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89)
- 2023(18605)
- 2022(15364)
- 2021(14245)
- 2020(11977)
- 2019(27287)
- 2018(26585)
- 2017(51203)
- 2016(27052)
- 2015(29726)
- 2014(29025)
- 2013(29077)
- 2012(26275)
- 2011(23660)
- 2010(23463)
- 2009(21814)
- 2008(21396)
- 2007(18804)
- 2006(16492)
- 2005(14789)
- 学科
- 济(121812)
- 经济(121691)
- 业(101666)
- 管理(85288)
- 企(82635)
- 企业(82635)
- 方法(53541)
- 农(48973)
- 数学(44636)
- 数学方法(44139)
- 业经(34616)
- 财(33602)
- 中国(32759)
- 农业(32473)
- 制(23966)
- 地方(22912)
- 贸(22843)
- 贸易(22830)
- 务(22804)
- 财务(22757)
- 财务管理(22730)
- 易(22287)
- 企业财务(21605)
- 技术(20853)
- 学(18910)
- 策(18898)
- 和(18776)
- 划(18147)
- 体(17637)
- 理论(17562)
- 机构
- 学院(381818)
- 大学(377334)
- 济(169832)
- 经济(166888)
- 管理(155120)
- 理学(134506)
- 理学院(133197)
- 管理学(131166)
- 管理学院(130434)
- 研究(125381)
- 中国(100643)
- 京(77712)
- 财(75267)
- 科学(73259)
- 农(70290)
- 所(61146)
- 财经(60644)
- 中心(59137)
- 业大(56222)
- 江(56193)
- 经(55537)
- 研究所(55481)
- 农业(53925)
- 经济学(52561)
- 北京(48107)
- 经济学院(47527)
- 范(45946)
- 师范(45540)
- 财经大学(44919)
- 院(44885)
- 基金
- 项目(260527)
- 科学(209459)
- 基金(194811)
- 研究(191748)
- 家(169159)
- 国家(167670)
- 科学基金(146521)
- 社会(128236)
- 社会科(121650)
- 社会科学(121622)
- 基金项目(102458)
- 省(99958)
- 自然(92636)
- 自然科(90635)
- 自然科学(90613)
- 自然科学基金(89056)
- 教育(85443)
- 划(82971)
- 资助(78362)
- 编号(76149)
- 成果(59909)
- 部(58713)
- 重点(57765)
- 发(56696)
- 创(56380)
- 国家社会(55116)
- 创新(52201)
- 教育部(50788)
- 课题(50226)
- 人文(50198)
- 期刊
- 济(186240)
- 经济(186240)
- 研究(108313)
- 中国(71938)
- 农(69255)
- 财(59010)
- 管理(58698)
- 学报(54230)
- 科学(53944)
- 农业(47272)
- 大学(43005)
- 学学(40703)
- 融(36973)
- 金融(36973)
- 业经(34869)
- 技术(34004)
- 财经(29943)
- 教育(29827)
- 经济研究(29694)
- 经(25949)
- 业(25807)
- 问题(24900)
- 技术经济(20769)
- 世界(20186)
- 贸(19832)
- 统计(19451)
- 策(18072)
- 版(17979)
- 图书(17646)
- 现代(17390)
共检索到565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莉
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实现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链和关联行业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其发展水平及对经济的作用在目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一带一路"国内5个区域面板数据测度代表性生产性服务业对其他产业的不同作用效应,以明晰各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优势与短板,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动区域合作发展提供数量化依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玲
经济新常态下,"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更好地由国内经济发展模式转向国际资源配置模式提供了历史契机。本文实证研究后发现进口生产性服务复杂度对"一带一路"18省份制造业增加值率提升有区域异质性特征。沿海5省处于要素驱动、资本驱动过后第二波创新驱动过渡期。西北6省制造业尚处于第一波增长期。东北3省和重庆效应尚不显著。避免"一带一路"战略下"运动式"增长,优先发展地区特色、优势制造产业,升级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
进口复杂度 增加值率 区域异质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孔令夷
选择"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域生产性服务业与技术或资本密集型装备制造业动态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进行4个细分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脉冲响应比较研究,探究其双向互促性、行业异质性及长短期差异性。结果表明:二者虽然有长期均衡关系,但是互促作用具有非对称性。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拉动力强劲。但无论辅助联动式或价值链嵌入式生产性服务,都只是短期助推装备制造业发展,仍难以构成高端服务能力和发挥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其长期匹配及推动作用较小。长期以来,装备制造业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需求程度不高,导致装备制造业对其拉动作用不明显,二者互动关联性较弱。不同互动机理及动态匹配方式下细分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效应差异性显著。装备制造业来自于自身内部的信息变动影响显著。应加强装备制造业创新投资引资、提升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创新竞争力、促使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效率,以促进沿线省域两大产业高层级耦合互动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峰 陈俊婷
文章从"一带一路"重点涉及的五大区域中选取18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利用2008-2013年现代服务业面板数据,应用突变级数法构建了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对五大区域18省各年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6年间18省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有大幅度提升,差距有所减小,发展水平等级由低水平为主升级为以中等水平为主,五大区域发展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东南地区、内陆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最后在分析各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后提出提升策略,以促进各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丁如曦 赵磊 李东坤
文章基于生产性服务业跨国公司联系的视角,定量测度并刻画2013年和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地区)190个样本城市网络联结状况,并探究其集聚性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网络联结具有复杂性和尺度变异特征,不同层级城市联系网络的空间形态与密度存在较大差异;沿线城市间网络联结具有核心-边缘结构,东、西两端分别已形成多中心网络化联结格局,中间欧亚内陆腹地城市的网络联结及其集聚性相对不足;整体上,"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网络具有多中心、多层级、嵌套型特征;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连通性硬件设施、软件环境以及城市所在国家的对外开放水平和营商便利度因素,对城市网络联结的集聚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涵嵋
本文通过对中国服务业2000年至2014年国内价值链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整体和大部分细分行业的纯国内生产链长度和传统贸易生产链长度均逐年延伸,并且纯国内生产链长度始终大于传统贸易生产链长度,这说明中国服务业日益完善的国内价值链体系目前仍主要服务于本国内部消费的服务最终品。从行业关联度和国内分工质量的角度看,中国大部分服务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在增强。总之,中国服务业广泛地参与了国内分工,投入产出效率在不断提高,服务业国内价值链条的整体质量正在不断提升。不断完善的国内价值链会通过专业化分工、国内市场需求的带动效应、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效应方面促进中国服务业以更好的形式参与"一带一路"区域分工,通过应用系统GMM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最终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志颐 王琦 马志刚 何君 胡月
"一带一路"区域是中国企业对外农业投资较为集中的区域。本文通过全面梳理全国范围内(不包括西藏、青海、香港、澳门和台湾)企业在"一带一路"区域农业投资数据分析,得出投资地域广,产业结构完整;企业投资集中,平均投资规模偏小;新建企业较多,投资效果有待提升;投资主体分布不均,地缘性投资明显;各线发展不均,区域优势显著;种植业地位重要,投资前景广阔等6大基本特征,并探讨优化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区域农业投资的路径。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对外农业投资 特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钰 张维今 孙涛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省间服务业不均衡的发展现状和各自相对独立的发展导向进一步加剧了区域间的不协调性,影响"一带一路"整体战略的实施成效。本研究在梳理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服务业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增长速度在内的服务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一带一路"涉及的省份和区域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做出了综合评价,并提出在"一带一路"战略整体背景下,优化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区域服务业 评价体系 优化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宇玮
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从效率角度分析了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及其动态。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效率总体不高,主要受产业关联机制方面的纯技术效率制约;相对而言,东部地区推动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2007年以来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推动效率以3.4%的年均速度增长,主要得益于产业技术进步,但纯效率技术变动的贡献增强;大多数省份的推动效率都呈现出不断提高的态势,东部地区的效率增长较快,主要归功于技术进步,中西部地区的效率增长则主要由技术效率特别是纯技术效率的提升引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珏 冯宗宪
基于异质性企业模型框架下的贸易成本联立测算方法,本文测算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区域的进出口双向贸易成本。该方法改进了Novy方法,利用Chaney引力模型构建了多边阻力项可解析的贸易方程组,可以在结果中区分出口成本和进口成本。研究发现:(1)在1998—2020年间,中国对“一带一路”区域整体进出口成本分别下降了33.57%和19.43%,出口成本下降幅度低于进口成本。(2)中国对各国贸易成本基本呈现先降后增再降的倒“N”形变化趋势,仅有中亚和西亚部分国家的对华贸易成本自2008年以来持续上升。(3)贸易增长分解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区域贸易的最大驱动因素,贸易成本下降对该区域贸易增长的贡献有待提升。这些结论对我国未来的区域合作政策选择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闫琰 王秀东
"一带一路"区域农业对接合作,有利于提升对接合作的针对性,充分发挥不同区域间的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进而带动"一带一路"整体建设顺利推进,加快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为此,在实地调研基础上,从河西地区与中亚五国农业发展的情况入手,分别分析两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厘清我国与中亚地区的农业合作现状,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两地区的重点合作领域为以互补为主的农产品贸易领域合作、以当地农产品为基础的加工领域合作、以生物和灌溉技术为主的农业科技领域合作、以中方投资为主的农业金融领域合作、贯通农业整产业链的全面合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区域层面实现经贸对接合作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
河西地区 中亚 “一带一路” 农业合作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佟光霁 杨伟
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近20年的农业贸易成本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与沿线主要国家农业贸易成本当量呈现逐渐降低趋势。贸易收入对双边贸易增长贡献最大,其次为双边贸易成本下降,多边协定逐渐由负转正。由此说明,"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多边协定开始对区域内农业贸易自由化发挥促进作用,进而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农业贸易 成本测度 “一带一路”主要国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江 陶磊 黄雨婷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推动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布局具有重大作用。本文利用IMS指数、RCA指数、TC指数、Michaely竞争优势指数,对比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十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发现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低、结构比较劣势明显,中国在高技术含量服务领域不具有竞争优势,但在中等技术含量服务领域、低技术含量服务领域存在一定实力。因此,优化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是提升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生产性服务贸易 贸易竞争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江 陶磊 黄雨婷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推动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布局具有重大作用。本文利用IMS指数、RCA指数、TC指数、Michaely竞争优势指数,对比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十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发现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低、结构比较劣势明显,中国在高技术含量服务领域不具有竞争优势,但在中等技术含量服务领域、低技术含量服务领域存在一定实力。因此,优化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是提升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生产性服务贸易 贸易竞争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姚星 王博 王磊
本文利用2001-2012年间跨国投入产出数据分别测度"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整体以及异质性出口部门的出口技术复杂度,通过引入产业分工地位和进口技术溢出等变量考察生产性服务进口中间投入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进口中间投入对制造业和服务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分别存在显著的正向和负向影响;产业分工地位能够调节生产性服务进口中间投入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促进作用,并且该调节作用主要存在于制造业出口部门;生产性服务进口中间投入主要对处于产业链分工下游国家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存在正向技术溢出效应,并且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