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715)
2023(22403)
2022(18867)
2021(17512)
2020(14641)
2019(33652)
2018(33095)
2017(63250)
2016(34091)
2015(38028)
2014(37549)
2013(37490)
2012(34669)
2011(31332)
2010(31592)
2009(29433)
2008(28744)
2007(25278)
2006(22276)
2005(20247)
作者
(97817)
(81541)
(80738)
(76882)
(51976)
(38896)
(36949)
(31672)
(31031)
(29177)
(27869)
(27632)
(26024)
(25846)
(25233)
(25197)
(24060)
(23794)
(23442)
(23402)
(20396)
(20019)
(19776)
(18649)
(18198)
(18175)
(18138)
(17865)
(16464)
(16174)
学科
(145838)
经济(145691)
(110010)
管理(104417)
(94532)
企业(94532)
方法(63873)
数学(53290)
数学方法(52676)
中国(43855)
(41456)
(40117)
业经(37962)
地方(31829)
(30615)
金融(30613)
(30476)
(29823)
银行(29778)
(28699)
农业(28688)
(27552)
贸易(27527)
(27420)
(27023)
财务(26938)
财务管理(26893)
(26739)
企业财务(25571)
理论(24598)
机构
学院(482937)
大学(482663)
(201848)
经济(197678)
管理(190387)
研究(164810)
理学(163327)
理学院(161546)
管理学(158826)
管理学院(157929)
中国(131606)
(103617)
科学(99263)
(93776)
(82773)
(80703)
中心(76011)
研究所(74935)
财经(74577)
(71978)
业大(70124)
(67951)
北京(66003)
农业(63021)
(61949)
经济学(61505)
师范(61341)
(59709)
(58540)
经济学院(55446)
基金
项目(322074)
科学(254375)
研究(235705)
基金(235028)
(204793)
国家(203020)
科学基金(175049)
社会(150707)
社会科(142955)
社会科学(142920)
(124367)
基金项目(123158)
自然(112876)
自然科(110329)
自然科学(110302)
自然科学基金(108369)
教育(107638)
(104594)
资助(97757)
编号(95192)
成果(77078)
重点(71788)
(71410)
(70576)
(67774)
课题(65474)
创新(62905)
国家社会(62773)
科研(61466)
教育部(61423)
期刊
(223460)
经济(223460)
研究(145228)
中国(97169)
学报(73976)
管理(73950)
(73872)
(73242)
科学(69592)
大学(57022)
(54485)
金融(54485)
学学(53502)
教育(50823)
农业(50728)
技术(43269)
财经(37150)
业经(36934)
经济研究(36126)
(32017)
问题(28760)
(28681)
图书(26005)
技术经济(24840)
(23824)
统计(22756)
理论(22702)
现代(22101)
世界(22087)
(21897)
共检索到734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庄树坤  刘辉煌  
文章根据1978~2007年中国的年度数据,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支持进行研究,对生产性服务业与金融深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验证它们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修正效应。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金融深化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金融深化过程中的金融结构、金融中介以及利率等问题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很大的制约,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从而有效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十分必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荣  顾乃华  
本文基于服务业价值链视角,通过区分生产性服务业上下游活动,构建上游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指标,结合依托于"准自然实验"的PSM-DID方法,实证检验了高铁建设与上游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的高铁建设显著降低了上游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高铁建设并不是有效促进城市上游服务业发展的充分条件;相较于东部地区,高铁建设对西部地区的负效应更强,而在中部地区高铁建设对上游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不显著;高铁建设对上游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存在一定滞后性,且边际效应呈逐步递增趋势。本文研究为进一步借助高铁建设拓展区域发展空间、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提供了依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梁莹莹  
文章重点从金融发展视角对生产性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影响展开分析。首先通过理论分析金融发展影响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内在机理,表明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越高、越完善的国家,其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越强。经验分析利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标和贸易竞争力指数分别度量不同国家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并采用三类变量衡量各代表国金融发展在金融市场规模、效率和交易规模等方面的差异,进而实现这一视角的全方位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桢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流通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30个省份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流通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流通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区域异质性方面,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流通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效应更强;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流通业绿色低碳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19.13%和14.12%。最后为实现流通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楠  
随着服务经济的到来,生产性服务业成为经济结构中增长较快的部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制造业改造升级,而且对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增强区域的综合竞争力产生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关键指标和实证检验两个角度分析武汉市生产性服务业对人均GDP的影响,结果发现其对人均GDP的拉动作用较明显。就内部行业而言,金融业对人均GDP的作用较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人均GDP的作用较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庞娟  孙金岭  
文章以传统产业剥离过程中空间集聚与专业要素集聚的外溢效能的空间差异为研究对象,选取外商投资、国内资本、交通便利、文化教育等参变因素,结合专业化效率和产业多样化空间集聚,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外溢效应进行估计。结果证实:生产性服务业的外溢技术红利已不再因交通便利而迅速增加,东部区域相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具备更为显著的外溢经济推动特性,但其外溢效应主要依赖于这一区域相对集中的产业中间品供给,以及由原先制造业等产业中获得的丰富分支剥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方湖柳  潘娴  樊文静  
基于200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的绿色发展效应,结果显示:整体而言,生产性服务业的两种集聚与产业自身绿色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进一步采用空间模型研究发现,专业化集聚对周边生产性服务业绿色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呈倒“U”型,而多样化集聚的影响显著为负。此外,分地区检验发现: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的影响与整体结果一致,而多样化集聚起直接推动作用;中部地区两种集聚的影响均呈倒“U”型,但各省专业化集聚水平已接近甚至突破了拐点;西部地区仅有专业化集聚的影响显著并呈“U”型,区域内各省仍在曲线左侧,尚未发挥出推动作用。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曾世宏  郑江淮  
服务业发展的驱动力决定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基于产业关联视角实证检验了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驱动力,结果发现中国服务业同农业和制造业的外部产业关联良性交互关系还没有很好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中国制造业和农业发展对服务业发展的引致效果较微弱,而且制造业产出对服务业产出的引致呈现出均质性特征,特别是没有形成对生产性服务的大量引致性需求。因此,转变服务业的发展方式,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同本土制造业和农业的产业关联程度,促进制造业和农业的产业升级,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丹辉  
王子先研究员主编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报告2007》,于2008年1月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该报告近70万字,汇集了国内该领域30多位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国内第一部全面深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权威报告。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共同推动下,产品价值链上制造环节和服务环节的接点日益多元化,从而为生产性服务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任曙明  刁虹  史晓芳  
结合服务业的本质特征和资金需求特点,分析了一国或地区金融对服务业增长的作用机制。将整个服务业分为金融和非金融两类部门,以规模和效率指标衡量金融发展水平,并将金融部门效率纳入非金融部门的生产函数中,通过构建两部门模型,研究金融发展对服务业增长的直接带动作用和间接溢出效应,并以2002-2009年我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振中  
文章根据2005—2016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对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借助自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VIP)对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所选取的指标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中,城市化水平、创新能力、信息化水平、政府作用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红梅  郝美竹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分析框架下,基于集聚租金的视角重新探讨了高铁建设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及内在机制。首先,将中国高铁开通视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85个地级市2007—2016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高铁的开通积极地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借助构建最小生成树作为工具变量排除了潜在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其次,引入交通可达度、市场准入以及市场一体化指标作为集聚租金的替代变量,发现高铁开通直接提高城市交通便利度,继而提高市场准入,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最终增加了集聚租金,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在高铁沿线城市的集聚。最后,高铁开通对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着极大的助推效果,而对于原本就具备趋近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的特大城市和沿海城市来说,交通可达度所带来的集聚效果一般。此外,当高铁站与城市中心之间的距离超过30公里时,高铁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正向影响消失。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冯晓玲  张建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正成为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美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综合运用协整分析、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研发投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化水平、制造业中间需求和生产性服务业FDI对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程度最大,其后依次为制造业中间需求、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和城市化水平,生产性服务业FDI的影响程度最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纯彬  杨仁发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增长的牵引力和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助推器,而产业融合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融合过程实质是产业价值链分解和重构整合过程,产业融合可以通过提升产业竞争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以及交易成本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而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过大,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水平偏低。最后,提出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智文  袁观林  
以1994—2009年的甘肃省GDP和生产性服务业产值为样本,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得到的结论有:(1)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经济增长高度正相关;(2)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3)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属于单向因果关系。甘肃省的经济增长引导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经济增长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却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