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59)
- 2023(16853)
- 2022(14097)
- 2021(12774)
- 2020(10693)
- 2019(24486)
- 2018(24003)
- 2017(46668)
- 2016(25128)
- 2015(28128)
- 2014(28193)
- 2013(28334)
- 2012(26834)
- 2011(24323)
- 2010(24980)
- 2009(23449)
- 2008(23568)
- 2007(21363)
- 2006(19102)
- 2005(17930)
- 学科
- 济(130367)
- 经济(130239)
- 业(93432)
- 管理(83119)
- 企(81413)
- 企业(81413)
- 方法(49672)
- 数学(40150)
- 数学方法(39843)
- 农(34859)
- 业经(34375)
- 财(33702)
- 中国(32792)
- 地方(29676)
- 农业(24723)
- 制(24425)
- 务(23222)
- 财务(23187)
- 财务管理(23141)
- 学(22517)
- 企业财务(21993)
- 贸(21068)
- 贸易(21051)
- 技术(20929)
- 易(20347)
- 和(20227)
- 银(18987)
- 银行(18956)
- 融(18700)
- 金融(18698)
- 机构
- 学院(376200)
- 大学(372416)
- 济(168162)
- 经济(164791)
- 管理(144782)
- 研究(131590)
- 理学(122776)
- 理学院(121418)
- 管理学(119766)
- 管理学院(119038)
- 中国(102820)
- 京(79182)
- 科学(78010)
- 财(77033)
- 所(68405)
- 农(66196)
- 研究所(61266)
- 财经(60300)
- 中心(59560)
- 江(59357)
- 经(54578)
- 业大(53316)
- 经济学(51959)
- 农业(51692)
- 北京(50565)
- 范(47214)
- 州(47094)
- 师范(46757)
- 经济学院(46609)
- 院(46397)
- 基金
- 项目(236712)
- 科学(187031)
- 研究(174166)
- 基金(171961)
- 家(149288)
- 国家(147939)
- 科学基金(127118)
- 社会(113188)
- 社会科(107342)
- 社会科学(107314)
- 省(93202)
- 基金项目(90290)
- 自然(80038)
- 自然科(78179)
- 自然科学(78154)
- 教育(77738)
- 划(76992)
- 自然科学基金(76855)
- 资助(70260)
- 编号(69745)
- 成果(56977)
- 发(55827)
- 重点(53264)
- 部(52427)
- 创(51224)
- 课题(47845)
- 创新(47262)
- 国家社会(47172)
- 业(46855)
- 发展(45319)
- 期刊
- 济(199553)
- 经济(199553)
- 研究(115479)
- 中国(77567)
- 财(62911)
- 农(61696)
- 管理(58078)
- 学报(55300)
- 科学(52477)
- 大学(42042)
- 农业(41838)
- 学学(39672)
- 融(39183)
- 金融(39183)
- 教育(34364)
- 技术(34217)
- 业经(32341)
- 经济研究(31993)
- 财经(31469)
- 经(27300)
- 问题(25640)
- 业(24718)
- 技术经济(22481)
- 贸(20662)
- 世界(19913)
- 商业(18463)
- 图书(18381)
- 现代(18169)
- 统计(18121)
- 国际(18008)
共检索到588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玉英
生产性服务业将逐步取代传统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创新源泉。这种促进作用将通过四个过程得以实现,分别是技术进步与创新、分工深化、产业集聚和地区发展环境改善。通过对我国省级数据进行面板回归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积极推动作用,但现阶段所起作用并不十分大,需要继续通过上述四个过程进一步加深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经济发展 关联性 面板回归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志芬
本文就生产性服务业的外部化产业、专业化技术产业对工业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重庆工业发展的源动力主要来源于金融业、房地产业,而缺乏专业化技术产业的影响,而重庆工业演进进程实际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文中分析认为,重庆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金融业、房地产业,然而,这两个虚拟经济行业虽然带来了经济的增长,但是,这种增长并不是来自于实体经济的增长,表明了重庆的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十分有限,实体经济由于专业化分工不足,很难在市场上吸收资金支持。重庆要改变这一局面只能从加大产学研投入,并且促进专业化分工,形成不同的中间产品市场以提供融资平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北林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更加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已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对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提高发展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 经济发展方式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熊婷燕 刘泽平
本文基于我国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并采用CRITIC赋权法进行测度与评价,同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本地效应呈U型特征,多样化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也表现出U型特征,专业化集聚的溢出效应呈现促进作用,且存在行业异质性;人力资本是约束其影响的关键因素。为更好地发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驱动作用,应注重产业内部的结构特点,抓好人力资本,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集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熊婷燕 刘泽平
本文基于我国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并采用CRITIC赋权法进行测度与评价,同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本地效应呈U型特征,多样化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也表现出U型特征,专业化集聚的溢出效应呈现促进作用,且存在行业异质性;人力资本是约束其影响的关键因素。为更好地发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驱动作用,应注重产业内部的结构特点,抓好人力资本,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集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伟 张文新
本文运用灰色理论,通过对旅游业与三次产业各部门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发现从整个国民经济体系来看,旅游业与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的关联性都排列在中等偏下的位置;旅游业与工业、建筑业的关联性较大,分别排列第五位和第七位;旅游业与第三产业大多数部门的关联性较高,但诸如信息传输、娱乐等行业相当不给力。由于旅游业与三次产业各部门的关联性是一个不断调整和优化的动态过程,而且受财力、政策等诸多因素的牵制,人为地对关联度差异的调控是有限度的。
关键词:
灰色关联性 旅游业 国民经济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浙江工商大学课题组 程开明 徐陈敏
本文以建筑业的结构变动为切入点,利用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资料,结合第一、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及年度核算数据,全面解析我国建筑业的行业结构现状及发展变化情况,测算建筑业对整体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探究建筑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并依据主要结论及发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建筑业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建筑业 经济发展 关联性 贡献率 协调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忠菲
ECFA早收方案实施一年,现已进入后续阶段。其中,发展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在内的服务贸易应是重点之一。本文讨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对在沪台资发展生产性服务企业现状和困难进行了调研,提出对策与建议。要点是:其一,进一步鼓励台商将制造业向生产性服务业延伸,鼓励台商将新增业务部分留在上海;其二,探索沪台之间将研发、销售和服务设计放在上海与台北,将制造业生产基地外移的生产性服务业合作模式,并提供政策扶持。
关键词:
上海 台资 生产性服务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静 周美辰
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在推动全球服务贸易格局转变的同时,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增强。选取2012—2021年ADB MRIO数据库中62个国家样本数据,从互联网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数字技术应用三重视角出发,验证数字经济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能显著增强各国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其中数字技术应用的作用效果更显著,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服务贸易自由化与要素一体化是数字经济发展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重要途径;(3)数字经济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因行业生命周期和目的国(地区)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最后,提出完善数字经济法律制度、积极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加快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等政策建议,可为数字经济发展赋能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预测
[作者]
曲绍卫 夏远 姚毅
本文选取2010~2017年我国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并基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构建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影响的理论模型。以产业互动视角作为实证研究的切入点,利用理论模型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论得出:首先,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彼此间都具有促进作用;其次,由于中国制造业发展阶段的局限性,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不能很好地推动制造业转型;最后,区域金融发展和政府干预能够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但政府干预却会阻碍制造业转型升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从行业转型、人才培养、金融支持、政府调控这四个视角给予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泗薪 李晓阳
文章从生产性服务业入手,结合相关资料建立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型,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提取所需指标数据结合模型进行耦合分析,最后依据定量化数据得出生产性服务业在该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此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也为生产性服务业找到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耦合度 京津冀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湖 张家平
文章利用区位熵、Theil指数、Separation指数对2006—2013年丝路经济带沿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差异进行分析。实证研究得出:在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带动方面,重庆市、宁夏分别在所在区域内起到了示范作用,西南四省市相对西北五省发展具有优势;区域内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差异是丝路经济带沿省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西北五省和西南四省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差异有随时间扩大的趋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文 孙早
基于制造业需求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从规模经济和创新激励等渠道分析了制造业需求变化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机理,并考察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这种影响的调节效应。本文以1995-2014年中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所做的经验研究发现:(1)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提高有助于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改善,且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相比,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需求程度的提高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大;(2)虽然制造业需求的增加在总体上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提高,但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这种促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文 孙早
基于制造业需求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从规模经济和创新激励等渠道分析了制造业需求变化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机理,并考察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这种影响的调节效应。本文以1995-2014年中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所做的经验研究发现:(1)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提高有助于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改善,且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相比,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需求程度的提高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大;(2)虽然制造业需求的增加在总体上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提高,但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这种促进作用并不呈现简单的线性效应,而是表现为一种非线性的门槛效应,即当越过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门槛后,制造业需求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促进作用会有明显跃升,且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所面临的门槛水平要高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龚勤林 王舒鹤
基于2011~2019年中国西部88个地级市数据,采用GMM模型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经济的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呈正向关系,这种正向关系在西南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在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中,金融业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因此,西部地区应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发挥其引导带头作用,整合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资源,彰显地区特色;注重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继续发挥金融业的集聚效应,加快推进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逐步探索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兴产业结合的模式和机制;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技术、人才和资金红利,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所带来的经济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