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06)
- 2023(6628)
- 2022(5610)
- 2021(5068)
- 2020(4390)
- 2019(9626)
- 2018(9488)
- 2017(18540)
- 2016(10032)
- 2015(11176)
- 2014(11211)
- 2013(10910)
- 2012(10014)
- 2011(9130)
- 2010(9350)
- 2009(8964)
- 2008(9024)
- 2007(8266)
- 2006(7301)
- 2005(7040)
- 学科
- 济(40349)
- 经济(40273)
- 管理(36515)
- 业(35429)
- 企(28572)
- 企业(28572)
- 方法(15895)
- 制(15848)
- 财(14858)
- 数学(13886)
- 数学方法(13768)
- 中国(12112)
- 银(11214)
- 银行(11206)
- 险(11083)
- 保险(10992)
- 体(10931)
- 行(10616)
- 农(10525)
- 务(9704)
- 业经(9696)
- 财务(9687)
- 财务管理(9661)
- 融(9525)
- 金融(9523)
- 企业财务(9231)
- 体制(8256)
- 度(7838)
- 制度(7834)
- 贸(6871)
- 机构
- 大学(143077)
- 学院(142473)
- 济(63970)
- 经济(62621)
- 管理(56258)
- 理学(47155)
- 理学院(46722)
- 研究(46647)
- 管理学(46153)
- 管理学院(45879)
- 中国(42060)
- 财(35760)
- 京(29355)
- 财经(26931)
- 经(24375)
- 科学(24242)
- 中心(22766)
- 江(22648)
- 所(22505)
- 农(22066)
- 经济学(20331)
- 财经大学(20179)
- 研究所(19732)
- 业大(18490)
- 北京(18457)
- 经济学院(18244)
- 州(17565)
- 院(16792)
- 农业(16722)
- 商学(15382)
- 基金
- 项目(90550)
- 科学(72856)
- 基金(68301)
- 研究(68124)
- 家(58417)
- 国家(57961)
- 科学基金(50768)
- 社会(46042)
- 社会科(43652)
- 社会科学(43645)
- 基金项目(35361)
- 省(34060)
- 自然(31668)
- 教育(31244)
- 自然科(30957)
- 自然科学(30950)
- 自然科学基金(30456)
- 划(28656)
- 资助(28114)
- 编号(26702)
- 制(24232)
- 成果(22475)
- 部(21577)
- 重点(20221)
- 国家社会(19653)
- 教育部(19176)
- 创(19161)
- 性(18688)
- 课题(18646)
- 人文(18435)
共检索到227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雷 陈东平
依据专业合作社内开展信用合作所具有的互联性交易特征,利用关联博弈分析工具,研究了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生产合作声誉对上述困境的改善。研究证明,专业合作社内开展信用合作,借助专业合作社与社员之间已有的生产合作声誉,能够实现对社员信用合作道德风险的进一步抑制。同时,社员在生产合作上获取的超额收益以及社员借款规模分别对社员信用合作道德风险抑制起到提升和阻碍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建鸾 宋菁菁 刘国超
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为结构性金融产品,投资人难以穿透观察底层基础资产,且交易主体间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为实现各自利益,会做出损害利益相关方的道德风险行为。声誉理论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良策,本文根据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首先构建了声誉共同体模型解释声誉控制道德风险的机理,其次采用序贯博弈推导出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声誉模型中的“主导者”为发起人,最后重点分析发起人声誉模型,根据声誉动态、期间贴现因子、误报的发起人收益区分最低成本分离均衡、完全分离均衡、部分混同均衡和完全混同均衡,研究声誉如何帮助投资人区分发起人类型及甄别其道德风险行为。本文得出声誉共同体的声誉价值即为其道德风险行为获益的机会成本,防范信贷资产证券化道德风险的重点在于控制发起人道德风险,风险自留减少可以成为其声誉提高的信号这三项结论。本研究对分析结构性金融产品交易主体的声誉机制有一定参考意义,对声誉实证研究也有一定启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中义 刘淑贤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参合农民对医疗资源的过度消费和定点医疗机构的诱导需求行为,新农合中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在于参合农民的理性经济人特性和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特殊性,为保持新农合制度的稳定性,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其中的道德风险采取控制措施:要加大宣传,引导参合农民合理就医;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和对定点医疗机构评价机制;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革付费方式;加强管理和监督。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道德风险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文中
静态博弈分析说明:在没有政府或保险方监督的医疗服务市场,医疗服务的替代性越强,威胁越有效,医方的道德风险越小;否则,医方的道德风险较严重。声誉机制分析进一步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不规范的医院也会不诱导患者。据此,可以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医药分家"改革、倡导医患互动、强制信息披露和延长公立医院院长的任期等举措来治理医疗服务市场的道德风险。
关键词:
医疗服务 道德风险 声誉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魏阳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史文璧 黄丞
道德风险是医疗保险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往往引起医疗费用快速不合理增长。道德风险产生的根源是信息不对称, 表现形式包括被保险人的过度消费和医疗机构的诱导需求。本文对这两种现象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法。针对被保险人, 主要是建立费用分担机制; 针对医疗机构, 主要是建立医疗服务信息系统、采用预付制偿付方式、在医疗机构间引入竞争、以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鉴于医疗保险中独特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对道德风险的控制应采取医疗机构为主、被保险人为辅的方法。
关键词:
道德风险 医疗保险 风险控制 信息不对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莉
道德风险是商品经济社会必然存在的现象。过多的道德风险将导致市场机制失灵和社会动荡。防范、控制道德风险首先要搞好竞争的道德环境设置:1)讲究控制的“度”,2)注意团结共生的道德培养,3)注重伦理精神的塑造;其次要扩大政府法治,合理定位政府的经济功能;第三要加快建设适应于市场经济的制度法规体系;第四要增强制度实施机制的硬度。市场道德的构建视野应投聚于教育、法律、道德等非市场层面上,为此,笔者提出从“基础层面”、“价值层面”、“自律道德层面”递次构建市场道德的思路。
关键词:
道德风险 控制 构建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杨金侠 王禄生 王章泽 温丽娜
通过实证分析,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是否存在道德风险。用"病例—对照"方法,选取安徽省第1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中的6个试点县,2006年仍未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且与6个试点县基本匹配的6个县作为对照县,抽取常见和多发的6个病种作为研究病例,用同行评审(Peer Review)法判出不合理医疗费用。结果显示:不论是县级医疗机构还是乡级医疗机构,试点县的不合理医疗费用都显著高于非试点县,提示道德风险存在。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从源头、中游和下游控制道德风险的策略。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费用控制 实证研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钱水土
本文主要分析了风险投资中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并通过对国外风险投资道德风险控制的制度设计的研究,得到了关于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一些相关启示。
关键词:
风险投资 道德风险 控制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杨金侠 李士雪 温丽娜 王章泽
从实证的角度,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定点医疗机构道德风险,即不合理医疗费用发生的环节和特点,用"病例—对照"方法选取安徽省2006年6个试点县与6个非试点县的县、乡级医疗机构的子宫肌瘤与脑血栓作为研究病例,用同行评审法判出不合理医疗费用。结果显示:(1)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不论是县级还是乡级医疗机构,药费都是最容易发生不合理费用的费别;(2)为规避经办机构的监管,试点县的县、乡级医疗机构不合理费用的发生较分散,即不规范行为较隐蔽。基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不合理费用控制策略:(1)采取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为核心的综合措施改变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局面;(2)实行支付方式改革,探索以总额付费为核心的混合支付方式,把费用控制主体转移到定点医疗机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田杰 李佩哲 彭建仿
运用经典的剩余控制权理论,分析日本农协内部信用合作风险防控的治理机制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农协内部信用合作治理成功的表面原因在于,内外部治理机制的设计保证了全面有效的风险防控及绩效的提升;深层次原因在于,日本农协内外部治理实现了投入与剩余控制权、索取权的匹配。即国家层面建立相应的保障支持体系和监管体系,实现了投入与控制的相匹配,而基层农协信用合作通过社员的资格认定及权利确定、总会民主治理、完善具体的治理设计有效实施剩余控制权,并通过相匹配的社员剩余索取权分配,实现了信用合作的有效运作。该研究结论对当前中国"三位一体"的信用合作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经验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赵国忻
道德风险控制是保险公司关键业务之一,本文从投保人的行为动机出发通过其不同行为的效用比较分析,研究了投保人的心理风险和道德风险产生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道德风险的四条途径与对策,即:降低投机行为预期收益,建立双方利益联系机制,提高骗保失败概率,增加骗保行为的预期成本。
关键词:
保险公司 道德风险 控制机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晓峰 海莉娟
合作社信用合作的生长既需要考察信用合作资金规模的扩增逻辑,也需要考察放贷资金的安全运作机制。借鉴新经济社会学的嵌入性理论可以发现,村社嵌入是合作社信用合作发展的基本特征。合作社信用合作嵌入村社,能够从村庄社区汲取多元的社会资源,从信用合作资金规模扩增的角度看,在乡村能人的推动下关键群体共同出资分摊了合作的初始成本,合作业务网络的构建推动着核心社员群体的形成,为信用合作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组织声誉在地域社会的口碑效益为合作社持续扩增社员规模和拓展资金来源创造了机会;从信用合作放贷资金风险防控的角度看,合作社设置的贷款额度与社员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相匹配,对放贷对象的筛选利用了村庄社区中"面子货币"的运作机理,并逐步培养了社员依规还贷的自觉意识,这都有助于合作社健全合作金融制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云
目前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反思大多集中在经济学的领域,把危机的主要原因归结为过度的金融创新和缺乏监管,以及宏观经济失衡和信用过度膨胀所产生的美国房地产泡沫。经济学的这些反思虽然有助于我们了解金融危机的实际状况和具体过程,但其分析往往限于表层的原因,由此提出的对策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十分有效,却也往往是治标不治本的。要从根本上防止金融危机,必须对金融危机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探究。这里发表的五篇笔谈,从经济伦理的立场出发,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如贫富悬殊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新自由主义、道德风险、美国的消费文化等,对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进行了探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深化我们对于金融危机的认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