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56)
- 2023(14398)
- 2022(11953)
- 2021(10840)
- 2020(9001)
- 2019(20146)
- 2018(19964)
- 2017(38267)
- 2016(20836)
- 2015(23039)
- 2014(23256)
- 2013(23046)
- 2012(20959)
- 2011(18797)
- 2010(19229)
- 2009(18219)
- 2008(18423)
- 2007(17149)
- 2006(15327)
- 2005(14150)
- 学科
- 业(96863)
- 济(84630)
- 经济(84486)
- 企(78486)
- 企业(78486)
- 管理(76286)
- 农(50156)
- 农业(33519)
- 业经(33494)
- 方法(32968)
- 财(31336)
- 制(25000)
- 数学(24436)
- 数学方法(24208)
- 务(22230)
- 财务(22198)
- 财务管理(22155)
- 中国(22021)
- 企业财务(21040)
- 技术(18566)
- 体(17957)
- 策(16892)
- 理论(15898)
- 贸(15476)
- 贸易(15465)
- 划(15428)
- 易(15096)
- 银(14773)
- 银行(14758)
- 和(14554)
- 机构
- 学院(303894)
- 大学(294619)
- 济(125507)
- 经济(122760)
- 管理(120597)
- 理学(102591)
- 理学院(101645)
- 管理学(100306)
- 管理学院(99734)
- 研究(94390)
- 中国(77897)
- 农(63510)
- 财(62775)
- 京(60933)
- 科学(54935)
- 江(49893)
- 农业(48197)
- 财经(48197)
- 所(47200)
- 业大(46919)
- 中心(45604)
- 经(43500)
- 研究所(41664)
- 州(39332)
- 北京(37511)
- 经济学(36948)
- 范(35898)
- 师范(35559)
- 财经大学(34917)
- 省(33722)
- 基金
- 项目(192045)
- 科学(152409)
- 研究(146311)
- 基金(139437)
- 家(119610)
- 国家(118351)
- 科学基金(103232)
- 社会(94871)
- 社会科(89474)
- 社会科学(89452)
- 省(77530)
- 基金项目(73737)
- 教育(65437)
- 自然(64247)
- 自然科(62759)
- 自然科学(62744)
- 划(61961)
- 自然科学基金(61728)
- 编号(61322)
- 资助(55186)
- 成果(49757)
- 创(42881)
- 部(42698)
- 制(42315)
- 重点(42026)
- 业(41867)
- 发(41387)
- 课题(40895)
- 性(39528)
- 创新(39194)
- 期刊
- 济(154930)
- 经济(154930)
- 研究(88011)
- 农(66860)
- 中国(66562)
- 财(53501)
- 管理(46889)
- 农业(44937)
- 学报(43760)
- 科学(41699)
- 大学(34996)
- 融(33020)
- 金融(33020)
- 学学(33017)
- 业经(32204)
- 教育(29244)
- 技术(27693)
- 财经(24338)
- 业(23317)
- 经济研究(21693)
- 经(20952)
- 问题(20292)
- 版(16800)
- 技术经济(16509)
- 农村(15922)
- 村(15922)
- 财会(15716)
- 世界(15406)
- 农业经济(15359)
- 现代(15149)
共检索到471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严先锋
一、农村服务业的定义及其内涵农村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与农业实现产业耦合的产物,准确地说是面向农业产业链的生产性服务业。农村服务业,拓展了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领域,通过科技创新尤其是农业科技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潘锦云(2009)指出,受传统产业理论的影响,一般人认为现代服务业主要为制造业服务,所以现有的研究较多地是在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实证关系上,而忽略了现代服务业对农业的改造作用。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梁红艳 王健
基于Venables(1996)的理论模型,本文建立了由生产成本、贸易成本及消费支出决定的产业区位模型,并采用中国大陆274个地级以上城市2004~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动力机制,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在区域性中心城市集聚,而制造业主要在沿海地区中心城市周边集聚,二者在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布具有挤出效应。接近生产性服务业可以解释制造业的区位,但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并不以接近制造业为动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贸易成本的降低,促进了各自的集聚。制造业贸易成本的降低增强了周边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吸引力,生产性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孔德洋 徐希燕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有多种观点,但二者相互依赖、唇齿相依的双向互动关系越来越成为学界的共识。从专业分工与外包、生产价值链、生态群落的角度,可以剖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机制,并总结出二者互动共生的模型:中心型互动共生模型、金字塔型互动共生模型、平行型互动共生模型以及嵌套型互动共生模型。一个重要的挑战是,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如何通过二者互动,使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并选择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战略路径。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外包 战略路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奕 夏杰长 李垚
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动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体系下向中高端跃升,对于中国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产业空间协同视角切入,通过对成本剩余和收益剩余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外部因素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于制造业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创新性地使用基于偏最小二乘估计的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并利用2005—2013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耦合过程中外部因素的链条联系和传导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证实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特别是支持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之间高度关联、融合促进的内在联系;社会创新体系、综合交易成本、需求规模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间接作用于制造业升级,要素禀赋与政策环境也会对制造业升级产生正向的直接影响。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进制造业升级,应积极推动支持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引导制造企业剥离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同制造企业的紧密联系以及同第一知识基的有效对接,减少行政管制、降低准入门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孔令夷 邢宁宁
评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两产业互动理论,梳理陕西两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关联程度进行投入产出比较实证分析。发现陕西两产业互动程度较弱,细分产业之间的互动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互动水平较高;房地产、科研技术服务互动程度较弱;科研和技术服务的影响力系数较高。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互动关系 产业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易莹莹 席艳乐
基于我国1986-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本文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背景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内生性;通过测算其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并且构建两者的联立方程模型得出的结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且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更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辐射、拉动作用更需提高。因此,我国必须要充分重视并利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互动机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实现良性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德超
目前学术界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关系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二者间的因果联系上,并形成了三种主流观点:需求遵从论、供给主导论和互动论。文章利用中国分行业统计数据,借助三变量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间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长期中,二者具有单向因果联系,从而证明了在长期中"需求遵从型"适用中国;而在短期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具有双向因果联系,证明了短期中"互动论"适用中国。文章的经验发现对于我国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奕 夏杰长 李垚
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带动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体系下向中高端跃升,对于中国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产业空间协同视角切入,通过对成本剩余和收益剩余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外部因素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于制造业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创新性地使用基于偏最小二乘估计的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并利用2005—2013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耦合过程中外部因素的链条联系和传导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证实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特别是支持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霞 盛晴 卞靖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知识型中间投入,其主要消费对象是制造业,制造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通过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现状及其制约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出:目前,亟须在政策体系、市场环境、制度建设、产业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努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更好地支撑和推动制造业升级。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转型升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强荣 徐学军
本文以分工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构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文章认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是产出变量,决定于作为投入变量的制度、基础设施和教育。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屠莉佳
本文利用中国199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生产性服务FDI溢出效应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有利于制造业效率的提高,但对外资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大于对内资制造业的影响;外资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将促进内资制造业效率的提高,反之,则不成立;人均资本、产权制度可以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制造业产出结构不合理,高产值并不意味着高效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封思贤 徐月
在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相互关系时,现有文献集中在整体性分析上,分析的对象也大多是一个国家。本文尝试以一个区域为例,重点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相互关系进行结构性分析。结果显示人才流、资金流、知识和信息流、物流等不同类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程度也明显不同。因此,只有以制造业为基础并与制造业联动,有针对性地推行各种类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济政策才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结构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晟
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及创新合作关系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共生关系能产生积极影响。文章基于生态学的共生理论,运用Logistic共生演化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的均衡路径以及环境因素和知识溢出效应对共生体发展状态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共生体的发展状态取决于环境因子和知识溢出效应的综合影响,而且,环境因素的影响取决于两个子系统的环境系数的大小关系,知识溢出效应的影响则取决于子系统知识溢出系数的对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晓鹏
本文通过对新古典经济学生产函数的拓展分析,提出了划分生产性服务业的具体分类标准,结合我国第三产业统计分类内容,重新聚合了体现为"人流"、"资金流"、"知识流"、"信息流"、"物流"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具体统计范围。在此基础上,运用替代性数据测算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总量与结构特征;最后,从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优化角度,区分了外生生产性服务业和内生生产性服务业,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内生性 外生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齐俊妍 任同莲
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带来的信息、技术、资金等服务要素流动对制造业和服务业全球价值链的深度融合至关重要。本文基于边境内限制措施OECD-STRI,构建服务开放渗透率衡量服务业开放水平。选取2000—2014年37个国家的制造行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提升及其结构的影响,并依次分析批发零售、运输仓储、信息通讯、金融保险和专业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差异化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有显著的提升效应;区分服务来源后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显著增加了国外服务投入;就不同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影响效应而言,五类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都显著促进了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提升,批发零售开放带来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开放能够通过溢出效应和成本效应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本文的结论对中国服务业开放及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