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79)
- 2023(15489)
- 2022(12763)
- 2021(11491)
- 2020(9397)
- 2019(21355)
- 2018(21124)
- 2017(40251)
- 2016(21717)
- 2015(24080)
- 2014(24085)
- 2013(24025)
- 2012(22351)
- 2011(20096)
- 2010(20594)
- 2009(19359)
- 2008(19641)
- 2007(17820)
- 2006(16047)
- 2005(15281)
- 学科
- 济(98553)
- 经济(98412)
- 业(91493)
- 企(82576)
- 企业(82576)
- 管理(81806)
- 方法(35073)
- 业经(32982)
- 财(32023)
- 农(30480)
- 中国(28120)
- 数学(26194)
- 数学方法(25969)
- 制(25562)
- 地方(23001)
- 务(22609)
- 财务(22575)
- 财务管理(22540)
- 农业(21740)
- 企业财务(21435)
- 技术(20390)
- 体(18037)
- 银(17809)
- 银行(17786)
- 和(17374)
- 行(17215)
- 融(17059)
- 金融(17057)
- 策(17039)
- 划(17008)
- 机构
- 学院(318129)
- 大学(312395)
- 济(134918)
- 经济(132042)
- 管理(124178)
- 研究(108040)
- 理学(104721)
- 理学院(103643)
- 管理学(102319)
- 管理学院(101707)
- 中国(86091)
- 财(67177)
- 京(66710)
- 科学(62999)
- 农(55095)
- 所(54968)
- 江(51649)
- 财经(51336)
- 中心(49372)
- 研究所(48827)
- 经(46399)
- 业大(44593)
- 农业(42727)
- 北京(42335)
- 州(41054)
- 经济学(40357)
- 范(38952)
- 院(38836)
- 师范(38547)
- 财经大学(37622)
- 基金
- 项目(200868)
- 科学(159764)
- 研究(150091)
- 基金(145597)
- 家(125894)
- 国家(124697)
- 科学基金(108362)
- 社会(97293)
- 社会科(92283)
- 社会科学(92263)
- 省(80405)
- 基金项目(76203)
- 自然(68004)
- 教育(67093)
- 自然科(66431)
- 自然科学(66415)
- 划(65701)
- 自然科学基金(65316)
- 编号(60443)
- 资助(58679)
- 成果(49442)
- 发(47359)
- 创(45091)
- 重点(45053)
- 部(43991)
- 业(42513)
- 制(42314)
- 课题(42139)
- 创新(41328)
- 国家社会(40527)
- 期刊
- 济(164360)
- 经济(164360)
- 研究(98023)
- 中国(71813)
- 财(56215)
- 管理(53133)
- 农(52991)
- 学报(45245)
- 科学(43744)
- 农业(35937)
- 融(35678)
- 金融(35678)
- 大学(35337)
- 学学(33290)
- 教育(32930)
- 技术(29605)
- 业经(28983)
- 财经(26474)
- 经济研究(25200)
- 经(22857)
- 业(21215)
- 问题(20889)
- 技术经济(17590)
- 贸(16377)
- 现代(16026)
- 世界(15627)
- 图书(15413)
- 商业(15315)
- 财会(15096)
- 国际(14434)
共检索到506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春明 刘珊珊 李震
推动高水平开放和绿色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污染排放数据库的匹配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开放与企业绿色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开放会显著降低企业污染排放强度,推动企业绿色发展。机制分析表明,提高企业末端治理能力和企业管理效率是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推动企业绿色发展的两条重要途径。异质性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企业污染排放的降低效应在高污染强度行业中的表现更为突出,对高融资约束企业和高能源消耗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作用更强。此外,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与服务业共聚水平较高地区的减排效应作用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开放不仅有利于推动行业内低污染排放强度企业进入和高污染排放强度企业退出的动态更替,还有助于实现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绿色产品创新、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以及能源投入结构优化。未来政府需要合理制定并实施阶梯性的服务业开放政策,优化地区服务业和制造业产业空间布局,引导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嵌入融合,赋能制造业绿色生产和绿色创新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聂淑花 魏作磊 杜宇玮
制造业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从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视角,理论分析了其影响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内在机制以及环境规制在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进而基于2005~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工具变量法等方法展开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开放能显著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且在服务业开放水平较高和沿海地区的表现更强。机制检验表明,要素结构优化、生产成本节约和绿色技术创新是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渠道。调节效应表明,环境规制在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影响制造业绿色发展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且在沿海地区的调节效应更强。文章研究对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庆杨 孙秀秀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对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具有重要意义,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两者不断融合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服务业 制造业 互动关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乔均 施建军
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成为了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针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认识理论界一直争议不休。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没有发达的生产者服务业,制造业的比较成本难以下降,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也难以提高;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产出的主要需求部门,它同时决定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及其国际竞争力水平。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互动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乃华 毕斗斗 任旺兵
本文介绍了目前理论界流行的四种论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观点,即“需求遵从论”、“供给主导论”、“互动论”和“融合论”。然后,从分工和竞争力两个视角综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机制。从产业层面看,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促进经济分工,提高经济效率。从企业微观层面看,制造企业使用生产性服务有利于其提高竞争力。最后,文章对论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实证文献进行了概括。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互动 综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丽姝
文章在对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发展和升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方法从两方面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第一,为说明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了各省(市、区)制造业增加值与服务业总体增加值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等服务行业增加值的关系。第二,为进一步说明生产性服务业投入作为重要的中间投入对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了北京各工业行业增加值与流通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五个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的关系。计量经济分析支持服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昌南 苏婷
文章选取了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和制造业中代表性行业8个,采用我国2006~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个体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结果显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以上8个代表性制造业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金融业对大部分制造业存在促进作用。科学研究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为正,而对传统制造业的影响微乎其微。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对制造业影响很小。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细分行业 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焦爱丽
当前,全球产业结构开始从工业型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并逐渐将服务业发展成为一个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由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系,与制造业成为融合发展态势。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文献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文献研究的不足,分析了两者之间的互动机理,构建了两者影响因素的相关模型,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我国促进两者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中国相互影响 因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兵权 王耀中
通过构造一个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数理模型,发现高端制造业的均衡增长率主要依赖于:制度的演进(A),分工水平(H),引进、消化吸收、模仿先进技术的效率(G),以及时间贴现率ρ的大小。分工与专业化越深化,高端制造业增长率越高;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越开放,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数量越多,与先进技术的差距越小,吸收新技术所需成本越低,则高端制造业增长率越高;现时的储蓄率越高(即人们推迟消费的耐心程度越大),高端制造业增长率越高。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吸引FDI与储蓄额能较好的解释高端制造业发展,同时,高端制造业发展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吸引FDI互为因果。建议我国提高服务业的开放程度,加强对现代生产性服务...
关键词:
分工 生产性服务业 高端制造业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魏亚男 赵晔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分析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现状,结果表明,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互动的关系,但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的发展还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制造业产业升级,促进二者互动发展。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互动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强 刘涛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既体现在专业化分工所致的相互剥离,又显现为差异化优势驱动的相互融合。尽管我国已是制造大国,但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仍不发达,而且中低端制造业去产能进程和智能化转型缓慢,成为阻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向制造强国的突出短板。为此,需要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促使生产性服务业价值链有效嵌入制造业价值链,加大顶层设计和统计决策制度建设力度,推动形成生产性服务与生产制造协同发展的产业新生态。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洁 李雪源 陈海波
本文从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指标入手,基于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行业差异性进行了测度评价,运用聚类分析分别对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和制造业行业进行归类,最后提出提升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文 牛泽东 孙早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产业创新和竞争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从质量(效率)和数量(集聚)两方面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重点考察城市规模对这种影响的调节效应。基于2012—2016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虽然在整体上,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提升与集聚程度的增加对制造业效率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所在城市的规模,即城市需达到一定的门槛规模才能促使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形成更加有效的产业关联,目前多数城市都未同时达到引发生产性服务业质量和数量发展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产生显著积极效应的门槛值。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洋 宋宇 高翔
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技术关联实现了信息与创新技术扩散,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动能。本文通过结构洞理论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研究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技术创新驱动效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具有较高信息扩散水平,其通过与制造业之间无约束关联传递大量多样化信息,进而形成经济网络中的结构洞,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根据信息扩散能力的不同,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高效率高约束、高效率低约束和低效率低约束三种类型,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为拓展结构洞网络的结论,通过面板数据分析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及细分行业的技术创新驱动效应,发现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创新水平拉动了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对制造业的技术创新驱动能力最强;生产性服务业对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创新驱动效果优于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魏江 周丹
本研究采用投入产出法与比较分析方法,对典型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需求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生产性服务业性质、制造业性质四方面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需求结构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四要素发展特点总结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需求的国际发展态势,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与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由对制造业需求显著转为对自身需求显著,而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由以非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导逐步转向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导。结合我国现状,本文最后提出了推动我国两类产业互动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