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19)
2023(7878)
2022(6591)
2021(5912)
2020(4608)
2019(10717)
2018(10499)
2017(20137)
2016(10744)
2015(11963)
2014(11916)
2013(11940)
2012(11564)
2011(10605)
2010(10740)
2009(9825)
2008(9612)
2007(8678)
2006(8068)
2005(7666)
作者
(31726)
(26668)
(26595)
(25091)
(16996)
(12666)
(11810)
(10319)
(10309)
(9510)
(9311)
(8797)
(8722)
(8652)
(8495)
(8346)
(7896)
(7625)
(7564)
(7469)
(6874)
(6555)
(6443)
(6125)
(6092)
(6015)
(5994)
(5980)
(5471)
(5352)
学科
(58666)
经济(58629)
(27636)
管理(25669)
地方(21217)
中国(19261)
方法(18436)
(18100)
企业(18100)
(17092)
数学(16155)
数学方法(16060)
业经(13512)
地方经济(12581)
农业(12460)
(11179)
贸易(11164)
(11032)
(10747)
(9534)
金融(9534)
(9481)
(9458)
(9406)
银行(9387)
环境(9302)
(9189)
(8463)
发展(8293)
(8270)
机构
学院(155021)
大学(152092)
(72442)
经济(71135)
研究(61537)
管理(55557)
中国(47186)
理学(46256)
理学院(45684)
管理学(45045)
管理学院(44758)
科学(36121)
(34074)
(31817)
(31231)
研究所(28580)
(28575)
中心(27120)
(25285)
财经(23564)
经济学(22978)
(22130)
北京(22069)
农业(21961)
(21959)
业大(21885)
师范(21748)
(21368)
经济学院(20708)
(20330)
基金
项目(97991)
科学(77198)
研究(73812)
基金(69286)
(60765)
国家(60211)
科学基金(50620)
社会(48113)
社会科(45793)
社会科学(45788)
(39611)
基金项目(35754)
(32587)
教育(32319)
自然(29976)
编号(29531)
自然科(29276)
自然科学(29272)
(28971)
自然科学基金(28746)
资助(28352)
成果(23887)
发展(23833)
(23449)
重点(22749)
课题(21663)
(21201)
国家社会(20463)
(20450)
创新(19235)
期刊
(88446)
经济(88446)
研究(52605)
中国(37969)
(27816)
管理(23036)
学报(22710)
(22415)
科学(22017)
农业(19484)
教育(18830)
(17672)
金融(17672)
大学(17641)
学学(16447)
业经(15520)
经济研究(15008)
技术(14714)
问题(12063)
财经(11707)
(10865)
(10357)
(9667)
世界(9063)
技术经济(8854)
国际(8722)
商业(8141)
经济问题(7827)
资源(7760)
现代(7427)
共检索到258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许崇正  
文章认为,生产力是一个涵盖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及交通、能源、管理、信息、科学技术等多种因素在内的而且人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个人生产力和智慧生产力在其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的庞大的集合体和有机的超大的系统。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的条件。科技进步为人的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人必须充分发展以适应新科技革命。文章指出,就现代科技革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言,全面充分发展个人生产力即智慧生产力才是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途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夏震  
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并且决定着人的发展日益丰富的规定性。"十二五"规划以来,经济增长与民生发展的目标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文章通过分析生产力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GDP的增长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生产与投资、生产与消费、生产与分配等方面的一般关系,揭示社会分工、消费投资对GDP的拉动、社会全面性的分配问题。文章认为,要加强教育,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来解决劳动力过剩问题;扩大内需,调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与投资对GDP的贡献率相协调;改革分配结构,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小鹤   王金丽   崔玥晗   孙振宇  
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是备受关注的热词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农业新质生产力如何催生、怎样发展,值得思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阳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经营管理是生产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作为高层次综合要素发挥着特殊作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营管理的改善,标志着生产力水平的质的提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在生产力中的特殊地位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生产力内部结构中所处地位与生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铮  陈颖  
人是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社会的生存需要经济增长,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不同,又反过来影响与制约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损害了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观,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尚伟  
在当今中国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需要在理论上予以科学的回答。对此需要考察马克思的理论遗产,并需结合现代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我国的社会实际进行理论探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季焜  Scott Rozelle  
技术创新和推广以及不同生产技术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两类基本因素:①市场对某种产品的需求规模;②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前者符合Griliches的市场需求导向技术创新假设,后者满足Hayami—Ruttan的资源诱导技术创新理论。对中国水稻生产力增长的分析表明,技术进步是粮食生产增长的主导决定因素,而技术创新是粮食生产力增长的原动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昌黎  孟海贵  
生产力有个基本特点 ,那就是全世界有共同的发展轨道 ,类似于坐标上的轨迹。古代和近代生产力系统简单 ,劳动工具这一要素可标示生产力发展水平。现代生产力系统复杂 ,要用多种坐标来标示。以生产力要素为坐标 ,科技要素标志先进生产力 ;以生产力主体为坐标 ,智力型劳动者标志先进生产力 ;以生产力结构为坐标 ,知识经济标志先进生产力 ;以生产力功能为坐标 ,(人与自然 )和谐型标志先进生产力。用集合论分析 ,生产力的要素、主体、结构三个集大部分相交 ,接近重合 ,此三集与生产力功能这个集 ,有部分相交 ,但也有不相交之部分 ,其中有些还相互排斥。科学技术要素和知识经济结构如何实现和谐型功能 ,将是 2...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曾天山   陆宇正  
<正>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并提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核心数字技术的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于持续爆发时期,加快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把握新机遇的重大战略选择。
关键词: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祥解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祥解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党提出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对于加强和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市场经济驾驭能力,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将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亚男   刘燕伟   傅念豪   朱璐瑶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核算“三新”经济增加值的基础上,从效率视角测算出2016—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并进一步揭示其增长模式、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状况。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新质生产力整体向好。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维度分解新质生产力,并识别出以广东为代表的“同步增长”型、以海南为代表的“孕育孵化”型、以上海为代表的“技术驱动”型、以福建为代表的“引进吸收”型、以广西为代表的“潜力突破”型和以河南为代表的“模仿追赶”型六类新质生产力增长模式。中美贸易摩擦爆发后,中国新质生产力区域差异迅速扩大,整体呈现“东高西低”格局,其中东北地区内差异最小并逐年下降,而中部地区内差异最大并逐年上升,且与其他地区之间差异呈扩大趋势,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的叠加效应是中国新质生产力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为此,推进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发挥其对接、带动和辐射作用,将有效缩小新质生产力区域差异。同时,合理控制和适度释放区域新质生产力的极化、回波和扩散效应,确保中低水平地区新质生产力跃迁,跨过中高水平地区发展陷阱,并保持高水平地区新质生产力的领先优势,将是中国新质生产力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发友,汤小平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郑英隆  
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看企业生产力的内涵发展郑英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是企业经济的内涵发展。企业经济的内涵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内涵发展与企业生产关系的质的提高。本文着重讨论了企业生产力内涵发展问题,认为生产力实际上是各生产要素的能力的综合,生产力内涵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