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52)
- 2023(15426)
- 2022(12847)
- 2021(11650)
- 2020(9583)
- 2019(21584)
- 2018(21083)
- 2017(41083)
- 2016(22310)
- 2015(24700)
- 2014(24583)
- 2013(24549)
- 2012(23136)
- 2011(20710)
- 2010(21533)
- 2009(20081)
- 2008(20398)
- 2007(18516)
- 2006(16988)
- 2005(16041)
- 学科
- 济(99451)
- 经济(99331)
- 业(90644)
- 管理(79464)
- 企(79380)
- 企业(79380)
- 方法(35812)
- 农(32913)
- 业经(31782)
- 财(31393)
- 中国(29713)
- 数学(26904)
- 数学方法(26533)
- 地方(23957)
- 农业(23321)
- 制(23035)
- 务(21922)
- 财务(21876)
- 财务管理(21844)
- 企业财务(20756)
- 技术(19969)
- 策(19430)
- 贸(18911)
- 贸易(18894)
- 易(18338)
- 银(17931)
- 银行(17913)
- 和(17344)
- 行(17338)
- 理论(17129)
- 机构
- 学院(323916)
- 大学(317500)
- 济(139618)
- 经济(136589)
- 管理(127054)
- 研究(112763)
- 理学(106679)
- 理学院(105563)
- 管理学(104151)
- 管理学院(103515)
- 中国(90925)
- 京(68381)
- 财(68273)
- 科学(64819)
- 所(58000)
- 农(55235)
- 江(53177)
- 中心(51935)
- 财经(51916)
- 研究所(51299)
- 经(46906)
- 北京(44139)
- 业大(43985)
- 州(42662)
- 农业(42566)
- 范(41494)
- 师范(41138)
- 经济学(41044)
- 院(40450)
- 财经大学(37829)
- 基金
- 项目(200337)
- 科学(159523)
- 研究(151486)
- 基金(144488)
- 家(124526)
- 国家(123309)
- 科学基金(106982)
- 社会(97434)
- 社会科(92395)
- 社会科学(92372)
- 省(79760)
- 基金项目(74668)
- 教育(68159)
- 自然(67001)
- 自然科(65486)
- 自然科学(65471)
- 划(65454)
- 自然科学基金(64364)
- 编号(61875)
- 资助(59351)
- 成果(51522)
- 发(47752)
- 重点(45034)
- 部(44020)
- 创(44012)
- 课题(43353)
- 业(41618)
- 创新(40312)
- 性(39978)
- 国家社会(39920)
- 期刊
- 济(170635)
- 经济(170635)
- 研究(103962)
- 中国(72420)
- 财(55589)
- 管理(54027)
- 农(53050)
- 学报(43074)
- 科学(42775)
- 融(38926)
- 金融(38926)
- 教育(36699)
- 农业(36098)
- 大学(33610)
- 学学(31328)
- 业经(30084)
- 技术(30083)
- 经济研究(26631)
- 财经(26327)
- 经(22855)
- 问题(21796)
- 业(21163)
- 贸(18502)
- 技术经济(18227)
- 图书(16974)
- 世界(16803)
- 国际(16483)
- 现代(16335)
- 商业(15617)
- 经济管理(15196)
共检索到525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杰长 肖宇
生产性服务业的改造提升和优化升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研发设计服务业"量质齐增",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物流服务业发展迅猛,在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金融服务业通过提供融资支持,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和电子商务飞速发展,"数字+"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实现渠道;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业态更加丰富,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服务外包规模持续攀升,业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展;职业教育方兴未艾,提升了中国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但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依然存在着国际竞争力羸弱、对外开放水平较低、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力度不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高等问题。对此,提出了应进一步夯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对标国际标准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作为关键抓手,抓住机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晨 张广胜
选取2004—2016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固定效应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和处理效应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经济发展高质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被确立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能够显著改善地区经济发展质量,且能够改变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增长趋势;但改善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存在时效性,在1~6年内作用效果稳步增强,6年后效果逐渐减弱;国家创新型城市通过改善地区高端生产型服务业集聚状况的方式促进当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成康康 杜赫
利用熵权法测度2006—2022年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借助Dagum基尼系数分析法,揭示八大经济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呈上升趋势,且存在维度与区域差异;从五大发展维度来看,协调与共享发展指数相对较高,创新发展指数呈波动上涨态势,开放和绿色发展指数相对较低;从八大经济区来看,北部沿海、东部沿海与东北综合经济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以及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次之,大西南与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则相对较低。进一步分析空间分异特征发现,区域间差异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成康康 杜赫
利用熵权法测度2006—2022年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借助Dagum基尼系数分析法,揭示八大经济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呈上升趋势,且存在维度与区域差异;从五大发展维度来看,协调与共享发展指数相对较高,创新发展指数呈波动上涨态势,开放和绿色发展指数相对较低;从八大经济区来看,北部沿海、东部沿海与东北综合经济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以及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次之,大西南与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则相对较低。进一步分析空间分异特征发现,区域间差异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孟 熊宇航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进而提升农业的发展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环。首先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然后通过构建省际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来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分地区来看,主要在东部地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中西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交互作用对东部和中西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提升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农业结构的交互作用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则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关键词:
农业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玛依拉·米吉提 谢雨欣
本文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设定双重机器学习模型,验证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作用是通过专业化效应和规模效应实现的,采取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维度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目标尚未实现;对东部地区、粮食主销区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应继续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创新和“数智化”转型,使其更好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玛依拉·米吉提 谢雨欣
本文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设定双重机器学习模型,验证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作用是通过专业化效应和规模效应实现的,采取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维度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目标尚未实现;对东部地区、粮食主销区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应继续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创新和“数智化”转型,使其更好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魏江 周丹
本研究采用投入产出法与比较分析方法,对典型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需求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生产性服务业性质、制造业性质四方面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需求结构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四要素发展特点总结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需求的国际发展态势,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与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由对制造业需求显著转为对自身需求显著,而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由以非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导逐步转向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导。结合我国现状,本文最后提出了推动我国两类产业互动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琰如 秦广科
本文使用2004-2016年沿海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测算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城市间溢出效应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沿海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三大城市群的空间分布高于周边地区,且沿海地区二者均值在研究时期内有所上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于本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各地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能够通过生产过程中的关联、协作以及地方政府间政策的竞争而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促进临近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籽墨 余国新
文章首先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对2006—2018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然后借助Dagum基尼系数讨论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及来源,最后使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探究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分布动态演进。结果显示:第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程度不高,且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2006—2018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均值为0.4011,存在较大提升潜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第二,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空间非均衡问题仍在加重,尤其是东部地区与其他两大地区之间的差距更加明显。基尼系数分解表明,三大地区之间的空间非均衡问题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第三,全国整体及三大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经历了下降的过程。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而全国整体和中西部地区并无明显极化特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本庆 周清香 岳宏志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从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及生产率三个层面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进行理论阐释与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均能显著促进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但对不同区域和不同规模城市的影响存在差异。第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有利于黄河中游和下游城市高质量发展,多样化集聚对黄河上游和下游城市高质量发展推动作用明显。第三,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能够促进中等城市及小城市经济提质增效,而多样化集聚有利于大城市及中等城市高质量发展。第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通过人力资本提升及生产率增长两条路径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而多样化集聚则通过人力资本提升、结构优化升级及生产率增长三条途径助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明 冉斌
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与制造业的融合日益加深、服务方式日益网络化和外包化、产业价值链逐渐完整化等特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制造业发展瓶颈的制约、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小和水平低、发展机制不够完善、结构不合理等。为此,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制度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融合;发展新兴服务业,促进产业价值链优化与增值;支持产业集群发展,发挥特色优势和集聚效应。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浙江省地方统计调查局课题组 郭慧敏 徐文晔
生产性服务业是浙江"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深刻研究分析了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快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集聚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夏杰长 王文凯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了一、二产业比重之和,对GDP的贡献率更是超过了60%。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的发展目标。鉴于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推动服务业实现质量至上、效益优先是整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那么,如何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呢?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有鉴于此,本文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出发,在梳理新质生产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基础上,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和不足进行说明,并着重论述了新质生产力赋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提出新质生产力赋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集中在品质化、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国际化五个方向。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强化科技要素支撑、强化制度要素支撑、强化数字经济支撑、强化开放要素支撑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服务业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奕 夏杰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重构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以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服务业发展规模和开放力度方面,我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