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03)
- 2023(14574)
- 2022(11925)
- 2021(10885)
- 2020(9155)
- 2019(20435)
- 2018(19961)
- 2017(38113)
- 2016(20431)
- 2015(22324)
- 2014(21566)
- 2013(21907)
- 2012(20065)
- 2011(17994)
- 2010(17796)
- 2009(16879)
- 2008(16843)
- 2007(14653)
- 2006(12796)
- 2005(11746)
- 学科
- 济(90498)
- 经济(90397)
- 业(86532)
- 企(76969)
- 企业(76969)
- 管理(72036)
- 方法(41266)
- 数学(33030)
- 数学方法(32834)
- 财(29075)
- 业经(28789)
- 农(28446)
- 中国(24545)
- 务(21036)
- 财务(21024)
- 财务管理(21006)
- 农业(20496)
- 企业财务(19993)
- 贸(19624)
- 贸易(19614)
- 易(19206)
- 制(19075)
- 技术(18603)
- 策(15386)
- 划(15347)
- 和(15176)
- 学(14852)
- 体(14102)
- 银(13814)
- 银行(13776)
- 机构
- 学院(297712)
- 大学(296217)
- 济(133907)
- 经济(131772)
- 管理(118695)
- 理学(102897)
- 研究(102314)
- 理学院(101840)
- 管理学(100636)
- 管理学院(100064)
- 中国(81043)
- 京(61979)
- 科学(61476)
- 财(59629)
- 农(58274)
- 所(52224)
- 财经(48305)
- 研究所(47718)
- 业大(46462)
- 农业(46247)
- 中心(45587)
- 经(44359)
- 江(42920)
- 经济学(41800)
- 北京(38892)
- 经济学院(37841)
- 院(36158)
- 财经大学(36039)
- 商学(34062)
- 商学院(33752)
- 基金
- 项目(201010)
- 科学(160054)
- 基金(151165)
- 研究(141571)
- 家(134679)
- 国家(133530)
- 科学基金(114388)
- 社会(95702)
- 社会科(90903)
- 社会科学(90880)
- 基金项目(79322)
- 省(75472)
- 自然(74310)
- 自然科(72709)
- 自然科学(72686)
- 自然科学基金(71555)
- 划(64116)
- 教育(62123)
- 资助(60938)
- 编号(53072)
- 部(45253)
- 重点(45155)
- 创(44908)
- 业(44457)
- 发(42985)
- 国家社会(41578)
- 成果(41486)
- 创新(41261)
- 科研(38935)
- 教育部(38642)
- 期刊
- 济(143794)
- 经济(143794)
- 研究(84998)
- 中国(55075)
- 农(52925)
- 学报(49575)
- 财(48410)
- 管理(46783)
- 科学(46493)
- 大学(37242)
- 农业(36481)
- 学学(35637)
- 融(27429)
- 金融(27429)
- 财经(24924)
- 经济研究(24805)
- 业经(24055)
- 技术(23430)
- 业(23143)
- 经(21617)
- 教育(19473)
- 问题(18982)
- 贸(17517)
- 技术经济(16984)
- 世界(16838)
- 国际(15905)
- 版(14408)
- 商业(14108)
- 现代(14053)
- 科技(13751)
共检索到439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绍媛 张涵嵋 罗婷
随着中国服务业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深化,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主要的中间投入,对于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长度的影响逐渐加深。本文借助2016年WIOD公布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对2000—2014年中国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长度和生产性服务业投入情况进行测算,并构建动态面板数据,应用系统GMM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对中国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长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另外,服务业价值链前期状态和高技术劳动力均对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长度的延伸有促进作用,相反,研发投入的提高则起到了压缩的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仲志源 张梦 马野青
文章通过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的上游度,将其作为全球价值链地位测度指标,重点分析不同种类的生产性服务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异质影响。从上游度的计算结果来看,2000—2014年绝大部分制造业部门的上游度水平都得到了提升,且上游度对外部经济冲击的反应较为剧烈。实证结果显示,运输、信息、金融以及房地产这四种生产性服务业对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都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这四种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均有差异,其中运输业的正向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而房地产业的正向影响效用较小。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旭
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经济数据,运用工具变量回归从专业化和多样化层面探讨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不论是专业化还是多样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均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分样本检验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作用主要存在于沿海省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中小企业。在作用机制方面,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主要通过提高创新水平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而多样化集聚则通过加快要素流动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来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廖庆梅 刘海云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分别测算中国制造业各行业20012011年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及各行业的生产性服务外包率,再采用系统GMM方法分析生产性服务外包是否有效提升中国制造业行业在国际上的分工地位。研究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外包整体上对中国制造业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作用不明显,但不同技术层级的结果存在差异。低技术行业总的生产性服务外包对其分工地位具有抑制作用,且离岸型和在岸型生产性服务外包均抑制其分工地位提升;中等技术行业和高技术行业总的生产性服务外包促进其分工地位上升,在岸型生产性服务外包提升其分工地位,而离
关键词:
国际分工地位 生产性服务外包 制造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磊 李吉
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不断深化,跨国投资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均呈日趋增强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分析双向FDI、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机制基础上,运用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双向FDI协同发展、OFDI、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与OFDI的交互作用均显著促进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而IFDI及其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交互作用则阻碍制造业价值链升级;从地区异质性看,OFDI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分别促进西部和中部地区制造业价值链升级,OFDI及其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交互作用均显著促进东部和中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双向FDI的协同发展只对东部地区有促进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明 魏作磊
研究目标: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双向开放如何影响服务业生产率。研究方法:利用2004~2015年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静态IV+GMM和动态SYS-GMM方法检验。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双向开放对服务业生产率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且生产性服务业走出去产生的作用略大;在细分行业上,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走出去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相对较大,而金融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和商务服务则引进来的影响相对较大。研究创新:深入探讨了开放经济下生产性服务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影响服务业生产率的理论机制,并构建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渗透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价值:有助于服务业更高层次开放新格局形成,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推动服务业国际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双向开放 服务业生产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银锋 陈雯婷 谭晶荣
本文首先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之后,针对中国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重点挖掘了全球化对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效应。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率要明显低于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各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平衡,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农产品出口贸易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外商投资对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影响不显著;全球化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影响要明显高于西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沈超
文章梳理和分析了数字基础设施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借助ITU、UIBE-GVC和ADB MRIO数据库60个国家(地区)2007—2020年的国别(地区)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基础设施对生产性服务业GVC地位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水平与生产性服务业GVC地位存在高度显著的正向关联,且主要通过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和创新生态系统改善两种渠道影响生产性服务业GVC地位,同时该影响还受到服务业开放度、受教育水平和ICT服务贸易规模的调节作用。此外,上述影响还存在显著的国别(地区)和行业异质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先民 韩朝亮
本文以全球价值链攀升动力机制为基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发展为视角,通过测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发展的阶段及特征,分析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实现路径。研究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处于松散耦合阶段。中国在嵌入全球价值链过程中,应实现从低级要素向中级、高级要素升级,并不断进行产业组织创新;通过国内市场优势,实现国内分工体系重构,形成国家价值链(NVC);基于全球范围内关键要素的再整合,最终嵌入全球价值链(GVC),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静 周美辰
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在推动全球服务贸易格局转变的同时,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增强。选取2012—2021年ADB MRIO数据库中62个国家样本数据,从互联网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数字技术应用三重视角出发,验证数字经济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能显著增强各国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其中数字技术应用的作用效果更显著,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服务贸易自由化与要素一体化是数字经济发展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重要途径;(3)数字经济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因行业生命周期和目的国(地区)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最后,提出完善数字经济法律制度、积极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加快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等政策建议,可为数字经济发展赋能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逖
文章基于2014—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的影响,并从二者细分维度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可显著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从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类型来看,运输业投入、信息业投入与金融业投入均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提升具有显著驱动作用;从制造业技术含量高低来看,生产性服务业投入有利于中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提升,但对低技术、高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提升具有负向抑制作用;从控制变量来看,资本密集程度、企业存续年限、技术水平与劳动生产效率均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对此,可通过打造示范发展先行区、深化高技术制造业改革、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建设制造强国、强化国际竞争力有效赋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逖
文章基于2014—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的影响,并从二者细分维度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可显著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从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类型来看,运输业投入、信息业投入与金融业投入均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提升具有显著驱动作用;从制造业技术含量高低来看,生产性服务业投入有利于中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提升,但对低技术、高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提升具有负向抑制作用;从控制变量来看,资本密集程度、企业存续年限、技术水平与劳动生产效率均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对此,可通过打造示范发展先行区、深化高技术制造业改革、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建设制造强国、强化国际竞争力有效赋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韩沈超
基于UIBE GVC-ADB MRIO数据库贸易流分解数据,对2007—2020年60个国家(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嵌入位置进行测算,并构建营商环境、要素质量和创新能力3组综合指数,实证检验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嵌入位置的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度较低,但嵌入位置尚可,金融、电信等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强;营商环境、要素质量能显著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创新能力能显著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据此,提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攀升策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顾雪芹
文章在服务任务国际外包理论模型的基础之上,运用国家-部门层面总出口核算框架,使用WIOD数据库和中国投入产出表,从宏观和中观层面分析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但是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机制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通过提高制造业中高技能劳动力的劳动报酬占比和工作时间占比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地位的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促进中低层次的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具有显著效果,而对于高层次的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则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开放 制造业 价值链地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姚战琪
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Porter在分析公司行为和竞争优势时,认为价值创造活动(包括生产、营销、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基本活动和原材料供应、技术、人力资源和财务等支持性活动)构成企业内的价值链。同期Kogut认为,整个价值链条的各个环节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如何在空间上进行配置取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优势,此观点更能反映价值链的垂直分离和全球空间再分配之间的关系,因此对全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制造业价值链长度对就业弹性影响的实证
服务投入对中国货物贸易行业价值链长度的影响——基于WIOD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长度和上游度的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研究
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基于前向生产链长度的测算
离岸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
生产性服务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
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
生产性服务投入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机制与实证检验
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制造业服务化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研究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机理与演进路径研究:基于生产链长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