
(11141)
(11038)
(10853)
(10064)
(9755)
学科
(92629)
(90365)
经济(90237)
(84003)
企业(84003)
管理(80451)
方法(36353)
业经(31815)
(31764)
(28737)
数学(27422)
数学方法(27180)
(24458)
(22935)
财务(22902)
财务管理(22869)
中国(22041)
企业财务(21761)
农业(20617)
技术(20202)
(17547)
地方(16808)
(16319)
(16188)
(15674)
(15664)
贸易(15653)
理论(15604)
(15235)
体制(15064)
机构
学院(301733)
大学(296342)
(130387)
经济(127784)
管理(122067)
理学(104509)
理学院(103477)
管理学(102178)
管理学院(101590)
研究(97267)
中国(76999)
(63786)
(61605)
科学(56126)
(50585)
财经(49672)
(48561)
(47758)
(44898)
中心(44240)
研究所(43290)
业大(42257)
农业(39414)
经济学(39122)
北京(38406)
(37476)
财经大学(36522)
经济学院(35245)
(35068)
商学(34583)
基金
项目(193978)
科学(155486)
研究(144061)
基金(143101)
(123230)
国家(122147)
科学基金(106977)
社会(94828)
社会科(90048)
社会科学(90027)
(76637)
基金项目(75287)
自然(67854)
自然科(66299)
自然科学(66282)
自然科学基金(65262)
教育(64160)
(62570)
资助(57694)
编号(57234)
成果(46266)
(43774)
(43244)
重点(43173)
(42400)
(41718)
(41414)
创新(40047)
国家社会(39452)
课题(39220)
期刊
(152909)
经济(152909)
研究(89167)
中国(60986)
(53680)
管理(51987)
(48058)
学报(41588)
科学(41462)
大学(32931)
农业(32715)
学学(31303)
(30158)
金融(30158)
业经(27354)
技术(27119)
财经(25804)
教育(25125)
经济研究(23711)
(22365)
问题(19767)
(19593)
技术经济(17401)
现代(15813)
(15581)
商业(15217)
财会(14745)
世界(14738)
科技(13716)
(13575)
共检索到461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宋则  路红艳  依绍华  马志刚  常东亮  王水平  李蕊  孙开钊  
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的中间投入,不仅是一个"产业",还是一种经济调节的"机制",是针对服务对象即农业、工业和消费的调节、引领机制。在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市场调节产业结构,不是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服务业、借助生产性服务业的功能来具体实现的。我们应创建有利于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深度参与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调节机制,促进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与优化升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林民书  杨治国  
鼓励和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却不尽人意。改革开放初期的"六五"、"七五"期间,我国服务业是以15.2%和9.4%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发展,分别快于整个国民经济4.5与1.5个百分点,但"八五"以来,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没有出现预期的普遍高于第一、二产业的情况,而是比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低1.3个百分点,比工业增长速度低5个百分点。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余奕杉  高兴民  
以我国283个城市为样本,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维度,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与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计量模型,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不同集聚模式对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在不同规模等级城市间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大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而多样化集聚仅在Ⅰ型大城市、超大及特大城市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促进效应。分行业而言,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在Ⅱ型、Ⅰ型大城市的专业化集聚和在超大特大城市的多样化集聚,能同时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小城市的专业化集聚能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但抑制产业结构合理化;在Ⅱ型大城市的多样化集聚有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在Ⅰ型大城市、超大及特大城市的多样化集聚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但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不显著。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国发[2014]2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近年来陆续出台了家庭、养老、健康、文化创意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服务供给规模和质量水平明显提高。与此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亟待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涉及农业、工业等产业的多个环节,具有专业性强、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叶秀琪  
所谓生产性服务业外包,是指从制造业领域可以独立或分离出的服务业,将其全部或部分非核心业务委托于其他专业性企业完成的外包方式。扩大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外包,有利于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业的效率与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影响,进而探析了当前我国承接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中面临的问题。最后基于问题,提出了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路红艳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结构的调整过多地依赖政府主导的行政化手段,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具有调节产业结构的天然功能,对于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品牌培育、技术创新、过剩产能调节等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应把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作为制造业结构调整的一种市场化途径,促进制造业市场化转型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景兵  顾振洋  
“双碳”目标下,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为切入点,基于2006—2019年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考察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倒逼效应。研究发现:(1)在进行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促进本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转型,对邻近地区具有显著的“示范带动”效应,其中深圳、北京、上海3个试点的高级化转型效应明显,而湖北则合理化转型效应较强;(2)通过对其机制检验发现,产业协同集聚可以放大碳排放权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其影响最大,同时可以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这条路径来实现产业高级化转型;(3)进一步研究发现,为更好发挥政策的效果,政府的行政干预能够有效弥补碳市场机制薄弱等问题,倒逼产业结构高级化转型。因此,为推进“双碳”目标,应不断完善碳交易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改变能源结构,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景兵  顾振洋  
“双碳”目标下,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为切入点,基于2006—2019年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考察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倒逼效应。研究发现:(1)在进行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促进本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转型,对邻近地区具有显著的“示范带动”效应,其中深圳、北京、上海3个试点的高级化转型效应明显,而湖北则合理化转型效应较强;(2)通过对其机制检验发现,产业协同集聚可以放大碳排放权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其影响最大,同时可以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这条路径来实现产业高级化转型;(3)进一步研究发现,为更好发挥政策的效果,政府的行政干预能够有效弥补碳市场机制薄弱等问题,倒逼产业结构高级化转型。因此,为推进“双碳”目标,应不断完善碳交易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改变能源结构,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韩明华  
生产性服务业对宁波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制造业结构优化又拉动了宁波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二者表现出了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但是宁波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仍存在规模总量不足、产业优势不明显等问题,因此应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为着眼点,大力发展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不断优化服务业的结构,进而加速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小亮  宋立  
采用2005—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1)整体而言,协同集聚促进了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高,但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影响。(2)协同集聚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在中、西部为促进作用,在东部呈抑制效应;协同集聚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非线性影响存在于东、中部地区,在西部为负效应,说明要素拥塞和"路径锁定"效应存在。(3)交通运输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促进合理化水平提升,科学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高级化有促进作用。(4)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在协同集聚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的影响中具有相反作用,前者为正,后者为负,工资水平和政府支出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而高级化则受市场化程度、消费水平、净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政  刘勇  王钦  
在现代分工条件下,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日趋紧密并互相促进。本文使用经济分析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后,以国际经验的归纳和比较为基础,全面解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最后,从消除进入壁垒、强化分工优势、促进产业关联、推动服务业创新、优化产业布局和加强区域协调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途径及对策建议。
[期刊] 预测  [作者] 马国勇  蔡玲松  杜荣荣  
城镇化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是促进减贫的重要动力源。本文将城镇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减贫视为一个复合减贫系统,深入分析了三者协同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协同度测度模型,并利用2009~2017年面板数据对复合减贫系统协同度进行测算。实证结果表明,复合减贫系统整体协同度较低但呈稳步缓慢上升态势;城镇化子系统与减贫子系统、生产性服务业子系统的协同度较高,但生产性服务业子系统与减贫子系统的协同度较低。据此,应该推进城镇化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现城镇化与生产性服务业双轮驱动促进减贫,一方面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发展规划;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涛珍  田家林  
利用长三角地区投入产出表,通过计算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指标,发现上海、浙江和江苏的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最高,浙江、江苏较差。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综合各种系数来看,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的联系依旧比较薄弱,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后,提出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丽姝  
结合投入产出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在北京产业升级中的作用进行计量分析。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对提升北京产业附加值水平和发展效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促进了北京产业升级。同时,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来自产业发展的中间需求进一步促进了北京生产性服务业自身的发展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