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58)
2023(19290)
2022(16449)
2021(15604)
2020(12995)
2019(30024)
2018(29423)
2017(56424)
2016(30470)
2015(33600)
2014(33242)
2013(32477)
2012(29841)
2011(26762)
2010(26479)
2009(24081)
2008(23511)
2007(20293)
2006(17317)
2005(15179)
作者
(83666)
(69889)
(68757)
(66032)
(44430)
(33203)
(31455)
(27131)
(26461)
(24570)
(23550)
(23534)
(21888)
(21855)
(21490)
(21444)
(20657)
(20423)
(19898)
(19873)
(17041)
(16919)
(16715)
(15856)
(15548)
(15452)
(15248)
(15116)
(13961)
(13839)
学科
(118479)
经济(118349)
管理(92242)
(86282)
(72454)
企业(72454)
方法(55064)
数学(48168)
数学方法(47572)
(35527)
中国(35223)
(30728)
业经(26289)
(24363)
(23050)
财务(22978)
财务管理(22923)
地方(22590)
技术(22436)
(22021)
贸易(22006)
企业财务(21895)
(21660)
(21458)
农业(20708)
理论(19133)
(18661)
银行(18622)
环境(18371)
(18152)
机构
大学(418306)
学院(415216)
(171083)
经济(167656)
管理(165964)
理学(144503)
理学院(142927)
研究(140680)
管理学(140486)
管理学院(139706)
中国(106842)
(89041)
科学(85811)
(79495)
(68961)
(64230)
中心(64075)
财经(63455)
研究所(63050)
业大(60625)
(58300)
(58104)
北京(56150)
(53502)
师范(53004)
经济学(52624)
(51711)
农业(50228)
财经大学(47687)
经济学院(47505)
基金
项目(290320)
科学(230084)
基金(213614)
研究(211242)
(186677)
国家(185188)
科学基金(160134)
社会(135679)
社会科(128776)
社会科学(128746)
基金项目(112895)
(110618)
自然(104088)
自然科(101788)
自然科学(101763)
自然科学基金(99924)
教育(96634)
(93978)
资助(87697)
编号(84194)
成果(67806)
(64768)
重点(64638)
(62844)
(61033)
创新(58259)
课题(57387)
国家社会(57084)
教育部(55917)
科研(55570)
期刊
(177564)
经济(177564)
研究(122282)
中国(78433)
学报(64375)
(63029)
管理(60941)
科学(60299)
(57027)
大学(49803)
学学(46812)
教育(43949)
农业(40052)
技术(35774)
(34674)
金融(34674)
财经(30835)
经济研究(29846)
业经(27467)
(26500)
问题(24055)
(22364)
图书(20708)
科技(20536)
技术经济(20128)
(19364)
理论(18915)
(18420)
统计(18407)
现代(18170)
共检索到602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海军   杨其静   阳镇  
城市创新力是支撑国家创新能力和实施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关键,如何驱动城市创新的可持续性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文从生产性政府债务的视角,以“四万亿”计划的推行为契机,采用城市面板数据,考察了以生产性目的为主的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城市创新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创新力提升,这主要是源于基础设施支持效应、政府创新补贴效应和人才集聚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生产性地方政府债务对城市创新力的促进作用在中部和西部地区、高行政级别以及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城市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以基建投资为目的的城投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可以有力促进城市创新力提升,但是以“借新还旧”为目的的城投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则难以促进城市创新力提升。本文的研究表明,倘若地方政府债务具有生产性目的,则可以促进城市创新力提升。中央政府在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用途债务资金的作用,以及不同地区和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制度条件,要因时因地制宜地调整制定方案。本文的研究对于准确认识政府债务与创新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洁  王耀中  
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构建关联产业发展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理论模型,检验制造业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效应。以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的空间计量检验结果显示,制造业发展并不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在本地及邻近城市集聚;制造业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直接效应在中西部经济带显著大于东部经济带,但其间接效应在三大区域内部均不明显;产业关联及其空间效应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中的作用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洁  王耀中  
笔者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与关联产业的模型,采用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方法,实证检验关联产业发展对本地和邻近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与生产性服务业相关最紧密的产业是制造业,制造业发展不仅会促进本地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分散化,而且在地区间的外溢效益显著;从区域城市群视角来看,不同区域城市群的制造业发展对本地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相似,但仅东部区域城市群的制造业发展会推动邻近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分散布局;从行业细分视角来看,制造业发展对本地及邻近地区不同生产性服务行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差异显著。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丁博  曹希广  邓敏  奚君羊  
依托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对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16年中国239个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SEM和SAR),并且构建地理邻接与地理距离两种空间权重矩阵,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作用。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不仅可以提升本地区的制造业效率,而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提升其邻近地区的制造业效率。各个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提升作用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中部地区的提升作用最小,并且中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继东  杨其静  刘凯  
本文以城投债增长为例,考察了土地融资功能及其对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影响。城投债发行通常以土地出让收入作为担保,土地出让能够影响债券投资者对城投债务偿还能力的预期,进而通过抵押品机制影响债务发行,这种抵押品效应也会随城市特征的变化而不同。通过匹配2004—2013年地级市土地出让与城投债发行数据,我们发现:(1)土地出让对城投债增长具有显著影响。给定其他条件不变,上一年城市土地出让价格或者土地出让收入越高,本年度越有可能发行城投债,且发行规模越大。(2)土地出让对城投债发行的影响具有明显异质性,当地方政府官员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胜  
加强城市间功能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资源配置效率,对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资源配置效率视角,文章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城市面板匹配数据,考察了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有利于提高其资源配置效率,此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保持不变。并且,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对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效果要受企业特征与区域特征差异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主要通过削弱"行政区划壁垒"与强化"产城融合效应"来提高其资源配置效率。该结论对构建城市间协调发展新格局、促进城市群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勇辉  沈波澜  胡舜  林森  
采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测度模型,绘制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及城市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化趋势图,检验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创新的空间关联性,采用空间杜宾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得到如下结果:(1)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程度以及技术创新水平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与非均衡性,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2)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并通过空间关联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多样化集聚不利于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发展,也对其邻近城市创新存在负向空间溢出。(3)从地理区位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内陆城市技术创新进步,而多样化集聚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产生了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经济发展地区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经济发达城市创新发展,但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发达城市创新产生了明显抑制作用。文章对于城市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自身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推动城市群跨地域创新活动开展,进而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勇辉  沈波澜  林森  
本文使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测度模型,绘制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及城市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化趋势图,检验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创新的空间关联性,采用空间杜宾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得到如下结果:①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程度以及技术创新水平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与非均衡性,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②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并通过空间关联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也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多样化集聚不利于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发展,也对其邻近城市创新存在负向空间溢出。③从地理区位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内陆城市技术创新进步,而多样化集聚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产生了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经济发展地区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经济发达城市创新发展,但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发达城市创新产生了明显抑制作用。上述研究对于城市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自身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推动城市群跨地域创新活动开展,进而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戴永安  
使用2001~2007年中国26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投入产出数据,传统的DEA方法与超效率DEA方法相结合,分析了中国城市效率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差异,重点探讨各种城市条件因素对城市效率的影响特征。结果显示,中国城市效率较低且空间差异明显,各城市效率类型不但统计特征十分明显,而且地域分布上存在很明显的集聚特征。各种城市条件因素通过影响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进一步地综合作用于城市效率,并且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静  
本文探讨了政府治理能力影响城市消费的作用机制。文章使用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全面FGLS和FE-SCC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治理能力对城市消费的影响效应,并考察了政府治理能力拆分出的三个维度营商环境治理能力、制度供给能力、公共产品和服务能力对城市消费的影响差异。结果发现:政府治理能力对城市消费有显著提振作用,政府治理能力拆分维度中城市营商环境治理能力、公共产品和服务水平能力对城市消费均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制度供给能力对城市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琢卓  韩峰  赵玉奇  
笔者从马歇尔、雅各布斯外部性及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通过建立面板VAR模型研究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和集聚规模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与多样化对经济增长具有单向因果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均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而专业化却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效应。由于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整体规模偏小,其对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尚不显著。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多样性发展,避免同一部门的过度集聚,扩大重点生产性服务部门的运营规模可能是较为理想的政策安排。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修岩  
本文基于中国2003~2006年的城市面板数据,通过就业密度、城市相对多样化水平和相对专业化水平等集聚经济因素对城市非农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工具变量法解决了关键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从而得到更加可靠的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在控制住其他影响因素后,一个城市的就业密度和相对专业化水平对其非农劳动生产率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倩  林映贞  
基于中国2007—2018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科技创新、双重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式环境规制不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呈“U”型特征,非正式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变迁影响不一;科技创新的产业结构变迁效应体现在高级化而非合理化上,并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正式环境规制之间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分组研究表明,双重环境规制、科技创新的产业结构变迁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门槛模型显示,正式环境规制会由于科技创新水平高低变化而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不同影响。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周华东  高玲玲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和相对收入假说,利用我国 29个城市 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构造了动态面板模型,可房价变化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消费支出与房价变化在经济上和统计上都不显著。进一步的分时间段的研究发现,2001—2005时段内房价变化较为平稳,房价变动和居民消费呈微弱的正相关关系,但回归系数在统计上极不显著;但 2005年之后的房价快速上涨对居民消费产生了较强的挤出效应,房价变动和居民消费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且在统计上较显著,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家庭要为高房价缩减消费支出。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华东  高玲玲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和相对收入假说,利用我国29个城市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构造了动态面板模型,可房价变化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消费支出与房价变化在经济上和统计上都不显著。进一步的分时间段的研究发现,2001—2005时段内房价变化较为平稳,房价变动和居民消费呈微弱的正相关关系,但回归系数在统计上极不显著;但2005年之后的房价快速上涨对居民消费产生了较强的挤出效应,房价变动和居民消费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且在统计上较显著,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家庭要为高房价缩减消费支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