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878)
- 2023(22564)
- 2022(19180)
- 2021(17737)
- 2020(15023)
- 2019(34649)
- 2018(34196)
- 2017(65423)
- 2016(35492)
- 2015(39960)
- 2014(39871)
- 2013(39809)
- 2012(36864)
- 2011(33407)
- 2010(33445)
- 2009(31341)
- 2008(31266)
- 2007(27728)
- 2006(24461)
- 2005(22152)
- 学科
- 济(160917)
- 经济(160748)
- 业(113448)
- 管理(110117)
- 企(97233)
- 企业(97233)
- 方法(68559)
- 数学(57522)
- 数学方法(56818)
- 农(43239)
- 财(42401)
- 中国(41700)
- 业经(38731)
- 学(32572)
- 地方(31975)
- 农业(29758)
- 制(29692)
- 贸(28139)
- 贸易(28121)
- 务(28106)
- 财务(28021)
- 财务管理(27969)
- 易(27284)
- 企业财务(26533)
- 理论(25456)
- 和(25136)
- 技术(24267)
- 银(22930)
- 银行(22869)
- 环境(22733)
- 机构
- 大学(517972)
- 学院(517526)
- 济(217742)
- 经济(213157)
- 管理(201973)
- 研究(177933)
- 理学(173530)
- 理学院(171587)
- 管理学(168589)
- 管理学院(167638)
- 中国(135864)
- 京(111185)
- 科学(109659)
- 财(99545)
- 所(90952)
- 农(88685)
- 研究所(82511)
- 中心(80091)
- 财经(79273)
- 江(77441)
- 业大(77197)
- 经(72001)
- 北京(70464)
- 农业(69557)
- 经济学(66355)
- 范(65808)
- 师范(65163)
- 院(64197)
- 州(61920)
- 经济学院(59589)
- 基金
- 项目(343329)
- 科学(270138)
- 基金(250624)
- 研究(247159)
- 家(219461)
- 国家(217655)
- 科学基金(186803)
- 社会(157659)
- 社会科(149409)
- 社会科学(149370)
- 省(132727)
- 基金项目(131938)
- 自然(122096)
- 自然科(119300)
- 自然科学(119266)
- 自然科学基金(117165)
- 教育(112428)
- 划(111577)
- 资助(104072)
- 编号(99193)
- 成果(80378)
- 重点(76735)
- 部(75619)
- 发(73210)
- 创(71366)
- 课题(68068)
- 创新(66412)
- 科研(65803)
- 国家社会(65462)
- 教育部(64547)
- 期刊
- 济(244623)
- 经济(244623)
- 研究(154112)
- 中国(98247)
- 学报(82807)
- 农(80964)
- 财(79177)
- 管理(77451)
- 科学(76388)
- 大学(62679)
- 学学(59173)
- 农业(55421)
- 教育(49164)
- 融(45880)
- 金融(45880)
- 技术(45851)
- 财经(39829)
- 经济研究(39356)
- 业经(38654)
- 经(34356)
- 问题(32576)
- 业(31295)
- 技术经济(27804)
- 图书(26395)
- 贸(25720)
- 统计(25466)
- 版(24423)
- 世界(23968)
- 现代(23940)
- 理论(23404)
共检索到776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琢卓 韩峰 赵玉奇
笔者从马歇尔、雅各布斯外部性及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通过建立面板VAR模型研究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和集聚规模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与多样化对经济增长具有单向因果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均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而专业化却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效应。由于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整体规模偏小,其对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尚不显著。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多样性发展,避免同一部门的过度集聚,扩大重点生产性服务部门的运营规模可能是较为理想的政策安排。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豆建民 刘叶
以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市为样本,利用面板数据门限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不同规模城市经济增长的门限效应。结果表明:协同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存在双重门限效应。当城市规模小于23.004万时,协同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当城市规模处于23.004万和199.996万之间时,两个产业间的互补效应逐渐显现,城市经济也从协同集聚中获得好处;当城市规模大于199.996万时,受资源、环境等条件限制,协同集聚对城市经济显示出一定抑制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洁 王耀中
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构建关联产业发展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理论模型,检验制造业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效应。以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的空间计量检验结果显示,制造业发展并不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在本地及邻近城市集聚;制造业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直接效应在中西部经济带显著大于东部经济带,但其间接效应在三大区域内部均不明显;产业关联及其空间效应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中的作用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勇辉 沈波澜 胡舜 林森
采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测度模型,绘制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及城市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化趋势图,检验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创新的空间关联性,采用空间杜宾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得到如下结果:(1)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程度以及技术创新水平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与非均衡性,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2)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并通过空间关联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多样化集聚不利于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发展,也对其邻近城市创新存在负向空间溢出。(3)从地理区位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内陆城市技术创新进步,而多样化集聚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产生了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经济发展地区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经济发达城市创新发展,但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发达城市创新产生了明显抑制作用。文章对于城市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自身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推动城市群跨地域创新活动开展,进而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书瀚 于化龙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特征的测度为基础,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关系,并进一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特别是这种影响在不同发展区域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单向的促进作用,但不同区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影响,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无显著影响;只有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相邻区域有正向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书瀚 于化龙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积极打造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各个城市群提升竞争力的新目标。同时,在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第一动力的背景下,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加快动力转换的关键领域。城市群既是科技创新的集聚区,也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载体。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在条件较好的城市群集聚发展,是提升城市群创新发展能力、加快区域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本文考察了中国三大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特征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着重分析科技创新水平不同的城市群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是影响其经济增长效益发挥的两个重要因素,它们与经济增长的本地效应和溢出效应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佳 陈浩
笔者在新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下研究城市规模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及多样化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对283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显示,城市规模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呈倒U型,且制造业集聚从城市规模扩大中获得的边际效益随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提高而下降,但随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水平提高而上升。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效应取决于城市规模。在中小规模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将阻碍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将促进制造业集聚。在超大城市,制造业集聚度随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提高而下降,但随生产型服务业多样化水平提高而提高。在城市人口大于100万小于800万的大城市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勇辉 沈波澜 林森
本文使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测度模型,绘制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及城市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化趋势图,检验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创新的空间关联性,采用空间杜宾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得到如下结果:①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程度以及技术创新水平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与非均衡性,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②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并通过空间关联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也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多样化集聚不利于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发展,也对其邻近城市创新存在负向空间溢出。③从地理区位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内陆城市技术创新进步,而多样化集聚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产生了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经济发展地区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经济发达城市创新发展,但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发达城市创新产生了明显抑制作用。上述研究对于城市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自身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推动城市群跨地域创新活动开展,进而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耀中 欧阳彪 李越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构建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考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在空间上存在自相关现象,并已形成东部沿海城市的高值集聚区和西部城市的低值集聚区;我国各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空间依赖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居民收入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作用显著;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由显著变得不显著;政府政策支持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影响日益显著。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新型城镇化 空间计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寇冬雪 黄娟
绿色化已成为制造业升级的重要考量,识别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减排的调节机制,对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推进"两业"深度融合具有现实意义。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探究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影响污染排放强度过程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随制造业集聚程度的提高,污染排放强度存在先升高后降低的"倒U型"曲线特征。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影响污染排放强度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调节作用,能有效降低制造业集聚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强度,且该作用呈现西部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的区域异质性特征。进一步地,将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五种行业类别,各生产性服务业的调节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此外,将物流业纳入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业对制造业的减排过程存在积极的调节效应。因此,为探索产业多元化融合模式,助力"两业"深度融合,应根据区域禀赋和行业特性,有针对性地引导"两业"深度融合。具体地,应根据行业特征及其关联性,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的润滑作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提升;依托生产性服务业的外部性优势,打造绿色物流体系;同时注重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为加快推进"两业"深度融合保驾护航。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帆 杜云晗
中国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人才和创新的需求不断加大。基于西部地区城市面板数据分析创新与高端服务业人才集聚的互动关系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城市经济系统中,创新与高端服务业人才集聚存在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且两者分别直接及通过对方间接正向作用于经济增长,即创新与高端服务业人才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共轭效应。总体来说,创新与高端服务业人才集聚的相互影响程度、协调一致程度对经济增长都存在影响,相对而言两者协调一致的程度对经济增长的意义更为关键。为更好地发挥创新和高端服务业人才集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城市应结合自身产业特征和产业升级需要统筹引才聚才和科技创新思路,注重两者的协同发展,保障及放大创新和高端服务业人才集聚在城市经济增长中的积极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筱乐
政府规模存在差异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本文将政府规模作为门限变量,结合我国2004-2011年20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回归和门限回归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呈非线性关系。政府规模较低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但当政府规模跨越较高门限值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减弱。建议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进行市场化改革、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转化。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经济增长 政府规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为东 陈丽珍 陈健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重点分析生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结论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对现阶段城市化进程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与多样性则均对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利影响;对部分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城市而言,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的作用相对减弱,而竞争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增强。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效应 城市化 面板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亚斌 刘靓君
本文利用1997-2006年全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对国内东、中、西三大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它可以通过技术进步与创新、深化分工、提高生产效率、产业集群、改善地区投资环境以及与工业、其他服务业的互动共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峰 谢锐
研究目标: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方法: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滞后解释变量模型对城市面板数据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并未产生预期中的碳减排效应,但显著提升了周边城市碳排放水平;金融业专业化集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以及环境治理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本市或相邻城市均具有明显碳减排效应,而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却显著提升了相邻城市碳排放水平;大城市、中小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与城市规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降低碳排放了吗?——对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集聚经济、相关性多样化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基于中国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金融集聚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省会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中国城市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基于城市等级体系视角的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分析
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共同集聚与污染排放——基于285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选择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行业、地区与城市规模异质性的空间杜宾模型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溢出与质量型经济增长——基于中国285个城市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