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16)
2023(16413)
2022(13851)
2021(12525)
2020(10767)
2019(24292)
2018(24066)
2017(47060)
2016(25403)
2015(28450)
2014(28095)
2013(28169)
2012(26150)
2011(23502)
2010(23900)
2009(22655)
2008(22954)
2007(21171)
2006(18471)
2005(17118)
作者
(73649)
(61844)
(61829)
(58575)
(39383)
(29362)
(28087)
(23853)
(23025)
(22253)
(20969)
(20661)
(19965)
(19712)
(19275)
(18948)
(18716)
(18229)
(18022)
(17639)
(15436)
(15234)
(14957)
(14004)
(13946)
(13907)
(13891)
(13695)
(12490)
(12333)
学科
(109876)
经济(109732)
(99922)
管理(90651)
(88613)
企业(88613)
方法(47345)
数学(37575)
数学方法(37240)
(36086)
业经(33918)
(33801)
中国(27776)
(27338)
(24733)
财务(24697)
财务管理(24651)
农业(23488)
技术(23467)
企业财务(23394)
地方(21053)
(19563)
贸易(19550)
理论(19077)
(18973)
(18956)
(18954)
(18791)
(18427)
银行(18394)
机构
学院(369984)
大学(366448)
(157827)
经济(154566)
管理(147013)
理学(125503)
理学院(124241)
管理学(122524)
管理学院(121821)
研究(120743)
中国(95225)
(76821)
(76778)
科学(71655)
(64348)
(61358)
财经(59489)
(58737)
中心(56197)
研究所(54830)
(53749)
业大(53551)
农业(50367)
北京(48292)
经济学(47993)
(46161)
(44041)
财经大学(43689)
师范(43602)
经济学院(43372)
基金
项目(237580)
科学(188669)
研究(175825)
基金(172946)
(149608)
国家(148285)
科学基金(128435)
社会(113635)
社会科(107799)
社会科学(107772)
(94662)
基金项目(91469)
自然(81575)
自然科(79681)
自然科学(79657)
教育(79154)
自然科学基金(78389)
(77710)
编号(70559)
资助(69385)
成果(57369)
(54484)
重点(53159)
(52708)
(51882)
创新(50178)
课题(48280)
(48225)
(48139)
国家社会(47101)
期刊
(181522)
经济(181522)
研究(109309)
中国(77338)
(64536)
(60071)
管理(59819)
学报(53947)
科学(51499)
大学(41624)
农业(40511)
学学(39260)
(36847)
金融(36847)
教育(34911)
技术(33786)
业经(31272)
财经(30591)
经济研究(28365)
(26464)
(24514)
问题(23679)
技术经济(21417)
(18672)
商业(17979)
现代(17965)
科技(17873)
财会(17703)
(17442)
图书(17310)
共检索到566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高运胜  
我国很多产业集群只是企业的空间集聚,处于集群的初级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和知识密集特征成为产业集群创新体系中知识的来源和企业间传播的桥梁,能够促进集群内外部的技术挤出效应,提升中间服务职能和集群的植根性,且改变集群组织形式。但政府需要在产业集群创新过程中发挥适当作用,既要纠正"市场失灵",又要防范"政府失灵"。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席卫群  
自主创新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和来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制造业的黏合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但是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研发投入存在研发费用投入不足、风险投资比例低、研发人员薄弱等问题,而现行税收优惠没有克服上述不足。因此,为了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税收政策应重点在增加科技投入、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上做文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恩  王惟  
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7—2016年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表明,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正空间自相关关系,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人力资本可以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人力资本-区域创新能力的结构还未形成;进一步研究时将广东分为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实证表明,与粤东西北地区相比,珠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正向促进作用更显著;无论是在珠三角还是在粤东西北,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奕  夏杰长  
一、调查目的与设计1.调查目的。为了贯彻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推动东营市生产型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东营市服务业发展规划与空间布局"课题组于2009年6月至2009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白清  
在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驱动下,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制造业升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本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特征,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内在机理与升级机制。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实现机制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以及效率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协同定位促进制造业规模收益递增;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融合促进制造业附加值提升;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高级要素投入促使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信东  
文化创意产业中,生产性服务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是连接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的主体,是科技与文化协同促进经济发展的主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本身就是产业结构优化的结果,通过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在自身得到良好发展的同时,对其他产业形成优化、促进升级的作用。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夏杰长  
本文首先阐释了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升级的内涵,论述了生产性服务业对推动产业升级的重大意义及基本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的财税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严任远  
在全球价值链的分析框架中,位于价值链两端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促进产业沿全球价值链攀升,实现产业升级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GVC下促进产业升级的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路径和拓展路径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现阶段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在嵌入全球价值链促进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上应遵循全球价值链运作机制,以"有效承接国际生产性服务业转移"作为其一般发展路径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出"以产业自主成长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拓展之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韩明华  
生产性服务业对宁波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制造业结构优化又拉动了宁波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二者表现出了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但是宁波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仍存在规模总量不足、产业优势不明显等问题,因此应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为着眼点,大力发展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不断优化服务业的结构,进而加速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姜长云  
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将完善监管与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民营化结合起来,积极支持行业协会发挥其重要作用,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布局工作,健全其财政支持机制,拓宽其融资渠道,因地制宜地提高地价,适度降低生产性服务业的单位土地投资强度标准和用水及能源的价格,并强化其人力资本支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苏晓艳  李镇南  
在新冠疫情持续蔓延及经济"逆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如何保障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安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对制造业上中下游各环节提供保障服务的行业,其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成为近年关注的热点。运用产业结构理论,将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构建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两个维度,并以2010—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分别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生产性服务业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表明:粤港澳大湾区生产性服务业已步入过度集聚阶段,其专业化集聚显著抑制了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其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起着显著抑制作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则作用不显著,而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聚集则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鹏  逯元堂  
本文研究了现阶段,我国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的模式和机制创新包括第三方治理、政府采购环境服务、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土壤修复商业化等。提出了上述模式或机制的概念、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吉昌  夏晴  
产业集群是一种相关的产业活动在地理上或特定地点的集中现象。一种产业的地理集中能够形成相对于同行业的相对竞争优势,成为世界范围内产业发展的一个有效模式。在我国经济发展初期,大批的产业集群也获得了与国内外市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于斌斌  
文章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中国城市数据,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通过Porter外部性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受制于城市规模:当城市规模分别超过151.51万人和154.07万人的规模门槛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抑制效应"将转化为"促进效应";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Porter外部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会随着城市规模扩大而增强,也证实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存在明显的"大城市优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顾振华  
发展需要开放,针对服务业出台的开放举措能否促进整个服务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深究。本文将ESG表现视为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指标,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2年至2021年中国服务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促进了服务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该影响效应不仅在地区、行业和产权性质上存在异质性,而且会辐射上游产业链;扩大开放、创新模式和加强监管是政策传导的影响机制。本文结论为服务业开放的积极影响提供了数据支持,并提出扩大政策试点范围、强调产业间关联性和明确政策传导路径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