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53)
- 2023(13047)
- 2022(10796)
- 2021(9677)
- 2020(8108)
- 2019(18186)
- 2018(17992)
- 2017(34753)
- 2016(18863)
- 2015(20844)
- 2014(21112)
- 2013(20782)
- 2012(18937)
- 2011(16833)
- 2010(17178)
- 2009(16273)
- 2008(16477)
- 2007(15200)
- 2006(13453)
- 2005(12684)
- 学科
- 业(87783)
- 企(78856)
- 企业(78856)
- 济(76289)
- 经济(76157)
- 管理(75772)
- 方法(31299)
- 财(30311)
- 业经(28859)
- 农(28099)
- 制(22938)
- 数学(22707)
- 数学方法(22485)
- 务(22271)
- 财务(22238)
- 财务管理(22198)
- 企业财务(21090)
- 农业(20514)
- 中国(20076)
- 技术(18378)
- 体(16181)
- 理论(15963)
- 划(15075)
- 策(14760)
- 和(14614)
- 体制(13932)
- 银(13598)
- 银行(13584)
- 贸(13460)
- 贸易(13450)
- 机构
- 学院(275492)
- 大学(269211)
- 济(113876)
- 经济(111373)
- 管理(109761)
- 理学(93263)
- 理学院(92377)
- 管理学(91175)
- 管理学院(90645)
- 研究(85147)
- 中国(69369)
- 财(58762)
- 京(56061)
- 科学(49683)
- 农(46526)
- 财经(45268)
- 江(44780)
- 所(42706)
- 经(40861)
- 中心(40012)
- 业大(38403)
- 研究所(37678)
- 农业(36143)
- 州(35349)
- 北京(34871)
- 经济学(34259)
- 财经大学(33137)
- 范(31915)
- 师范(31578)
- 商学(30889)
- 基金
- 项目(173796)
- 科学(138501)
- 研究(130764)
- 基金(126947)
- 家(109161)
- 国家(108128)
- 科学基金(94891)
- 社会(84702)
- 社会科(80209)
- 社会科学(80191)
- 省(69178)
- 基金项目(66925)
- 自然(60128)
- 教育(59137)
- 自然科(58751)
- 自然科学(58735)
- 自然科学基金(57802)
- 划(55934)
- 编号(53382)
- 资助(50676)
- 成果(43715)
- 创(39632)
- 业(38451)
- 重点(38415)
- 部(38342)
- 制(38338)
- 发(36624)
- 课题(36320)
- 创新(36115)
- 性(35258)
- 期刊
- 济(136126)
- 经济(136126)
- 研究(81766)
- 中国(58348)
- 财(51464)
- 管理(46378)
- 农(44787)
- 学报(37941)
- 科学(36598)
- 农业(30254)
- 大学(30035)
- 学学(28264)
- 融(28050)
- 金融(28050)
- 教育(27320)
- 技术(25993)
- 业经(24527)
- 财经(23310)
- 经济研究(20389)
- 经(20110)
- 业(18133)
- 问题(17204)
- 财会(15623)
- 技术经济(15385)
- 现代(14182)
- 图书(13730)
- 商业(13241)
- 贸(13235)
- 会计(13173)
- 版(13139)
共检索到425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晟
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及创新合作关系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共生关系能产生积极影响。文章基于生态学的共生理论,运用Logistic共生演化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的均衡路径以及环境因素和知识溢出效应对共生体发展状态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共生体的发展状态取决于环境因子和知识溢出效应的综合影响,而且,环境因素的影响取决于两个子系统的环境系数的大小关系,知识溢出效应的影响则取决于子系统知识溢出系数的对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庞博慧 郭振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共生理论视角解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共生演化态势呈现出复杂的行为与轨迹,在共生互动模式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最大环境容量和自然增长率都不断变化。采用分段Logistic曲线叠加可以精确描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共生演化过程。本文运用黑龙江省1983~2007年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有关数据,对二者共生演化模型进行了检验和分析。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共生 演化模型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唐强荣 徐学军
共生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紧密工作(working together)",二是因与对方的联系而导致繁荣,即产生"共生绩效"。本文从生态学共生的视角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提出"紧密工作(working together)"和"共生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并利用广东制造业问卷调查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共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春明 高雅丰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间对各种资源进行竞争,最终达到一种稳定共生的均衡状态。基于生态学的共生理论,在不考虑种群自身进化的影响下,构建受产业间共生作用和共生环境双重影响的Logistic生长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模拟不同共生模式下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演化规律,最终测算共生寿命,揭示产业间达到稳定共生的时间趋势。结果表明:基于对共生作用系数的仿真模拟,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是所有共生模式的进化终点,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选择的最稳定最有效益的产业发展模式;基于共生度的测算,当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已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但将在2040年左右过渡到对称互惠共生模式。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共生演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伟 郑雯雯
围绕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集聚的研究大多沿着二者间的互动联系展开,而忽略了作为产业集聚关键变量的贸易成本效应。本文从贸易成本角度切入,梳理了从生产性服务业到贸易成本再到制造业集聚之间的链条机理,并以贸易成本为中介变量构建了相应的实证模型,分两个层面引入中国现实数据做了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集聚的效应,主要是通过改变贸易成本施加的;生产性服务业改进的贸易成本缩减效应,因制造业要素密集特征不同而异。具体而言,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贸易成本中介效应要大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这个结论的政策含义是,鼓励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制造业集聚,而且有利于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欧阳翰夫
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之一。文章对过往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互动机制、区位研究以及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等方面梳理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互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本刊承蒙广大作者的踊跃赐稿,为使作者们能更方便地与本刊联系,特作如下说明:一、本刊主要刊登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文章,着重刊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以及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文章。赐寄本刊的文章无论采用规范分析研究方法还是采用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均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高觉民 李晓慧
本文对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在产业视角下进行了分解与重构,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理模型,然后运用2000—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包括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出方程在内的联立方程组,对其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的增长,同时,制造业的增长显著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且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部门与制造业均呈现互动发展关系。鉴于此,应运用互动机理确立产业结构转型战略,为其营造低交易成本的制度环境,调整和优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结构,培育产业集群和服务外包,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积极互动。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互动机理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苏晶蕾 陈明 银成钺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现代区域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发展规律,并已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根据集聚经济的外部性,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类型可以分为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专业化集聚通过规模经济、竞争、专业化与知识外溢带来的外溢效应促进制造业升级:规模经济效应通过降低服务成本与价格,从而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竞争效应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或优化业务流程,从而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与技术水平;专业化效应通过创新与差异化,以及服务专业化促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知识外溢效应通过人力资源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制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建华
制造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总体调优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有效实施的必由之路。注重对制造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领域的研究,有利于实现制造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持续健康推进。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分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奕 夏杰长 李垚
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动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体系下向中高端跃升,对于中国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产业空间协同视角切入,通过对成本剩余和收益剩余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外部因素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于制造业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创新性地使用基于偏最小二乘估计的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并利用2005—2013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耦合过程中外部因素的链条联系和传导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证实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特别是支持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之间高度关联、融合促进的内在联系;社会创新体系、综合交易成本、需求规模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间接作用于制造业升级,要素禀赋与政策环境也会对制造业升级产生正向的直接影响。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进制造业升级,应积极推动支持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引导制造企业剥离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同制造企业的紧密联系以及同第一知识基的有效对接,减少行政管制、降低准入门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孔令夷 邢宁宁
评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两产业互动理论,梳理陕西两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关联程度进行投入产出比较实证分析。发现陕西两产业互动程度较弱,细分产业之间的互动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互动水平较高;房地产、科研技术服务互动程度较弱;科研和技术服务的影响力系数较高。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互动关系 产业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梁红艳 王健
基于Venables(1996)的理论模型,本文建立了由生产成本、贸易成本及消费支出决定的产业区位模型,并采用中国大陆274个地级以上城市2004~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动力机制,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在区域性中心城市集聚,而制造业主要在沿海地区中心城市周边集聚,二者在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布具有挤出效应。接近生产性服务业可以解释制造业的区位,但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并不以接近制造业为动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贸易成本的降低,促进了各自的集聚。制造业贸易成本的降低增强了周边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吸引力,生产性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孔德洋 徐希燕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有多种观点,但二者相互依赖、唇齿相依的双向互动关系越来越成为学界的共识。从专业分工与外包、生产价值链、生态群落的角度,可以剖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机制,并总结出二者互动共生的模型:中心型互动共生模型、金字塔型互动共生模型、平行型互动共生模型以及嵌套型互动共生模型。一个重要的挑战是,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如何通过二者互动,使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并选择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战略路径。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外包 战略路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霞 盛晴 卞靖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知识型中间投入,其主要消费对象是制造业,制造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通过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现状及其制约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出:目前,亟须在政策体系、市场环境、制度建设、产业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努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更好地支撑和推动制造业升级。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