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62)
2023(15103)
2022(12575)
2021(11375)
2020(9324)
2019(21120)
2018(20812)
2017(40499)
2016(21907)
2015(24023)
2014(24026)
2013(24234)
2012(22739)
2011(20401)
2010(20860)
2009(19474)
2008(19420)
2007(17715)
2006(16053)
2005(14763)
作者
(64560)
(54520)
(53933)
(50754)
(34467)
(26198)
(24408)
(21041)
(20559)
(19546)
(18776)
(18093)
(17492)
(17454)
(17011)
(16563)
(16066)
(15794)
(15663)
(15506)
(13667)
(13552)
(13245)
(12471)
(12276)
(12241)
(12151)
(12112)
(11201)
(10886)
学科
(103169)
经济(103058)
(92727)
(73700)
企业(73700)
管理(69986)
(47703)
方法(39600)
业经(32688)
农业(32064)
数学(31175)
数学方法(30959)
中国(28744)
(28106)
地方(25153)
(21399)
技术(19665)
(19501)
财务(19477)
财务管理(19451)
企业财务(18480)
(18223)
贸易(18207)
(17683)
(16952)
(16678)
(16049)
(15919)
银行(15880)
(15600)
机构
学院(320838)
大学(312528)
(139792)
经济(137115)
管理(126050)
研究(109638)
理学(107635)
理学院(106519)
管理学(105110)
管理学院(104502)
中国(86971)
(70366)
(65754)
科学(65725)
(62897)
(56451)
农业(54036)
业大(51795)
(51510)
中心(50898)
研究所(50700)
财经(49194)
(44660)
经济学(41838)
北京(41048)
(40598)
(39710)
师范(39298)
(38226)
经济学院(37842)
基金
项目(208087)
科学(165243)
研究(153237)
基金(151371)
(131916)
国家(130587)
科学基金(112671)
社会(100906)
社会科(95465)
社会科学(95439)
(83936)
基金项目(80064)
自然(70687)
自然科(69087)
自然科学(69072)
(68189)
自然科学基金(67942)
教育(67518)
编号(62189)
资助(60572)
(50315)
成果(49250)
重点(46255)
(45836)
(45752)
(44637)
国家社会(42159)
创新(42096)
课题(41973)
发展(40814)
期刊
(167936)
经济(167936)
研究(93857)
(71159)
中国(69302)
(49686)
学报(49027)
管理(49017)
农业(48083)
科学(47368)
大学(37948)
学学(36135)
(34613)
金融(34613)
业经(33343)
教育(29014)
技术(28805)
(25735)
经济研究(25082)
财经(24587)
问题(22409)
(21312)
技术经济(18597)
世界(17258)
(16048)
商业(15927)
现代(15523)
农村(15436)
(15436)
(15418)
共检索到499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秦天  彭珏  邓宗兵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效果与预期不一致,往往受到要素禀赋约束而导致偏离。该文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机制与约束条件,建立了以人地比例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并基于2004-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结论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存在以资源禀赋为门槛的非线性效应;(2)随着人地比例扩大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呈现先负后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美霞  樊秀峰  宋爽  
省会城市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重地,以此为样本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更客观的分析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特征。本文通过对中国30个省会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变化及收敛性分析发现,1995-2009年,省会城市生产性服务业TFP呈快速增长趋势,且其增速明显高于全国以及31个省市区的平均水平,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是其主要原因,技术效率则出现少许负增长,说明产业粗放型特征仍然明显;TFP增长虽存在显著区域差异,但呈现收敛趋势,且部分城市已显现明显的"追赶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纯记  
采用2000—2014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第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符合"威廉姆森假说";第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俊聪  王怀明  张瑾  
本文基于2005~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中国30个省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运用两步系统GMM方法,探讨在农业气象灾害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促进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且主要由农业技术进步效应驱动;从地区差异来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正向作用不明显;另外,农业气象灾害抑制了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政府财政支农等因素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顾晟景  周宏  
[目的]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切实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2001-2019年29个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动情况,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贡献,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其影响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呈现“倒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部分通过农业生产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提高以及经营规模的扩大得以实现;不同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和影响路径存在差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初期主要通过促进农业生产分工和专业化水平提升来推动生产效率增长,后续则表现为规模效应和专业化效应的共同影响。[结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助于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未来应持续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适度发展,助力农业现代化转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雪飞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如何减少老龄化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带来的冲击,撬动老龄化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带来的消费赋能效应,实现人口老龄化与服务业协同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政策当局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背景,通过构建和测算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考察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不同类别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不容忽视。整体而言,人口老龄化会导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但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会带动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比较明显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其对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具体而言,人口老龄化对南方地区和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赋能效应,而对北方地区和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却带来了较为明显的负向抑制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芳梅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01—2018年的时空面板数据,应用耦联评价法与DEA-Malmquist法测算大湾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水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分解指标,绘制产业融合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化与拟合图,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关联关系,耦联度表现为负向关联,耦联协调度表现为正向关联。应用地理探测器中的因子探测器分析,初步定量确立大湾区产业融合是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驱动因素。最后,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大湾区产业融合驱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经济效应以及具体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产业融合耦联度表现为负向影响,且存在负向空间滞后作用,耦联协调度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提出三点建议:建立梯度式产业融合发展层级体系、重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分解指标的周期性特征、倡导产业深度协调发展与深度融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明立  谭远发  
人口竞争力是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本文首次在明确人口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与迁移以及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五大要素着手,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人口竞争力进行了客观评价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人口竞争力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相对性特征,同时揭示了其具有差异性和相对性特征的深层次机理。最后提出了促进各区域人口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向阳  徐翔  
本文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状况,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1990-2003年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0.12%,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但技术效率下降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不同时期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存在一定差异;同时,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也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水平不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恕立  汪思齐  滕泽伟  
已有文献在测算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时,基本都没有考虑环境因素,而这种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由于忽视了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并不能反映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的真实绩效,甚至会误导政策建议。文章将环境因素引入服务业生产率体系,运用基于DDF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中国2004-2013年服务业分行业tFP进行再估算,并结合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和服务业环境友好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两种情形下服务业tFP增长的主导因素都在于技术进步,忽视环境因素不仅高估了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而且高估了其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环境因素对服务业增长绩效存在影响。环境约束下服务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兴凯  张诚  
本文使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28个省区市1978~2007年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情况,并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两个方面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阶段性和区域性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TFP不断提高,但增长幅度呈阶段性下降态势。随着服务业资本深化过程的推进,服务业增长的要素推动作用相当明显,而TFP的增长贡献则逐渐降低,而且,在TFP的变化中,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明显,但技术效率的"水平效应"相对有限。在空间分布上,TFP增长及其分解存在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区域性差异,但收敛检验表明,各省区市的TFP增长呈现出长期的收敛趋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慧  王怀明  孟令杰  
本文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的增长以及地区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待验证的假说:农业产出的省级地区差异主要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为验证该假说,本文使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测算了各地区不同年份的要素弹性,据此将农业产出来源分为投入要素的累积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方面,并进一步采用方差分解的办法,考察了样本期间内农业产出的地区差异的来源。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曹壮  余康  
【目的】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与资源环境的共同约束下,依靠要素投入推动农业增长不可持续,因此,不断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增长尤其重要。【方法】采用乘积完备(multiplicatively complete)的HicksMoorsteen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彻底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混合效率变化,农业结构调整通过改变混合效率,进而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结果】从时间维度上看,仅1992-1997年混合效率变化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了0.5个百分点,即该时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从地区维度上看,仅东部地区混合效率变化为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了0.4个百分点,即东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了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效应在时空上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农业结构应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进行调整,才能提高混合效率,进而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图2表1参33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志彬  张迎丰  
利用2004—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产性服务业的面板数据,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使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测度了2004—2010年我国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TFP增长率,并进行了区域间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的TFP增长相对于制造业滞后,而生产性服务业的TFP却增长迅速,且东部地区的增速快于中、西部地区。最后指出:Baumol的服务业"成本病"理论仅适用于服务业整体,并不适用于具有中间投入作用的生产性服务业。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建军  曾秀兰  
我国服务业已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研究服务业升级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05-2017年间的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服务业的效率改进和结构优化的产业升级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服务业的效率改进和结构优化主要体现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要素投入占比的增加。基于应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测算得到的行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应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验证了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要素投入结构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成本结构的影响显著但较为微弱,而资本要素的结构变化无显著影响,提升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在于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生产率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