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62)
2023(20166)
2022(17043)
2021(15637)
2020(13033)
2019(29649)
2018(29377)
2017(56576)
2016(30675)
2015(34102)
2014(34040)
2013(33986)
2012(31367)
2011(28377)
2010(28717)
2009(26675)
2008(26588)
2007(23817)
2006(21334)
2005(19603)
作者
(90053)
(75271)
(74759)
(70992)
(47974)
(35939)
(33844)
(29144)
(28462)
(27086)
(25845)
(25452)
(24186)
(24150)
(23490)
(22973)
(22238)
(22135)
(21630)
(21543)
(18750)
(18650)
(18171)
(17187)
(16916)
(16792)
(16778)
(16696)
(15295)
(14882)
学科
(130235)
经济(130065)
(106585)
管理(100964)
(92254)
企业(92254)
方法(53247)
数学(42779)
数学方法(42327)
(39075)
(38727)
中国(36722)
业经(36622)
(29729)
地方(29202)
农业(27358)
(26000)
财务(25921)
财务管理(25879)
(25541)
企业财务(24609)
技术(23316)
(22550)
贸易(22530)
理论(22431)
(22360)
(21881)
银行(21832)
(21818)
(20968)
机构
学院(442591)
大学(441802)
(180261)
经济(176307)
管理(174069)
研究(151063)
理学(148763)
理学院(147066)
管理学(144797)
管理学院(143960)
中国(115910)
(95629)
科学(92191)
(87126)
(76659)
(75403)
研究所(69019)
中心(68297)
(68294)
财经(68068)
业大(65065)
(61777)
北京(60674)
农业(58707)
(57762)
师范(57211)
(54842)
(54793)
经济学(54008)
财经大学(50299)
基金
项目(292450)
科学(231165)
研究(214750)
基金(212585)
(185177)
国家(183550)
科学基金(158333)
社会(136645)
社会科(129555)
社会科学(129523)
(114369)
基金项目(112410)
自然(102190)
自然科(99825)
自然科学(99801)
自然科学基金(98045)
教育(97320)
(95535)
编号(87178)
资助(86765)
成果(71234)
重点(65284)
(64453)
(64226)
(62039)
课题(60101)
创新(57464)
国家社会(56472)
(55462)
科研(55352)
期刊
(209046)
经济(209046)
研究(134988)
中国(91572)
(70207)
(69293)
管理(68899)
学报(68495)
科学(64068)
大学(52353)
学学(49147)
教育(48207)
农业(48150)
(43258)
金融(43258)
技术(38867)
业经(35488)
财经(34127)
经济研究(32188)
(29306)
问题(27075)
(26840)
图书(24098)
技术经济(22690)
现代(21195)
科技(20882)
理论(20765)
(20379)
商业(19960)
(19868)
共检索到6765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帆  
伴随着全球生产方式从"福特制"向"后福特制"的转变,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取代制造业成为"后工业社会"区域经济增长和城市体系重构的主导产业。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政治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多层级动力机制及其区域城市化效应"的研究成果,对已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适应性进行讨论。结论为:(1)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在时空演变态势上既呈现出与西方发达国家同期发展阶段趋同的特征,也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路径;(2)转型期政府—市场、政府—企业、中央—地方等关系,决定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程度以及资金、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形成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动力机制。(3)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和集聚促进了巨型城市区域的发展,改变了城市体系的组织模式,但有别于西方的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效应需考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系的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波  
文章首先研究了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其次深入分析了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动力机制和经济效应;然后运用基尼系数测算了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最后根据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曙华  沈玉芳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文地理学开始从空间角度探讨生产性服务业的一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相关的理论和研究议题。其中从空间角度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理论主要分析其区位选择与空间分布,形成了中心地理论、竞租理论、空间选择性扩散理论和集聚理论等理论,研究议题则涉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与模式、空间分布、生产性服务企业的空间行为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城市效应和区域效应等。从整体上而言,关于生产性服务的空间研究成果不断增多,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但目前在学术理论上还没有形成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研究的整体框架与理论架构,其空间分布与行业功能差异分析有待深入开展,微观层面服务企业的空间决策有待深入挖掘,对生产性服务生产与交易的性质及其与新经济空间动力学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增旭  胡应得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加快中国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农户非农业收入、人力资本水平、农户耕地面积和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具有同向关系,但从长期来看,农户非农业收入的增长无法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虽然农村劳动力因增加了农户非农收入和提高了城镇化水平而促进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因降低了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和未能提升农户经营规模而不利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据此本文给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宏兵   吴淳   李震  
城市电商化发展是促进城市转型与提高城市经济表现的重要推力。本文基于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识别城市电商化发展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效应及其影响机制。本文发现城市电商化发展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但对多样化集聚效果不明显。这是由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产品特性所致。在长江经济带城市、数字基础设施领先城市、初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高的城市,电商化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影响更明显。城市电商化发展通过提高地区产业协同度、降低制造业和内资私营企业交易成本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城市电商化发展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同时,也提高了城市的创新水平和创新质量。本文为城市电商化发展如何有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不同维度集聚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崔日明  李丹  
随着世界各国产业结构服务化趋势的出现,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心。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有其特定的发展动力机制。本文通过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指出现代服务业演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并对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动态进行分析,总结在发展动力上存在的障碍和不足。最后,从现代服务业发展动力机制的角度提出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邱灵  方创琳  
二战以来国际产业分工演化重构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关系,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及其空间集聚体现了世界范围内以城市为依托的生产与控制的等级体系。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发展硬条件、制度环境作为城市发展软条件、人力资源作为城市智力支撑要素、市场腹地作为城市空间作用强度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产生重要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进而对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空间重塑和世界城市崛起产生积极作用。未来需要以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为重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并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与城市功能转型的良性互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文佳  熊涓  
通过空间计量模型考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与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后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及多样化水平与制造业集聚呈倒U型关系,同时城市化水平会对服务业发展模式与制造业集聚关系产生影响。分区域模型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层次、要素禀赋等因素有所差异,东部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呈线性关系,适合选择多样化发展模式;中部地区呈倒U型关系,现阶段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更适合选择多样化发展模式;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呈正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发展都将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夏杰长  张颖熙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满莉  
现代服务业创新系统演化发展的过程是政府、业内和学界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合作的过程。现代服务业的演化是系统自适应的过程,是内生动力各要素子系统间矛盾运动和外生动力与环境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内生动力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外生动力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外生环境通过促进内生各要素子系统的变化和矛盾运动而推动现代服务业渐进式优化升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聪  曹有挥  宋伟轩  刘可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产品创新的重要源泉,其在城市网络构建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通过城市网络不同研究载体的梳理发现,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城市网络的研究已成为西方城市研究领域的重要前沿。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等级的密切关联性是城市网络构建的重要基础,网络构建的作用力包括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属性、企业的组织结构以及城市发展的自身条件。通过对网络构建模型、网络特征和网络动态演化的综述可以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布局对于解释全球化和信息化影响下的中国城市网络是适用的,但国内的研究多集中于方法的引介,对于内在机制和演化机理关注较少。随着全球产业分工细化,中国不再仅仅承担制造业功能,生产性服务业已开始大规模集聚,国内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城市网络的系统研究刚刚起步,亟待加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晟  
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及创新合作关系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共生关系能产生积极影响。文章基于生态学的共生理论,运用Logistic共生演化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的均衡路径以及环境因素和知识溢出效应对共生体发展状态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共生体的发展状态取决于环境因子和知识溢出效应的综合影响,而且,环境因素的影响取决于两个子系统的环境系数的大小关系,知识溢出效应的影响则取决于子系统知识溢出系数的对比。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铭  
本文研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发展的行业与空间协同效应,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内部各行业对农业发展有重要提升作用;全国各地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发展在空间上呈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协同效应;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周边地区农业发展在空间上具有协同效应;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对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农业发展都具有较强的提升、辐射和支撑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畅  郭元晞  
建立包含要素嵌入、市场互动、效率协调三个层次的产业动态匹配框架,运用兼具存量和增量双重特征的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处于高端服务业依赖于先进制造业的非均衡匹配发展阶段,且处于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的低质量匹配阶段;产业动态匹配水平呈现由东至西梯度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匹配类型可归纳为同步互动、单核偏利、趋同互利、趋同附利、单核附利五种类型;两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存量资源,促进动态匹配的动力则为优质增量资源。发展高端服务业,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强化产业科技创新,推进实施"增量带存量"政策,有助于实现两产业高质量匹配发展。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晓雨  
分析我国城市体系下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估计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在我国城市体系下,制造业的内生分布使大城市相比小城市对生产性服务业有更高的需求。大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善了结构的不平衡,通过前后向关联提升城市生产率,小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却造成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平衡,资源和要素过度集中于低生产率的服务业,反而降低城市生产率。利用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发现规模超过261.2万人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城市生产率,而规模低于50.96万人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反而降低城市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