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85)
- 2023(3678)
- 2022(3141)
- 2021(2814)
- 2020(2314)
- 2019(5124)
- 2018(5156)
- 2017(10316)
- 2016(5547)
- 2015(6195)
- 2014(5980)
- 2013(6147)
- 2012(5675)
- 2011(5203)
- 2010(5243)
- 2009(5181)
- 2008(5216)
- 2007(5087)
- 2006(4666)
- 2005(4096)
- 学科
- 济(27040)
- 经济(26901)
- 业(18514)
- 管理(16836)
- 企(14907)
- 企业(14907)
- 方法(13161)
- 农(9214)
- 数学(9111)
- 数学方法(9046)
- 中国(8408)
- 业经(7869)
- 理论(7508)
- 和(6376)
- 财(6364)
- 农业(6144)
- 学(5890)
- 劳(5719)
- 劳动(5700)
- 贸(4979)
- 贸易(4977)
- 易(4845)
- 教育(4549)
- 制(4462)
- 经济理论(4304)
- 社会(4090)
- 务(4038)
- 财务(4028)
- 财务管理(4025)
- 企业经济(3975)
- 机构
- 大学(88945)
- 学院(86879)
- 济(37975)
- 经济(37347)
- 管理(32094)
- 研究(28251)
- 理学(27522)
- 理学院(27223)
- 管理学(26807)
- 管理学院(26632)
- 中国(20837)
- 财(18434)
- 京(18369)
- 科学(15777)
- 财经(14980)
- 所(14133)
- 经(13514)
- 江(13388)
- 范(13273)
- 师范(13190)
- 经济学(12578)
- 研究所(12561)
- 农(12505)
- 中心(12079)
- 北京(11406)
- 经济学院(11229)
- 财经大学(10993)
- 业大(10925)
- 师范大学(10718)
- 州(10381)
- 基金
- 项目(53070)
- 科学(42834)
- 研究(41079)
- 基金(39944)
- 家(34013)
- 国家(33679)
- 社会(30030)
- 科学基金(29157)
- 社会科(27211)
- 社会科学(27198)
- 基金项目(20261)
- 省(19562)
- 教育(19240)
- 自然(16820)
- 编号(16759)
- 划(16585)
- 自然科(16456)
- 自然科学(16455)
- 自然科学基金(16200)
- 资助(16184)
- 成果(14522)
- 部(12728)
- 国家社会(12408)
- 重点(11776)
- 教育部(11471)
- 人文(11269)
- 课题(11158)
- 发(10821)
- 性(10770)
- 制(10651)
共检索到134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振羽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振羽
“社会劳动价值论”的生产资料创造剩余价值论应被否定。因为它误解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体系——误解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理论 ,误解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本质论 ,误解了马克思的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理论 ,放弃了马克思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理论。既然生产资料剩余价值论误解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体系 ,放弃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就不能发展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生产资料剩余价值论者还否定了马克思发现理论 ,将其说成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所作的推理。这种看法误解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 ,忽视了研究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是批判地继承古典学派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不...
关键词:
马克思 剩余价值 理论体系 本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振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振羽
作者认为,生产资料参与创造价值论误解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体系,其中包括:误解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忽视马克思的旧价值转移和新价值的创造理论;误解马克思的价值本质理论。此外,还误解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误解马克思的劳动生产力理论,误解马克思的总体工人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理论,忽视了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过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振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冠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只承认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活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作为社会劳动凝结物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是物化劳动,只能转移价值,同时也承认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笔者梳理了理论界对传统劳动价值一元论的新认识,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并不矛盾。
关键词:
价值 劳动价值一元论 生产要素价值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振羽
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具体内容看作不包括非物质生产的劳动陈振羽经济学界流行着一种对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的重大误解,认为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具体内容看作包括非物质生产的劳动,由此把非物质生产的劳动说成也可以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劳动。我们探讨这个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钱伯海
把物化劳动等同于资本加以批判;把剩余价值、剩余产品完全归功于活劳动,是劳动价值论研究上两个不同而具有内在联系的理论扭曲。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主要来源于物化劳动,因此,科学技术通过物化劳动创造剩余价值,从而充分发挥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巨大功能和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余陶生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凭借对生产要素的产权(包括最终产权—所有权和法人产权—经营权)按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要素的多少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分配方式。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震
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现实合理性,但现阶段的生产要素分配理论存在重大局限和误区。目前,社会贫富悬殊和利益对立是分配体制安排和理解不当的结果。只要找到分配理论的问题所在,矛盾就可以解决,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让劳动者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确立利润分享和劳动产权制度。
关键词:
生产要素 劳动价值论 分配理论 误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徐璐
智能革命驱动下的“无人工厂”“无人车间”等“无人化”生产使企业直接从事生产的工人数量不断减少,而企业所获利润却不断增加,所形成的活劳动在相对减少而价值量却在不断增加的这种“此消彼长”的矛盾,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对“无人化”生产中的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无人化”生产中人的活劳动始终在场、“无人化”生产中物化劳动的价值转移这几个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可以证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并没有过时,依然可以解释“无人化”生产这一经济现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奚兆永
作者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献资料,坚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撇开供求关系分析价值决定,商品二重性论,社会必要劳动Ⅱ不仅仅与生产价格论相联系,价值与生产价格不能混同,均衡价格论是庸俗经济学大杂烩的观点,在价值论与价格论的关系,供求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使用价值在商品中的地位,社会必要劳动Ⅱ与生产价格论的关系,均衡价格论的评价等一系列问题上,与晏智杰同志《价格决定与劳动价值论》一文展开论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左大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只有劳动才创造用于交换的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自《资本论》出版以来,经济学界围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一直在进行着激烈的论争。根据这100多年来经济学研究的全部成果,今天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说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地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新城
加深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首先要弄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意。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 ,但这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新情况、新问题 ,得出新的结论 ,而不能抛弃其基本原理。其次 ,要把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些相关概念 ,如价值生产与使用价值生产、价值构成、价值分配等区分开来 ,搞清楚这些概念的不同含义 ,不要混淆在一起使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