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28)
- 2023(18034)
- 2022(15468)
- 2021(14251)
- 2020(12189)
- 2019(27792)
- 2018(27562)
- 2017(53047)
- 2016(29087)
- 2015(32363)
- 2014(32255)
- 2013(32385)
- 2012(29746)
- 2011(26600)
- 2010(26776)
- 2009(24912)
- 2008(24939)
- 2007(22124)
- 2006(19702)
- 2005(17858)
- 学科
- 济(117532)
- 经济(117359)
- 业(104155)
- 管理(97898)
- 企(92155)
- 企业(92155)
- 方法(53478)
- 数学(43143)
- 数学方法(42667)
- 财(39346)
- 农(35591)
- 业经(33876)
- 中国(29637)
- 制(27803)
- 务(26303)
- 财务(26232)
- 财务管理(26190)
- 企业财务(24886)
- 学(24705)
- 农业(24558)
- 贸(24230)
- 贸易(24218)
- 易(23583)
- 地方(22270)
- 技术(22246)
- 理论(21197)
- 和(20747)
- 体(19411)
- 划(19061)
- 银(18677)
- 机构
- 大学(417786)
- 学院(417430)
- 济(167347)
- 管理(165910)
- 经济(163734)
- 理学(142872)
- 理学院(141272)
- 管理学(139017)
- 管理学院(138249)
- 研究(137787)
- 中国(105574)
- 京(89498)
- 科学(85811)
- 财(82045)
- 农(73821)
- 所(70213)
- 江(65623)
- 财经(64338)
- 业大(63894)
- 研究所(63491)
- 中心(62372)
- 经(58376)
- 农业(57911)
- 北京(55572)
- 范(52176)
- 师范(51618)
- 州(50966)
- 经济学(50029)
- 院(49833)
- 财经大学(47628)
- 基金
- 项目(279774)
- 科学(220864)
- 基金(204729)
- 研究(202934)
- 家(178636)
- 国家(177103)
- 科学基金(152702)
- 社会(128660)
- 社会科(121904)
- 社会科学(121874)
- 省(109574)
- 基金项目(108391)
- 自然(100151)
- 自然科(97833)
- 自然科学(97813)
- 自然科学基金(96104)
- 教育(91844)
- 划(91155)
- 资助(84021)
- 编号(81652)
- 成果(66621)
- 重点(62175)
- 部(61639)
- 创(59652)
- 发(58582)
- 课题(55840)
- 创新(55210)
- 科研(53653)
- 制(53143)
- 国家社会(52912)
- 期刊
- 济(187992)
- 经济(187992)
- 研究(123122)
- 中国(82255)
- 学报(68130)
- 农(68051)
- 财(66767)
- 管理(64546)
- 科学(61822)
- 大学(51544)
- 学学(48568)
- 农业(46547)
- 教育(41744)
- 融(38281)
- 金融(38281)
- 技术(35620)
- 财经(32172)
- 业经(31711)
- 经济研究(29016)
- 经(27510)
- 业(26348)
- 问题(24477)
- 图书(22167)
- 技术经济(21485)
- 版(20139)
- 科技(19872)
- 现代(19856)
- 贸(19815)
- 理论(19669)
- 财会(18733)
共检索到625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晓鹏 李庆科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试图从产业共生角度对这种关系进实证研究。为此,我们把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苏、浙、沪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通过指标设计引入产业共生思想;进而运用1997年和2002年三地投入产出表,通过动态比较,揭示三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并对其共生状况进行评价;最后,归纳三地共生关系差异的原因,并提出若干结论性判断。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共生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佳 石慕凡 陈小翔
研发服务驱动先进制造业创新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出研发服务业驱动先进制造业创新共生的形成逻辑及动态体系,并基于京、沪、苏、浙、粤五个省市2007年、2012年和2017年的投入产出表以及DEA模型,从产业关联互动、产业协调、产业融合以及产业开放共生四个维度对共生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五省市的研发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创新共生表现为多特征并存,处于复合转型期。五省市产业互动水平略显不足,江苏在产业互动上起到了示范作用;北京、上海的产业协调水平较高且国际化特征显著,各产业开放度呈现一定的异质性;上海在产业融合方面较为领先,融合均衡程度较高。
关键词:
研发服务 先进制造 共生效应 投入产出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楚明钦
本文以1997、2002、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分别对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出比重、增加值率、装备制造业中生产性服务投入程度、生产性服务业被装备制造业需求的程度、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总体还很低,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在下降,而装备制造业比重在上升,但增加值率在大幅下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靠物质性投入并大幅上升,生产性服务投入严重不足并大幅度下降;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中间需求率很低,但是对研究与实验发展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中间需求增长很快,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的中间需求率大幅下降。装备制造业具有很强的前向关...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黄莉芳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力量,本文根据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资料剖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历程,对制造业的产业联动关系和价值创造能力的变化特点,并就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产业关联关系进行了对比。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较差的现状,提出结合行业特性和经济发展模式,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发力共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深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契合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楚明钦
该文通过对2007年江苏、浙江、上海及全国的投入产出表的比较,分析了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率、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投入程度、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程度、生产性服务业中装备制造业的投入程度、生产性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程度。研究结果发现:上海装备制造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所有细分行业的增加值率都比较低。上海装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生产性服务投入都比较高,上海装备制造业对批发与零售、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行业的中间需求也都比较高;另外,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装备制造业投入比较低。上海装备制造业中除了金属制品业与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亚军 干春晖 郑若谷
本文将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技术应用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研究中,该方法在深入探讨两者之间关联性的基础上可以考察产业的内生增长情况。研究的主要结论有:第一,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自身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大于产业之间的关联作用,这在制造业部门表现尤为明显,而对于生产性服务业而言,其对制造业的溢出效应同样不容忽视;第二,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高于生产性服务业,这与生产性服务业强有力地支持了制造业发展不无关系,相反,制造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溢出效应不太明显;第三,从生产性服务业分部门来看,内生增长效应方面,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奕辰 栾维新
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完全需求系数进行量化,实证分析1995—2011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互动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这17年间中国制造业对自身的完全需求提高了34.16%,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完全需求提高了45.50%;制造业对自身的需求挤占了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其中对基础型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有所下降,表明制造业基础型服务成本在不断降低;对驱动型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大幅增加,表明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产业互动升级的轨道。今后还应加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与集聚水平,重点推进驱动型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跨界融合,高度关注先进知识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的积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吉亚辉 张夏娜
根据投入产出法,综合考虑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基于中间需求率先界定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范畴,再利用分配系数定量分析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范畴界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邮政业、研究与实验发展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行业。其次将制造业分为资源型制造业、低技术制造业、中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四种类型来分别讨论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关系。最后得出目前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不足,制造业服务化程度较低。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互动 投入产出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楚明钦
文章基于OECD Input-output Database中G7国家和金砖五国中的印度、巴西和中国Mid-2000s投入产出数据,比较分析了这些国家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程度。中国经济中物质投入比重高于发达国家,而生产性服务投入比重低于发达国家;由于物质投入比重比较高,中国国民经济增加值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需求高于发达国家,而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投入低于发达国家,说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程度比较低。中国装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影响力系数都高于发达国家;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中研究与发展业和其他商务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远高于发达国家,而感应度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彭徽 匡贤明
本文基于国际投入产出表,构建单向融合度、综合融合度和融合互动度指数,并将产业部门按照技术密集度进行分类,测度产业融合的程度。结合"微笑曲线"和价值链理论,生产性服务业贡献度越高或者制造业贡献度越低,越有利于产业升级。对融合度指标进行国内外对比,结果表明:中国产业融合发展相对滞后,制造业生产中生产性服务业贡献度过低;生产性服务业过度依赖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低技术部门影响力偏低且高技术部门影响力过高;制造业低技术部门产值偏高且高技术部门产值过低。应抓住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契机,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贡献度,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市场机制,促进高技术部门发展,优化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影响力,调整制造业部门的产值比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方来 韩君 柴娟娟
本文以甘肃省2002-2012年投入产出表的有关数据为分析对象,运用直接消耗系数和中间需求率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甘肃省制造业对物流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非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需求一直比较显著,对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教育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需求水平依然较低;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对中低技术制造业、低技术制造业的需求一直比较显著,对高技术制造业、中高技术制造业的需求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关联效应 投入产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姚星 唐粼 林昆鹏
本文在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利用2002年和2007年四川省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详细分析了四川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中间需求率、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指标,深入探究四川省产业间发展特点和规律,结果发现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批发零售业和金融业是四川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领头羊",对制造业的影响最大;教育和研究与实验发展业在与制造业的互动中发挥作用较小。整体来看,当前形势下四川省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要大于后者对前者的促进作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仍需进一步加强。文章最后提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加快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关联效应 四川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晶晶 黄繁华
本文从分工角度出发,应用投入产出表分析方法将技术因素、最终需求因素以及进出口因素统一在一个框架内,考察几种因素作用下的中国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产出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是中国近年来总产出增长最快的部门,是制造业经济发展、技术变迁的最大受益部门,1997~2002年间,生产性服务业总产出增加了约151.13%,其中有约1/4的产出增长是由制造业部门来推动的,制造业部门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巨大。
关键词:
分工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投入产出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晓峰
文章立足于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对南通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趋势与结构特征进行了总体描述与评判。并以1997—2007年间南通的三张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投入产出测度指标实证分析了南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融合程度。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目前南通两类产业之间呈现出一定的互动融合关系,但关联效应仍处于较低水平。基于此,文章多维度构建了促进南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的相关对策体系。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互动融合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薇 陈阵
运用北京市2000—2010年五年的投入产出数据,通过静态分析与动态比较,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二者具有一定的直接融合度和产业融合度,内部各行业部门融合能力差异较大,并在此基础上多维度地提出了促进二者互动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服务业 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演化研究——基于我国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演化研究——基于剔除进口影响后的投入产出分析
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京沪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比较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动态分析
生产性服务进口复杂度、制度质量与制造业分工地位——基于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
中美制造业服务投入率的比较分析——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研究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与结构——基于40个经济体投入产出表的比较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关系——基于历次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我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基于投入产出法
基于投入产出的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