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666)
2023(21866)
2022(18571)
2021(17030)
2020(14560)
2019(33121)
2018(32684)
2017(62294)
2016(33804)
2015(37351)
2014(36644)
2013(36574)
2012(33348)
2011(29810)
2010(29901)
2009(27825)
2008(27163)
2007(23803)
2006(20805)
2005(18413)
作者
(98381)
(81904)
(81391)
(77243)
(52046)
(39284)
(36877)
(31936)
(31188)
(29205)
(27866)
(27680)
(26012)
(25947)
(25394)
(25314)
(24560)
(24375)
(23564)
(23493)
(20414)
(20177)
(20067)
(18695)
(18415)
(18297)
(18223)
(18088)
(16594)
(16241)
学科
(137366)
经济(137225)
(110838)
管理(103314)
(96253)
企业(96253)
方法(64298)
数学(53685)
数学方法(53018)
(39400)
(39379)
业经(38026)
中国(37539)
(30333)
金融(30331)
(29589)
银行(29518)
(29236)
(28318)
地方(27863)
农业(27698)
(27522)
财务(27446)
财务管理(27401)
(26763)
企业财务(26055)
(25457)
贸易(25439)
(24734)
理论(24130)
机构
学院(474765)
大学(473677)
(192495)
经济(188521)
管理(188099)
理学(162641)
理学院(160928)
管理学(158013)
管理学院(157160)
研究(156788)
中国(123954)
(100207)
科学(98496)
(88951)
(86300)
(78961)
业大(75120)
中心(73246)
研究所(72085)
财经(71641)
(70207)
农业(68186)
(65310)
北京(62481)
经济学(58461)
(57621)
(56906)
师范(56900)
(56789)
财经大学(53430)
基金
项目(326391)
科学(255821)
基金(237643)
研究(232115)
(209733)
国家(207970)
科学基金(178407)
社会(147228)
社会科(139764)
社会科学(139728)
(127869)
基金项目(125467)
自然(118126)
自然科(115463)
自然科学(115429)
自然科学基金(113381)
(107380)
教育(105436)
资助(98534)
编号(92701)
成果(73560)
重点(73162)
(70820)
(69541)
(69208)
创新(64287)
课题(63266)
科研(63204)
国家社会(61318)
大学(60347)
期刊
(205628)
经济(205628)
研究(133285)
中国(89214)
学报(80181)
(78029)
管理(71718)
科学(71408)
(70004)
大学(60511)
学学(57526)
农业(53035)
(51876)
金融(51876)
教育(43386)
技术(41227)
财经(35380)
业经(35085)
经济研究(32895)
(30491)
(29990)
问题(26873)
技术经济(24110)
图书(23928)
(23136)
科技(23042)
统计(22728)
理论(21937)
现代(21618)
商业(21574)
共检索到69764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顾乃华  朱文涛  
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而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则是推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有效手段。基于2004—2014年的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结合工具变量法,从整体和细分行业角度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以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和服务贸易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对外开放有助于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融合;从分行业来看,运输和通信服务对外开放对提高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的影响最为明显,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对外开放也有利于促进产业融合,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对外开放对产业融合的影响并不显著。要通过进一步降低服务业外资准入门槛、简化投资审批流程、提供良好投资环境等综合措施,积极吸引优质外资流向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推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姚星  杨锦地  袁东  
本文利用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对外开放程度对生产性服务业外溢效应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分别以贸易开放度与国际投资开放度作为门槛变量,探讨了不同开放程度下,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生产效率产生外溢效应的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秀梅  曹张龙  
基于我国2003-2016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本文构建面板平滑迁移回归模型(PSTR)实证研究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显著地表现出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水平的门槛效应,当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水平低于门槛值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并不利于产业结构的改善,而当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水平高于于门槛值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模型的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结论的可靠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光  张超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2004—2011年全国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影响整体制造业及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流通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能显著提高整体制造业的效率,其中金融服务的提升效果最明显,但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的提升效果不显著;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效率的提升最显著,金融服务对三种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总体影响最大,而科技服务对三种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要么具有负效应,要么不显著。流通服务最能提升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效率,金融服务则最能提升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效率。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为东  陈丽珍  陈健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重点分析生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结论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对现阶段城市化进程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与多样性则均对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利影响;对部分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城市而言,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的作用相对减弱,而竞争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增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亚斌  刘靓君  
本文利用1997-2006年全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对国内东、中、西三大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它可以通过技术进步与创新、深化分工、提高生产效率、产业集群、改善地区投资环境以及与工业、其他服务业的互动共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魏修建  李思霖  
笔者利用DEA模型,测算了2003年~2011年我国各省的农业生产效率,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的带动不亚于工业,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促进农业增长,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并最终增强农业的竞争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提升中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交通运输仓储、通讯行业及科研技术行业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纯彬  杨仁发  
基于2004~2010年我国2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专业化分工、工业化程度、服务效率、产业融合程度、政府规模、制造业集中度、对外开放程度等指标,从地区和行业层面实证分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工业化程度对我国整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最大,且在五个细分行业中,除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外,工业化也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无论是全国还是东部、中西部以及五个细分行业,服务效率均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服务效率的提升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产业融合程度对全国及东部、中西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弱,在五个细分行业中,产业融合程度的促进作用也较弱或不显...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顾乃华  
本文利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以对外开放程度作为门槛变量,探讨在不同发展阶段服务业发展水平同国民经济发展效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能够产生稳健的外溢效用,其背后的渠道包括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提供就业岗位、与工农业形成互动等方面。在服务业发挥外溢效应过程中,对外开放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而且发展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对服务业发挥外溢效应的调节功能存在显著差别。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国安  张志彬  
运用城市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实证研究表明: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的我国工业通过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报酬激励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并没有导致利润水平的同步上升。而生产性服务业在市场化程度高和基础条件较好的特大城市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实现价值链地位跃升,从而在不同等级的城市之间形成有机的专业化分工。因此,加快行业体制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将有利于推动我国工业的转型升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申明浩  卢小芳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能过剩、供需失衡的矛盾日渐突出,制造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复杂境地。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制造业产业高度化。文章基于全国30个省份2003~2013年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高度具备显著的正向提升效应;但在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表现出由不显著到正向显著的动态变化趋势;拓展模型证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高度外溢作用的发挥会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和市场自由化程度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艳莹  王丽  
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深入分析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对本国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利用投入产出数据对28国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排名比较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的中间需求和服务业互补性需求都能明显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此外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也产生一定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斌  刘子琳  
本文选取了中国2004-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专业化、多样化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国样本范围内,专业化程度(MAR外部性)与产业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专业化程度较低时,不利于产业增长,而当专业化程度较高时,专业化会促进产业增长;多样化程度(Jacobs外部性)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在分地区讨论中,专业化和多样化对不同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影响不同。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诏怡  
作为制造业的高级要素投入,生产性服务进口和FDI提高了进口国和东道国的专业化分工,从而促进了制造业的生产率提升。对中国制造行业1999~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进口比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生产率的促进效应要更为明显,而且二者都更能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专有权与特许权使用费的进口对制造业生产率的促进效应最为明显,其次是建筑服务、保险服务和金融服务的进口;专有权与特许权使用费最能促进中国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而建筑服务促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生产率的效应更明显;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明显有利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但对资本技术密集性制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纯彬  杨仁发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增长的牵引力和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助推器,而产业融合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融合过程实质是产业价值链分解和重构整合过程,产业融合可以通过提升产业竞争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以及交易成本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而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过大,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水平偏低。最后,提出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