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877)
2023(20958)
2022(17814)
2021(16425)
2020(13820)
2019(31684)
2018(31516)
2017(60564)
2016(33021)
2015(37031)
2014(36927)
2013(36739)
2012(33870)
2011(30606)
2010(31130)
2009(29078)
2008(28976)
2007(25953)
2006(23203)
2005(21171)
作者
(96752)
(80562)
(80241)
(76171)
(51555)
(38531)
(36375)
(31280)
(30578)
(29217)
(27632)
(27318)
(25923)
(25875)
(25155)
(24639)
(23845)
(23729)
(23182)
(23126)
(20285)
(19983)
(19674)
(18466)
(18106)
(18000)
(17969)
(17946)
(16420)
(15971)
学科
(141094)
经济(140914)
(110763)
管理(107151)
(96313)
企业(96313)
方法(61920)
数学(51260)
数学方法(50500)
(40867)
(40069)
中国(38366)
业经(37586)
(31277)
地方(29969)
农业(27505)
(27394)
财务(27300)
财务管理(27248)
(27239)
企业财务(25902)
理论(25022)
(24592)
贸易(24571)
技术(24174)
(23788)
(23370)
(23334)
银行(23284)
(22293)
机构
学院(476216)
大学(474640)
(192467)
经济(188245)
管理(187185)
理学(160286)
研究(159182)
理学院(158500)
管理学(155692)
管理学院(154795)
中国(123055)
(102321)
科学(97213)
(93429)
(80863)
(80450)
(73376)
财经(73084)
研究所(72696)
中心(72440)
业大(70007)
(66282)
北京(65082)
农业(62675)
(61336)
师范(60725)
(59085)
经济学(57751)
(57569)
财经大学(53992)
基金
项目(312642)
科学(246428)
研究(229092)
基金(226529)
(197082)
国家(195362)
科学基金(168523)
社会(144564)
社会科(137051)
社会科学(137014)
(122890)
基金项目(118559)
自然(109463)
自然科(106941)
自然科学(106916)
教育(105617)
自然科学基金(105023)
(102639)
资助(94620)
编号(93394)
成果(76512)
重点(69893)
(68830)
(68050)
(65989)
课题(64835)
创新(61177)
科研(59469)
国家社会(59339)
教育部(59150)
期刊
(220018)
经济(220018)
研究(143189)
中国(98675)
(74453)
(74077)
管理(74007)
学报(73471)
科学(68024)
大学(56404)
教育(54442)
学学(52993)
农业(50627)
(46806)
金融(46806)
技术(43611)
业经(37147)
财经(36713)
经济研究(34439)
(31489)
(28515)
问题(28326)
图书(25177)
技术经济(24688)
统计(22510)
理论(22089)
(21992)
现代(21992)
科技(21888)
商业(21559)
共检索到725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唐强荣  徐学军  何自力  
本文从生态学种群Logistic生长方程的视角,在不考虑种群进化的影响并假设共生的作用是扩大种群环境容量的条件下,提出在共生作用和环境变化影响下以分段Logistic函数近似表示的环境容量不断变化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发展模型,并对中国产业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共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与种群属性、种群密度、制度环境变化和产业环境变化有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春明  高雅丰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间对各种资源进行竞争,最终达到一种稳定共生的均衡状态。基于生态学的共生理论,在不考虑种群自身进化的影响下,构建受产业间共生作用和共生环境双重影响的Logistic生长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模拟不同共生模式下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演化规律,最终测算共生寿命,揭示产业间达到稳定共生的时间趋势。结果表明:基于对共生作用系数的仿真模拟,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是所有共生模式的进化终点,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选择的最稳定最有效益的产业发展模式;基于共生度的测算,当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已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但将在2040年左右过渡到对称互惠共生模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庞博慧  郭振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共生理论视角解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共生演化态势呈现出复杂的行为与轨迹,在共生互动模式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最大环境容量和自然增长率都不断变化。采用分段Logistic曲线叠加可以精确描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共生演化过程。本文运用黑龙江省1983~2007年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有关数据,对二者共生演化模型进行了检验和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昌南  苏婷  
文章选取了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和制造业中代表性行业8个,采用我国2006~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个体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结果显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以上8个代表性制造业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金融业对大部分制造业存在促进作用。科学研究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为正,而对传统制造业的影响微乎其微。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对制造业影响很小。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唐强荣  徐学军  
共生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紧密工作(working together)",二是因与对方的联系而导致繁荣,即产生"共生绩效"。本文从生态学共生的视角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提出"紧密工作(working together)"和"共生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并利用广东制造业问卷调查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江  陶磊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装备制造业如何"走出去"以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关该问题的研究,对促进产业间互动融合、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与意义。本文通过运用投入产出法对中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关系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的依赖度更为明显。通过构建VAR模型发现,中国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短期内不具备均衡关系,长期可能仍然处于失衡状态,但装备制造业对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却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凌永辉  张月友  沈凯玲  
本文利用相关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从地区和行业层面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先进制造业效率提升之间的产业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总体上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先进制造业效率提升之间存在显著但非对称的双向互动关系,先进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小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推动作用;(2)分地区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先进制造业效率提升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呈现出从东部向中部再到西部的阶梯型衰减趋势;(3)分行业来看,目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的双向互动主要发生在金融业,而其它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尚只有单向关联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凌永辉  张月友  沈凯玲  
本文利用相关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从地区和行业层面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先进制造业效率提升之间的产业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总体上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先进制造业效率提升之间存在显著但非对称的双向互动关系,先进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小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推动作用;(2)分地区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先进制造业效率提升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呈现出从东部向中部再到西部的阶梯型衰减趋势;(3)分行业来看,目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的双向互动主要发生在金融业,而其它生产性服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丽姝  
文章在对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发展和升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方法从两方面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第一,为说明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了各省(市、区)制造业增加值与服务业总体增加值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等服务行业增加值的关系。第二,为进一步说明生产性服务业投入作为重要的中间投入对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了北京各工业行业增加值与流通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五个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的关系。计量经济分析支持服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德超  
目前学术界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关系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二者间的因果联系上,并形成了三种主流观点:需求遵从论、供给主导论和互动论。文章利用中国分行业统计数据,借助三变量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间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长期中,二者具有单向因果联系,从而证明了在长期中"需求遵从型"适用中国;而在短期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具有双向因果联系,证明了短期中"互动论"适用中国。文章的经验发现对于我国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宁  韩同银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对于京津冀提升产业一体化、空间布局合理化,提高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北京耦合协调度上涨缓慢,协调机制处于中下等水平,天津处于稳步提高期,河北省耦合协调度比较薄弱且低于天津、北京。进而从产业自身、生产要素和外部环境三个维度,提出了驱动因素的7个理论假设,进一步运用面板模型对两产业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市场规模、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四个驱动因素与京津冀两产业协同发展呈正相关,而市场化程度、环境水平两个驱动因素与京津冀两产业协同发展呈负相关。最后,提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孝坤  刘茜  
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关系,发现西部地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依赖作用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具有一定的间接依赖作用,西部地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辐射拉动作用显著,而生产性服务业受到制造业的需求引力过小。通过构建VAR模型,采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检验技术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长期互动,但互动发展程度较低,目前二者处于产业内部循环发展阶段,且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正新  孙爱晶  邱风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引导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是促进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式。文章运用生态共生理论中Lotka-Volterra模型理论分析两者之间的互动机理,基于1993-2016年数据对两者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检验,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Lotka-Volterra模型中的竞争参数并分析两者互动关系的均衡点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存在类似于种群生态系统中的互利共生关系,双方互为投入带动彼此产业发展并最终达到产业间的稳定均衡状态,最后对如何加快中国的产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詹浩勇  冯金丽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引导集群式价值网络竞合与重构,以降低贸易成本和提升专业化水平为纽带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基于2006-2012年我国城市数据的空间面板模型检验和区域比较表明,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集聚显著促进了本地制造业转型升级,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尚未对本地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显著推动作用,且两者的影响效应均弱于东部地区。同时,西部地区两大典型类别服务业集聚均缺乏对周边城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东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则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对此,西部地区应优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方向,加强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正新  孙爱晶  邱风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引导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是促进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式。文章运用生态共生理论中Lotka-Volterra模型理论分析两者之间的互动机理,基于1993-2016年数据对两者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检验,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Lotka-Volterra模型中的竞争参数并分析两者互动关系的均衡点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存在类似于种群生态系统中的互利共生关系,双方互为投入带动彼此产业发展并最终达到产业间的稳定均衡状态,最后对如何加快中国的产业升级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