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43)
- 2023(18916)
- 2022(15493)
- 2021(14235)
- 2020(12049)
- 2019(27219)
- 2018(27105)
- 2017(51989)
- 2016(27848)
- 2015(30647)
- 2014(30456)
- 2013(29913)
- 2012(26760)
- 2011(23650)
- 2010(23566)
- 2009(21862)
- 2008(21761)
- 2007(19511)
- 2006(16871)
- 2005(15454)
- 学科
- 济(114075)
- 经济(113923)
- 业(104228)
- 管理(97405)
- 企(92044)
- 企业(92044)
- 方法(50979)
- 数学(41606)
- 数学方法(41137)
- 财(37768)
- 农(35043)
- 业经(34047)
- 中国(31807)
- 制(28052)
- 务(26038)
- 财务(25980)
- 财务管理(25943)
- 企业财务(24706)
- 农业(24458)
- 技术(23436)
- 理论(20545)
- 地方(20221)
- 体(19749)
- 银(19639)
- 银行(19616)
- 贸(19186)
- 贸易(19168)
- 行(18726)
- 划(18717)
- 和(18689)
- 机构
- 学院(388249)
- 大学(385729)
- 济(164317)
- 经济(161076)
- 管理(157163)
- 理学(135388)
- 理学院(134078)
- 管理学(132008)
- 管理学院(131264)
- 研究(121767)
- 中国(96867)
- 财(79990)
- 京(79080)
- 科学(71392)
- 财经(62919)
- 农(62414)
- 江(59153)
- 所(58907)
- 中心(57590)
- 经(57333)
- 业大(54871)
- 研究所(52933)
- 经济学(50961)
- 北京(48559)
- 农业(48486)
- 财经大学(46807)
- 州(46524)
- 范(46048)
- 经济学院(45981)
- 师范(45563)
- 基金
- 项目(260490)
- 科学(208957)
- 基金(192814)
- 研究(192377)
- 家(166581)
- 国家(165177)
- 科学基金(145005)
- 社会(126548)
- 社会科(120101)
- 社会科学(120078)
- 省(102039)
- 基金项目(101776)
- 自然(92540)
- 自然科(90521)
- 自然科学(90499)
- 自然科学基金(88977)
- 教育(88306)
- 划(84259)
- 资助(77183)
- 编号(76500)
- 成果(61233)
- 创(58788)
- 部(58237)
- 重点(57842)
- 发(55262)
- 创新(54235)
- 国家社会(53419)
- 制(52556)
- 课题(52052)
- 教育部(50922)
- 期刊
- 济(181629)
- 经济(181629)
- 研究(112229)
- 中国(78841)
- 财(66149)
- 管理(64384)
- 农(58118)
- 学报(54839)
- 科学(53252)
- 大学(43891)
- 学学(41487)
- 农业(39648)
- 融(38880)
- 金融(38880)
- 教育(38028)
- 技术(36137)
- 财经(32115)
- 业经(30937)
- 经济研究(28780)
- 经(27690)
- 问题(23887)
- 业(23596)
- 技术经济(20761)
- 现代(18678)
- 财会(18297)
- 科技(18160)
- 贸(17918)
- 版(17916)
- 商业(17810)
- 理论(17379)
共检索到5794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柳香如 秦子惠 邬丽萍
运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数据,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以及创新型人力资本对该影响的偏效应。研究发现:现阶段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显著的非线性影响,且对于不同程度的创新型人力资本来说,这种积极作用存在差别,即存在创新型人力资本的"门限效应"。从偏效应看,创新型人力资本削弱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的积极影响。从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特征异质性看,低中技术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提升的积极作用更显著,且在不同技术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创新型人力资本效应的影响不同。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齐俊妍 任同莲
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带来的信息、技术、资金等服务要素流动对制造业和服务业全球价值链的深度融合至关重要。本文基于边境内限制措施OECD-STRI,构建服务开放渗透率衡量服务业开放水平。选取2000—2014年37个国家的制造行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提升及其结构的影响,并依次分析批发零售、运输仓储、信息通讯、金融保险和专业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差异化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有显著的提升效应;区分服务来源后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显著增加了国外服务投入;就不同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影响效应而言,五类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都显著促进了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提升,批发零售开放带来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开放能够通过溢出效应和成本效应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本文的结论对中国服务业开放及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强荣 徐学军
本文以分工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构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文章认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是产出变量,决定于作为投入变量的制度、基础设施和教育。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宣烨
本文利用2003—2009年247个城市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制造业效率的空间外溢效应。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不仅能够提升本地区制造业效率,且能够通过空间外溢效应提升周边地区制造业效率,空间外溢系数达到了0.864。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会通过竞争效应、专业化效应以及外部性等途径降低制造业交易成本,进而提高制造业效率。鉴于此,政府应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突破影响空间外溢效应区域边界的自然条件和制度约束,加大人力资本、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积累和投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空间溢出效应的有效发挥。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胡国平 杨诗宇 景宏鑫
本文将从产业关联效应的视角研究生产性服务业FDI对我国制造业效率变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FDI中的5个子行业、我国制造业中的15个子行业2003—2011年数据的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FDI对我国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并不强。分行业看,金融业FDI通过前向关联效应、后向关联效应进而提升制造业效率的作用较大,且两种效应均呈上升趋势;租赁和商业服务业FDI的前、后向关联效应也较强,但两者均呈下降趋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的关联效应则不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力行 高伟凯
以往的创新研究多基于制造业的背景,对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的研究更不充分。然而生产性服务业是工业化后期阶段发展最快的产业,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创新对中国有巨大现实意义。该文介绍了产业创新的元素和创新模块,并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创新特点作出的比较,揭示了两者协同创新的主要障碍。提出以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创新政策作用的关键结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组织创新、制造业的技术创新等推动产业协同创新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产业创新 产业协同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邹坦永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是动态演化的过程。交易成本与竞争力影响企业生产模式选择,而内部化和外部化程度影响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关系状态。市场竞争和利益诉求促使企业根据环境条件不断调整生产决策,力求充分利用外部化和内部化的正效应并试图规避负效应。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先后经历了外部化、内部化、泛内部化的过程。按照外部化和内部化程度,文章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关系演变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和对应的五种关系,并分析了两者关系演变的内在机理。推动制造业外部化进程,关键是要降低交易成本;推动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服务业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外部化 内部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纪祥裕 顾乃华
本文使用2003—2017年中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整体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显著提升了城市创新水平;机制检验发现,产业协同集聚通过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市场规模促进了城市创新。进一步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创新要素的空间互动效应,发现城市创新之间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而且产业协同集聚对周边城市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外溢效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铁柱 郭帅
本文以2006-2015年生产性服务业5个行业以及制造业29个行业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FDI影响制造业效率的路径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整体生产性服务业来看,生产成本和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均显著;其中生产成本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重较小,各细分生产性服务行业的生产成本中介效应占比的程度趋同;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占比则相对较高,同时各细分生产性服务行业创新能力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表现出较大差异。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强区域生产性服务业招商引资程度,促进区域制造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选择招商引资行业时需要考虑地区制造业产业特色;重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产业融合度的增强。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传忠 侯佳妮
服务化转型已成为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测算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与服务业开放程度的基础上,利用微观企业数据针对制造业服务化与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关系以及服务业开放的调节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服务化总体上有利于提高国际分工地位,且服务业开放能够增强该提升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批发零售服务化、金融保险服务化以及专业科学技术服务化对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都具有明显提升作用,交通运输服务化和信息通信服务化则对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呈现抑制作用;制造业服务化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作用最强,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作用最弱。作用机制方面,技术溢出在制造业服务化影响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顾雪芹
文章在服务任务国际外包理论模型的基础之上,运用国家-部门层面总出口核算框架,使用WIOD数据库和中国投入产出表,从宏观和中观层面分析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但是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机制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通过提高制造业中高技能劳动力的劳动报酬占比和工作时间占比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地位的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促进中低层次的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具有显著效果,而对于高层次的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则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开放 制造业 价值链地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晓鹏
本文通过对新古典经济学生产函数的拓展分析,提出了划分生产性服务业的具体分类标准,结合我国第三产业统计分类内容,重新聚合了体现为"人流"、"资金流"、"知识流"、"信息流"、"物流"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具体统计范围。在此基础上,运用替代性数据测算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总量与结构特征;最后,从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优化角度,区分了外生生产性服务业和内生生产性服务业,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内生性 外生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喻春娇 肖德 胡小洁
采用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并结合影响制造业效率的其他经济变量,运用计量模型检验了武汉城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作用。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生产率具有明显的正向提升效应,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生产率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及外商直接投资作用不明显。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效率提升作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效率 武汉城市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綦良群 蔡渊渊 王成东
以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效率为研究对象,基于两大产业互动作用展开研究,分析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影响因素,建立互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选择DEA作为互动效率的评价方法,并构建相应评价模型;以我国30省市及细分行业截面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揭示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效率现状、特征及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两大产业关联、改善产业资源投入结构、加强产业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产业管理水平和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姚星 杨锦地 袁东
本文利用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对外开放程度对生产性服务业外溢效应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分别以贸易开放度与国际投资开放度作为门槛变量,探讨了不同开放程度下,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生产效率产生外溢效应的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