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10)
2023(16944)
2022(14494)
2021(13263)
2020(11318)
2019(25616)
2018(25541)
2017(49506)
2016(26851)
2015(29992)
2014(29873)
2013(29838)
2012(27208)
2011(24317)
2010(24396)
2009(22904)
2008(22874)
2007(20322)
2006(18046)
2005(16365)
作者
(78387)
(65283)
(65012)
(61743)
(41740)
(31253)
(29524)
(25343)
(24717)
(23494)
(22297)
(22213)
(20929)
(20843)
(20320)
(19880)
(19453)
(19323)
(18739)
(18636)
(16134)
(16132)
(15792)
(14942)
(14728)
(14651)
(14527)
(14488)
(13211)
(12950)
学科
(109229)
经济(109066)
(100996)
管理(94176)
(90011)
企业(90011)
方法(49837)
数学(39754)
数学方法(39217)
(36006)
(33516)
业经(33071)
中国(26791)
(26342)
(25430)
财务(25356)
财务管理(25318)
企业财务(24060)
农业(23357)
(21802)
技术(21497)
理论(20540)
(19870)
地方(19331)
(18737)
贸易(18726)
(18578)
(18465)
(18201)
(17577)
机构
学院(388256)
大学(387510)
管理(157416)
(155061)
经济(151618)
理学(135566)
理学院(134130)
管理学(131964)
管理学院(131240)
研究(125350)
中国(96640)
(82686)
科学(77302)
(75652)
(65653)
(63010)
财经(59716)
(58637)
业大(58295)
中心(57062)
研究所(56881)
(54175)
北京(51891)
农业(51486)
(47827)
师范(47389)
(46956)
经济学(45936)
(45435)
财经大学(44159)
基金
项目(260029)
科学(205565)
研究(190316)
基金(190104)
(165150)
国家(163729)
科学基金(141989)
社会(120702)
社会科(114383)
社会科学(114353)
(101437)
基金项目(100447)
自然(92754)
自然科(90629)
自然科学(90609)
自然科学基金(89013)
教育(85936)
(84330)
资助(78209)
编号(77261)
成果(62772)
重点(57302)
(57142)
(55697)
(54250)
课题(52266)
创新(51405)
(50220)
国家社会(49626)
科研(49584)
期刊
(174956)
经济(174956)
研究(114153)
中国(74572)
管理(61654)
(61406)
(60857)
学报(60110)
科学(55691)
大学(46124)
学学(43463)
农业(42048)
教育(38601)
(34602)
金融(34602)
技术(34220)
业经(29982)
财经(29707)
经济研究(26754)
(25407)
(23676)
问题(22463)
图书(21121)
技术经济(20561)
现代(18775)
理论(18732)
科技(18470)
(18298)
财会(17803)
商业(17101)
共检索到576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欧阳翰夫  
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之一。文章对过往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互动机制、区位研究以及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等方面梳理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孔令夷  邢宁宁  
评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两产业互动理论,梳理陕西两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关联程度进行投入产出比较实证分析。发现陕西两产业互动程度较弱,细分产业之间的互动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互动水平较高;房地产、科研技术服务互动程度较弱;科研和技术服务的影响力系数较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孔德洋  徐希燕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有多种观点,但二者相互依赖、唇齿相依的双向互动关系越来越成为学界的共识。从专业分工与外包、生产价值链、生态群落的角度,可以剖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机制,并总结出二者互动共生的模型:中心型互动共生模型、金字塔型互动共生模型、平行型互动共生模型以及嵌套型互动共生模型。一个重要的挑战是,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如何通过二者互动,使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并选择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战略路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易莹莹  席艳乐  
基于我国1986-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本文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背景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内生性;通过测算其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并且构建两者的联立方程模型得出的结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且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更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辐射、拉动作用更需提高。因此,我国必须要充分重视并利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互动机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实现良性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乔均  施建军  
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成为了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针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认识理论界一直争议不休。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没有发达的生产者服务业,制造业的比较成本难以下降,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也难以提高;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产出的主要需求部门,它同时决定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及其国际竞争力水平。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綦良群  蔡渊渊  王成东  
以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效率为研究对象,基于两大产业互动作用展开研究,分析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影响因素,建立互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选择DEA作为互动效率的评价方法,并构建相应评价模型;以我国30省市及细分行业截面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揭示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效率现状、特征及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两大产业关联、改善产业资源投入结构、加强产业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产业管理水平和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政策建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淑嫱  
在国家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背景下,本研究利用福建省2007年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相关数据,结合融合均衡度、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率和影响力系数等指标,分析福建省制造业整体与生产性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融合与互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处于非均衡融合形态,两大产业的融合主要表现为以制造业为主,向生产性服务业延伸渗透;生产性服务业依赖于制造业的发展,且与制造业联系紧密的主要是传统服务业部门。在此基础上,提出鼓励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发展,引导知识、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部门的发展,以及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焦爱丽  
当前,全球产业结构开始从工业型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并逐渐将服务业发展成为一个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由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系,与制造业成为融合发展态势。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文献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文献研究的不足,分析了两者之间的互动机理,构建了两者影响因素的相关模型,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我国促进两者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婷婷  曾洪勇  张华  
运用投入产出、地理联系率等方法,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和空间联系,探讨北京市和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关系的一般规律与差异性,旨在为京津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第三产业服务,而天津的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第二产业服务,天津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上的联系比北京更紧密;京津生产性服务业对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的中间投入趋于下降,而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中间投入趋势上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有一定的功能支撑作用;天津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一致性强于北京,天津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魏亚男  赵晔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分析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现状,结果表明,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互动的关系,但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的发展还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制造业产业升级,促进二者互动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跃平  王希  
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对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历年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结果表明,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两者协同效应存在一定的单向性,即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支撑作用,而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并结合检验结论分析原因,提出了促进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高觉民  李晓慧  
本文对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在产业视角下进行了分解与重构,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理模型,然后运用2000—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包括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出方程在内的联立方程组,对其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的增长,同时,制造业的增长显著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且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部门与制造业均呈现互动发展关系。鉴于此,应运用互动机理确立产业结构转型战略,为其营造低交易成本的制度环境,调整和优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结构,培育产业集群和服务外包,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积极互动。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苏晶蕾  陈明  银成钺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现代区域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发展规律,并已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根据集聚经济的外部性,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类型可以分为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专业化集聚通过规模经济、竞争、专业化与知识外溢带来的外溢效应促进制造业升级:规模经济效应通过降低服务成本与价格,从而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竞争效应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或优化业务流程,从而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与技术水平;专业化效应通过创新与差异化,以及服务专业化促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知识外溢效应通过人力资源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制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德超  
目前学术界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关系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二者间的因果联系上,并形成了三种主流观点:需求遵从论、供给主导论和互动论。文章利用中国分行业统计数据,借助三变量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间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长期中,二者具有单向因果联系,从而证明了在长期中"需求遵从型"适用中国;而在短期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具有双向因果联系,证明了短期中"互动论"适用中国。文章的经验发现对于我国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屠莉佳  
本文利用中国199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生产性服务FDI溢出效应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有利于制造业效率的提高,但对外资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大于对内资制造业的影响;外资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将促进内资制造业效率的提高,反之,则不成立;人均资本、产权制度可以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制造业产出结构不合理,高产值并不意味着高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