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49)
2023(13848)
2022(11398)
2021(10184)
2020(8636)
2019(19207)
2018(18940)
2017(36883)
2016(19928)
2015(21926)
2014(21706)
2013(21613)
2012(19924)
2011(17804)
2010(18118)
2009(17061)
2008(17460)
2007(15827)
2006(14006)
2005(13173)
作者
(58765)
(49577)
(49351)
(46849)
(31768)
(23583)
(22090)
(18846)
(18556)
(17851)
(17243)
(16669)
(16187)
(16103)
(15665)
(14947)
(14601)
(14517)
(14505)
(14163)
(12511)
(12270)
(12081)
(11404)
(11358)
(11055)
(10846)
(10833)
(10040)
(9824)
学科
(88146)
(83440)
经济(83299)
(79696)
企业(79696)
管理(76816)
方法(36090)
(31585)
业经(29082)
(27805)
数学(27529)
数学方法(27221)
(23221)
(22508)
财务(22483)
财务管理(22455)
企业财务(21368)
中国(20279)
农业(19873)
技术(18627)
(16535)
(15785)
(15652)
(15212)
理论(15206)
(14997)
(14670)
贸易(14661)
体制(14263)
(14253)
机构
学院(294622)
大学(292341)
(123441)
经济(120922)
管理(116191)
理学(99776)
理学院(98720)
管理学(97284)
研究(97054)
管理学院(96720)
中国(76753)
(62637)
(60708)
科学(58872)
(53763)
(49779)
财经(48966)
(46743)
研究所(44849)
(44477)
中心(44273)
业大(43324)
农业(42214)
经济学(38005)
北京(37506)
财经大学(36257)
(36037)
(34984)
(34934)
师范(34537)
基金
项目(194428)
科学(155626)
基金(144969)
研究(140237)
(127292)
国家(126212)
科学基金(109404)
社会(92225)
社会科(87473)
社会科学(87451)
基金项目(76474)
(75157)
自然(71176)
自然科(69618)
自然科学(69598)
自然科学基金(68489)
教育(62824)
(62818)
资助(58140)
编号(54445)
成果(44323)
重点(43942)
(43694)
(43419)
(41842)
(40741)
(40703)
创新(39825)
国家社会(39227)
科研(37448)
期刊
(140761)
经济(140761)
研究(86567)
中国(57705)
(52514)
(50155)
管理(47642)
学报(46140)
科学(43999)
大学(35425)
农业(34026)
学学(33711)
(29010)
金融(29010)
财经(25237)
技术(24699)
业经(24112)
教育(24015)
经济研究(22024)
(21723)
(20489)
问题(18212)
技术经济(16059)
现代(14648)
财会(14609)
(14561)
(14308)
世界(14006)
商业(13544)
科技(13202)
共检索到445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静  
在全球产业发展模式呈现高度"服务化"与"第三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双重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需经历剥离独立、交叉互动和融合互动三个阶段,不同阶段二者的互动关联效应、互动溢出效应与互动辐射效应不同。在处理产业间关系及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时,应充分结合理论分析作出所属阶段的准确判断,以根据阶段特点和"三效应"的强弱决定重点发展行业和未来发展目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玉辉  原毅军  
服务型制造是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全球产业变革与中国经济新常态双重背景下,服务型制造带动传统制造转型升级需经历顶点带动、核心带动、系统带动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溢出带动效应、关联带动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亦有所不同。在处理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问题时,应根据理论分析得出的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三效应"的强弱,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阶段作出准确判断,以便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晓鹏  
本文通过对新古典经济学生产函数的拓展分析,提出了划分生产性服务业的具体分类标准,结合我国第三产业统计分类内容,重新聚合了体现为"人流"、"资金流"、"知识流"、"信息流"、"物流"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具体统计范围。在此基础上,运用替代性数据测算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总量与结构特征;最后,从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优化角度,区分了外生生产性服务业和内生生产性服务业,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基本问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振中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服务业与工业、农业互动发展的实践证明,服务业与工农业的互动关系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在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服务业从农业和工业中初步剥离,服务业发展要素逐步成熟并走向集聚;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改革重点向城市转移与乡镇企业的突起共同促进了服务业从工业、农业中全面剥离并独立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21世纪初期,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诱致了服务业与工业、农业互促共生,农业和工业生产要素加速向服务业流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超过了工业和农业;21世纪初期到2011年,入世后开放发展催动了服务业与工业、农业交织互补,城市化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拓宽了空间,但传统服务业较为发达,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较为落后;2012年以来,信息技术变革引发服务业与工业、农业互融共进,服务业逐渐成为主导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成为推进工业化进程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成为现代农业的新引擎。下一阶段改革,必须遵循三次产业互动发展规律,推动生产要素在三次产业间自由流动和配置,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工农业发展的贡献,以信息技术变革加速推进产业融合,进一步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推动服务业与工农业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孔令夷  邢宁宁  
评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两产业互动理论,梳理陕西两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关联程度进行投入产出比较实证分析。发现陕西两产业互动程度较弱,细分产业之间的互动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互动水平较高;房地产、科研技术服务互动程度较弱;科研和技术服务的影响力系数较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孔德洋  徐希燕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有多种观点,但二者相互依赖、唇齿相依的双向互动关系越来越成为学界的共识。从专业分工与外包、生产价值链、生态群落的角度,可以剖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机制,并总结出二者互动共生的模型:中心型互动共生模型、金字塔型互动共生模型、平行型互动共生模型以及嵌套型互动共生模型。一个重要的挑战是,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如何通过二者互动,使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并选择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战略路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易莹莹  席艳乐  
基于我国1986-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本文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背景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内生性;通过测算其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并且构建两者的联立方程模型得出的结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且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更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辐射、拉动作用更需提高。因此,我国必须要充分重视并利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互动机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实现良性的协调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綦良群  何宇  
基于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分析,归纳了演进过程的4个阶段,即分化发展阶段、关联发展阶段、互动发展阶段以及融合发展阶段,并基于自组织理论提出了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过程模型假设。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发展4个阶段的演进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的自组织过程,进而揭示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趋势,并归纳了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特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沈华夏  殷凤  
文章计算了不同国家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双向溢出效应以及价值链长度,探讨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双向互动的不平衡性,以双向互动视角重新审视了制造业服务化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单向视角衡量制造业服务化存在局限性,双向视角可以更全面地衡量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双向溢出效应存在不平衡性,且国家间差异较大,生产性服务业溢出效应高于制造业溢出效应的不平衡度作为制造业服务化的"相对量",与国家经济水平更显著正相关; 2.中国制造业溢出效应相较于生产性服务业溢出效应过高,与发达国家的双向溢出效应不平衡性相反,居于发展中国家区间的极端位置,体现出与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相反的"反向驱动"格局失衡的隐患; 3.通过细分部门数据分解,结合价值链视角的分析,共同验证了"反向驱动"的存在,优化两大产业互动格局需要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中间投入的服务化、信息化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解季非  
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互动效率不仅关系到两大产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的发挥。文章通过构建互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从目前中国总体及各省份、东中西部划分、主要经济区域以及细分行业等多个视角,分析和揭示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效率的现状及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庆杨  孙秀秀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对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具有重要意义,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两者不断融合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乔均  施建军  
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成为了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针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认识理论界一直争议不休。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没有发达的生产者服务业,制造业的比较成本难以下降,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也难以提高;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产出的主要需求部门,它同时决定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及其国际竞争力水平。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乃华  毕斗斗  任旺兵  
本文介绍了目前理论界流行的四种论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观点,即“需求遵从论”、“供给主导论”、“互动论”和“融合论”。然后,从分工和竞争力两个视角综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机制。从产业层面看,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促进经济分工,提高经济效率。从企业微观层面看,制造企业使用生产性服务有利于其提高竞争力。最后,文章对论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实证文献进行了概括。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綦良群  蔡渊渊  王成东  
以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效率为研究对象,基于两大产业互动作用展开研究,分析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影响因素,建立互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选择DEA作为互动效率的评价方法,并构建相应评价模型;以我国30省市及细分行业截面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揭示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效率现状、特征及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两大产业关联、改善产业资源投入结构、加强产业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产业管理水平和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政策建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淑嫱  
在国家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背景下,本研究利用福建省2007年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相关数据,结合融合均衡度、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率和影响力系数等指标,分析福建省制造业整体与生产性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融合与互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处于非均衡融合形态,两大产业的融合主要表现为以制造业为主,向生产性服务业延伸渗透;生产性服务业依赖于制造业的发展,且与制造业联系紧密的主要是传统服务业部门。在此基础上,提出鼓励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发展,引导知识、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部门的发展,以及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