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37)
2023(19706)
2022(16693)
2021(15371)
2020(13134)
2019(29772)
2018(29670)
2017(57418)
2016(31455)
2015(35010)
2014(34786)
2013(34522)
2012(31406)
2011(28238)
2010(28302)
2009(26496)
2008(26361)
2007(23342)
2006(20574)
2005(18540)
作者
(93260)
(77615)
(77362)
(73430)
(49434)
(37295)
(34897)
(30201)
(29426)
(27876)
(26533)
(26201)
(24893)
(24743)
(24198)
(23735)
(23454)
(23133)
(22310)
(22257)
(19510)
(19143)
(18994)
(17780)
(17373)
(17346)
(17305)
(17260)
(15746)
(15308)
学科
(125093)
经济(124916)
(108038)
管理(102404)
(94695)
企业(94695)
方法(58765)
数学(48601)
数学方法(47841)
(38840)
(37754)
业经(35189)
中国(31301)
(28708)
(26664)
财务(26577)
财务管理(26536)
农业(25954)
(25914)
企业财务(25213)
理论(23099)
技术(22935)
(22714)
贸易(22702)
(22072)
地方(21933)
(21418)
(19972)
(19951)
(19836)
机构
学院(450828)
大学(449509)
管理(177636)
(177560)
经济(173710)
理学(153551)
理学院(151865)
管理学(149009)
管理学院(148187)
研究(147941)
中国(112654)
(95803)
科学(94332)
(84704)
(83638)
(75730)
业大(72328)
研究所(68889)
(67633)
中心(67247)
财经(67138)
农业(66055)
(61033)
北京(59944)
(55533)
师范(54851)
(54033)
(53290)
经济学(52989)
财经大学(49759)
基金
项目(305688)
科学(239193)
基金(221924)
研究(217286)
(195938)
国家(194308)
科学基金(166234)
社会(136779)
社会科(129637)
社会科学(129599)
(120130)
基金项目(117029)
自然(110621)
自然科(108086)
自然科学(108055)
自然科学基金(106136)
(100938)
教育(99334)
资助(92287)
编号(87461)
成果(70334)
重点(68489)
(66388)
(64808)
(63882)
创新(60130)
课题(60109)
科研(58930)
计划(56475)
大学(56386)
期刊
(195945)
经济(195945)
研究(128117)
中国(86476)
学报(77377)
(76650)
科学(68705)
管理(68234)
(67927)
大学(58152)
学学(55188)
农业(52332)
教育(44941)
(39306)
金融(39306)
技术(39239)
业经(33715)
财经(33270)
经济研究(30948)
(29497)
(28499)
问题(25396)
技术经济(22950)
(22853)
图书(22440)
科技(22107)
现代(20617)
理论(20468)
统计(20390)
业大(20320)
共检索到660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殷  李金勇  
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不同于一般产业区位选择的特点,除了受传统区位要素外在影响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选择有其内在的发生机制,而聚集因素在生产性服务企业区位模式中扮演主导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范秀成  王莹  
生产性服务业对空间布局产生不均衡的影响,有利的区位模式可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并造就全球城市的产生和生产性服务的全球扩张。随着中国市场开放度的提高,众多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在跨国公司扩散效应的影响下,我国生产性服务得到蓬勃发展,其区位模式选择对原有的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在相关理论回顾的基础上,从集聚和扩散两方面对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选择模式进行对比,进而提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区位发展的策略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姜长云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成为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战略引擎,也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路红艳  
本文根据生产性服务业的地理分布特征和其与制造业的关联特性,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制造业主导的生态群落集群和虚拟集群模式,提出要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空间虚拟网络的创造,大力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集群模式,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集群中的创新、专业化分工、环境优化等方面的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静  
生产性服务业是21世纪发展最快的行业,其增长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对产业结构优化、价值链层级提升和整体经济竞争力水平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已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置于战略高度,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该文从产业、价值链和行业角度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阶段,而后以我国京、津、沪、渝四大都市圈为例,阐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四种模式,最后指明生产性服务业未来发展趋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丰志勇  何骏  
在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崛起的动因和发展空间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三种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杰  何骏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应以创新方式加快发展。其路径拓展应是内需型发展路径和外需型发展路径;其创新发展模式应是服务外包模式、集聚区模式和外资拉动模式;与此同时,还要培育与模式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机制,主要包括合作机制、互动机制和需求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欧阳翰夫  
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之一。文章对过往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互动机制、区位研究以及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等方面梳理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停  
本文借鉴Logistic模型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生度进行理论界定,分别讨论了水平竞争、水平协作和垂直协作三种情形下模型的均衡解。研究发现,存在水平竞争关系的产业构成的共生系统,产业平衡规模水平是由外生的资源供给和产业相互影响系数内生决定,与共生单元产业固有的成长率无关;对称互惠共生均衡调整时间短且均衡稳定,而非对称互惠共生均衡调整缓慢且不稳定。建立计量模型,估算出1992—2012年间安徽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共生度并对二者共生模式进行经验判定。目前安徽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正处在非对称互惠共生向对称互惠共生转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童洁  张旭梅  但斌  
以实物产品和生产性服务的关联为切入点,提出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三种模式——基于共生性的融合模式、基于内生性的融合模式、基于互补性的融合模式,分析了三种融合模式的典型案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需要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静  
生产性服务业是21世纪发展最快的行业,其增长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对产业结构优化、价值链层级提升和整体经济竞争力水平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产业角度来看,生产性服务业经历从制造业中分离、独立发展、与制造业互动融合三个阶段;从价值链角度分析,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服务于制造业的上下游、核心环节以及生产性过程中;从行业角度来看,初级阶段以人力服务、物流服务为主,中级阶段以资本服务为主,高级阶段以信息技术和知识技术服务为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席强敏  陈曦  李国平  
在工业效率提升的目标导向下,中国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在专业化与多样化发展模式之间进行选择。本文构建了关于生产性服务业模式选择与工业效率提升的一个分析框架,并基于2003—2012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工业效率提升导向下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模式选择。研究发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工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规模的上升和门类的增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逐渐由专业化向多样化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程度越高的城市,对周边城市工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空间溢出效应越强,但受交易成本和"面对面"接触需求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随距离增加而衰减,在100公里范围内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骏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具有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征与动因,因此近年来全球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迅速崛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据此,我国面临着加快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紧迫任务。基于此,本文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起源与特征的基础上,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迅速崛起的动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创新系统和重点模式,为我国加快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明确了发展方向并加大了推动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琳  
集群式发展是生产性服务业成长的方式之一。本文首先运用实证分析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然后指出基于产业互动关系,生产性服务业根据其与制造业分工模式的不同在集群区位选择、集群规模和集群演进等方面的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指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的途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但斌  张乐乐  钱文华  
针对目前我国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不同发展情况,综合考虑行业特性和城市定位对集聚分布模式的影响,分析并阐释了三种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区域性集聚分布模式及其特点,并分析了三种不同模式集聚区形成的动力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