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64)
- 2023(8618)
- 2022(7401)
- 2021(6780)
- 2020(5932)
- 2019(13442)
- 2018(13115)
- 2017(25635)
- 2016(14050)
- 2015(15702)
- 2014(15756)
- 2013(15699)
- 2012(14856)
- 2011(13411)
- 2010(13583)
- 2009(12634)
- 2008(12792)
- 2007(11653)
- 2006(9814)
- 2005(8963)
- 学科
- 济(61608)
- 经济(61555)
- 管理(38601)
- 业(38319)
- 方法(30611)
- 企(30114)
- 企业(30114)
- 数学(27322)
- 数学方法(27073)
- 农(17116)
- 财(15485)
- 中国(14569)
- 学(13750)
- 业经(12112)
- 贸(11675)
- 贸易(11675)
- 农业(11393)
- 易(11344)
- 地方(11098)
- 制(10959)
- 务(9932)
- 财务(9914)
- 财务管理(9886)
- 银(9572)
- 银行(9548)
- 企业财务(9404)
- 融(9272)
- 金融(9270)
- 行(9071)
- 理论(8881)
- 机构
- 大学(208662)
- 学院(208156)
- 济(87271)
- 经济(85468)
- 管理(77858)
- 研究(71838)
- 理学(67526)
- 理学院(66732)
- 管理学(65526)
- 管理学院(65143)
- 中国(52934)
- 科学(45325)
- 京(43774)
- 农(39998)
- 财(39079)
- 所(37496)
- 研究所(34358)
- 业大(33668)
- 中心(33051)
- 农业(31870)
- 财经(31715)
- 江(30981)
- 经(28841)
- 经济学(27679)
- 范(27324)
- 北京(27095)
- 师范(27034)
- 院(25281)
- 经济学院(25213)
- 州(24497)
- 基金
- 项目(140060)
- 科学(109784)
- 基金(102198)
- 研究(99467)
- 家(90440)
- 国家(89731)
- 科学基金(75769)
- 社会(63324)
- 社会科(60031)
- 社会科学(60012)
- 省(54658)
- 基金项目(54223)
- 自然(49748)
- 自然科(48612)
- 自然科学(48593)
- 自然科学基金(47775)
- 划(46424)
- 教育(46193)
- 资助(42045)
- 编号(39759)
- 重点(32107)
- 成果(31972)
- 部(31540)
- 发(30223)
- 创(28895)
- 科研(27418)
- 课题(27404)
- 创新(27101)
- 教育部(26740)
- 性(26444)
共检索到296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筱婷 王金瑾
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以及新的研究成果,对生产性景观的形成、发展及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并将其演变的主导因子归纳为生存、城市化以及低碳经济三方面.
关键词:
农耕文化 城市生态系统 生产性景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米满宁 张振兴 李蔚
我国拥有历史悠久的生产文明,生产类型丰富,生产性景观呈现出多样性特点。文章概括了生产性景观的特征,分析了目前国内生产性景观的多样性现状,并以生产用途和景观功能为出发点进行分类研究。通过探索生产性景观的发展趋势,提炼生产性景观中的图式纹样和文化内涵,思考了生产性景观的未来发展路径。
关键词:
生产性景观 多样性 探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孔雪松 刘艳芳 常旭
选择武汉城市圈内的嘉鱼县鱼岳镇为研究区,以2005年和2010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为数据源,利用GIS技术,分析鱼岳镇城镇用地空间动态变化与景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鱼岳镇城镇用地呈快速上升趋势,城镇用地扩展来源以耕地为主,其次是其他农用地和林地;同时存在城镇用地转变为其他类型用地的自我调节现象,反映了城镇用地发展中自组织与被组织的过程。城镇用地扩展来源中的不同地类在空间分布与景观格局上存在较大差异,被占用的农用地尤其是耕地的斑块破碎度明显小于其他地类,新增城镇用地与减少城镇用地的动态变化,更多体现了一种有序扩张和无序缩减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
GIS 城镇扩展 空间分析 景观格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夏哲一 袁承程 刘黎明 刘海玲
自"田园城市"理念提出以来,生产性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特殊性及发展模式逐渐受到重视,研究城市绿地生产性景观的居民价值感知特征对景观规划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三山五园"地区的京西稻田景观为例,利用因子分析、非参数检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城市居民对生产性景观的价值感知特征。结果表明:城市绿地生产性景观的居民感知价值可归纳为文化价值、游憩价值、科教价值3类;居民的总体感知表现为正向特征,其中,游憩价值感知程度最高,文化价值感知程度最低;居民的个人特征因素对景观价值感知具有显著影响,不同性别、月收入、居住时间和景观熟悉度的居民对生产性景观的价值感知具有显著差异,本地与外地居民的价值感知亦具有显著差异;根据价值感知的差异,可将居民划分为景观欣赏者、郊游娱乐者、日常活动者3类群体。基于此,提出加强景观科教文化展示宣传、制定差异化管理策略、探索规划公众参与机制等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君 王洪涛
国内传统的矿区土地治理模式为"先开发,后治理",治理的滞后性造成矿区土地长达数年的农业生产停滞状态,经济与环境效益低下。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研究龙固煤矿首采区土地沉陷规律,制定首采区动态规划内容,包括时间上的分期规划和结构上的土地利用方式规划。并且综合分析首采区自然、社会条件,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通过发展农、林、牧、渔、游等生产方式重建龙固煤矿首采区农业类生产性景观。
关键词:
煤矿 土地沉陷 动态规划 生产性景观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浙江农林大学"全球传统生产性乡土景观保护倡议"(简称"乡土景观项目")成员资格的申请,已于2011年11月12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会议获批,成为本次加入的14个成员之一,也是中国独家。"乡土景观项目"(Satoyama Initiative)2010年10月由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0次峰会(COP 10)发起,旨在充分认知生态系统与农业体系的紧密联系,遏制全球生物多样性破坏,制定未来全球可持续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范霞
不论在人们的印象中 ,还是在城市建设者的实践中 ,城市景观都是以单纯的视觉效果出现。从文化及文化的载体———人的角度出发 ,以上海多伦路为例分析了城市景观演变过程 ,探讨了城市景观在人们生活日益丰富的当代 ,理应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
城市景观 文化 时间 人的因素 归属感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高运胜
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学者在制造业产业集群基础上开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问题,认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制度与环境和区位选择是影响集聚的主要动因。随着信息通讯技术普遍运用及知识密集程度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不仅对整个产业链的融合程度和产业关联效应显著增加,且降低对地理区位的要求,在传统集聚模式基础上不断涌现出虚拟、生态和链群等创新集聚模式。本文针对现有关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机理、影响因素、集聚模式和演化动力机制的研究进行梳理和简单评述。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模式 影响因素 演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么贵鹏
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作为道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对于当今城市景观规划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相关景观案例中场所无为、功能无为和文化无为的研究分析,以及在张家港香山风景区概念规划中的实践,使景观规划的无为策略得以实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章帆 秦宇旋
人脸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细分领域。针对现有研究缺乏系统的分析模型和定量的指标分析现状,提出技术演化趋势、技术集群特点和技术竞争态势三维技术景观分析框架,深入挖掘和分析国际人脸识别技术,并对我国人脸识别研究机构及相关企业提出有关建议。
关键词:
技术景观 人脸识别 专利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宋瑜 江洪 余树全 周国模
水土流失是一个严峻的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了解景观基质和格局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将有助于水土保持措施的定量设计和发展有效的景观恢复技术。文章分析了景观基质与景观格局,特别是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景观格局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通过对水土流失的景观尺度分析,以及相关研究方法与手段的比较。最后提出,在流域和区域尺度上,利用遥感技术和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技术,建立干扰压力下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对水土流失影响的预警系统的构想。参64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甄江红 王永秀 成舜 宝力高
以1977年MSS及1990年、2000年、2005年TM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源,运用RS与GIS技术,选择若干相关指标,在系统分析四合木生境景观构成动态变化及其自然与人文驱动因子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四合木生境景观动态驱动因子作用强度及其贡献率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8年来四合木分布区景观构成变化较大,其中四合木种群面积不断减少而耕地、城镇、工矿等人工景观类型不断扩张,沙地与其他植被面积扩展明显,这与研究区旱化趋势加重、人为干扰强度加剧密切相关,且人为因素是造成四合木种群大面积减少及其生境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外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雷文韬 黄明华 谢宏坤
[目的]乡村聚落景观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聚落景观的规划设计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乃至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175个典型乡村聚落景观研究样本,借助Google Earth与ArcGIS10.2,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5种地理研究模型,分析湘西州典型乡村聚落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聚落景观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等4个层面,构建包括18个指标在内的乡村聚落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对湘西州175个典型乡村聚落景观质量展开评价。[结果]湘西州175个乡村聚落景观总体呈集聚分布,且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农村常住人口和总产值与乡村聚落景观个数之间的地理联系率分别为81.6和80.5,乡村聚落景观的分布与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存在较紧密关联。质量评价发现,聚落质量评价分值为7.01,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通过对乡村聚落景观驱动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聚落景观的分布与人口、经济、交通密切相关。[结论]湘西州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分异呈现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高、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低,以及中西部集聚的特点,应稳固现有乡村聚落景观建设成效,并注重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现代农业经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宏 邓良基 吴金涛
本文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成都市双流县1996年~2003年的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研究采用斑块总面积、破碎化指数和分维数对县域各景观要素进行动态分析,引入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区域破碎度和城市化指数研究县域内4个代表性乡镇的综合景观格局。结果表明,城市化的发展,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会生产时空上的变异: ①同一区域在不同时期景观格局呈现有规律的变化。1996年~2003年,水田和菜地的斑块总面积在不断下降,而城镇居住用地和工矿用地的面积却不断上升;所有斑块要素的破碎化指数除了城镇居住用地,均为下降;河流和交通廊道的分维数最大,是由于它具有最复杂的斑块形状; ②不同区域在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