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31)
- 2023(17221)
- 2022(13640)
- 2021(12042)
- 2020(9764)
- 2019(21469)
- 2018(21224)
- 2017(40681)
- 2016(22076)
- 2015(24497)
- 2014(24452)
- 2013(24013)
- 2012(21465)
- 2011(19016)
- 2010(19297)
- 2009(18410)
- 2008(18452)
- 2007(16707)
- 2006(14777)
- 2005(14032)
- 学科
- 业(93305)
- 济(92156)
- 经济(92007)
- 企(84026)
- 企业(84026)
- 管理(83909)
- 方法(35277)
- 业经(33982)
- 财(32250)
- 农(30280)
- 数学(26429)
- 中国(26414)
- 数学方法(26183)
- 制(24686)
- 务(22820)
- 财务(22779)
- 财务管理(22749)
- 企业财务(21622)
- 农业(21345)
- 技术(19307)
- 体(17704)
- 理论(17697)
- 银(16550)
- 银行(16533)
- 地方(16443)
- 划(16427)
- 和(16133)
- 策(16110)
- 行(15864)
- 融(15677)
- 机构
- 学院(315130)
- 大学(310546)
- 济(131017)
- 经济(128267)
- 管理(124369)
- 理学(105922)
- 理学院(104891)
- 管理学(103476)
- 管理学院(102866)
- 研究(101431)
- 中国(81594)
- 财(66138)
- 京(64990)
- 科学(58739)
- 农(52132)
- 财经(50817)
- 江(50381)
- 所(50136)
- 中心(46936)
- 经(46046)
- 研究所(44628)
- 业大(43601)
- 北京(40506)
- 农业(40490)
- 州(39747)
- 经济学(39656)
- 范(38334)
- 师范(37955)
- 财经大学(37338)
- 院(36834)
- 基金
- 项目(204089)
- 科学(162743)
- 研究(153608)
- 基金(148987)
- 家(128305)
- 国家(127142)
- 科学基金(111262)
- 社会(100493)
- 社会科(95251)
- 社会科学(95232)
- 省(80637)
- 基金项目(77420)
- 教育(69792)
- 自然(69143)
- 自然科(67584)
- 自然科学(67569)
- 自然科学基金(66464)
- 划(65806)
- 编号(62247)
- 资助(59099)
- 成果(51301)
- 创(45536)
- 重点(45338)
- 部(44772)
- 发(43746)
- 制(43474)
- 课题(42965)
- 国家社会(42335)
- 业(42109)
- 创新(41723)
- 期刊
- 济(153419)
- 经济(153419)
- 研究(94495)
- 中国(69605)
- 财(56032)
- 管理(52509)
- 农(49892)
- 学报(44150)
- 科学(42083)
- 大学(34980)
- 教育(34664)
- 农业(33999)
- 融(32666)
- 金融(32666)
- 学学(32608)
- 技术(30375)
- 业经(26993)
- 财经(25971)
- 经济研究(24168)
- 经(22404)
- 业(20693)
- 问题(19628)
- 图书(16927)
- 技术经济(16776)
- 财会(15673)
- 现代(15564)
- 贸(15445)
- 会计(14996)
- 商业(14970)
- 世界(14805)
共检索到489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蛟 宫云飞 郭艳慧 鲍芙蓉
数字化是新发展格局全国统一大市场下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表征。从产出、成本双视角建构理论解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对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GVC)地位的影响与调节机制,以2014—2019年我国省级制造业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十三五”时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对制造业总体GVC地位的积极影响尚未充分发挥,而在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则表现出较强的正向影响,行业竞争在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水平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影响中发挥着正向调节效应,而科技创新能力在西部地区与东北部地区发挥正向调节效应;第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同期积极推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GVC地位攀升,行业竞争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GVC地位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而科技创新能力、制度环境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GVC地位影响的调节效应较弱。这一结论为新发展格局阶段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双循环驱动下国内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和实施区域异质化调节措施提供了可行的政策着力点和优化的路径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仲志源 张梦 马野青
文章通过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的上游度,将其作为全球价值链地位测度指标,重点分析不同种类的生产性服务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异质影响。从上游度的计算结果来看,2000—2014年绝大部分制造业部门的上游度水平都得到了提升,且上游度对外部经济冲击的反应较为剧烈。实证结果显示,运输、信息、金融以及房地产这四种生产性服务业对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都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这四种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均有差异,其中运输业的正向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而房地产业的正向影响效用较小。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廖庆梅 刘海云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分别测算中国制造业各行业20012011年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及各行业的生产性服务外包率,再采用系统GMM方法分析生产性服务外包是否有效提升中国制造业行业在国际上的分工地位。研究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外包整体上对中国制造业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作用不明显,但不同技术层级的结果存在差异。低技术行业总的生产性服务外包对其分工地位具有抑制作用,且离岸型和在岸型生产性服务外包均抑制其分工地位提升;中等技术行业和高技术行业总的生产性服务外包促进其分工地位上升,在岸型生产性服务外包提升其分工地位,而离
关键词:
国际分工地位 生产性服务外包 制造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磊 李吉
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不断深化,跨国投资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均呈日趋增强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分析双向FDI、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机制基础上,运用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双向FDI协同发展、OFDI、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与OFDI的交互作用均显著促进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而IFDI及其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交互作用则阻碍制造业价值链升级;从地区异质性看,OFDI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分别促进西部和中部地区制造业价值链升级,OFDI及其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交互作用均显著促进东部和中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双向FDI的协同发展只对东部地区有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明宇 芮明杰 姚凯
企业基本活动外包通过发挥规模经济提高运营效率,支持性活动的外包通过提高专业化水平,获得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它们分别以关系性和结构性两种方式嵌入到制造业价值链中,形成了不同的网络关系。需要根据其经济特征和嵌入关系类型制定不同的政策,形成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协同演进,实现产业升级。发展关系性嵌入生产服务的重点是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发现更有效率的价值创造方式,实现潜在的规模经济。生产性服务企业和制造企业需要形成超越一般市场交换的社会关系,通过信息交换和知识分享提高价值链的整体效率。结构性嵌入生产服务的效率提升不仅与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有关,也与社会分工水平、技术水平、人力资本水平、社会环境等因素相关,更需...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伍先福 杨永德
产业协同集聚已成为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结构转型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理论梳理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不仅直接影响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而且关联影响空间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但这些影响存在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进一步借助动态空间面板滞后模型发现:虽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整体上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但协同集聚对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具体来说,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效果最为突出,对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作用则明显降低,而对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已由正转负,这意味着各大城市"双轮驱动"战略的实施应结合其地区差异而有所侧重。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协同集聚 城镇化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如忠 郭澄澄
当前,发达国家凭借技术创新、贸易与金融等服务产业领先优势,占据了全球价值链的高端地位。如何突破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区位锁定,加快我国产业从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作为一种产业间资源有效配置方式,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对内有利于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对外能够成为链接全球价值链的嵌入方式。以上海市为例,通过构建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机制的实证分析表明,产业协同发展可以提高产业间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新兴产业创新集群,也是加快我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由此得出启示:通过主导产业引致、价值链协同配套以及产业创新集群发挥产业关联性作用,以先进制造业为引领形成产业协同正向溢出效应,有利于构造我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综合体,加快促进我国嵌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逐步实现我国制造业从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递进升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鹏 余珊萍 韩剑
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两高一低"(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特点,中国逐渐成为全球第一大制造国。然而,面对新的国际背景,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价值链升级。为此,本文将尝试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探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升级间的相关性,探寻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途径,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价值链升级 投入产出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胜 陈秀英
深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是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重要抓手和现实路径,对促进深港科技协同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尽管深港科技与产业合作呈现良好态势,但两地间产业互动融合与高质量发展瓶颈仍有待破解。应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构建多元联动协同机制,从提升深港产业协同集聚效率、构建高效协作的产业协同机制、促进深港服务业内外联动开放等方面着手,以产业协同集聚驱动深港科技协同创新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协同集聚 深港科技协同创新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向妍 潘鹤思 刘广丹 田昕加
基于各评价指标数据,运用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方法对我国29个省市家具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5个子行业发展水平进行区域划分,横向评价各行业的地区发展程度及其协同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家具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偏低,特别是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表现得尤为明显;家具制造业与交通运输、仓储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存在显著的协同发展关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白清
在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驱动下,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制造业升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本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特征,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内在机理与升级机制。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实现机制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以及效率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协同定位促进制造业规模收益递增;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融合促进制造业附加值提升;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高级要素投入促使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升级 全球价值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铮 张其仔 孙琴
系统分析制造业数字化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理论机制,并利用2000—2019年全球42个经济体制造业面板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源自国内的制造业数字化能够显著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源自国外的制造业数字化会抑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国内数字化投入可以通过效率提升效应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因此,建议全方位推进数字产业化进程,加大研发力度、突破技术瓶颈和障碍,加强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重视产业数字化来源的影响,充分发挥源自国内的数字化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效应,逐步降低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对国际数字产业资源的依赖,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效率。研究结论对中国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全球价值链 分工地位 制造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丹 武杰 董程慧
将增加值贸易总分解方法拓展到数字贸易层面,基于贸易数字化视角构建全球价值链数字化测度框架,从双向数字关联、数字化依存度及国际比较等维度分析中国制造业融入数字全球价值链的现状,利用层级结构分解方法分析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中国制造业主要通过前向参与方式融入数字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在数字全球价值链位置中处于中游水平,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占据制造业数字贸易主导地位;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增加值出口对发达经济体市场的依赖性较强,其中前向数字化增加值出口所依存经济体的分布范围更广,后向数字化增加值出口所依存经济体的集中度较高;出口国内增加值相对属性因子和全球价值链数字化属性因子的正向变动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娜娜 杨仁发
利用TiVA数据库2005-2016年46个国家或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进口复杂度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进口复杂度显著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但存在国家或地区以及行业异质性,表现为生产性服务进口复杂度对发达经济体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在发展中国家则不显著;对高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作用强于中低技术制造业;新型生产性服务进口复杂度有利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向高端攀升,而传统生产性服务作用相反;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进口复杂度通过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等机制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仁发 刘勤玮
文章理论分析了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作用机制,利用WIOD(2016)数据库中2003~2014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投入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该作用具有明显的行业异质性,生产性服务投入对高技术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促进作用显著为正,对中低技术行业的正向作用不显著;生产性服务投入将通过技术创新和融资能力作用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但人力资本效应与理论预期相反,进一步分析表明人力资本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